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各窑红色调多少都有所不同,例如宋红彩的红是一种冷艳的美丽红色,可以说是上品。
明万历红彩的是一种闪黑暗红色,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像是三氧化二铁的光亮结晶状。
至于清代红彩虽极美观,然而总不免有些刺目感。这些色调很难用言语形容,只有多观察实物,才能领会其中奥妙。
色调上的差异,一方面是要看烘烤温度和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烘烤红色时所用的釉的成分,以及三氧化二铁本身的状态而有所不同。
在釉上彩使用的三氧化二铁,是用天然的硫酸亚铁烧制经漂洗而得的红色粉末,名为矾红。
由于其烧制时的情况、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不同,因而所得出的颜色有很大区别。
此外在用矾红烘烤陶瓷器时,必须先研成细末。由于这种粉末的粗细程度不同,也会使色调大有变化。一般说来,粉末越细就越能作出浓厚而且优美的颜色。
对于鲁善工来说,调制釉料已经熟能生巧,特别是明清瓷器,就连珐琅彩都能搞定,斗彩更不在话下。
鉴定是门综合手艺,见过耿宝昌的水平才知道什么叫做一眼准。老爷子年过耄耋,眼神不太好,可用手一掂,真假心里已经八九不离十。
胎质是瓷器的骨架,但凡精品密度质感必然不同,就好像一个人,骨头发育不完全,身材肯定不会好看,这是必然因果联系。
当然这需要无数次练习才能有这种直觉体会,耿宝昌出身琉璃厂,跟随明师,经历过精品遍地的特殊年代,然后就进故宫,鉴定过的瓷器数不胜数,这种机会百年难得一遇。
对于普通藏家来说,纹饰是鉴定第二要素,毕竟看得见摸得着,有迹可循。每朝每代纹饰各有不同,受到当时社会审美和国力的影响,最能体现国家的自信心。
比如元代龙纹,大多形体细长似蛇,头瘦、细颈、长驱、细长腿,多见三爪、四爪,偶有五爪。头上有双鹿角上钩,发疏向后或向前飘拂,圆目有神,尾部作火焰状,肘毛如飘带。没有统一形制,飘逸大于霸气。
明清时代龙纹已相当规范,龙头上眼、眉、角、发、齿、须、髯、鼻齐全,有三爪、四爪、五爪,以五爪龙最为显贵。
明代永乐、宣德时,龙纹躯体粗壮,龙头上颚高耸,张口伸舌,双目圆凸,神态凶猛矫健。
到明代中晚期,龙纹开始图案化,如团龙纹、穿花龙纹、衔花龙纹,不但画工草率,而且神态疲踏,缺乏神采。
清代也一样,康雍乾三代各有不同,康熙霸气十足,张牙舞爪,四处征战。雍正清雅俊秀,内敛刚劲,锋芒藏而不露。
到乾隆这个败家子,最讲究排场和面子,好大喜功,花里胡哨,所以从乾隆晚期,成为华夏衰落的开始。
鲁善工仔细比对各种数据,明成化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行话叫成化无大器。
明代陶瓷胎体迎光透视,多显肉红色,也有另一种说法是牙白色,这点经常令初学者迷惑不解。
其实很简单,不管是迎光透视,还是强光下透视,或者在日光或灯光下映照,关键在于光源是什么?
古人说的光有三种:一是灯,但不是电灯,而是烛灯、烛光;二是太阳光;三是燃烧的柴火,如灶堂里的火。
你拿着明代瓷器,点的是蜡烛,凑近烛光看,胎体肯定多显肉红色;拿着明代碗盘,迎着通红太阳强光透视,胎体肯定显虾红色;最后拿着再迎着燃烧的柴火透视,胎体肯定呈粉红色。
斗彩为成化创新品种,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谈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
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
把所有资料了然于胸,开始设计图样,故宫雍正后仿的盖子其实形制没有问题,只不过釉色略有细微差异,其实如果不是顶尖高手,根本看不出来。
所以梁海生这个考核难度很大,第一没有实物研究,只有数据参考;第二有雍正精品做参照物,几百年间肯定不少人仿制过,能留到现在绝对是巅峰之作。
鲁善工很兴奋,修复是老本行,也是最擅长的领域,锔瓷、镶口、配损、金缮、后挂彩,一路走来,吸收各路高手毕生经验,早已融会贯通,信心十足,不惧怕任何挑战。
梁海生身份不一般,如果能通过考验,那以后进出故宫更方便,接触国宝机会更多,对于自己来说,这才是难以抗拒的最大诱惑。
初生牛犊不怕虎!
