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女儿对数学其实不是很感兴趣的——即便从她幼儿园时期,从她爷爷到她父亲,再到她妈妈,都在抓她的数学,且她表现得也很有能力。
但……作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长女,谁又可能真正地去逼她学什么东西呢?特别是在她没有表露出足够天份的时候。
果然,听到这句,苏小暮明显怔了一下,但随即小表情便坚毅起来:“好,莪好好学数学。”
“好。那等你成为天体物理学家之后,爸爸送你一座天文台!哦不,爸爸送你一个这个世界上最大最大的望远镜!”
虽然还不理解天文台是什么,但世界最大的望远镜,苏小暮同学却是有概念的。她马上便伸出手:“拉钩!”
苏远山哈哈一笑:“拉钩!”
※
※
目送女儿蹦跳着出门,苏远山一脸的笑意。直到房门重新关上,他才收回视线。
麦克也一直微笑的看着他:“世界最大的望远镜,这个可是大手笔啊。”
苏远山知道,麦克是能听到部分中文的,只是哑巴中文,说不出口的那种,当下便笑道:“还行,fast的预算投资才六亿,我还送得起。”
“但要是韦伯望远镜那种呢?”麦克饶有兴趣地看着他。
“额……”苏远山就有点肉疼起来。
大名鼎鼎韦伯望远镜已经招标了十年,目前的预算据说已经超过了80亿美刀……而他依稀记得,这玩意到最后上天的时候,据说一共得花上百亿美刀。
但片刻后,苏远山便笑了起来:“也能送,只要她真的愿意走向宇宙星空。”
——国内真要搞韦伯那种的太空望远镜的话,肯定不可能他一个人花钱。但只要他花了钱……拿到主导权显然不是什么难事。
更何况,“送”又不是私人物品那种送。
麦克直直地看了苏远山几眼,片刻后摇了摇头:“你们有钱人的世界,我是真不懂。”
“哈哈哈哈!”
……
接下来,两个人便认真讨论了一下如何在这场极有可能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中避免受到波及,以及可以受益多少的问题——在这种全球性危机中,其实没有所谓的“避开”,毕竟经济全球化,牵一发动全身。但减少损失的同时能做到逆周期增值,那无疑是一场此消彼长的好买卖。
只不过两人并没有聊多久,因为苏远山的女儿还在外面等着。
双方约定下次会面时间后,苏远山把迈克送出办公室,同时牵着女儿下楼回家。
三天后,迈克离开省城,苏远山亲自把他送到机场。
……
“山总,最后一封邮件已经发来回执,已经转到了您的邮箱。”
林可琳推开苏远山的房门,给苏远山汇报着韩依依交代给她的任务。
苏远山抬头,看着这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嘴角浮起笑意:“好的,知道了。”
林可琳便轻轻吸了口气,准备重新关上房门。
但这时,苏远山却笑着问道:“小林,在这边的工作还顺心吗?”
“谢谢山总,工作很好,同事和领导都很好。”林可琳抿了抿嘴,露出两个好看的酒窝:“就是国语还要下功夫。”
“没事,我记得之前你的普通话都说得很好,没有必要强求。”苏远山呵呵笑道:“对了,你进来,我问你个一直想问的问题。”
“噢。”林可琳心中升起紧张,但还是走进办公室,顺便关上了房门,随即,她走到苏远山办公桌前,双手交叉放在身前,尽量地保持着微笑和镇定。
“真不要那么紧张——我记得前年你采访我的时候都没不紧张的嘛!”苏远山笑望着这个姑娘,很有些感慨。
林可琳,便是当初他应邀去台大访问的时候,中途遇到了三个学生对他进行采访,然后问问题的便是这个姑娘。
如今时隔两年,苏远山没想到这姑娘居然跑来了大陆,还跑来了远芯,甚至来到了自己办公室……
当然,由于山办的特殊性,每一个山办的员工,决定聘用之后都会进行背景调查的,林可琳也不例外。而且她还获得了特别重要的“关照”……
调查的结果是这姑娘一家都是红统派。
那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她愿意来远芯,也会在当初一脸崇拜地,积极地采访苏远山了。
“嗯……你们ntu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是一样的态度呢?”
