反正前世张硕宁愿吃肯德基,也不再吃外卖了。
原时空,是因为没有像青橙科技这样的良心企业对标,霉团才能活得这么滋润,这一世,绝不可能那么轻松地割韭菜。
谁还能比谁傻不成?
“那,如果不放开口子,薇信能不能给青橙科技引流?”杜青青问。
眼中带着一丝狡黠。
张硕又岂能看不穿杜青青的那点小心思,无情回绝:“想都别想,至少一年之内,薇信不会考虑给任何app导流。”
在薇信地位巩固之前,都不可能挥霍用户对薇信的体验。
“青橙科技还得靠自己去跟霉团竞争。”
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战斗,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分出胜负的,张硕也只能狠心,将青橙科技丢出去磨炼。
“那你都把青橙科技的手脚捆住了,还怎么跟霉团竞争?”杜青青就很不甘心,她是很希望做出一番成绩来的。
“命题作业才考验你的真正水准啊。”
张硕提醒说道:“你要记住,霉团也好,大丛点评也罢,跟我们是不一样的。这些企业背后说白了,都是资本在驱动。说不定哪天就合并到一起去了。”
“啊咧???”
杜青青更晕了,一个霉团都有点招架不住,何况是一起上?
这不要人命吗?
“但我们其实也没必要跟它们展开直接竞争,只要专心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夯实已经选定了的商业模式,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就好。”
张硕还是那个观点,本地生活服务是一场马拉松赛跑,而不是百米赛跑。
就比谁更有耐心。
“拼的不是一时的爆发力,而是谁更持久。”
“???”
杜青青表情古怪,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
张硕并不为所动,继续点拨。
“除了外卖,青橙科技也可以着手布局酒店预订,火车票、机票、景区门票、演唱会门票等票务业务,还有餐饮点评业务等等。”
青橙科技的定位是本地生活服务,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外卖。
未来还要融入青橙打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青橙买菜、青橙优选等各类跟人们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本地服务。
能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原时空的这些本地生活服务,都是一个点子出来之后,资本就一拥而上,然后就疯狂烧钱,在极短时间内就形成影响力。
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根基不稳。
就拿共享单车来说,事实证明,自行车根本就不是共享单车的合适载体,看似契合了“健康、环保”主题,迎合了都市白领们的价值观。
实际也是就开始有点新鲜感。
等这股新鲜劲过去,谁整天没事骑着自行车走几公里?
累不累啊!
反倒是之后推出的小型电瓶车,逐渐发展成为共享单车的合适载体,不仅省时省力,而且体量摆在那,不至于说像自行车一样被丢得到处都是。
之后反倒是迎来了共享单车的第二春。
买菜业务也是一样。
一开始一窝蜂地上,又一窝蜂地退潮,追求的都是短期市场占有率跟流量,根本就没有真正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去完善服务。
最后搞得又是一地鸡毛。
“青橙科技根本没必要说,跟霉团在团购业务上做过多的纠缠。只要我们布局得够早,够快,霉团就永远只能是追随者,而不会是超越者。”
张硕对青橙科技的期望就是稳扎稳打,而不是一味地去冲击市场占有率。
“那好吧。”
张硕都说的这么具体了,杜青青也能是遵照执行。
“你最近一直在下面跑,身临团购大战前线,可能也是被大战气氛给感染到了,有了急迫感。这是好事。”
张硕语气放缓。
“但我还是建议,你回总部休整一段时间,好好沉淀一下,越是战况激烈的时候,你身为掌舵者就越要冷静。”
“也好趁着这段时间,站在更高的高度,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青橙科技接下来的发展路径,制定更为详尽合理的发展规划。”
张硕对青橙科技是寄予厚望的。
但青橙科技想要达到他的预期,运营难度也是最大的,不仅业务线繁杂,而且面对的用户需求也是时刻都在发生变化。
市场环境也是千变万化。
这就需要青橙科技在产品研发端能够快速响应,同时拥有一支强大的地推团队,还要求各地分公司有着极强的执行力。
从用户需求分析到产品开发,再到推广、运营,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而且都要高效干练。
