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当然是好事!
当统计之后,苏远山打开另外一份文档,最后确定了名单。
※
※
九月四号,周一。
今天也是九月份第一个星期一。
同样的,也是在多次拟定之后的北极星开奖日。
作为一个全新的奖项,除了奖励要丰厚之外,最好是刚宣布就要引起轰动和关注。因此,为了这一天,北极星的颁奖委员会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具体下来就是今年这第一届,完全由苏远山来亲自操办。
既利用他的关系,又要利用他的名气和影响力。
首先接到电话便是张益唐。
……
“张益唐教授伱好。”
电话中,苏远山带着笑意,用上了最正式的语气,让电话那头的张益唐嗯了一声之后沉寂了半天才试探性地喂了一声。
“小山?”
“嗯,是我。”苏远山呵呵一笑:“师兄,恭喜你,通过北极星奖评委会的推荐,你获得了今年,也是第一届的北极星数学奖。”
顿了顿,苏远山继续道:“替你解释一下,本次奖金由北极星资金会提供,数额为八百万人民币。”
苏远山听到对面重重呼吸了两下,依旧没有声音。
“怎么?是觉得将近不够?还是觉得这个奖……不太出名啊?”
“啊,不是!”张益唐这才回过神来,几乎是语无伦次地道:“这……等我消化一下。什么时候出来的这个奖?”
“今年啊,上半年的时候,和你在首都见面……我就有这个想法了。本来还想邀请你当评选嘉宾的,但想到你极有可能就是第一项数学奖的热门人选,所以就没邀请你。”苏远山哈哈大笑:“师兄,放心吧,这个奖的档次不可能低。而且你也知道我的性格,这也不是一个只发给国内学者的奖,他是面向整个科学界的。”
“嗯嗯,我知道……”张益唐接连应声,又沉默了几秒后终于笑了起来:“光是这奖金,就已经够得上诺奖的标准了啊。”
“是的,明人不说暗话,咱们就是对标的诺奖——无论是公正性,还是奖金。只是这是一个注重科学和工程的奖励,所以没有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
两个人又简单地聊了一下后挂了电话,苏远山又给约翰·马瑟打去了电话。
然后,当苏远山刚给对方说恭喜,获得了北极星奖的时候,这位大爷想都没想就直接挂了电话。
很显然,这位大爷觉得苏远山是骗子。
然后,当苏远山第二次打去电话的时候,响了很久大爷才接。
“我提醒你,如果你是电话骗子……我建议你打911。”
“你好,我是苏远山。”
“我管你是谁。”电话中,因为时差的缘故,估计这位大爷都准备休息了,语气极为不善。
苏远山看着电话,哭笑不得:“约翰先生,我是苏远山,远芯的苏远山……如果您还关注物理学界的诺贝尔奖新闻的话,可能有影响,我是……”
然后电话中猛地沉默了两秒,半响后,约翰·马瑟骂了一句粗口:“你确定你是苏远山?”
“我很确定我是我本人,我正坐在我的办公室中给你打电话。”
苏远山看着前方一面小镜子中自己的模样,脸上笑意不断:“是的,这次告诉你,是因为有一个新的科学奖项在今年成立,而经过推荐——很遗憾我不能告诉你有哪些人推荐了你,但我可以说的是,他们中绝大部分是获得了诺奖的学者,以及拥有同等成果的学者。”
“除了证书之外,主委会还提供800万人民币,折合美元是125万的奖金。”
“当然,这份奖金,将由你和与你共同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的乔治·斯穆特一起均分。”
一直沉默的对面骂了一声,但很显然,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欢快。
……
整个上午,苏远山都在打电话。
好在他的名气足够大……纯学界一般知道他是诺奖学者——毕竟他是最年轻的诺奖学者之一,又是几十年来唯一一个以大陆学者身份获奖的。而再不济,也知道远芯……
而且,这件事很好确定。
因为没打一个电话,苏远山就会在微博和ebook上面发布一条带着#北极星#话题的博文。
当他在打第二个电话的时候,微博和ebook都不约而同地把#北极星#设成了热门话题。只要这些学者会上网,愿意上网看一眼,很自然就会确定真假。
下午时,北极星话题已经成为了包括eso贴吧在内的所有媒体和论坛的最高话题。
而由韩依依暂时负责的北极星奖委员会的官方账号,也给出了北极星奖的来历,奖项评选方式,以及每年的开奖以及颁奖时间等事项一并公布于众且被放到了相关话题
互联网上,历来不缺分析专家,无论东西方。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这六大类,也完全符合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分类。也完全符合远芯的逼格。
而就算抛开那比诺奖还要丰厚一点点的渐进,光从获奖人名单来看,这个奖,也绝对不是山寨奖。
譬如数学奖张益唐——他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弱化形式,并给出了方法,如今大半年过去,数学界已经把他当初的7000万缩小到了300以内……
又譬如物理学奖的两位,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这两位可是老早就有呼声说他们的成果是诺奖级的,就欠他们一个诺奖……
再譬如化学奖,罗杰·科恩伯格,这位提供了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的研究。
至于说生物医学,则给了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这两位发现了RNA(核糖核酸)的干扰机制……
可以说,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诺奖级的成果,甚至有些还是热门成果!
