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全本校对] (术小城)


  七个千禧难题的困难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
  1、霍奇猜想
  2、BSD
  3、庞加莱猜想
  4、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
  5、P对NP问题
  6、杨—米方程
  7、黎曼猜想
  证明庞加莱猜想的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是个大佬级人物,他为人低调,但他是真正的大佬。
  小牛级人物沈奇不敢轻易尝试排名太过靠前的千禧难题,就从排名第七的黎曼猜想入手吧,他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黎曼zeta函数ζ(2n+1)的课题并非直接对黎曼猜想完成证明,它是磨刀石,责任是将发起总攻的大砍刀磨的锋利。
  之前穆勒教授的安排是,让沈奇做玛丽的助手,两人深入合作完成课题任务。
  虽然大的传承都是哥廷根学派,但在具体技术操作上,沈奇和玛丽不是一个风格,两人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案去解决ζ(2n+1)的问题。
  穆勒教授是导师,他还是希望看到以和为贵的局面,毕竟沈奇、玛丽都是他的学生。
  沃什猜想的问题解决了,沈奇集中精力攻克黎曼zeta函数ζ(2n+1)的课题,半个月之后,他希望能彻底打动穆勒教授。
  在穆勒教授的四人研究团队中,组织关系并不复杂。
  穆勒是老大(正教授级),事业心非常强的玛丽是老二(博士级助教),资历很老但与世无争的乔纳斯是老三(在读博士生),刚来不久的沈奇暂时排名第四(在读研究生)。
  沈奇的异军突起对玛丽老二的位置带来威胁,虽然玛丽是沈奇名义上的课题小组长,但她镇不住沈奇,反而被沈奇一文爆衫。
  普林斯顿是个讲道理的圣地,有知识有文化有学术实力,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沈奇的论文《丢番图方程沃什猜想的证明》投稿到《美国数学会杂志》已经一个礼拜了,投稿系统显示已通过初审。
  “可以啊,美国人办事效率这么高?”沈奇莫名有几分激动,《美国数学会杂志》是四大期刊之一,一年只出四期,一期刊登十篇左右的数学论文。
  在国际四大顶级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分困难,在读研究生的论文被收录的情况十分罕见,平均每十年出现一次,实际上迄今为止也就出现过两次。
  陶哲轩于普林斯顿读研期间,在《数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那时他不满二十岁,他在24岁时成为UCLA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上一个十年中,德国人皮特·舒尔茨于克雷研究所读研期间,在《数学发明》上发表一篇论文,他同样是在24岁时成为波恩大学最年轻的数学教授,同时也是德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数学教授。
  这一个十年中,沈奇也想尝试一下读研期间在四大数学期刊上发论文是什么滋味。
  还有几天,穆勒教授的下一次学术例会即将召开。
  沈奇和玛丽见了个面,是玛丽主动邀请他的。
  “你对沃什猜想的证明很完美,arVix上的反响不错。”玛丽越来越憔悴,鱼尾纹若隐若现。
  “玛丽,我并不是故意针对你,一切都是为了数学。”沈奇没想到自己的一点小成绩,对玛丽造成了这么大的打击。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办法,一切都是为了数学。
  “说说黎曼zeta函数ζ(2n+1)的课题吧,几天后的学术例会,我想我们应该整合出一份书面报告,而不是两份。”玛丽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己都没有底气,然而她硬着头皮还是说出口,毕竟她是沈奇的小组长,这个课题她负主要责任。
  “可以先看看你最新的研究进展吗?”沈奇问到。
  虽然玛丽已表现出服软的姿态,但沈奇对她还是不敢彻底放心,你要是先把你的论文给我看,那我就考虑考虑。
  “你有权这么做。”玛丽拉开包包拉链,将自己的论文递给沈奇。
  这时玛丽的手机响了,她做了个抱歉的手势,接起电话:“喂,皮特……什么,你当真?”
  接起这个电话后,玛丽的神色更加憔悴,憔悴到极点演变为愤怒。
  玛丽起身,走到咖啡厅外面,对着电话那头的人竭嘶底里的咆哮。
  几分钟后,玛丽回到咖啡厅,坐了下来,她身心俱疲却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的样子:“沈奇,所以你对我论文的看法是?”
  “我觉得你现在的状态非常糟糕,你应该休息一段时间,去度个假。”沈奇发现玛丽是个工作狂,明明有私事让她痛苦而疲惫,她却努力以一种女强人的模样面对现实。
  玛丽摇摇头:“不,我现在比任何时刻都清醒。”
  “你的全名是玛丽·舒尔茨·施密特,那么哪个是你原本的姓氏?”沈奇问到。
  “施密特。”
  “所以你的先生叫舒尔茨?”