这就对青橙科技的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需要塑造一支铁军。
在大师兄王岩调任萌芽控股技术中心总监,激活技术中台之后,除了作为项目孵化器,近期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支持青橙app的再开发。
这可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
除了前端的ui设计,更核心的是要建立青橙app的快速响应机制,同时处理上百万条,甚至更多的数据访问请求。
甚至还要具备一定的大数据分析、推送、处理能力。
开发难度自然是成几何倍数递增。
杜青青身为青橙科技总经理,职责就更加重大了,既需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又要有狼一样的敏锐行业嗅觉,还要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
属于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
杜青青现在肯定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好在青橙科技也不是说要一步到位,还有好几年的历练期。
杜青青要做到的,就是跟着青橙科技一起快速成长起来。
如果最终还是无法满足要求,那么很难说,张硕不会挥泪斩马谡,将杜青青调离青橙科技,来个临阵换将。
这可讲不得一丝情面。
“行吧,周末我正好休息一下。”
杜青青也早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不会被张硕训得服服帖帖,她有她自己的工作节奏,甚至还惬意伸了个懒腰。
曲线毕露。
张硕就不客气了,光明正大地欣赏高山滑雪。
杜青青就很无语,白了张硕这个混蛋一眼,再不想再在办公室多呆一刻,踩着高跟鞋蹭蹭走了出去,背影高傲得像只绿孔雀。
小娘皮!
张硕也是发现,杜青青是越来越有女强人的风范了。
别看杜青青每次在他面前都是服服帖帖,乖乖低头取经,在青橙科技内部,听说气场可是很强大的。
甚至被一些女员工嫉妒地称为“女魔头”。
再也不是一年前那个温柔可人的御姐店长了,成长速度其实一点都不慢。
只是常年呆在张硕身边,又因为张硕的成长经历实在是太过于惊艳,被张硕的光环笼罩,所以才显得不那么耀眼。
杜青青在分公司视察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威风呢。
第203章 萌芽集团诞生,风雷基金再下一城!
下班经过秘书室时,张硕并没有看到小秘书。
据说是因为纪念金币的事情,陈小婉亲自下到纪念金币制造工厂蹲点去了,务必要确保在25日之前拿到定制纪念金币。
好在萌芽这是超级大单,工厂方面很给面子,答应加班加点。
不然指定要搞砸了。
因为是星期五,下班之后,张硕习惯性回到西丽大厦。
平时在公司雷厉风行的陈露,每到周五,必定是中午之前就离开风雷基金,开始为张硕准备一顿既丰盛又贴心的晚餐。
今天还特意搭配了红酒、蜡烛、鲜花。
有点情人约会的气氛。
两人之间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不再提什么家政服务,将彼此的关系界定在情人这一层级,也不再往前试探。
能当情人,陈露就已经很知足了。
餐桌上,两人聊的最多的其实还是工作上的事情,比如这会儿,陈露正向张硕汇报风雷基金的又一成果。
就在这周三,风雷基金成功主导慢手a轮融资,以2500万的投资额度,获得慢手22.5%的股份。
对比十年之后慢手巅峰时期的万亿市值,可以说是血赚。
哪怕这22.5%的股份,在之后多轮融资当中,将会逐渐被稀释到10%,甚至更低,风雷基金也将从这一笔投资中,获得上千倍的投资回报。
绝对是创投界的神话了。
相比上一次对吱呼的投资,风雷基金对慢手的投资,基本就奠定了之后十年的盈利格局。
凭此一单,风雷基金就有资格跻身华夏排名前二十的私募基金行列。
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干得不错!”
张硕笑着举杯,现在看,当初决定让陈露出山,实在再正确不过。
陈露也没辜负他的期望。
将个风雷基金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创投圈已经闯出了一点名气。
相比之下,交给老张经营的败家子基金,名头倒是起得挺响亮,可除了投资嘉薇文化,整个就一土味基金。
投资的都是卖电瓶车,卖水果的小商铺,也算是接地气了。
“你可别夸我,我就是老老实实按照你提供的投资目录,一家一家地去接触、谈判,瞎猫撞上死耗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