苏远山笑望着她:“我指的是,愿意回归。”
面对着苏远山的问题,林可琳既感到意外……又马上不觉得意外。
她既然愿意来内地发展,而且还特意要来远芯,除了因为家庭缘故,也因为当初当面见苏远山,从而对对远芯怀着一丝特殊情感之外,她更大的还是希望亲眼见证一下奇迹是怎么诞生的。
而作为缔造远芯这个伟大奇迹的苏远山本身,在她萌生出要来大陆的念头的那一瞬,她便无可抑制地想着要去了解苏远山。
于是她便知道了,山总言行如一,是一个真是无比的民族主义。
那他能这么问,自然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第980章 北极星在闪耀
并不多。
这个词在苏远山的概念中,仅仅只属于对客观分布的倾向性描述而非客观分布的本身。作为一个严谨的工程师和物理学家,这个回答显然不能让他满意。
好在林可琳并没有打算只用一個“含糊”的词儿来回答。她在微微的遗憾和叹息后马上道:“在当初您访问我们学校之后,我们在校内的BBS其实有讨论和简单的统计过。”
苏远山马上便望向她:“然后呢。”
“就我们学校而言,有接近百分之四十的同学觉得维持现状是可行的。有少部分学生……嗯,大概有不超过百分之十的学生持反对的态度。相对的,和我一样观念的, 同样不会超过百分之十。当然,也有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是支持以HK的模式完成回归的。”
“剩下的基本上就是不表态以及无所谓的了。”
看着苏远山,林可琳觉得应该为自己的老板增加一点信心,想了想后补充道:“但有接近一半的同学觉得只要大陆的条件可以,他们还是愿意来大陆发展的,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
说完后,林可琳便有些忐忑地站在办公桌前,不知道老板满意不满意她的回答, 或者说, 老板满不满意岛上的这种心态。
然后她便看到,苏远山的脸上渐渐升起了笑意。
“嗯,很好的,台大很好。”
苏远山呵呵笑着,颇有些开心。
这虽然让林可琳有些不明所以,但总算是松了口气。
“这样,小林,你接下来几个月多去陈总和董办那边走动走动,你应该知道,陈总是你的校友。”
林可琳有些疑惑,但还是轻轻点了点头:“陈总是我们的杰出校友呢。”
“哈哈, 我的,我居然忘了这头。”苏远山轻轻拍了拍额头,又摇摇头笑道:“既然你们学校有那么多愿意来大陆发展的同学……嗯……我假设是有陈总的关系,但我觉得,相对于个人未来而言,这不能算是决定性的因素。”
“那么作为国内科技企业的代表,我们理应为这些同学提供学习和就业的机会。”苏远山微微颌首,又点了点头,似乎在自言自语:“嗯,差不多……可以校招了。”
林可琳微微一怔。
校招?这岂不是……
“你先过去和陈总聊一下,然后最近你多准备一点这方面的资料。如果时机真的成熟,我们就推动在那边进行校招。”
※
※
目送林可琳离开,苏远山这才慢慢平复了笑意。
——居然只有那么一点人明确的支持分出去,这比起后世,简直就是喜大普奔的消息了。
过去十几年,对于岛上而言,相对历史上,最大的变动就是少了半导体支柱产业,而牵一发动全身,于是在整个新世纪中都落后了下来。
如今岛上的工资非但已经十多年没涨了不说,还因为通膨的缘故,实质性地下降了。
坦白说,那上面没有未来。
既然那边的年轻精英愿意来大陆发展,那苏远山自然愿意给他们搭个跳板。
在给文晓倩简单地发了几条消息说了一下这个事儿后, 苏远山点开了林可琳转过来的邮件。
这是一封来自埃里克·康奈尔的邮件, 这位老兄是2001年的物理诺奖得主, 所涉及的领域也和苏远山一样是凝聚态物理,成果是在碱原子稀释气体中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当然,苏远山是一个人拿的,而康奈尔是与他的同伴、沃尔夫冈·凯特纳和卡尔·韦曼共同分享的。
由于两人的领域接近,苏远山和康奈尔认识之后没少邮件往来,这次远芯要设立北极星奖,康奈尔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第一批受邀的推荐者之一。
打开邮件,苏远山看到康奈尔在自己的“循循诱导”下,推荐了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的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后便微微一笑。
然后他便突然想到了,前几天苏小暮也嚷嚷着要当天体物理学家的事——而且根据他的观察来看,自己女儿似乎在“较真”这一点上还真是遗传了自己的基因。在他告诉女儿要当天体物理学家就要学好数学后,女儿这些天还真的就表现出了对数学的极大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