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方面救灾不利,简单的说就是没往救灾里投钱,所以救灾也变成了长期的工程,1931年夏天发生的水灾,这都快到1932年的夏天了,按说各种灾后重建的工程都该起来了,可报纸上却仍然在谈论救灾的方案!
陈强看到这些新闻,不由得想起了未来某些国家,要修个工程,先讨论个几年,讨论完毕后发现,之前讨论的结果已经过时了,然后再进行新一轮的讨论。
“等这些人讨论完该用什么方法救灾时,估计灾民都死光了!”陈强一脸失望的叹了一口气。
他将报纸翻向了下一页,又看到了一位南京学者所写的文章。
这文章的大体意思是说,整个江南都遭了水灾,所以全体民众应该团结起来共渡难关,参加奥林匹克这种浪费钱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了,派运动员去遥远的美国参加比赛,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就算是拿了冠军,也不能让灾民吃饱肚子,所以应该将用于体育运动的经费,全都捐给那些受灾的灾民。奥运会就不要去了,等到国家渡过难关再说。
又是一个反奥运的声音,只不过这个人的出发点不同,他不是站在东北沦陷的立场上,而是站在江南水灾的立场上。
望着波涛汹涌的江面,陈强突然觉得,这次南京的募捐之旅,好像并不是那么容易。
……
抵达南京后,陈强又看到了好几篇抵制奥运会,抵制西洋体育的文章,这一次写文章的人没有提东北,也没有提水灾,而是站在发扬国术的角度上讲的。
有一篇文章直接呼吁“国人应从此脱离‘洋体育’,提倡‘土体育’!中国人请安于做中国人,请自中国文化之丰富遗产中,觅取中国独有的体育之道!”
还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今后之体育,应以国术为宗,舶来者绝不可取!中国传统体育中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之术,世界一切之文化中,关于养生之道,绝无如中国文化之丰富者。敢断言曰,关于祛病延年之术,中国必为世界第一无疑也!”
很显然,“土体育”也借着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契机,开始向“洋体育”发难了!
媒体上连篇的报道,对于陈强的募捐之旅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陈强在中央国立大学奋力的演讲了一番,最终募捐到的捐款只有几十块。这大大的低于陈强的预期。
而随后,陈强在南京的另外几所大学募款,同样是非常不顺利,甚至有学生直接向陈强提出,他应该放弃参加奥运会,把募捐到的善款全都捐出去。
整个南京的行程结束后,陈强一共才收到了三百多块的捐款,和清华大学一个学校的捐款差不多。
人都是很容易收到舆论影响的,在三十年代是这样,在二十一世纪也是这样。未来的缝肛门事件,还有八毛钱治疗肠梗阻,舆论那么一引导,每个人都是不分青红皂白的骂医院,而且还觉得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至于真相,已经不重要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陈强在南京的募捐之旅,遭遇到了滑铁卢。
按照陈强原本的计划,剩余的3000块大洋,南京、上海、杭州,这三个城市凑一凑就差不多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个计划还是太理想化了。
南京只筹到了300大洋,陈强觉得听亏的,毕竟从北平到南京的路费也挺贵的。
不过陈强还是寄希望于上海。他曾经在上海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前获得远东运动会冠军时,上海的媒体也是着重的报道过。而且上海是远东最繁华的城市,那里大学多,有钱人也多,陈强觉得应该可以在上海筹集到1000块以上的比赛经费。
抵达上海后,陈强才发现,自己错了。
现在的上海,除了租界之外,几乎是一片废墟!
复旦大学的校址在江湾,一二八的时候江湾地区成了日军军营所在,所以复旦只能迁走,跑到徐家汇的复旦附中去上课。
同济大学是在吴淞地区,这里在一二八时遭到日军的轰炸,学校毁于一旦。
交通大学,校舍也在江湾,一二八时被炸毁。
陈强之前练习跑步的劳动大学,被炸的只剩下门口的纪念碑和一座钟楼。
看到这一片废墟,陈强心中产生了一种无力感。
学校都没有了,他还去哪里募捐?
