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从英伦开始 (子爵的青花瓷)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子爵的青花瓷
- 入库:04.13
“也就是说,靠着这些图纸我们甚至能够1:1重新制造出这些武器,而这种详细的图纸在那个年代理论上来说应该属于秘密。”
“这些东西理论上来说应该被存放在各个军火公司的设计部门里面,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出一个应该属于私人的地下室里。”
“那会不会是在战后的混乱中被运输到这个地方的。”贞德思考了一下后问道。“你之前说过,战争结束之前,在外面把很多东西分散藏在的各个地方——”
“是的,但是这些东西不像是德国官方隐藏的东西,因为如果是德国官方的话不会把这些东西摆放的如此混乱。”
不得不说德国人在某些方面还是非常认真的,比如说对于这些文件,那些军火公司的档案管理人员们会把类似的文件放在一起,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把不同内容堆在一起。
除此之外,正常情况下这些文件也会事先就装在那些恒温恒湿的容器中,一旦有情况就能够带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放在一些普通的木头箱子里。
“那你说这些东西来自于什么地方?”贞德说着框着电脑上屏幕上的那些图纸皱起了眉头。“至少这些东西里面也的确有秘密。”
“你说的没错,没有几个普通人能够拥有这么专业的图纸。”梁恩点了点头,“不过在此之前,我需要联系几个人搞清楚那些图上边画的究竟是什么?”
虽然梁恩是一名军事爱好者,但是想要详细的分辨出这些武器究竟是什么型号还是做不到的,好在他能够通过皮尔斯那边的关系找到一些专业人士。
“500欧元,这就是知识的价格吗?”听到对方的报价之后,贞德觉得有些惊讶,因为她觉得光认出几个图片就要付这么多钱实在是有些贵了。
“是的,因为这些东西在公开的网络上根本就找不到,所以只能询问专家,而这种人工费用总是很贵的。”梁恩点了点头。
“实际上像这种咨询的费用是一直很贵,比如说现在那群人要咨询我类似这一类的历史问题的话,那我的收费可能要三千多欧元。”
显然,这一行也是要讲品牌效应的,一位顶级学者和一名普通的商人相比哪怕回答同一个问题价格也不一样,那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信誉度不同。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这是咨询费比较高,但是专业人士的确是专业人士,就在把图发到对方手里两天之后对方不但给出了回答,还退回来了300欧元。
他们退钱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也搞不清楚这些火炮究竟是什么型号,所以也只能把分析的内容发过来而已。这么一来按规矩自然是要退一些费用的。
“所以等了一天我们还是没能够获得有关于这些武器的确切情报吗,对吗?”看着发过来的邮件后,贞德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也是,也不是。”仔细地把这些信息看过了一遍后梁恩说到,“虽然这里面并没有说出具体的型号,但是这些分析能够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帮助。”
“毕竟面对不同的情况设计的武器也不一样,比如说二战的时候,那群鬼子们一直对华夏垂涎三尺,所以他们的武器设计中就有很多专门针对华夏的部分。”
“比如鬼子的92式步兵炮,再比如说38式步枪上的那个防尘盖都是这种设计中的一部分,而像欧洲的火炮因为考虑机械化,所以把原来的木轮子变成了橡胶轮。”
“所以我们只要把这些武器全部分析一遍就应该能够缩小我们的侦查范围,然后大致的确定目标了,这会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过程,但难度不大。”
第767章 线索(下)
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房间中,让整个房间充满了温暖的气息,而梁恩和贞德就在阳光旳照耀下对着那些文件冥思苦想,希望能够找到现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面对这些被专门去除过所有说明文字,只剩下标准数据的图纸,想要搞明白它们的来历哪怕有思路也很难做到。
“这份文件可能能找到一些线索。”看完了一系列的文件后,梁恩从中取出了一部分图纸说到。“至少和其他火炮相比,这种火炮更特别一些。”
听梁恩这么一说之后贞德好奇的凑了上来,结果发现放在他手边的是一些属于一门150毫米榴弹炮的图纸。
