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干上次捶牛祭便出现过,李君阁当时没有注意到它的特别。
到这时才发现这不是苗家田里的鲫鱼或者鲤鱼,一打听把寨们也不知道汉语该叫什么,只说这是一种山溪里边的小鱼,苗语叫“乃雄乃肋”。
然后还告诉李君阁这鱼后边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因为鱼象征着多子,家族繁衍快。
和棰牛祭一样,糯米饭上斜插一对牛角,角尖插在糯米饭里,角口一端斜靠在墙上。
牛角分雌雄,也就是一只是母牛的角,一只是公牛的角,公牛角雕有花纹。
雌牛角里盛甜酒,雄牛角里装米酒。
簸箕旁边摆有一张小板凳,板凳上放一篮子,篮子里放一套衣服,从那套衣服,你可以看出所祭祀的亲人是男性还是女性。
另外,还在簸箕旁放一把马刀,马刀是直的,差不多一米长,红绳缠柄,底部有一大圆环,李君阁估计是汉代缳首刀的形制,不过不能确定,因为汉家那刀似乎更长。
阿音家的祭坛放有两个簸箕,这意味着这次鼓藏节将宰杀两头水牯牛,以同时祭祀两位去世的亲人——阿音的奶奶和祖祖悬天鹞子。
除了牛,米,猪,鱼的踪迹,还有一项时常出现的动物踪迹,鸡。
各家各户的门前,多了一根近十米场的老楠竹竿,挑起了一面“幡”,这是各家的鼓藏旗,其实就是招魂幡。
家庭立的鼓藏旗同样是用腊染布做的,有八米长,五十厘米宽,顶上插满鸡毛,上面染绘有很多图腾,和各村送过来那几面寨旗大致一样。
用老瘪爷的解释,竹子,象征着多发快发,旺家;鸡毛象征着对光明的向往,还有勤劳早起;图腾那就不用多解释了。
鼓藏旗上有鱼、有蛇、有龙、有蝴蝶、有人物,总之只要是与苗族生活有关的图案,在上面或多或少都有体现,就是用来招唤祖宗灵魂的圣物。
这也说明苗族是一个典型的图腾崇拜民族,图腾在苗族生活中无所不在,也无所不能。
四百零三户,一家一面,加上各个村寨每村送来的几面,整个寨子蓝白鼓藏旗迎风招展,要是小准来到这里,肯定要惊呼《蜀山》魔派大营居然没有这样的镜头,绝对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当天晚上,阿音的舅舅抬出李君阁送上来的三只两百多斤的大狮子头跑山猪,替祭司备好。
育爷爷本身就是祭司,但是这次他作为鼓藏头不能亲自主祭,而是去请了别的寨子的祭司,到自家的祭坛边招请祖先来受祭。
祭司被称为“沟横”,四百户人家,一两个人是不够用的,因此各寨会这个的都来了,一般是三五户人家请一位祭司,现在都在敞坝里集合。
育爷爷开始用麻绳在祭司们头上缠三条小干鱼,李君阁感觉像是一种授权仪式。
然后大祭司端坐在堂屋里,手持一把大马刀,一边缓慢动作,一边开始唱词。
这祭词其实也是古歌的一种,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唱起,一直唱到祖先怎样迁徙到这里,怎样辛苦等等。
李君阁感觉这个和请神上身有些类似,祭司这时化身成了神灵,对育爷爷一家施以教诲和祝福。
最后招引亲人魂灵的时候,要击鼓来请,鼓的上面还放上了一只威武的大公鸡。
大公鸡非常的奇怪,在祭司的操作下,似乎陷入了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不管怎么击鼓,它都在鼓上安安静静地蹲着一动不动,李君阁感觉张老师要是看到这一幕,一定会灵感勃发拍上一期《走近科学》。
两位舅舅将黑猪抬上来,由祭司开始砍成大小几乎差不多的大块,然后串成四百零三串,分发给悬天寨各家各户前来观礼的代表。
每家接到串串肉,就相当于接到了正式通知,鼓藏节便真正进入了正式阶段。
分了串串肉后,各寨祭司便可以分别去为各家招请亲人的魂灵了。
今天晚上,所有亲人的魂灵都会降临到村寨。
也是从今天开始,寨子里边便多出来很多的禁忌。
按照老瘪爷事先交代的,这一天起,每天只能吃肉、血以及豆腐等,不能吃蔬菜了。
说隐语也是从这一天开始。
吃饭不再说“吃饭”,要说“吃草”或“喂牛”。
喝酒不再说“喝酒”,要说“喝水”。
问别人吃饭了没有,要说“喂牛了没有?”回答自然是“喂了”或“还没有喂”。
根据阿冲叔的解释,这是因为现在起,只有神灵和祖宗才有吃“饭”的资格。
至于为什么这“饭”全是肉,那是因为苗家人老时间里穷,一年到头没有肉吃,现在要请逝去的亲人一起大吃大喝。
老瘪爷哈哈大笑,说阿冲叔在瞎扯,真正的原因是在苗语里,蔬菜的菜叫“裹”,与苗语的“不和”谐音。