  “是的。”
  “德国人?”
  “没错。”
  “他也是学术界人士?不好意思玛丽,我不该打听你的隐私,你可以选择不回答。”
  “他是数学教授。”
  “在哪所大学任教?”沈奇似乎get到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波恩大学,我的母校,他叫皮特·舒尔茨。”玛丽说到。
  “那位连拿11项数学奖的舒尔茨?”
  “是的。”
  “我就知道……”沈奇心中的疑惑被解开,随即又产生新的疑问:“你的先生是数学天才,他拿过科尔奖,数论领域的最高奖项。那么玛丽,关于黎曼zeta函数这种解析数论方面的问题,你应该去问你家的先生啊,你问我干嘛?我一个奖都没拿过,除了奥数竞赛。”
  皮特·舒尔茨是刷奖狂魔,是让沈奇的师兄云神都跪了的变态天才,而云神是耶鲁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皮特·舒尔茨在二十几岁时夸下海口,说他在三十岁之前将拿到十个以上的数学奖项。
  他做到了,他现在拥有PCP奖、拉马努金奖、克雷研究奖、科尔奖、奥斯特洛夫斯基奖、费马奖、莱布尼茨奖……等共计11个数学奖项。
  除了F+W+A三大奖,舒尔茨在他这个岁数几乎将能扫的数学奖一扫而空,他才刚刚三十岁。
  所以云神给舒尔茨跪了。
  “他研究他的,我研究我的。”玛丽冷冷说到。


第219章 独自承担
  “恕我直言,玛丽,第12页之前的内容毫无价值。”沈奇看完玛丽的论文,说到。
  “毫无价值,呵呵,原来毫无价值……”玛丽惨笑一声,胸口剧烈抖动。
  又想凶器伤人!
  沈奇赶紧说到:“但后面几页的论述非常棒!你对黎曼zeta函数在正奇数点上值的求解十分巧妙,代数整数处理是你的绝招,比我做的更好。”
  “所以,我们可以合作吗?”玛丽的心情稍微好了一点,这篇论文是她目前唯一的慰藉。
  “现在可以看看你的论文了吗?”玛丽问到。
  “当然。”沈奇将自己的论文递给玛丽,二人互换了论文,相互检查对方文中的纰漏与不足,并寻找可为己用的亮点。
  沈奇和玛丽第一次心平气和的坐在一起,黎曼zeta函数ζ(2n+1)课题小组从未出现如此和谐的局面。
  中国老话说的好,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然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
  这场友好的学术交流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双方本着求同存异、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探讨并确定了“φ(z)奇函数的三种处理方法之最优选择”、“留数定理积分路径的解决方案”等核心论据的操作模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不管如何,沈奇和玛丽是一个team,团结总比内讧好。
  几天后的穆勒团队学术例会上,穆勒高度赞扬了玛丽和沈奇的团队精神,并对黎曼zeta函数ζ(2n+1)课题取得的重大进展表示认可。
  沈奇在四人研究团队中的地位显著上升,虽然他最年轻,却已能和师兄师姐乔纳斯、玛丽并驾齐驱。
  沈奇不再是玛丽的助手,因为《黎曼zeta函数ζ(2n+1)问题》这篇论文,有60%的内容由沈奇完成,剩下40%来自玛丽的贡献。
  四人团队中没有一位是美国人,但美国的学术规矩在此适用,谁付出的更多、成效更显著,谁便得到的更多、地位更高。美国是一个现实的国家,美国梦不是白日梦,随便做做就梦想成真。
  玛丽也不敢驱使沈奇当牛当马,如果不是沈奇的梅林变换发挥奇效,《黎曼zeta函数ζ(2n+1)问题》这篇论文的进度不可能这么快完成。
  要知道玛丽研究这篇论文已经半年了,基本上没什么成果。
  沈奇加入她的团队不到两个月,大功告成。
  沈奇、玛丽成为了《黎曼zeta函数ζ(2n+1)问题》的共同第一作者,穆勒是第二作者。
  穆勒教授虽没拿过什么大奖,但他带过的学生都非常尊重他。
  只要不是太呆太渣太不争气的学生,只要这位学生为课题项目做出过哪怕一点点的贡献,穆勒都会让学生成为课题论文的第一作者。
  沈奇觉得这位老头是来自德国的白求恩。
  有的导师可没这么好说话,排在第一位置的那个作者坑位不给他,学生别想发表论文。不管是中国美国还是欧洲,都存在这种导师。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