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这个德国老同志很低调嘛,哥德尔是你师傅、爱因斯坦是你师伯、高斯是你的祖师爷,你咋不早说?
按字排辈,我沈奇也是高斯、黎曼、雅可比、爱因斯坦、哥德尔的嫡系传人呀!
我天天研究高斯定理、黎曼曲面、雅可比矩阵、相对论、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研究来研究去,说白了都是门派内部的业务啊。
沈奇掰着指头算数,一、二、三、四……我是高斯的第六代传人。
系统的最高等级设定是:
15级(无敌的我如此寂寞)。当代不存在15级的数学家,历史上的参考模板为:高斯。
冥冥之中这是天意,沈奇瞬间对穆勒无比尊重。
在普林斯顿,菲奖得主十几位,高斯的第五代传人只有穆勒一位,其他的第五代传人都已不在人世。
“穆勒教授,请喝咖啡。”沈奇主动热情的给穆勒倒咖啡,误打误撞的他成为了穆勒的弟子。
沈奇现在一点都不后悔没有成为威腾的学生,虽然哥廷根学派在21世纪的今天已演变为一种概念,一种意识上的传承,但沈奇对于成为这个学派的传人还是感到惊喜。
“哥廷根学派其实没有什么具体的技术指示,库尔特教我的时候,已经普林斯顿化了。没什么所谓,数学就是数学,不分你我。”穆勒倒是对传承啊、学派啊什么的看得很淡,他的性格里有点佛系因素。
“穆勒教授,你真是德国人?”沈奇觉得传统的德国人不该是这个心态。
“我的祖母是法国人。”穆勒说到,完事补充一句:“我的外公是希腊人。”
“哦,对了,今天的例会具体讨论什么?”沈奇问到。
穆勒有一个研究团队,算上他和沈奇一共四人。
穆勒每个月会召集团队开两次例会,今天的例会还缺两人未到。
沈奇是新人不敢迟到,他提前十几分钟来到穆勒的办公室,和穆勒唠嗑唠了一会儿。
三点差五分,进来一位白人男子,金发碧眼,很浅的那种金发,金到发白。他的身材高大超过2米,典型的日耳曼人特征。
“这是乔纳斯·卡尔博士,这是沈奇。”穆勒介绍沈奇跟金发大高个儿认识。
“你好,我是瑞典人,你可以叫我乔纳斯。”乔纳斯·卡尔博士主动跟沈奇握手。
“乔纳斯你好,我是中国人,你可以叫我沈奇。”沈奇事先已知道穆勒教授带了位博士生,这是他和来自瑞典的博士师兄初次见面。
穆勒既是博导又是硕导,乔纳斯和沈奇都是他的学生,他目前只带了这两位学生,有精力对两位学生悉心指导。
“嘿,乔纳斯,你明年春天可以毕业吗?”穆勒问乔纳斯。
“谁知道呢。”乔纳斯自顾自倒了杯咖啡,今年是他在普林斯顿的第七个年头,而穆勒是四年前来到普林斯顿任教。
乔纳斯呆在普大的时间,比他的导师穆勒更久。
看样子一脸轻松的乔纳斯并不着急博士毕业,他很开心的说到:“马尔默昨天赢了拜仁,艾伦,还有沈奇,晚上我请你们喝一杯,庆祝这一伟大时刻。”
“沈奇跟你去喝一杯吧,拜仁输球了,我没心情。”穆勒不开心,他问沈奇:“你喜欢足球吗?支持哪支球队?”
