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养鸡大亨 (山村养殖户)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山村养殖户
- 入库:04.13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篷,对于种地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不过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出生的篷,几乎没有种地的热情。
2004年,当莱钢县开始出现第一个商品房小区的时候,篷们开始意识到,只要有钱,就可以在城里买房子,让自己孩子在城里上学,跟城里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2004年以后,鲁中地区开始出现农村大量农田撂荒,开始在基本农田里面栽种速生林等等。
越往后,篷们打工赚钱,做买卖赚钱的积极性,已经远远大于种地的积极性了。
在思想上,篷自己都觉得不是个篷了,而在行动上,篷也渐渐地脱离了农业活动。
凤凰岭村的何忠恒,看到本村村民赵青山一家在村东岭办的养殖场赚了大钱,于是动了心。
他们家在东岭山脚下也有30亩地的苹果园,更靠近公路,地势还要比赵家的平坦。听到说养鸡盖大棚县里财政上还有补贴,这样的好处,不沾不就白不沾了?
县畜牧局财政补贴款有限,总共就二百多万,这钱发完了就没有了。
何忠恒打听着找到了县畜牧局局长王华,打算申请些财政补贴。
不过,现在的情形,可跟一开始赵青山家盖养殖场的时候不一样了。
赵家盖养殖场,那时候是县里面扶持农户养殖政策刚下来,需要先树个榜样,然后好推广下一步的工作。
而现在,榜样的示范作用很明显,影响也很大了。县电视台将凤凰岭村村民赵青山养鸡赚钱的事情一播出,几乎整个莱钢县五个乡镇里面,每个乡镇的一把手都来找县畜牧局局长,想要给自己乡镇争取。当然了,乡长镇长要是把这笔资金争取过去,不一定真用到扶持养殖户上面,但是要说200万的资金扶持二三十个养殖户,光靠着畜牧局里面那几个人,也忙不过来。于是县畜牧局便开会研究了下,县畜牧局里面留一半资金,而把另外一半资金下拨到各乡镇的畜牧站,平均一个畜牧站里面能拨个二十万左右。钱给了自己能管到的畜牧站,而不是给乡政府,这样县里也能顺利得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县畜牧局对乡镇畜牧站提的要求是,每个乡镇必须扶持十个年出栏一万只鸡以上的养鸡户。
乡镇里面不知道上面拨下来的总共是二百万,手里拿到二十万已经高兴坏了,至于说扶持十个养殖户,在全乡镇范围内,也不算什么难事。
每个乡镇里面都有几家养鸡户,然后再鼓励几户就够了。至于说补贴款,能发放到农户手里面的,肯定是要大打折扣了。
而至于说县里那100万,肯定就到不了农户手里了。
这样一来,县里能得到一百万的资金自用,同时又能扶持五十个养殖户,上报到市里还会被表扬。
何忠恒找到王华,县畜牧局局长,说明来意之后,王华告诉何忠恒,说扶持资金已经发到乡里了,让他找乡里的畜牧站站长。
寨子乡畜牧站就在寨子村内,原先的老供销社旁边的三间屋子。站长姓曹,叫曹良清,是个个头中等,身材结实的中年人,留着小平头,说一口普通话,实际上就是莱钢县黄庄乡人。
当何忠恒找到曹良清的时候,他正在给一位村民的羊看病。
等着曹良清给农户拿了治羊病的药,何忠恒说明自己的来意,然后曹良清便将何忠恒让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面。
曹站长让何忠恒先看了看文件,上面写着补贴款一户五千到一万。每六百平米的养鸡大棚补贴两千五,最少盖两个600平米的养鸡大棚,然后上限是4个。你多盖大棚也可以,不过超过4个就不补贴了。文件是胶印的,纸挺薄,何忠恒没有意识到,实际上文件下面的公章戳的是乡畜牧站。也就是说,这个文件根本就不是上面的红头文件。
老百姓哪懂得这么多,拿到文件,何忠恒皱起了眉头:“曹站长,我们村赵青山家的补贴好像比这个多多了啊。”
曹良清脸不红心不跳,一脸面无表情得对何忠恒说道:“哦,原先是原先的政策,现在是现在的政策,这个政策肯定是要变化的,不可能说一直这样下去吧?而且等过了这段时间,以后再盖养鸡大棚,那肯定一分钱的补助也没有了。文件你也看了,你要是愿意呢,就写个申请,抓紧时间回家盖鸡舍,鸡舍盖好了之后呢,再跟我说声,我过去验收一下,看看能行,就把补贴给你。不过呢,这个大棚,一定要按照文件要求得去盖。”
补贴虽然少了,但是盖大棚的标准却没有丝毫降低。
何忠恒心说:反正养鸡赚钱这么容易,就是没有补贴,这个养鸡大棚也得建啊。
这样想着,何忠恒忙点头说道:“行,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曹站长,我申请。”
曹良清拿出一张信纸,让何忠恒写了个申请,上面留着地址、姓名和身份证号。
申请写好,何忠恒从怀里掏出两盒泰山烟,塞在了曹良清的口袋里面。曹良清一看,忙做出惊慌失措的样子推脱。
“你这是干什么?”
