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百工匠心 (雅玩居士)


“嗯,都听说了!欧阳放下茶杯,看着鲁善工道:“盛名之下无虚士,能得到这么多老掌柜的认可,鲁小友的水平老朽绝不怀疑!”
“咱们琉璃厂一荣俱荣,多出人才是好事,有什么事只管说,只要老朽能帮到,尽力而为!”
鲁善工站起身,拱手行礼,笑道:“按理说晚辈早就应该登门拜访,今天没什么大事,听说您老师从明师,装裱手艺乃琉璃厂一绝,所以想见识见识。”
“哦?你对书画有兴趣?”
欧阳眼前一亮,看着鲁善工认真的表情,好奇道:“我记得跟你爷爷有过数面之缘,好像你家传只有瓷器吧?为什么今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瓷器已经被这个家伙玩到头喽!”
还没等鲁善工回答,宋学明示意他拿出锦盒,抢先道:“这是他烧的玲珑杯,还不让老掌柜指点指点?”
“这是……”
欧阳接过锦盒,慢慢打开,阳光正好打在玲珑杯上,瞬间目瞪口呆,震撼不已。
“玲珑瓷!居然真的存在!”
宋学明看见欧阳震撼的表情,心中暗爽,故意轻描淡写道:“这只算是瑕疵品,好的已经送拍,到时候又能给琉璃厂打响名号。”
“好,好,好!”
欧阳再看鲁善工,又是另一番感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眼见识过如此巧夺天工的手艺,真不敢相信居然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
“艺不压身,他还这么年轻,前途无量。所以我建议多学点本事,毕竟硬片不如软片,玩收藏到字画才算入道,是不是?”
鲁善工听完暗挑大拇指,老爷子这句话高,马屁拍的行云流水,果然欧阳哈哈大笑,开怀道:“好一句艺不压身,有道理!”
“这句话我爱听,想当年要不是荣宝斋前辈们力排众议,集合高手苦心研究木板水印技术,岂能有现在的风光?”
“外行看来却只是轻轻一刷,而木版水印的最大特点在于能最完美的复制原作,水平之高,甚至连原创者都看不出真假。”
欧阳终于打开话匣子,按理说鲁善工只是小辈,就算是宋学明的身份也不及自己。可今天被对方高超手艺征服,平辈相交,笑道:“早年白石老人以画虾闻名于世,一日荣宝斋侯掌柜把老人请到店中,在他面前挂出两幅虾,告诉老人其中只有一幅是他的真迹。”
“老人上上下下地打量许久,最后还是摇着头说到:这个……我真看不出来!”
“那幅就连齐白石自己都无法辨识的作品,并非哪位大师的临摹之作,只是一幅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
“还有故宫,可谓国宝文物最为集中的地方,如何能够保证这些作品不遭损害,同时又能满足对它们的学术研究,当年成为故宫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
“荣宝斋想利用木板水印复制国宝,可每件书画都是扛鼎之作,难度可想而知。况且很多作品为绢本,并非荣宝斋所擅长的纸本。”
“在丝绢上印制的难度远超纸张,当年前辈们几乎产生放弃的念头。可一个偶然机会,田永庆发现在邮包麻布上写字必须上浆,然后弄湿才能书写自如。这个无意发现却解决一个重大技术难题,终于实现复制国宝的梦想。”
说到这里欧阳红光满面,慷慨激昂,鲁善工感叹不愧是老掌柜,这种荣誉感和归属感真厉害。
“当年我进荣宝斋,跟着陈林斋先生学习临摹,一学就是三十年!”
欧阳喝口茶,回忆道:“要印制木板,首先要有模板,在复制众多作品中,就包括被后世公认的巅峰之作——《韩熙载夜宴图》。”
“当年就是我师傅负责临摹和勾描,忠实再现原作全部风貌。他老人家临摹后,故宫对原作进行冲洗揭裱,使原作色度和气韵减退,逊于摹本,后来居然有人曾误将摹本当作原作,差点闹出笑话。”
“然后张延洲师傅,把老师勾描于燕皮纸上的线条准确再现于木版上,主人公韩熙载的胡须被刻的刚柔相济、层次分明,仅一个微小局部就需要至少五块以上的刻版。”
“那幅作品印制内容之繁杂,水平之高,在版印刷史上都是绝无仅有。从1959 年开始筹划,到 1979 年完成,前后长达 20 年之久。”
鲁善工听完一阵感叹,什么叫底蕴?连故宫国宝都交给人家复制,难怪能享受百年风光无限。



第107章 喊口号有屁用!




