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临床试验的研究人员,我得到的信息是,ACE78正在申请欧盟的临床试验资格。入江教授,我十分赞同你关于延长人类寿命及科研黄金期的观点,但我反对ACE78进入临床试验环节,因为这个试验药物存在极高的风险性。”
第一个问题就提的很有针对性,甚至是批判性。
这已不是单纯的化学问题,而是涉及了其他许多问题。
当今的化学和诺贝尔那个时代的化学,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生物、医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甚至社会伦理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入化学,而化学也互动渗透到这些学科。
这位提问的欧洲学者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位临床医学研究者,而化学只是他的第二学位,是他从事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世界化学大会,或许应该更名为世界自然科学大会。就像人们调侃,诺贝尔化学奖已演变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欧洲学者并不关心入江杰克潜心研究多年的ACE78的合成设计、化学结构,他直接否定ACE78存在的价值,一开口就咄咄逼人。
有点火药味,有点意思……沈奇饶有兴趣的旁观,他认为真正的学术交流就应该这样,有针对,有反针对,有人质疑,有人合理的解释质疑。
“大佬666”、“卧槽秀啊”等态度都是不负责任的学术交流态度。
提出质疑相对于喊666,需要经过更加深刻的思考及推演。
就算你喊666,那也应该有一个具体明确的666理由。
而不是单纯的为了666而666。
沈奇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被人针对过了,他听到的几乎都是666。
就是那种“我听不懂你在讲什么,我只用喊666就行了”的666。
很没技术含量的666。
沈奇对这种技术含量极低的666,已经有些索然无味了。
此刻,针锋相对的质疑,热烈刺激的辩论,让沈奇找回了曾经的那种feel,一种令人怀念的学术feel。
欧洲学者疯狂针对入江杰克,入江杰克沉稳自信的笑了笑,说到:“任何一款药物,在其试验阶段,都有一定的风险性,或高或低,风险性不可能为0。我是个药物化学家,对于生物学、基因工程也有一定的研究,那么接下来,我就从生物学、基因工程的角度出发,来解答克雷德博士对于ACE78风险性评估方面的疑问……”
欧洲学者克雷德:“好的,乐意聆听。”
五分钟之后。
药物化学家入江杰克通过生物学、基因工程的理论体系,解释了ACE78进入临床试验的必要性,以及他们团队对于这款基因类药物风险性把控方面的核心思路。
欧洲学者克雷德博士听完之后身子一抖,喊了句德语版的666,OK了,明白了,爽了。
大凡实验科学,口头上的嘴炮仗很难分出胜负。
想要验证一套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学术成立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回归实验,用一个实验来证明或者推翻另一个实验。
沈奇为了证明他关于信息悖论的猜想,亲自飞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做对撞机实验,并取得了成功。
如果有谁想要推翻沈奇的“量子至上、信息轮回”的实验结果,那么他就得重新做一个实验。
化学更是如此,最真实的实验数据是最有效的辩论武器。
因为保密方面的考虑,入江杰克并未列举出ACE78全部的核心实验数据。
入江杰克凭借有限的数据、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良好的辩论口才,用5分钟的时间解答了欧洲学者的疑惑及担忧。
可以,是个高手……沈奇暗道,入江杰克的化学实力,怕是至少有12级,甚至是不逊于我的13级。
入江杰克提出的“通过药物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延长人类寿命及学术黄金期”的科学构想,其实沈奇很多年前就考虑过了。
这种药物搁古代,也就是炼金术士、炼药方士追求的最高学术成果——长生不老药。
长生不老药应该是极难被研发出来的。
但通过科学手段实现延年益寿、学术黄金期延长,理论上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如果真的研发出“黄金胶囊”或者“黄金注射液”,沈奇肯定先给自己打一针,然后再给老婆打一针,然后再给其他直系亲属打针。
沈奇认为,通过药物调节基因表达,是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做法。
入江杰克团队研发的ACE78的核心是一种极其复杂且结构奇特的化合物。
沈奇更关注的是,入江杰克团队在ACE78的合成过程中,采用的全是已知的、传统的、经典的合成反应和方法。
并不是说这种合成战略不OK,综合性的运用也是一种创新。
但从入江杰克展示出的有限的数据量上做分析,沈奇是存疑的。
入江杰克这时说到:“感谢克雷德博士的提问,那么我们进入下一个问题?”