不,应该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第87章 修旧如旧
都说古玩行水深,充满陷阱和诱惑,真假是最大难题,可还有其他因素也需要处处留心。
比如在地摊或古玩店买东西,就是斗智斗勇的过程。不管你看到多么喜欢的器物.也不管遇到多么珍贵的真品,都不能喜形于色,反而要表现出一副可买可不买的姿态。
不动声色之间,跟卖家漫不经心地砍价。无论对方出的价有多低,都必须砍价,不能引起任何怀疑,让卖家临时变卦,导致捡漏失败。
砍价要选好时机,看中一件器物之后,最好选择只有你和卖家两人的时候,否则你出的价不对,就容易被旁边的人抢走。
砍价前要先估摸好价钱,还价要恰当。给的价格高了,卖家看出你是一个外行,很有可能趁机宰你一次,而且你也没有出价的空间,失去主动权,被人牵着鼻子走。
价格给的过低,卖家很有可能就不卖,同样比较被动。所以砍价时通常既要表示出你购买的诚意,又要注意策略,避免过高价格买入。
有一句话叫“绷着”,就是不卖也不买,买卖双方都不表态,但这时候要注意火候,不要把卖家绷急了,彻底谈崩,那就不好圆场。
态度一定要坚决,不能犹豫不决,对方看你比较坚决,通常会考虑你的价格。如果对方坚决不还价,此时可以岔开话题,拉拉家常,聊聊天,交个朋友,缓和气氛,这样价格可能更好谈。
纸上谈兵终觉浅,砍价技巧需要在实战中慢慢去体会,交学费是必然过程,只是多少而已。
经常会遇上一些所谓精品,有的店里甚至宋五大名窑、元青花、成化斗彩、万历大红彩、康雍乾青花粉彩,应有尽有。
遇到这种情况,赶紧扭头就走,不然血本无归。珍贵古瓷器多么难得,可遇不可求,他却全都有,你能相信吗?
真正遇到精品,多是在有若干年的积累后的妙手偶得,收藏讲缘份,越是面对精品,更要格外小心!
千万别小看地摊,他们都有一套本领,因为这是他们生活的根本,不仅要熟悉各类古陶瓷的价格行情,懂得判断买主的身份和能力,还擅长以各种伎俩来打动买家,在心理上战胜你,对症下药来狠狠地宰一刀。
档次较低的方法是给你编故事,一旦买家表示出对某件器物感兴趣,卖家会给你描述一个动人的故事,什么祖上珍藏、奇遇等,其实这些故事不过是个幌子。
档次较高的方法是给你当学生,听你的“教诲”,尊称您为老师,与你交谈时还会给你点甜言蜜语,熨得你心里舒舒服服,在晕乎乎之际给你来上温柔一刀,这叫捧杀。
还有的请几个托儿,对着一件精品互相哄抬价格,热火朝天,你看得兴起,那么多人都出价,应该没错吧,也来喊一价,那么刚好进圈套。
最高级的是突然听说哪里有宝贝,有人毛遂自荐带看你亲自去挖宝,让你亲眼看到东西从土里挖出来,其实都是早就准备好的局,叫埋地雷。
以前都是靠地摊捡漏,现在有拍卖行,又多了一条捷径。对于高手来说,选择合适拍卖行,也是能否捡漏的关键所在。
不少高手或是资深掮客喜欢到处飞,参加各种拍卖会,寻找捡漏机会。通常情况下,拍卖公司正式拍卖之前,都会印制图录。
在图录中拍品的尺寸、质地、品相等资料介绍得比较详细,并且有估价。然后是参加预展,可以得到更多信息。
首先真实地接触到图录里中意的器物,甚至VIP可以上手,认真看清细节。其次预展上云集其他经验丰富的高手,会对拍卖品有独到评价,现场听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跟纪文峰聊天,听说高手反而喜欢去一些中小拍卖会,那里捡漏机会更多。很多东西拍卖行都看不透,真品当后仿上拍,运气好真能捡大漏。
行话叫小拍,所谓小拍与大拍程序基本一样。对于收藏新手或者是经验不太丰富的藏友来说,去小拍更加实惠。
一个大型拍卖会通常要交两三万元的押金,门槛较高,限制多。而去小拍只需一千元左右的押金。
在小拍上淘到心仪藏品的机会比较多,即使是同一件拍品,小拍价格通常没有大拍高。不过鱼龙混杂,参差不齐,需要更高眼力和水平。
鲁善工分析完所有信息,成竹在胸,开始用瓷土打样,按照尺寸先制作素胎。
正好有烤花炉,小件器物最合适,利用唐明精心筛选的上等高岭土,拉坯后利坯,很快打造出合适尺寸的盖子。
相似小说推荐
-
猴年马月盗格日 (商不奇) 花城出版社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次意外带给郑能谅匪夷所思的能力,只要与异性发生身体接触就会灵魂出窍,进入可以选...
-
修士的厨神生活 (食颜而肥) 起点VIP2018-10-15完结灵气复苏的时代,得修真传承,以炼器入道,与美食相伴,在吃喝间寻觅长生。 修真和美食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