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小地方的人见识少,韩皓只好无奈摇摇头示意老师开课吧。
从越南的历史地理讲起,工作人员说了随团到越南要注意的事项,同时还对跟随代表团出访时要遵守的礼仪纪律。比方说,跟国家级领导同一架飞机,不要主动上去搭话,也不要试图照相和握手,只能安静地待在属于自己的地域内。同行的会有国安跟随,不要轻易在越南购买或者接受来路不明的馈赠等等。
总之,一节课听下来韩皓还是学到了许多东西。但凡跟政治扯上关系不由你不严肃对待。工作人员还举了许多真实发生的糗事,让韩皓不忍笑出声来。唉,没文化有时候无意间就成了内部教材笑料,他可不想自己成为其中之一。
看来能进入中央机构的人无一不是万中之选,一堂培训课对方都能讲得生动有趣。
“白天不能出去,一般其他人是如何打发时间?”
享受完专属服务,韩皓跟工作人员关系拉近了一些,待下课后他开口问道。
“一般嘛,大家都是趁着这个好机会互相交流交朋友,毕竟能进来的人身份都相差不大。”
想了想,工作人员还是实话实说。平时代表们聚在一起,确实是拓宽交际圈的好机会。
回到客房,韩皓拿出了行程表和人员单,发现其中有些人自己认识别人不认识自己,他们都是中央级别的高官。到了企业层面,韩皓发现他们纷纷都属于国字头开始的能源、交通、农业等大企业的头头,自己还是一个人都不认识。算了,自己还是一个人安静呆着吧,韩皓在心里暗自想道。
午饭时间来到餐厅,用了餐券吃自助餐,大厅依旧是空空而已,加上韩皓里面用餐的不到10个人,空空荡荡。不过这里的伙食还真是不错,天南地北的菜肴都有,足够他一个人吃饱品尝。本来还想趁午餐时找人交际交际,但看到大家要么是有了小圈子,要么一脸严肃吃完就走的模样,韩皓也只能继续单身进程。
到了下午接近饭点时,进出宾馆的轿车才多了起来,走廊外不时传来交谈声,预示着其他代表团员正陆续赶来报道。包括副总理在内,代表团正式团员的规模在30人左右,如果加上陪同工作人员一起会达到80人规模。有秘书、警卫、翻译、医疗、记者等一大堆随从跟着出访服务。
晚饭跟午饭相比,就是天地之别,自助餐厅人来人往,许多人都相识一一打招呼。看了一圈,韩皓依旧没有发现熟人,只好一个人端着盘子吃饭。唉,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似热闹却不是自己的家,韩皓一时感觉跟现场有些格格不入。
“哟,这不是小韩厂长嘛,来来,到我们这里坐!”
正当韩皓失神之际,一声喊叫让他回过了神发现有人正朝他招手。看上去有些眼熟,但韩皓不知道到底在哪里见过此人。
“我是中央电视台的颜鹏,上次我们集体采风时去过虎山,你还陪着我们吃了一顿饭!”
看到对方壮硕的身体,韩皓回想起来了,这位仁兄是央视的一名摄像记者,看来他也跟随此次出访。
“抱歉,我一时没想起来,颜老兄请多多见谅。”
韩皓捧着盘子在对方几个人留出的空位坐了下来。
从众人挂着的胸牌可知,这几个人都是央视的记者,他们应该也是下午才来报到。
“多谢颜老兄盛情邀请,我方能跟央视的英才们一起吃饭,真是我一大荣幸。”
别人主动邀请自己加入,韩皓免不了说上几句恭维话。人与人之间,好话谁都爱听,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我来介绍下,这位就是华夏厂的老总小韩老板,年纪轻轻就取得巨大成绩。出来时,总编不是让我们到时采访下华夏厂在越南的投资项目嘛。现在正主来了,你们可以深入了解一番。”
颜鹏非常自豪地把韩皓身份介绍出来,仿佛能认识韩皓并打招呼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央视的记者一向来跟政商界人士打交道,现在能挑选出来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的人无一不是佼佼者,平时眼界挺高。来之前做了一些资料功课,这才发现华夏厂着实了得,成立不久已经是国内知名品牌。尤其经常在央视频道看到华夏品牌摩托车的身影,一时之间对眼前这个年轻的商界精英不免高看几分。
看资料都知道华夏厂的老总年轻,没想到眼前这个平易近人的青年就是传说中的小韩厂长。尤其韩皓虽然身上穿的不是什么大牌子,但举手投足间还是自成一派气度,自信满满间别有韵味。
“小宋,看到你之前一直惦记的对象还不主动打声招呼?”
