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养鸡大亨 (山村养殖户)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山村养殖户
- 入库:04.13
养鸡场里面总有忙不完的工作,第二天开始,赵青山让马进昌他们开始将养鸡大棚里的鸡圈粪都刨出来,堆在了养鸡场门口北边的一块空地上。然后他则骑着摩托车,直接来到了黄庄乡丈八丘村的包果园的农户家里面。
十月份是果园承包户备冬肥的时间,果园种植户担心的都是买不到鸡圈粪,而竟然有人上门推销,自然高兴了。
赵青山将两个规模比较大的果园种植户老板带到了自家的养鸡场里面,让他们看鸡圈粪。
赵青山他们回到养殖场的时候,看到他的父亲正带着三个工人忙碌着将鸡圈粪堆在空地上。
两个种植户老板用脚踩了踩堆在外面的鸡圈粪,摇着头说道:“怎么这么湿啊。”
湿的鸡圈粪比起干的鸡圈粪,价格上面要相差不少。在2002年的时候,一拖拉机干鸡圈费的价格可以卖到80块钱,而湿的,能卖50块钱就不错了。
但是赵青山可不怎么在乎这个价格差距,要知道,他这12000只鸡养完了,能出好多车鸡圈粪呢。
第0025章 有钱都想赚
鸡圈肥的组成成分包括鸡粪、水分和鸡棚垫料三部分,其中鸡棚垫料成分为碎木屑、碎麦秸和少部分细沙和土。垫料能占到鸡圈肥的三分之一,而鸡圈肥的主要成分就是鸡粪和水分。
像赵青山养的白羽鸡,肉料比比较低,每长一斤肉,只需要2斤左右的饲料。当然了,像他们没有经验的养殖户,肉料比肯定要高一些,能到1比2.2左右。比较成熟的养殖户,可以将肉料比控制在1比2以下。
综合算下来,赵青山这12000只鸡出栏以后,大约能出60吨左右的鸡圈肥。
装满一拖拉机鸡圈肥,大约是两吨,也就是说60吨鸡圈肥能装30拖拉机。
一拖拉机卖50块钱,这30车就能卖1500块钱。
马进昌他们一天的工资是60,然后45天出栏的话,总共工资支出就是2700块钱,实际上光鸡圈肥就能保工人们的大部分工钱了。
当然了,鸡圈肥,还有死鸡等,下一步投资一挟,造一套沼气发电设备,用来发电的话,收入要比卖给果徘大多了。
实际上鸡圈肥的用处很多,除了用来给果树追肥,还可以用来养鱼,也是个很不错的发展方向。
当然了,这些想法现在还只在赵青山的脑海里面,现在还没法实现。
这些想法要想实现,都需要钱,而现在赵青山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他的钱,还有别的用途。
他想养一批社会鸡,而他觉得,他的机会正在到来。
用了三天的时间,刘玉仁他们将养鸡场这边的鸡圈肥全部清理出来,卖给了黄庄那边的果农。然后大家又将鸡舍大棚打扫了一遍,又准备了足够多的垫料,一切都准备停妥,单等着下一批鸡上鸡了。
他联系了好几个鸡苗厂和肉鸡加工厂,一直在打听着鸡苗的价格和白羽鸡的收购价格。
鸡的市场价格是有规律的,如果能把握住了这个规律再选择时机养鸡,就能保证利润的最大化。
前世的时候,赵青山的工作跟销售和市场也有一些关系,所以对于销售和市场方面自己也有比较多的研究。
最近的白羽鸡市场价格下跌严重,而至于下跌的原因,就是因为前期养殖户养殖热情太高,导致集中出栏,供需失衡。
当然了,不赚钱的时候呢,养殖户养鸡的热情就会降下来,然后下一步出栏少,价格又涨上来,养鸡开始赚钱,大家的热情又上来。
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真正能够踩对节奏的养殖户,才会一直赚钱。
赵青山知道,这个时机非常好。不过,鸡苗的价格仍然在掉,高峰的时候能到两块钱一只的鸡苗,现在已经到四毛钱了。
不过,赵青山还在等。
因为要打算养市场鸡,他必须要保证百分之一百的赚钱。
看着养鸡场这边又没有事干了,然后赵青山又给马进昌他们放了两天时间的假,他估计,两天后的鸡苗价格,应该能够跌到最低了。
带薪休假,这工作到哪里找去。
放假的马进昌没事干,便溜达到村委门前看别人打扑克。
村里没啥娱乐项目,打扑克算是大家都热衷的娱乐项目了。
马进昌才刚站没一会儿,便听到身后有人说道:“进昌哥,怎么今天没去东岭呢?”