马尔默是瑞超的足球劲旅,拜仁是德甲的王者之师,昨天的欧冠小组赛,马尔默2比0力克拜仁,爆出本轮最大冷门。
沈奇弱弱的说:“中国球队,我支持恒大。欧冠球队,我支持曼联。”
“恒大不错,曼联不行。”穆勒和乔纳斯异口同声。
“呵呵。”沈奇笑了,曼联下一轮肯定把你们打成狗。
三位男人聊起了足球,这更像是茶话会,而不是学术例会。
三点整的时候,进来一位白人女性。
她非常准时,踩着点儿来开会,穆勒通知的例会时间是三点整。
和休闲装打扮的三位男人不同,这位女士一身正式的职业装,黑色的女士西服,黑色裙子,黑丝袜,高跟鞋,手中一个文件夹。
“艾伦,乔纳斯,下午好。”女士跟穆勒、乔纳斯打招呼,她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沈奇这位新人的身上。
“这位美丽的女士是玛丽·舒尔茨·施密特博士,毕业于波恩大学,我的助教。这位是新加入的沈奇,我的研究生。”穆勒介绍女士和沈奇认识。
“沃特?”沈奇大吃一惊,玛丽·舒尔茨·施密特博士,这个名字他一点儿都不陌生。
但面前这位金发熟女,跟arVix上的那位红发德国女博士简直就是两个人。
第212章 确认过论文,就是你
艾伦·穆勒来美国前曾在德国波恩大学任教,那时的玛丽·施密特在波恩大学数学系读本科,是穆勒的学生。
从波恩大学毕业后,玛丽·舒尔茨·施密特博士来到普林斯顿数学系,担任穆勒的助教。
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玛丽的姓氏发生了变化。
她读博时嫁给了一位叫舒尔茨的男人,所以现在的名字是玛丽·舒尔茨·施密特,她的手指上戴着结婚戒指。
“舒尔茨·施密特博士,你的头发染成了金色?”沈奇试探问到。
“本来就是金色,在德国读博的时候我染成了红色。”舒尔茨·施密特说到。
德国女博士放在网上的头像P的太厉害,她长着一张凯特·布莱切特的脸,硬生生给P成了妮可·基德曼,还带光晕效果。
“你的博士毕业论文非常精彩,我拜读过很多次,关于丢番图方程的埃维策证法是神来之笔。”沈奇无法确认眼神,所以只能确认论文。
“这要感谢你的有效代数逼近,沈奇。”
舒尔茨·施密特玩味的笑了笑:“我在博士毕业论文的第7页,引用了你的算法。然而奇怪的是,不久后你将你的论文从arVix上撤下,至今未见正式发表。以后我们都在一个团队工作,你可以叫我玛丽。”
没错!
确认过论文!
就是她!
就是你这个德国女人,让我没有兑现承诺,我答应欧叶的论文至今未发表,你却趾高气昂好生风光!
“很高兴见到你,玛丽,你的美丽让世界上其他女人感到妒忌。”沈奇露出微笑,主动跟玛丽握手。即便心中不爽,面上也得有风度。
“也包括你的女朋友吗?”玛丽跟沈奇握了握手,她的气质成熟,性格跟随性的穆勒、乔纳斯相比有所不同。
沈奇继续保持微笑:“我的女朋是天使。”
“呵呵。”玛丽和沈奇的初次交流到此为止。
乔纳斯无聊的喝着咖啡,貌似不关心沈奇和玛丽之间的笑里藏刀、针锋相对。
穆勒倒是很感兴趣:“玛丽,沈奇,你们认识?”
“未曾见面,已是老友。”沈奇一副从容的样子,简明扼要的讲述了他和玛丽之间的论文往事。
按辈分,玛丽是沈奇的师姐,但沈奇觉得这位德国熟女师姐一点儿都不可爱,她具备较强的攻击性。
“原来你俩之间还有这段故事。”穆勒说到,“言归正传,今天的例会现在开始,乔纳斯,先说说你的博士论文吧。”
乔纳斯端起咖啡杯,平静的说到:“我的博士论文需要一段时间完成,是的,我正在思考。”
“你已经思考了两年半,一个字都没写出来,一篇论文都没发表。”穆勒只是提醒,并未催促。
“我需要点时间,是的,我需要时间,数学这门学科,思考过程胜于最终成果。”乔纳斯喝了口咖啡,觉得有点苦便加了点糖。
“好吧,乔纳斯你说的很对,请继续思考。”乔纳斯不急,穆勒也不急,穆勒教授同意乔纳斯的观点,思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曾在普大任教的安德鲁·怀尔斯先生思考了十年未发表一篇文章,直到费马大定理被他证明。
普林斯顿的学术氛围确实很宽容,普大广阔的胸怀容纳各种科学怪人、狂人,乃至精神病患者。
在奥斯卡最佳影片《美丽心灵》中,罗素·克劳成功饰演了天才数学家纳什。
患有精神疾病的纳什,他的真实故事就发生在普林斯顿,他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普大只设文、理、工三科,美国非常热门的工商管理、法律、医学不在普大的学科设置中。
从18世纪建校到今天,普大从来没设置过商、法、医等在市场上很吃香的学科。
这所研究型大学秉承学术研究至上的宗旨,功利性方面的事情考虑的很少。
所以乔纳斯在普大想呆多久就呆多久,不着急。
“那么玛丽,你呢?”穆勒转而询问玛丽的研究课题进度。
玛丽翻开文件夹,十分正式的递给穆勒一份书面报告,不似乔纳斯口头打哈哈。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玛丽性格中的严谨性、程序性,她说到:“我的课题进度按计划实施,当然也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圣诞假期之前,我应该能取得重要进展。”
穆勒快速审视玛丽的报告文书,这实际上是一篇尚未完成的数学论文:“玛丽,你这几个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好像并未看到什么新东西。恕我直言,这篇论文目前的具体论述、证明显的老套,甚至有些乏味。一百多年过去了,该用的办法都已用尽,我们必须激发创新的思维模式,才有可能破解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