“只能指望那些教会学校了么!”陈强心中暗道。
上海除了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之外,还有很多教会学校。比如著名的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沪江大学等等,这些教会学校有洋人的背景,而且都是位于租界内,所以在“一二八”的时候,并没有被损毁。
这些教会学校,也是陈强在上海募款的最后希望。
第一一五章 好人有好报
上海圣约翰大学,陈强心满意足的抱起了募捐箱。
陈强本以为,在圣约翰大学的募捐也会像在南京那样,不会很顺利,然而结果却恰恰相反,有很多学生愿意慷慨解囊。
圣约翰大学本来就很重视体育教育,学校上下对于奥林匹克的认知也更加的清楚,可以说整个学校都是“洋体育”的支持者,才不会相信什么“脱离洋体育,提倡土体育”的说法。
而捐款最为踊跃的,却是圣约翰大学的老师们。
圣约翰大学是教会学校,有学校里几乎都是美籍教师,这些美国教师得知陈强是为了去美国参加奥运会而寻求募捐,自然是很舍得掏钱赞助。
陈强唯一遇到的问题就是,圣约翰大学要求,陈强若是想演讲的话,必须得用英文。
这倒不是刻意的为难陈强,而是圣约翰大学本来就是倡导英文教学的,学校里除了国文科目以外,其他学科全都是用英文教学。如果英文不好的话,肯定没法子就读圣约翰大学。
用英文演讲,这也难不倒陈强,陈强的英文本来就比较的流利,而且前世的他也任职过一些国际体育组织的委员,有过在国际会议上发言的经验。当时的陈强面对一群正宗的老外都不怂,现在只是面对一群会说英文的中国大学生,自然也轻松应对。
一嘴流利的英文,一通激情澎湃的演讲,不仅仅征服了圣约翰大学的学生,还征服了圣约翰大学的校长卜舫济。卜舫济亲自给陈强捐了20美金。
卜舫济是美国人,原本纽约神学院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后最初是圣约翰书院的英文老师,后来成为了校长。他在任期间精心擘划,为圣约翰大学建造了15栋教学楼,28所住宅,设立了圣约翰大学的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等,将圣约翰大学变成了全国最顶尖的学府。
圣约翰大学的英语教学,也是卜舫济倡导的。卜舫济此人虽然会说中文,但是对于中文却并不友好。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参加五卅运动时,卜舫济也横加阻挠,不允许师生参加熬过运动,这导致在圣约翰大学工作的中国教授集体辞职。
也是因为卜舫济不允许师生参加爱国运动,复旦大学等退出了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华东大学体育联合会解体后,华东运动会也随之而解散。
不过在教育方面,卜舫济的确是对中国有贡献的。卜舫济在中国待了整整53年,最终也是在中国病逝,可以说他生命中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投入到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当中。一个美国人在中国搞了53年的教育,这一点还是很令人钦佩的。
随后陈强又前往了沪江大学,沪江大学师生们也是踊跃捐款,那热情程度不比北平的清华和北大差。
陈强在上海的教会学校走了一圈,竟然收到了八百多块大洋的捐款,这远远超出了陈强的预料。
上海的教会学校,基本上都是美国人建的,比如圣约翰大学是由美国圣公会筹建,沪江大学是由美国浸礼会筹建。
而且这些学校建立之初是为了传教,学校的老师很多都是美国来的传教士。就比如圣约翰大学,一直设有神学院,而学校里唯一能够领到奖学金的科目,也是神学。
也是因为教会学校都是美国人办的,陈强才能收到比较多的捐款。1932年的奥运会就是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这些美国人肯定会支持自己国家举办的奥运会,也乐于掏钱帮助陈强参赛。
如果这次奥运会不是在美国举行,而是在欧洲的某个国家,陈强在教会大学的募捐,也不可能获得那么多的捐款。
南京的300块,以及上海的800块,陈强又筹集了1100块的经费,接下来他还需要凑1900块。
“下个城市是杭州,靠着杭州这一个地方,肯定是凑不足1900块的,看起来还真的南下去广州,如果有机会去一趟香港的话,那就更好了。”陈强心中暗道。
还剩下1900块的资金缺口,让陈强感觉到压力颇大。现在报纸上的宣传对于陈强非常不利,南京都只能募集到300块的捐款,距离南京不远的杭州,陈强也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陈强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假如杭州募集不到参赛经费的话,那么他会立即南下前往广州。广州毕竟是中国的贸易中心,老百姓思想方面也比较开放,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接纳程度也会更高一些。而且广州也有好几所大学,应该可以募集到一些参赛经费。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汽车王国 (坑爹的小鱼儿) 起点VIP2020-03-02完结汽车设计工程师周景明重生到八十年代,有感于后世“万国汽车”的现状,周景明...
-
王牌大高手 [校对全本] (梁不凡) 纵横VIP2020-01-24完结总推荐 32.0万 神秘强者在保护美女的同时深陷阴谋,面对周围重重敌人,我点燃一根烟,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