沈奇有好几个问题想亲自问问入江杰克,他举起了手。
第646章 不在的第二天,想他
沈奇万万没想到,他举手提问居然会被无视。
被无视的原因是,前面有个家伙站了起来。
这家伙个子很高,挡住了沈奇。
高个子学者面向入江杰克,用流利的英语说到:“入江教授你好,我是橘正士,我可以开始提问了吗?”
哟呵,是他……沈奇心说这哥们不就是刚才找我要论文的那人嘛。
这位橘先生咋不懂礼貌呢?
正常情况下,一位不是太出名的学者,应该这么介绍自己:“你好,我是XXX大学、XXX实验室、XXX公司的XXX……”
比如说化学专业长期排名世界前列的伯克利,这所大学拥有许多化学工作者。
并非每一位毕业于伯克利、或者正在伯克利任职任教的化学工作者都那么出名,如果你是伯克利的人,但你的个人名气没那么响亮,那你就应该报上你单位的名称,以便别人对你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哦,这人是在伯克利做化学的,那他应该不是什么特别弱的渣渣。
当然了,历史上有一些科学家,他们的个人名气高于他们的工作单位。
比如说爱因斯坦,他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时,刚建立不久的普高所并非世界级的学术殿堂。
正是因为爱因斯坦等一批大佬的加盟,普高所在短时间内晋升为基础理论学术研究的圣殿。
在当代,沈奇做自我介绍时可以这么说:“你好,我是沈奇。”
但是这个橘先生,认识他的人并不多。
入江杰克显然不认识橘先生,他从外貌、姓名上判断,这个橘正士是Japan人。
既然是Japan人,那就是入江杰克的半个老乡。
入江杰克对半个老乡橘先生表示出了一定的亲切感:“你好,橘先生,请问你的问题是?”
橘先生:“入江教授研究团队的ACE78项目的论文,发表于动物实验结束之后,也就是一个月之前。我对ACE78这个项目做了充足的研究,经我研究,论文中所提及的ACE78的合成路线太长、产率太低,所以我认为,它不具备商业价值。”
橘先生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人家入江杰克教授成名已久,被认为是今年诺化的热门候选人。
你这位姓橘的家伙又是谁?居然一张嘴就放这么狠的话?
Hiahia~
好刺激呀。
思想上的激烈碰撞,必然产生伟大的科学成果。
包括沈奇在内,众学者热情高涨的等待入江杰克教授的正面回应。
其实沈奇也对ACE78的合成策略、合成路线有一定的质疑,他对ACE78的化学结构、是否能起到如入江所言的那种药用效果,同样存在一些他自己的见解。
ACE78这种结构奇特的环蕃,可以称为化学珍品。
但并不见得每一种化学珍品,在学术意义上、在实际用途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有的化学珍品已被证明除了新奇的结构之外,不存在任何应用性的价值。它们也许就比毒鼠强的毒性稍微强一丢丢,大概能够用来消灭老鼠,这或许是这些化学珍品唯一的用途。
入江杰克愣了会儿,随即恢复常态。他是个修养挺高的学者,面对一个无名小卒提出的脑残问题,入江杰克完全可以回答一句“这是个显而易见的、幼稚的、愚蠢的问题,下一个”。
入江杰克扶了扶眼镜,准备回答橘先生提出的这个幼稚愚蠢问题。
然而橘先生并没有给入江杰克回答的机会,他接着说到:“我设计了一种新的合成策略,使得类似ACE78这种化学珍品的合成路线大幅缩短、产率明显提升,从而具备商业价值。我的论文将在稍后发布在arVix上,希望能帮助到入江教授。”
“入江教授,你的研究方向是对的,希望你能继续完善ACE78,辛苦了,告辞。”橘先生鞠了个躬,随即离开会场。
众学者目瞪口呆,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橘先生便消失不见。
“我……”入江杰克有些懵逼,橘先生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完成了提问,而入江杰克在这个问题上连一个单词都没回答出来。
果然是老乡见老乡,背后放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