马进昌回头一看,原来是本村的村民何忠恒,便笑了笑,说道:“老板给我们放假了。”
何忠恒笑着说道:“一天20块钱的工钱,你老板是不是算计这个呢?东岭活不多了,你老板也不舍得出这个工钱了?”
马进昌摇头笑着:“我们老板才没这么小气呢,放假两天照样有工钱。”
一边打牌的孙伟抬头看了何忠恒一眼,有些羡慕得说道:“忠恒,人家赵家那个小子赚大钱了,不在乎这三十二十的。”
何忠恒眼珠子滴溜溜转着,帮着大家问道:“哎我说进昌哥,青山这小子,养这么一批鸡,能赚多少钱?”
看到大家都看着自己,马进昌颇为骄傲得说道:“那可不少,厚厚的一摞呢。”
孙伟将牌让给旁边的人,拍了拍马进昌的肩膀,说道:“一摞一百的还是十块的?”
“当然一百的了,我亲眼见的。”
听着马进昌的话,何忠恒心里痒痒起来。
“哎对了,进昌哥,大棚里面养鸡,好养不?”
“当然好养了,喂给它们水和饲料,时候一到啊,就等着数钱吧。”
旁边有人见何忠恒问这问那的,便问道:“我说何忠恒,你问这问那的,是不是打算也养鸡啊?”
“何忠恒养鸡?那得是个勤快人干的活,他可不行。”
何忠恒一听,便有些不乐意了:“我说赵明,你啥意思?你的意思是说我懒?”
“哎何忠恒,这可不是我说的,你老婆在北河边上洗衣服,哪次不笑话你懒的,咱们全村都知道,还用我说。”
周围的人一听,哈哈大笑起来。
何忠恒在这边觉得没趣,便阴着脸,闷着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他一屁股坐到椅子上,端着茶杯一看,发现没有水,便将茶杯扔到一边。
“这是生得哪门子火呀?吃饱了撑的吗?”
何忠恒的老婆沈月娥端着一大摞煎饼,走了进来。
“整天就是煎饼,连个饺子也吃不到。”
何忠恒喜欢吃饺子,不过沈月娥却很少给他包饺子吃,因为何聪不喜欢吃饺子。
“哎呀喂,何忠恒,你怎么有脸说这种话?你算算,女儿已经多久不回家了,你怎么不去看看?儿子已经多久没买新衣服了,你怎么不去买?你看看别的男人,哪个不是想着法子去多赚点钱,你呢?你整天围着我的裤腰带转,有什么出息啊?”
沈月娥撅着屁股叠煎饼,何忠恒看着,心里头觉得憋屈,便想着找个法子发泄,然后便走过来一把将自己老婆抱住了。
“你个熊娘们,我今天还治不了你了?”
沈月娥一看自己男人上劲了,便大声嚷嚷道:“何忠恒,你干嘛?这大白天的,你,你把手,你让人看到了多丢人啊。”
何忠恒推搡着沈月娥来到床边,然后一阵呼哧哈嘿之后,沈月娥提上了裤子,回头看着挂钟上的时间,嗔怒道:“你也不看看时间,小聪马上就放学回来了,让他撞见多不好。”
“谁让你说我整天就知道围着娘们裤腰带转了?”
“瞧你那熊样,能的你,说你咋了?不说你,难不成我去说别的男人?你不想着法子赚钱,往后花钱的地方多了,怎么办啊?”
何忠恒将刚才的郁闷发泄了,现在坐在椅子上,眯着眼,笑着说道:“赚钱的法子啊,我已经有了。”
“什么法子?”
“养鸡!”
第0026章 政策有了新变化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到二十一世纪开头的几年,大约是从1992年到2004年的时间范围内,对于赵青山家乡周围的山村篷来说,是变化巨大的十来年。
虽然说1984年的时候莱钢县的篷们都已经包产到户了,然而那时候大多数篷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是篷。篷的工作就是种地,通俗讲就是农夫山泉有点田。纽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就消遣。
不过,有一部分内心不安分的篷,却想着多赚挟,于是便有些做个小买卖,有些开个小作坊。即便如此,绝大多数篷,虽然也有赚钱的想法,但是却没有多赚钱的行动,同时也没有赚钱的路子。
想赚钱的篷越来越多,但是赚钱的路子却很少。到1992年的时候,国家全面取消票据时代,市场进一步放开,篷能做的赚钱手段越来越多,篷越来越将赚钱放在更重要的地位。
在1992年到2004年这个过度阶段,篷们对于自己身份的定位,在思想上开始动摇起来,而行动上也开始慢慢地远离农田。
种地是不赚钱的,种一亩小麦,总共能收七八百斤麦子就算不错了,扣除种子钱、化肥钱、误工费、农耶、浇水的钱等等,总算下来,是赔钱的。
把用来种麦子的功夫拿来去打工,然后再用打工赚的钱去买麦子的话,都有账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