所以苗族人在接待第一次到家的客人时,有不让吃蔬菜的习俗,怕吃了之后产生矛盾,会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
同样忌讳说“裹”,客人如果不小心说了,主人还会不高兴的。
老瘪爷还找来一种草,说是可以起到针对性的禳解作用。
一旦有客人犯忌,主妇可能会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将这种草弄碎放到锅里,也可避免不和的发生。
又因为豆腐不是蔬菜,所以不在禁忌之内。
李君阁觉得明显是老瘪爷的解释更合理,更有久远风俗的味道。
最受考验的,是鼓藏头,从今天开始,他不能睡觉。
李君阁是铁了心要用灵泉水帮育爷爷作弊熬过去了。
鼓藏节是盛大的祭典,客人们还在一批一批地到来,一天比一天多,今天总算是达到了高峰。
每个客人都穿着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挑着各式各样的礼物,一队队,一批批地进到寨子里来。
在这隆重的祭典里,没有空手进寨的客人,不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挑着背着各式各样的礼物。
每批客人的到来,都要伴随着一长串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在客人送来的礼物中,一般是鸡、鸭、小猪,还有连稻草一起的谷子,被称为“禾”。
还有各种生活用品,诸如布匹,头饰,都在其列。
老瘪爷这时候才不知道从哪里翻出六只小狗来,一脸肉痛地交给育爷爷,这是白大在下司镇繁育的后代。
四只是说好要分给育爷爷的,另两只是礼物。
用老瘪爷的话说,都是一等一的好五短,送一个心尖子都在打颤的那种。
客人送礼,主人家一定会登记上,并根据送礼的数量来还礼。送得多就还得多,送得少自然就还得少。
客人送的东西五花八门,但还礼一般都是猪肉与牛肉。
所以除了宰杀一头或两头水牛之外,每家一般还要宰杀几头肥猪,这样才够客人食用和给客人还礼之用。
不过有李君阁这个土豪女婿,猪那是有的是,直接杀好了拉上来就行。
吃完串串肉家祭这天,是十四日,今天还有一场主要活动,叫“鼓藏芦笙”。
苗族的芦笙有很多种跳法,都是根据不同的场合来选择。
这一天跳的鼓藏芦笙,是一场小芦笙,就在阿音家门外的敞坝上跳。
敞坝中间插着的,是寨子的鼓藏旗,鼓藏芦笙队就围着这鼓藏旗转着圈跳舞。
第九百七十九章 簸箕饭
鼓藏队一共由十四个人组成,其中芦笙头穿着黄衣,上面还有多种刺绣,远看像穿着一件龙袍。
加上带着红色的大头巾,晃眼一看就跟正服上朝的满清皇帝似的。
芦笙头手拿芭茅草和铃铛,在前面边跳边晃动,踩着舞步带队。
在他后面,是七个穿着被百鸟衣长衫的盛装的男子。
他们每人吹着一个大芦笙,大芦笙和平日里的乐器芦笙也大不相同。
长度足足高达三米,下边是长长的细竹管并在一起构成的变音装置,顶端还套着个粗竹管,应该是扩音装置。
吹着的曲调也和平常大不一样,老瘪爷说这是一种叫做“给略”的调子。
这七个男子的头饰比较奇怪,红色的头巾上钉着一个围着脑袋绕上半圈的漂亮银牌,银牌上很多榴莲刺一样的突起小锥形,看起来像是古代将领标志的遗留。
但是下边又挂着一排小细铃,随着舞蹈动作细细作响,似乎又有点女性化。这种搭配,让李君阁感觉非常的古怪。
这八个人转着圈跳,在他们中间的,则是六个穿着用蓝靛染就的衣服的人,其中一个举着鼓藏旗,另外四个在吹芒筒,还有一个敲打着木鼓。
在芦笙队围着圈跳的时候,外围还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放铁炮。
这种铁炮是一个朝天的铁管,放炮人现场将炸药塞进铁管里点燃,声音超级大,要是不留神没注意靠近了些铁定会被这炮声震得耳朵都嗡嗡作响。
李君阁感觉每次铁炮一放,似乎连阿音家的木楼都被震得抖动。
芦笙队每吹完一次,妮妈妈,欧奶奶,阿音,还有家里的亲戚们有的便拿着大盆,夹起里边的肉,往吹芦笙队以及围观的人的嘴里喂,还有的则拿来米酒,用对半开小葫芦舀着喂大家喝。
相似小说推荐
-
魔鬼传奇 完结+番外 (虾写) 起点中文网VIP2018-10-15完结总推荐 50.33万 总点击 197.62万 一句话介绍:东西方异能者与妖魔鬼怪的故事。 ...
-
大王饶命 (会说话的肘子) 起点VIP2018.11.26完结 50W收藏 起点神作1068.42万总推荐重生过去、畅想未来、梦幻现实,再塑传奇人生!灵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