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快疯了:“我不要你帮忙,我过得很好。”
乐建波说:“你就不想想自己的亲人吗?他们过得不好啊,他们都盼着你回家。”
流浪汉不说话了,找一颗大树,蹲在下面乘凉。
乐建波也跟过去,足足说了20分钟,口水都说干了,忍不住打开瓶盖喝了几口凉茶,然后……继续叨叨。
流浪汉只是沉默,埋头不语。
“有人昏倒了!”
乐建波突然听到喊声,连忙跑过去,说道:“他可能是中暑了,街口那边有凉茶,还备了十滴水,快把他抬过去!”
没人肯帮忙,都怕惹祸上身,乐建波身子弱,一个人根本扛不动。
流浪汉突然仰脖子喝干瓶里的凉茶,然后摔碎瓶子,走过去抬起昏迷者的双腿:“我帮你!”
“谢谢!”乐建波笑道。
两人把昏迷者抬去站点,解开扣子乘凉,又罐了些十滴水,那人很快就清醒过来。
当着不少围观路人的面,流浪汉对乐建波说:“你陪我去派出所好不好?”
“好啊。”乐建波高兴道。
流浪汉突然也变得话唠起来:“我是杀人犯,我去自首。你说得对,一直不回家也不是办法,家里老娘在等着我回去。是他先动手的,我也不是故意杀他的,应该不会判死刑。等做完牢,我就回家看老娘。”
“啊?”乐建波傻眼了。
第191章 【东方之子】
盛海市教育台对复旦志愿者协会的报道,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毕竟它收视率太低、影响力太小。
作为协会的宣传部长,刘子染学姐不但沿途拍照,而且自己也写了一篇新闻稿。这篇稿子,首先在复旦校报上发表,同时她还将其寄往《文汇报》。
复旦的新闻系很厉害,而《文汇报》(大陆版)总部又在盛海,报社里一堆一堆的复旦校友。眼见母校出了这种正面新闻,而且还是在响应团中央的政策,竟然直接给了头版头条。
90年代中期,《文汇报》每期发行量稳定在80万份左右,偶尔碰到热点新闻,销量是要破100万的。十多年前,刊登《伤痕》小说的那一期,《文汇报》更是直接加印150万份。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爱心感化杀人犯自首》!
这就是《文汇报》的新闻标题,一经刊载,立即在全国引发热议。
如果从专业角度分析,它有三个重要元素:大学生、杀人犯、志愿者。
什么事情扯上大学生,都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网络自媒体时代。比如警察抓了一群电信诈骗的,十个诈骗犯当中有一个是大学生,那么新闻标题就会刻意加上“大学生”三个字。
杀人犯更是新闻报道的常客,无论中外,从有报纸的那一刻起,凶杀暴力相关新闻,就天生自带社会聚焦属性。
这两个新闻元素叠加到一起,立即产生化学作用!
同时,它又发生在中国转向物质社会的特殊时期,还跟团中央的号召相一致,《中青报》、《北青报》、《光明报》等报相继转载,全国有40多家报纸随即加入大讨论。
一下子就引爆热点,火得一塌糊涂,让宋维扬感觉不可思议。
放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这种新闻根本掀不起波澜,还不如某某明星出轨有话题度。就像80年代初,大学生为救老农而牺牲到底值不值,这个新闻竟然引起全国讨论,当时几乎所有报纸都卷入论战当中,年轻一代的朋友们能够想象吗?
《人民X报》很快发表社论,高度赞扬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美好品德,再次重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建议在全国高校推广建立志愿者组织。
一下子捅上天了!
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该低调,宋维扬直接躲起来谢绝采访。
短短半个月时间,20多家媒体记者涌进复旦,都找不到宋维扬本人,只能去采访老师和学生。感化杀人犯的乐建波同学频频上镜,成为全国皆知的焦点人物,复旦学生会已经打算吸纳他做干部了,明年入党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大概在十月中旬,突然来了一个采访组,让宋维扬根本无法拒绝。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幕——
时光咖啡厅,餐厅,里面靠墙的一张桌子摆着电视机。
305宿舍的兄弟们霸占了一张餐桌,丁明瞅着时间,突然喊:“来了,来了,5,4,3,2,1!”