火炮口径越大,曾经使用过的国家就越少,所以像150mm 曾经使用过的国家必然不多,而且往往不会有着比较详细的记载。
开始的时候,梁恩他们把这门炮当做了克虏伯公司的sfh—13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因为无论是火炮后方的减震用空气弹簧,摇架还是横楔式炮闩都带有浓浓的克虏伯味道。
sfh—13榴弹炮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的主力火炮之一,不过因为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不被允许保留这种火炮,所以还有可能转移到其他国家生产。
但是在仔细检查过之后,他发现这门火炮和sfh—13相比有一个巨大的区别,那就是炮管上方多了一个复进机。
这个特征并不是克虏伯火炮的特点,而是莱茵金属的sfh—18的特点,两者不但不是一个公司,而且之间相差了十几年。
“有意思——”在这些图纸上发现第二门火炮的特点之后,梁恩你下次就兴奋了起来,因为与众不同的火炮显然更容易在下一步的搜索工作中被找到。
进一步观察的图纸之后,他发现这门火炮使用的是sfh—13上比较落后的钢箍自紧技术,不是sfh—18更先进的套筒自紧技术。
“这会不会是一种过渡产品?”贞德这个时候在边上小声的问道,听了梁恩所说的内容之后她立刻就想到了一种可能。
“据我所知,很多武器在被制造出来之前往往会有不少试验品,而这些试验品基本上都会间距有新产品和老产品的特点。”
“很有可能,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德国人在这种武器的命名上会带有一定的顺延,所以在sfh—13和sfh—18之间的那些火炮都值得我们检查一下。”
被贞德这么一说之后梁恩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因为这门火炮如此有特点,如果真的曾经批量生产过的话应该会留下记录。
果然在查询了一系列的资料之后,他们发现一战结束前瑞士曾经向德国订购了一批克虏伯公司设计制造的150毫米榴弹炮,它们被称为sfh-17。
这批火炮是瑞士1916年向德国购买的,1917年4月交付完毕,一共56门。所以瑞士称它们为 15cm schwere haubitze 1916 l14榴弹炮。
与德军的sfh-13相比,sfh- 17的射界更大,其他性能基本相当,其炮栓、护盾、大架和摇架的式样与梁恩他们图纸上150毫米榴弹炮都很相似,炮管同样采用钢箍自紧。
虽然二者还是有一点点区别,但考虑到德国造的150毫米榴弹炮的下个编号就是sfh-18,而德国人这方面的编号也是逐渐顺延的。
所以从理论上说如果图上的150毫米榴弹炮的技术来源于德国,那么sfh-17就是与其关系最近的火炮了。
“两者之间应该有关系,别忘了找我们的这个人他父亲就是一个德国克虏伯的设计师,所以当年在设计火炮的时候受到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
看完有关于瑞士火炮的线索以后贞德认真的说道,“我觉得我们接下来如果实在没办法的话,可以想办法看看瑞士方面有什么记录。”
简单的对比两门火炮之后,他们发现了更多的共通点,比如说作为一个山地国家,瑞士定制的sfh- 17榴弹炮的重量相对较轻,瑞士陆军炮兵部队甚至用4匹重型挽马即可有效挽曳。
而梁恩他们手上的图纸所标明的这门火炮同样也比普通的火炮更轻,考虑到火炮采用了外包铁皮的木轮这一点证明设计的时候考虑的就是依靠畜力,而非机动车辆牵引
这种做法在二战的时候已经不多了,因为当时的欧美已经基本上用了便于机动车辆牵引的橡胶轮胎,只有山地部队才会选择这一类火炮。
等到判断到这一步后,梁恩就把电话打给了弗雷先生,虽然说接下来那些工作梁恩也能做,但毫无疑问都给这位弗雷先生更方便一些。
“梁先生,您的判断是对的,这些东西的确和瑞士有关。”两个小时之后,这位弗雷先生把电话打了回来。“只不过瑞士官方也不太清楚这些东西到底从哪里来的。”
按照他的说法,他在瑞士的档案馆里面以15cm schwere haubitze 1916 l14榴弹炮作为关键词进行查询之后找到了一系列的资料。
而对那些资料进行详细的检查之后,他发现这一批资料中有一些属于自己父亲的笔记,显然当年在引进这些火炮之后瑞士方面也对这些火炮进行了研究。
虽然是永久中立国,但是瑞士人深知能够保证自己中立的并不是那简单的一纸协约,而是自己的力量,所以他们对军事也是非常重视的。
比如说瑞士有著名的全民服役制度,同时他们还年复一年的在边界线的那些山区修筑大量的防御工事,以确保国家的安全。
当然了,进入近代以后,武器也成为了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有着工业基础的国家,他们自然不仅仅只是满足于从国外购买各种各样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