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的窘境宝马不是不知道,只是收购罗孚可以得到mini、罗孚(rover)、mg和路虎四大品牌,就算品牌就足以回本8亿英镑。毕竟福特可是花了25亿美金收购捷豹品牌,现在宝马只用不到一半价格就能拿下四个英伦品牌,这笔生意看上去很赚。当然做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英国政府要求宝马继续投入资金拯救罗孚汽车集团,6年50亿美金,这是宝马在收购时乐观估计投入的后续资金。没想到,罗孚汽车犹如黑洞般吞噬宝马的资金,源源不断的投入无法看到产出,到1998年底宝马在罗孚身上已经亏损超过30亿美金,宝马再不放手就会被罗孚拖入黑暗的深渊。
巨额的亏损让宝马公司内部产生了不和谐声音,股东、管理层纷纷要求改变公司的经营策略,不然宝马会被美国通用甚至大众汽车收购。
由于拥有罗孚汽车这个烫手山芋,所以宝马对广阔的中国市场开拓不力,虽然一直跟许多中国汽车企业碰头,但从来都是雷声大雨滴小,没能真正进入中国。虽然奔驰品牌在乘用车上没有进入中国,但在商用车上奔驰已经和东南汽车达成了合资协议,生产旗下的商务旅行车。在客车领域,奔驰也和亚星集团合作,生产奔驰大客车。尤其正式和克莱斯勒合并后,奔驰可以借助首汽吉普的渠道进入国内轿车市场。
当欧洲本部焦头烂额之时,宝马无暇顾及太多位于亚洲新兴的中国市场。毕竟作为豪华品牌,此时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有限,没有达到消费豪华品牌的阶段。当然中国市场也没有证明自己有消费豪华轿车品牌的能力,宝马也在观望普通中高级轿车本田雅阁、别克新世纪和帕萨特能取得如何成绩。
进入皮卡领域,韩皓还真有兴趣,只不过由于华夏汽车本身的精力有限,q1微轿、c1紧凑轿车即将准备上市,一时半会没来得及考虑。现在李国安邀请自己到田野汽车考察谈合作,去看看也没有损失。
带着凌云智等人,韩皓一行人来到了豫北省参观了田野汽车。
整个工厂一片寂静,硕大的厂房中不时传来零星的敲打声,看来田野汽车处于半停产的状态传言不假。
韩皓见到了田野汽车的老总李天平和他儿子李玉君,他们父子俩长得很像,都是北方典型国字脸高个子大汉。李玉君此时已经是田野汽车的副总经理,从安排上看李天平是把他当成是接班人培养。
李天平一手把田野汽车从一家小修理厂发展到现在资产近十亿的大企业,但在企业所有权上却一直没能划分清楚,当地政府属于绝对大股东行列。跟许多做大的地方性企业一样,田野汽车的产权没有明晰,到底李天平在其中占据多少股份说不清楚。
实际上田野汽车经营是李天平一个人说的算,但所有权却在当地政府手中。这一点让韩皓心存疑虑,跟这样一家产权模糊的企业合作,将来出了问题扯皮的话自己可能没地方说理。
他最看重的是田野汽车砸下5个亿建起来的全新厂房生产线,这些是实实在在的资源,虽然是生产皮卡的装备,但依旧有很大价值。华夏汽车将来在微面领域做大,加入轻客行业是很不错的选择,田野汽车的生产线只要稍微改造,除了可以生产皮卡之余还能共线生产轻客面包车。
在如此前提的考虑下,韩皓才同意前来田野汽车洽淡合作的机会。
李天平的眼光不错,这些设备都在国内属于一流水准,使用了许多德国进口的机器,除了生产皮卡和轻客外,还能生产眼下在美国兴起的城市型公路越野车suv。
经过交谈,田野汽车只希望华夏汽车注入资金,不愿意其插手工厂管理,而韩皓心想的是能够控制这批崭新的生产线,将来为华夏汽车发展留出足够的产能。
一开始双方的目的就相差很多,虽然李天平对韩皓的到来表示欢迎,但他一个国企老总心中对乡镇企业华夏厂是从心底不大看得起。在内心深处,他一直存有一丝幻想,就是作为国有企业省里不会撒手不管,只要省里出面给田野汽车再贷款,就能解决眼下的资金紧缺问题。
虽然田野汽车经过努力从省政府拿到了3000万的扶持款,但在汽车行业无疑是九牛一毛,对解决该企业流动性资金问题只能是暂时缓解燃眉之急。因为投资高达5个亿的生产线带来的利息压力,就不是3000万能够轻易解决,而且在市场上还有虎视眈眈的长城皮卡在较劲。
华夏汽车很快在a股上市,资金自然不是问题,田野汽车就看中了这点,但他们不愿意让出企业的控制权。李天平希望华夏汽车注入1个亿资金,但在股份出让上又做不了主,因为这次双方会面是瞒着当地保州市政府进行。
不过这一次韩皓没有白来,他得到了一个让其满怀期待的消息。
第一百四十五章 投石问路