央视一群人起哄,韩皓这才发现在饭桌一角上坐着一位清新亮丽的女记者。
“哪有?你们可别乱说话啊!不然小心我秋后算账!”
故作模样警告一番后,只见这名女记者大大方方站起来,对韩皓伸出手自我介绍道。
“央视新闻记者宋卿,很高兴认识你。”
留着一头短发,显得十分干练,不过该女记者容貌上却给了韩皓眼前一亮的感觉。
“我叫韩皓,很荣幸认识像你这样漂亮大方的记者朋友。”
站起来回应对方,握手时韩皓感觉对方的玉手很修长也很温暖。
坐下来交谈时,韩皓才知道原来这位叫宋卿的女记者是担负采访商界人物的任务。看来央视记者们刚才谈话提及了自己,不然也不会引起他们一致起哄。
韩皓的猜测很对,刚才央视记者们在闲聊时,一致认为出访人群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他。不为别的,就为他年轻的亿万富翁形象,就已经吸引足够多的八卦关注了。在座央视众人中,就以刚毕业一年左右的宋卿年纪最小,但韩皓比她还要年轻2岁。想不到说曹操便曹操到,很快就能和传闻中的主角打上交道。
应大家要求,韩皓简单分享了自己的创业过程,他把主要原因归咎于运气不错赶上了一个好风口。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只是幸运地一脚踏入了上天恰好新建的金光大道,希望能赖在上面时间久一些。”
在韩皓说话之间,刚结识的女记者宋卿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这位略带神秘的年轻富豪。望着韩皓脸上发自真诚的微笑,言语间一种举重若轻的风度,宋卿感觉到自己心底的某根弦,仿佛被人轻轻撩动般颤抖回响不已。
第一百零三章 机舱采访
次日一早,韩皓就被服务台电话叫醒,通知他赶紧洗漱吃早餐,六点准时集中乘坐大巴前往机场。坐在大巴上,享受警车开道的待遇,一路顺畅提前到达了机场。在贵宾候机厅,带团的副总理终于出现在大家面前,做了一番出访前的简单讲话,引起热烈掌声。在工作人员指引下,通过vip通道,韩皓拿着自己的座位号上了飞机。
出访波音747专机经过了改装,前面是首长室,里面有办公室、会议厅和卧室,属于首长专享。第二节 是部长室,供主要陪同人员乘坐,座位也是高级贵宾席。第三节是商务座,安排出访陪同人员,例如商务代表团和警卫、医护人员座位。最后一节是其他随行人员乘坐,座位是经济舱,例如安保、记者、厨师等。前舱一二节就坐的领导们从前舱门登机,而韩皓等随从人员则从后舱门一一进入。前后舱之间有隔断门间隔,后舱的人没有传唤是无法通过警卫的审核进入前舱。
还好商务座是一排4座,中间两座位连在一起,两侧窗户旁各放置一张座位,相互间由过道隔开。韩皓按照牌号找到自己的座位,正好独立一人在窗边,方便睡觉。而记者们就得忍受每排10个座位的经济舱,从首都飞往河内需要将近4小时,不算很难熬。
出访团中,韩皓发现商务代表团中就自己一个属于民营企业家,其他都是国字头资源型大企业的话事人。这次出访越南,中越双方在经贸上有不少合作,例如中石化将进口越南石油、中煤集团进口煤炭、中农垦进口越南白糖、水产品等产品。出口的话,也是中字头的贸易企业把中国的水泥、钢铁、化肥等卖给越南。很明显,越南主要出口原材料资源,从中国换回经过工业加工的产品,看得出中国经济明显要处于两国产业链上端。这些中字头的大企业,掌门人动辄副部级以上高官待遇,而韩皓只是一个小小的民营企业老板。就算华夏摩托卖得再好,华夏厂撑死了就是几十亿规模身家,而这些大国企动辄几百亿甚至上千亿资产以上。因此,虽然在同一个代表团,但韩皓却明显感觉到有一堵无形的墙挡住了自己。这些大国企的掌门人虽然点头招呼,但并未瞧得起韩皓,也没有把他引进圈子里的想法。从早上登上大巴开始,这些国企的掌门人纷纷互相联络感情,但唯独冷落了韩皓一人。而韩皓也不是那种热脸贴冷屁股的人,乐得一个人逍遥自在。
这次华夏厂虽然在越南投资设厂,但在这些国企巨头们看来只是关公面前耍大刀,跟国企们所进行的生意没有可比性。而且华夏厂在越南投资建厂,他们私底下交流时也并未看好这桩生意,因为越南国情很复杂,普通中国品牌打入对方市场很吃力。只不过碍着国家邀请的情面,没有直接说破,反正亏的又不是他们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