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受性试验具体包括观察不良反应、剂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实验室指标异常与剂量间的关系等等,从而得到人体能够耐受新药的剂量范围,为后续的药代动力学试验和II期临床试验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欧叶自己也说了,她可以做耐受性试验,她对临床试验有一定的了解。
做完耐受性试验之后,还会在I期临床试验里做药代/药效试验。
欧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万一我在I期临床试验里,被治好了呢?
I期临床试验虽然有风险,但目标疾病患者是最早接触新药的人群,可以理解为他们是世界上最早接受这种新药治疗的人群。
真要等到新药通过二、三、四期临床,排除了一切风险,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
欧叶不愿等了,她担心就这么等啊等啊,可能要等到绝经的那一天。
所以欧叶毅然决然的开大招,她极其渴望参与临床试验,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新药。有风险,却也有希望。
沈奇一晚上没睡好,他想了很多,很多。
天亮后,沈奇批准了老婆的申请:“送你入组,做临床试验。”
纵观医学史、药物史,有拿自己身体做人体试验的伟大科学家,或者疯子。
却从没有人拿自己的配偶做人体试验。
沈奇是第一人。
夫妻间的信任、相互扶持都在试验里,都在药里。
老婆是死是活,是康复还是恶化?
白头偕老,还是独孤鳏夫?
取决于沈奇的科研水平。
“化学和生物,必须要尽快升个级啊……”沈奇的化学是13级,生物是12级。生化都是大师级水准了。
但沈奇还是有一点点不安,万一在老婆的临床试验中发生了什么问题,当然是生化的等级越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越大、效率越高、精准度越强。
学霸积分足够了。
化学13级升14级,生物12级升13级,都需要完成任务。
“先把化学任务完成吧……”沈奇的化学晋升14级任务其实完成了一大半,就差临门一脚。
燕大数院。
欧叶正在进行工作交接安排。
临床试验的试验对象,原则上需入住医院,便于临床试验医护人员开展工作,也能更好的保证临床试验效果。
欧叶即将入住燕大人民医院的观察病房,短则三个月、五个月,长则一年。
她首先要跟数院的领导请病假,请了六个月。
“小欧你要住院了?身体要紧,我同意你的病假申请。加油,希望你能尽快好起来。”数院院长没有意见,他批准了欧叶的请假单。
工作方面其实没啥可交接的,欧叶做的是自掏腰包的独立课题,连立项报告都没写。
“叶子姐,你要住院了?什么时候回来啊?”赵天、小云、曾寒这三个数学系学生十分关切的询问。
“请了半年的假,希望我能在半年内回来。你们三个,BSD猜想的课题不要停。”欧叶最挂念的是BSD猜想,这个课题做了有一段时间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心得。
虽然牵挂BSD猜想,但欧叶也想通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科研的保障。
三个学生愁云满面,他们首先是担忧叶子姐的身体状况,其次也为BSD猜想感到可惜。
叶子姐不在这里,BSD猜想做不下去啊。
做数学课题是个连续性的工程,通常情况下断更半年,可能就凉了。
半年之后想要续上去,一是思维上的不连续性导致效率低,二来团队士气也会受影响。
然而欧叶不这么认为:“我是住院,不是坐牢。我们随时可以联系。你们三个要做的是,把群论模型计算出来,至于怎么计算,我已跟你们讲过了。需要我再讲一遍吗?”