而除了这些与菲尔兹、诺奖重合的奖项之外,计算机科学则给了芭芭拉·利斯科夫——这位“大姐”也是2004年的冯·诺依曼奖获得者。
是的,她女性。而且是老美历史上第一位计算机女博士,在编程语言和系统设计的实践与理论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而电子工程奖,则给了富士雄——这位发明了闪存的霓国人,甚至一度被东芝雪藏,还1000美金就打法了。直到IEEE发了张奖状后,东芝才扭扭捏捏的承认。
如今富士雄正在远芯位于沪市的科技园中带着一个高规格的实验室,继续构建着他的闪存帝国。
当获奖者名单和以及其贡献被一一公布,然后做成专题之后,传统媒体也开始行动了。
毕竟……就算再不乐意,面对流量,也要捏着鼻子认了。
※
※
一周后。
苏远山的办公室传来张益唐的阵阵笑声。
因为苏远山开玩笑说:“师兄你这是上门验证来了么?”
张益唐当然不是上门验证来了,他只是来电科进行学术交流,给学生们上几堂课的同时顺便来拜访一下苏远山。
当然,两个人很自然而然地又提到了北极星奖。
“师兄,当初决定成立北极星的初衷便是,国内学术界没有一个能够与世界大奖相匹配的奖项。当然,我们也承认,按照目前的评选要求,国内的学者和成果,确实还是要差一点。”
张益唐很坦然地点头:“这个是急不来的。”
“是啊,急不来的,但有个希望总是好的。而且……在传统的理科领域,我们和发达国家有距离,但偏向于工科的领域,我们未必就差了多少。”
张益唐再次点头。
一个国家的科技企业水准是和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技术发展水平是直接相关的。
现在基本上无论是学界也好,还是业界也好,基本上都达成了共识……
即:互联网在西方诞生,但在东方被发扬光大。
那么……给西方那些奠基者发完了,也就该轮到东方的发扬光大者了。
第981章 坦荡且牛逼
张益唐在苏远山办公室没待多久,毕竟他这次只是礼节性地过来拜会一下。
将他送下楼后,苏远山在旁边车棚捞了一辆自行车便骑向了老办公楼方向。
远芯的园内自行车已经投放了十年,这十年来,上到陈静段勇平苏远山,下到送饭盒的餐厅小哥和清洁阿姨,都极为喜欢,就连省里面旳领导陪同大领导来视察的时候,也对远芯的自行车赞不绝口,表示这个是不是可以扩大化到整个城市……
于是远芯在年初的时候便成立了一个小团队,专门解决自行车的公共出行方案。
只不过在苏远山看来,这种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是两条线……不过他也没想过因此就要推共享单车一把,毕竟那玩意……怎么说呢,一方面还不是时候,另一方面嘛,他确实是被共享单车最后的一地鸡毛给搞怕了。
一路上和员工打着招呼,苏远山和林可琳两个人一前一后地骑着车绕着人工湖半圈,最后停在了在潘多拉的门口。
“山总,这湖里是鸭子吗?”
就在湖畔的一个车棚把车停好后,林可琳透过芦苇,望向湖中心正在戏水的水鸟,好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