在洽淡时,李天平为了表示田野汽车极具发展潜力,为此不由说出了两件令韩皓印象深刻的事情。
第一件是当初丰田主动找上门,有意和田野汽车一起生产皮卡。众所周知,田野皮卡也是仿制丰田hilux皮卡,在国内市场大获成功后,丰田主动寻求双方合作的机会。丰田说可以把hilux皮卡整套设备从日a本运过来,在中国生产正宗的hilux皮卡,不过条件是田野汽车放弃自己的汽车品牌,专心为丰田当代工厂生产产品。这个条件被傲气的李天平拒绝了,因为他一直坚持要保留自主研发的皮卡品牌,不想成为日方的打工仔。
能拒绝丰田的合作意向,这在国内企业中可不少见,一汽、上汽等为了合资把自己的轿车品牌都基本放弃了。这让韩皓不由对其身上的傲骨高看了一分,当初丰田也以同样名义和华晨谈过金杯轻客的合作,同样被金仰勇拒绝了。
第二件就更让韩皓感兴趣了,李天平表示宝马集团正在和田野汽车洽谈,准备把收购罗孚旗下的路虎品牌神行者越野车放到中国生产,为此双方已经私下谈判了不少时间,甚至已经初步草签了合作协议,保州市政府也知道。这可是大新闻,国际巨头宝马集团竟然不去和国有大企业集团合作,跑来略显偏远的保州寻找田野汽车合作,到底动机在哪里呢?对此,李天平笑而不语,只说因为田野汽车具备雄厚的发展潜力。
看看,如果华夏厂投入1个亿,今后说不定能和丰田或者宝马一起合作,现在田野汽车暂时困难,但不代表今后还是如此,现在可是趁谷底投资的好机会。
1个亿华夏汽车能拿得出,但这笔钱到底能得到多少收益就看双方如何谈判。如果条件合适,韩皓有打算入股田野汽车的打算。
不虚此行,韩皓心里的想法正是如此。他更在意的是为何宝马集团会选择田野汽车,这个在国内连二流汽车厂家企业都谈不上,有何能耐吸引宝马?更深层的意思是如果田野可以,为何华夏汽车不行?
没错,既然国企们可以和外资汽车巨头合资,为何民企不行呢?尽管韩皓一直坚持发展民族自主品牌,但这跟和国外汽车巨头合资不冲突。在发动机和变速箱领域,华夏汽车在和avl以及格特拉克外资公司合作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经验。如果能和宝马一起造车,那对华夏汽车来说可是请了一位老师傅在家门口,可以偷师学习了。当然技术偷不来,那么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和供应商挑选这些都能共享。
据韩皓所知,现在宝马集团在欧洲陷入了困境,跟罗孚分手只是时间问题,谁都知道每年高达几亿美金的亏损没有企业能承担得起。现在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公认未来极具汽车发展潜力的大市场,宝马要想有所作为就一定不会放过进入中国。
到底宝马对合作伙伴最看重的是哪一点呢?韩皓在回程的飞机上一路琢磨。既然想不明白,干脆就直接找上门去看看对方意见如何?宝马1997年正式在首都天京设立了办事处,韩皓打算亲自去谈一谈有无合作的可能。
韩皓心中自然也有底线,合资可以,自有品牌是一定要保留,华夏和中华品牌都是他苦心积虑弄到手,将来都会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代表走向世界。
现在中国汽车市场一片大混战,本来国内就有高达上百家的汽车厂,加上国外巨头纷纷进来寻求合资,几乎同样的起跑线就看谁更能把握机会脱颖而出。
贸然上门有失礼节,韩皓还是寻找了德国格特拉克在中国的代表以及德国驻华使馆的工作人员,联系上了宝马在中国的全权代表派森先生,表达了寻求合作的期望。
派森作为宝马驻华代表,负责寻找在华合适的合作伙伴,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企业或者政府的大力欢迎。尽管考察了二汽、广汽、首汽等潜在合适厂家,都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一汽、上汽现在和大众打得火热,国家也不会批准他们再和宝马合资,宝马也不会凑脸上去和大众抢。当初广汽是宝马比较心仪的对象,一是广汽拥有7字头轿车牌照,二是广汽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展水平高,拥有众多潜在客户。
可惜广汽项目要求合作方承担近30亿的债务,同时广汽对豪华轿车市场心有疑虑,还是属意经济型普通轿车企业,最终被本田趁虚而入摘下花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