赵天说到:“叶子姐教给我们的群论模型计算原则及方法,我们三个已经掌握了。其实我们昨天已经算出了群结构的初步结果,正想给叶子姐审核呢,结果叶子姐你现在告诉我们,你要住院半年……当然了,叶子姐的身体健康,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哦,是嘛,算出来了?把可编辑版的文件,发到我邮箱吧,我会看的。辛苦大家啦,我走了。”欧叶挥挥手与三位学生告辞,这便踏上了住院之旅。
第643章 早放早CD
燕大人民医院。
沈奇陪欧叶办理临床试验受试者入院手续。
给药表、采血表、饮水进食记录表、留尿表、床位安排表……欧叶领取了一堆表格。
病号服、胸牌、腕带、床头卡……欧叶领取了病房套装。
欧叶喜静,医院给她安排了单人病房。
临别之前,沈奇嘱咐道:“老婆,那我先回去了,有任何不适,或者任何需求,直接给我打电话哈。屈教授是这次临床试验的第一研究医师,他长期蹲守医院,你也可以找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也会经常来医院看你的。”
“嗯,你赶紧回单位吧,你的工作要紧。”
“我的工作就是照顾老婆你呀。”
“我超感动。”欧叶呵呵一笑,她确实是感动的。
沈奇这便离去,他对于燕大人民医院是放心的。
屈教授的临床试验研究医师团队,以及配套的护士团队,都是专业、细致、负责任的。
欧叶入院受试期间,正逢IUPAC世界化学大会在首都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应组委会邀请,沈奇在此次学术盛会上将做3个小时的学术演讲,以及两个小时的答疑。
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位中外化学学者云集首都国际会议中心,其中包括一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诸多著名化学家。
首都国际会议中心有能容纳几百人的主会议厅,也有许多几十人的小型会议室。
沈奇的《大环化合物、新型重排反应及相关化学药物的应用》的专题演讲,将于IUPAC世界化学大会的第二日,在主会议厅进行。
会议的首日,学术氛围非常热烈,来自各国的化学工作者们畅所欲言、深入交流。
重头戏是主会议厅的学术演讲,能在主会议厅进行演讲的多是取得了最新研究进展的著名化学家。
到场的学者每人领取了一本论文目录列表,谁将在几月几日几点,于哪个会议厅,发表哪个课题论文,都写在了论文目录列表里。
如果对某一场学术报告会感兴趣,学者们可以去组委会服务台索取相关的论文。也可以在报告会的当天,于报告厅的座椅上领取论文。
沈奇团队撰写的《大环化合物、新型重排反应及相关化学药物的应用》的论文印了几百份,在会议首日,这些论文被与会学者们领光了。
“沈主任,看来我们的论文很受欢迎嘛,半天时间不到,全被拿走了。”曹凡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全球最高规格的化学大会,他随沈奇一同来到首都国际会议中心,以学习为主。
“国际上很多人,都在关注我们这个研究项目。我原本是想等三氮杂辛烯素的I期临床做完,再抛出这份论文,再开启这个大招。后来想了想,省得明年又跑去国外开会,不如就在这次首都大会上放大招。大招这种事情,早放早CD嘛。”沈奇的语气虽轻松,但他并未展现出灿烂的笑容,毕竟他老婆正在医院受试,前途未卜。
“是的,大招早放早CD。”曹凡觉得很有代入感,沈主任跟那些糟老头子不一样,毕竟沈主任也才三十岁出头,年轻人懂的东西沈主任都懂。
这次大会来了不少糟老头子,要想在国际化学界混出点名堂,没有几十年的功力很难做到。
菲尔兹奖设置了40岁的年龄上限,数学家们出名要趁早,年轻时未能成名的数学家,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但化学这种实验科学,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手艺锻炼、学术素养修炼,再加上一点点运气,才有可能取得杰出的研究成果。
所以当代化学家们出名的时候,大多是糟老头子了,或者大妈大婶。
国际化学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这次来了一千多位国内外化学工作者,真正称得上化学权威,并且在一线工作的化学权威并不多。而这群少数派,才是决定未来化学走向的大佬。
曹凡这种二十六七岁的博士研究生,坚持到博士毕业,进入著名的科研机构,在名牌实验室做一些有前景的项目,才有可能完成从化学狗到人的蜕变。
而从人升华为人中霸者,那就不知道需要多少年了。
瞅着来来往往的糟老头子们,曹凡不禁有些伤感,或许三十年之后,我所取得的成就,还不如这些糟老头子吧……
化学狗曹凡的复杂内心活动,并没有引起包括沈奇在内的任何人的关心。
沈奇拍拍曹凡肩膀,说到:“跟我一起去主会议厅,听听武藏药品的入江杰克的专题报告会。”
武藏药品的全称是武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是Japan最大的制药公司。
入江杰克是武藏药品的一位研发负责人,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位专家是东方和西方的结合。
世界排名靠前的制药公司,通常有超过千人甚至数万人的专职研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