一阵熟悉的片头音乐响起,屏幕上出现《东方时空》四个字。接着又是一阵音乐,屏幕上出现《东方之子》,包括冯巩在内的许多名人照片相继出现,画外音说道:“新闻人物,学界名流,商界奇才,文体精英,社会各界风流人物,出现在东方之子行列!东方之子,浓缩人生菁华;东方之子,尽显英雄本色!”
就算没有大学生志愿者的新闻,以宋维扬现在的情况,也足够登上《东方之子》了,好些还不如他的商界名人都上过这个节目。
画面一开始就是看守所,流浪汉脱下脏衣服,换上了一身号服。
记者问:“你为什么会选择自首?”
犯人说:“那个大学生说的一些话,让我认识到潜逃不是办法。自己做错的事情,就该自己去承担,我现在只想把牢坐完,好好的回家孝顺老娘。”
画外音响起:是谁让杀人嫌犯幡然悔悟呢?是我们的大学生志愿者。
画面切换到复旦校门口,上百辆自行车涌出来,志愿者们跟随旗帜散往大街小巷。突然就来到一户贫困家庭,两个志愿者正在帮孤寡老人搬运蜂窝煤,老人对着镜头说:“他们很好,每个周末都来看我,帮我干活,陪我说话。都是活雷(和谐)锋!”
画面切回学校,志愿者协会的专用办公室。
策划部长张成宇说:“经过几次志愿者活动,对于孤寡老人、困难五保户,我们已经总结出一套‘爱心6+1’的志愿模式。”
记者问:“什么叫‘爱心6+1’?”
张成宇说:“大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生活,一对一帮助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做久了也会懈怠厌倦。所以,我们把六名志愿者划为一组,定点帮助一个困难户,每周只派两人参加,轮换着来。”
记者问:“除此之外,你们还有什么志愿者项目?”
张成宇说:“很多。比如春天的时候,组织志愿者植树造林。寒暑假的时候,前往偏远地区支教。”
画面上出现各种志愿者活动的照片,突然就换成了商场,一瓶瓶非常可乐跟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同时出现在镜头内。接着,画外音又开始介绍喜丰的冰茶、罐头业绩,并特别指出喜丰罐头已经出口到欧洲为国家创汇。
画面切回演播室,主持人水均益面带微笑:“大学生志愿者和饮料企业,两者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都出自于同一个人的手笔。今天,东方之子邀约的嘉宾,就是喜丰食品饮料公司的董事长、复旦大学志愿者协会的创始人,宋维扬!”
画面再度切换,跑到复旦的图书馆里面。
“哈哈哈哈哈!”
餐厅里爆发出一阵哄笑,不止305的哥们儿,其他来吃饭的顾客也都笑起来。
却是桌子上摆着高高的一摞图书,把宋维扬的脸都挡住了。
水均益坐在画面另一边,开口就说:“以前出镜需要遮挡画面的受访者有三种。一种是特殊职业者,比如缉毒警察;一种是举报人,害怕遭到报复;还有一种是罪犯,保护隐私。你属于哪种?”
宋维扬笑道:“我属于第四种。”
水均益问:“第四种是什么人?”
宋维扬说:“长得太英俊的男人,长得太漂亮的女人。这种人上电视必须遮脸,否则会引起观众的极度不适。”
水均益问:“你有蔡国庆帅吗?他都不需要遮脸。”
宋维扬说:“我和他,帅的境界不一样。”
水均益道:“怎么不一样?”
宋维扬道:“他的帅停留于外表,我的帅已经深入灵魂。”
水均益已经快憋不住笑了,强忍着说:“《东方之子》采访过很多商界奇才,自信的有很多,像您这样自信的,还真是比较少见。你刚才所说的话,让我想起你的那位老乡。”
宋维扬道:“老牟子?”
水均益说:“对,就是牟其中先生。”
牟其中在接受《东方之子》采访时,是这样说的:“中国5000年文明历史,不缺影响世界的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唯独缺影响世界的大商人。那么造就一代大商人的工程,就将从我们这个时代开始。中国人应该走向世界,这个我很有信心。我和很多(国外)企业家交过手……我认为他们经商的知识和才能,远远不如我。那不但是不如我,是远远不如我!”
宋维扬道:“我比不上他,人家打算出资31亿美元,给中国海军购买航空母舰。”
水均益感觉有些跑偏了,拉回话题道:“但你在面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种国际巨鳄的时候,却显得非常有信心。”
宋维扬说:“这有什么好怕的?两可乐在中国结构僵化,管理迟钝,营销乏力,要跟它们抢市场太简单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