“哎,当时复制的三位师傅全部离开人世,我曾数次计划重新复制这幅作品,但光印刷一项工艺都远不能达到当年水平。可惜那些雕版已在库房中沉寂二十余年,不知当年印制是否成为绝后之作?”
“不敢想……不敢想啊!”
欧阳老爷子一阵黯然,百年辉煌传到自己手中,居然落得后继无人?真要离世,如何有脸面去面对历代前辈?
“所以要趁着咱们还能动,赶紧把手艺传给下一代不是?”
宋学明一拍大腿,激动道:“现在能沉下心研究手艺的人越来越少,遇见一个好苗子多不容易还用我说?这东西都是一理通百理明的事,善工的天赋不用我说,作品摆在这里,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欧阳兄,亡羊补牢,未之不晚,三思啊!”
鲁善工听的是目眩神迷,老爷子真牛逼,人家只不过发发牢骚,直接上纲上线,这节奏是要自己马上跪下拜师?
欧阳笑而不语,自然看出宋学明的用意,对于鲁善工的天赋没有丝毫质疑,毕竟玲珑瓷摆在眼前。可心中还是有顾虑,老话讲隔行如隔山,不是你瓷器玩的转,就能搞定字画,其中的差别太大!
“您老当年跟着老师傅如何学习?”鲁善工站起身,帮两位老爷子满上茶,岔开话题问道:“晚辈对字画很敬仰,请您多多指点,少走点弯路。”
“好聪明的小子!”欧阳点点头,小家伙有眼力价,继续道:“想当年我当学徒的时候,刚开始不可能动文物,整天就托褙纸,递工具,配浆水,给师傅打打下手。”
“到后来感觉自己有把握的时候,才壮着胆子去全个色,师父会欣赏一下,然后说这个缺少什么,那个缺少什么,给点评一下,那已经算是很高评价。”
“就算真能独立干活,最后师父都要看一遍,哪儿有毛病,能改的改好才能交。我一直都在他的监护之下,直到他后来干不了。”
“对于书画来说,里面门道太深,有些东西必须揭除命纸才能修补,但是有些东西,全部揭除命纸反而对画造成损伤,因为会把画芯给带下来。就连命纸也不见得是同一种纸,黏合剂也可能不一样。”
“什么活什么时间干,都有规律。比如我想贴画,那一定在上午就得贴上去。到下班画肯定干的差不多,比较稳定,夜里相对的能踏实点儿。”
“第二天上班,一进屋什么事都不做,先看画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心里才踏实。最不踏实是冬天来暖气的时候,天燥。”
“遇见连阴天,揭画芯又不踏实,要是慢一点,等你揭完前面,后面也长霉了。什么天气干什么活,人要顺着老天爷来。”
欧阳站起身,走到屋里角落,指着墙介绍道:“这是平时用的板墙,原来南方裱画上墙用的是木板墙,老先生们来京城后发现太乾燥,纸的伸缩率不一样,重新做的纸墙。”
“你看最底下是木格子打底,然后每个木格子贴纸,隔一个贴一个,再补窟窿,最后糊大纸,一层一层糊,三十多层形成纸墙,这种墙吸潮,用起来最顺手。
鲁善工赶紧用心记下,这都是宝贵经验,前辈一句话就能省自己好长时间摸索,不学才是傻子。
欧阳暗自点头,自己对鲁善工很好奇,想试试这个年轻人到底有多神奇?故意露点干货出来,能领会多少全凭悟性。
“当年徒弟跟师父学都是言传身教,自己从师父身上找东西学。老师傅们从来没有说八点钟上班八点钟到,基本上都在七点半就到。”
“来之后不像现在先看手机,看微信,看新闻,喝点水,吃个早点。人家直接戴上围裙,就开始干活。所以当徒弟比现在苦,师父七点半就站那儿,没有说师父干活,你在旁边坐着。”
“每件文物都不一样,材料质地、破损程度、受损原因多种多样,不可能说这件做好了,下件就一定能做。”
“我干那么多年,也不敢说自己能掌握全部奥秘。就跟医生看病一样,同样的病,在你身上和在其他人身上,可能医生使用的方法就会不一样,因为病人的体质不同。”
欧阳老爷子用手摸着墙面,仿佛想起什么,低声追忆道:“我师父是比较朴实的人,对待工作极端认真。你看他一上班就干活,这些东西都深深地影响我到现在。”
“现在老说工匠精神,其实不就是对工作点点滴滴?你能跟工作对上话?说白了是一种踏实的心境,这些东西潜移默化,从师父那里感悟到,不见得跟你说什么,而是你从他身上去感觉骨子里的精髓。”
“过去叫师徒如父子,要我说师徒关系可以维系一生。不是师徒三年完以后,就解除合同。”
“在这三年当中师徒已经产生某种关系,即使形式化东西不存在,师父也会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你。包括你以后的成长,他都会照顾你,不断跟你提些经验,这才是最珍贵的传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