“让别人看到了笑话,快收起来,没啥东西。”
曹良清的脸上,这时候终于露出了笑容:“那你快回去盖鸡舍吧,这政策肯定长久不了,过完年啊,这政策肯定就结束了。”
何忠恒一听,慌得忙回家去找建筑队了,而曹良清则长舒一口气,心说:终于凑够10个养鸡户了。
第0027章 有点尴尬啊
赵青山家上第二批鸡的新闻显然让何忠恒家里面也要建养鸡场的新闻抢走了大量关注度,何忠恒家也建养鸡场了,这给凤凰岭村老百姓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谁不想着多赚钱,钱多了,吃香的喝辣的,大鱼大肉想吃就吃,穿金戴银,什么名牌买什么,还有彩电冰箱洗衣机,哪一样不需要钱啊。
然而怎么赚钱呢?现在赵志江和何忠恒,正在给大家答案。
多姿多彩的新生活刺激着老百姓的消费欲望,有多少东西想买,就得需要多少钱。
说一千道一万,钱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超过生活的其他元素了。
在2002年的时候,整个凤凰岭村,也不过只有一半的农户翻修了旧房子,住进了瓦房里面。而且就算是那些住进瓦房的,没有几家不拉饥荒的。
2002年盖一栋五间瓦房的宅子,大约需要三万块钱左右。
这笔钱对于老百姓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实际上大多数老百姓,现在还住在老旧的土房子里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一个村子里面同龄人之间的攀比,更是厉害。
赵志江赚钱了,刘玉仁没有多少想法,但是何忠恒却不能忍。
赵志江、刘玉仁、刘玉堂和何忠恒四个人是同龄人,凤凰岭村二百多人,每年生一到两个小孩,有时候一年也没有一个小孩出生。
同龄人之间,相互比较,相互竞争,是很正常的。
何忠恒和赵志江同一年结婚,何慧和赵青山又是同一年出生,说起来两户人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不错的。
而赵青山提出要资助何慧上学这件事情上,赵志江和张慧芬也没有多么反对。
现在,何忠恒家的苹果园里面忽然开始建起养鸡大棚来,这让张慧芬不高兴起来。尤其是赵家养鸡场这边刚上鸡苗不久,大家都很辛苦,张慧芬的火气就更大了。
让赵志江也觉得心里添堵的,是何忠恒办养鸡场这件事情,竟然也不敢说一声。
何忠恒其实在办养鸡场这件事情上面,要说有些犹豫,其实,也是觉得自己办养鸡场,担心会遭到赵志江的反对。毕竟同行就是冤家,这一点大家都清楚。
为了办这个养鸡场,沈月娥回娘家,借回来了五万块钱,然后何忠恒又从他的三个姐姐家里借过来了两万,这才敢开工的。
开工都四天了,何忠恒没有到赵家来,而赵志江呢,也没有到何家去。
眼看着两个关系本来很好的小伙伴下一步见面开口都难了,赵青山心里着急,于是和刘涛俩人合伙在山上套了一只野兔,让自己母亲炖上之后,说去叫叫何忠恒过来喝酒。
其实从赵家的养鸡场那边,就能看到何忠恒在自家的工地上干活。
然而张慧芬一听,立马就不高兴起来:“叫他来干什么?忘恩负义的东西,一看到他,我就生气。”
赵志江坐在一边,皱着眉头,不说话。
赵青山笑着说道:“妈,您是生哪门子气啊?何叔也没怎么得罪你呀?”
“还没怎么得罪我?山子,你是不是傻啊?他们家以后也要养鸡,这不是跟咱们抢生意吗?”
赵青山一听,连连摆手:“妈,你这么说不对,白羽鸡的市场大着呢,何叔养那么几只鸡,抢不了咱们的生意。”
“就算是他抢不了咱们生意,他建个养鸡场,也不来和咱们说一声算啥?”赵志江也有意见。
按着赵志江心里的想法,他们家是最先在凤凰岭村开始养鸡的,其他养殖户想养鸡,来问问他怎么个养发,那是对他的尊重。
而何忠恒呢,还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之一,现在竟然这样,他这样生气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