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善工双手捧起天字罐,仔细研究着,这种宝贝在古代就十分珍贵,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养心殿造办处给督陶官唐英发一个缺釉的成化斗彩天字罐。
并传旨:着将缺釉天字盖罐一件,着交唐英补釉。如补得,补好送来。如补不得,不必补,仍旧送来。钦此。
唐英看到御旨后十分紧张,把这个罐带回景德镇,琢磨怎么能把釉补上。隔几个月,他重新做三对,连同原罐,一起带回给皇上。
写下奏折:奴才伏察发到天字盖罐,系属成窑,迄今年久,火气消退,若将缺釉之处补色,必须入炉复火。恐炉火攻逼,于旧窑质地实不相宜,是以不敢冒昧补釉,谨赍至窑厂,仿照原罐款式大小,造成三对,恭折送京,并奉发原罐一并赍进,伏祈皇上请皇上睿鉴。
看完唐英的奏折,乾隆大笔一挥,写下一个:览。目前收藏在各大博物馆的成化斗彩天字罐共有12只,其数量少于成化斗彩鸡缸杯。
至于天字罐的“天”究竟代表什么意思?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说法,有人认为,古代有一种按《千字文》的文字顺序来编排次序的方法,《千字文》开篇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天代表第一号,也有天字第一号的意思。
天字罐是成化年间首创,纹饰有海马纹、花草纹,惟独没有人物纹。罐底书写的天字,特征是无栏无框。
因距今已有500多年,岁月沧桑,社会动荡,完整器物流传至今已属不易。罐,大口,鼓腹,用以储物、储水,因为是储存用途,原应有盖,故名盖罐。但因使用频率高,盖易损毁,今天存世明代盖罐多有罐身,而缺器盖。
明代是瓷罐史上的鼎盛时期,由于罐与官谐音,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超过其他造型,寄托对门庭兴旺的美好寓意,用途与品位,随之得到提升。
二十几年前佳实德曾在伦敦拍卖过一个天字罐残器,不但器口颈部磨平,还缺盖,成交价达到1130万元。很多藏家不惜万金以得一罐,作镇宅之宝。
鲁善工放下罐子,沉思道:“清康熙、雍正两朝所盛行的仿品,与成化盖罐有明显区别,成化盖罐盖面显得微凸,而清代仿品则是平面,兼有棱角分明感觉。”
一句话让几个老爷子暗自点头,这就是鉴定天字罐的关键秘诀,年轻人眼力不错,值得期待。
“能不能配损?”
梁海生盯着鲁善工,这点水平可达不到自己的期待值,逼问道:“可以把原始数据给你回去研究,时间不限,几分把握?”
“可以试试!”
鲁善工自然明白对方的意思,是骡子是马,凭手艺说话。微微一笑道:“正好最近要修复几件何朝宗,原料在路上,顺手的事!”
“好小子,霸气!”
丁老听完哈哈大笑,这句话牛逼,顺手修天字罐?
“好,你等等。”梁海生眉头一挑,拿出天字罐所有资料交给鲁善工,他倒要看看这个年轻人水平有多高!
“说起来又到一年一度发皇榜的时间了吧?”
耿宝昌想起什么笑道:“今年咱们准备拿出什么东西招贤纳士?我记得去年瓷器是几件唐三彩和两个元青花?”
鲁善工一愣,发皇榜?招贤纳士?
梁海生哈哈笑道:“准备下个月发今年的皇榜,说白了就是向民间求助,故宫上百万件文物,大部分多多少少都有各种程度破损,光靠我们工作人员一百年都修不完。”
“再说很多失传技艺连修复组都望尘莫及,所以只能向民间高手求助,包括瓷器、书画、雕刻、青铜等林林总总十几项,上百件精品用来招贤纳士,希望能吸引各路高手前来一试身手。”
“怎么样?不来试试?”
梁海生看着鲁善工,轻松道:“年轻人要勇于接受挑战,天字罐就算投名状,只要过关,今年我亲自邀请善工堂入皇榜如何?”
鲁善工心头一震,看着几个老爷子期待的目光,慢慢挺直胸膛,坚定道:“晚辈自当义不容辞!”
第84章 任重道远
“好!”
梁海生一拍手,欣赏道:“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冲劲和勇气,我看好你!”
其他人哈哈大笑,这可是难得一遇的学习机会,故宫已经是最高平台,每年都聚集各路高手,在一起共同研究手艺,对于匠人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盛会。
梁海生看似轻描淡写,好像参加很容易的样子,其实不然!
有资格参加的都是圈里知名高手,各个领域的绝对精英,平均年龄超过四十岁。毕竟手艺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任何一门工艺,没有二十年以上的刻苦努力,很难有所成就。
要不是鲁善工这段时间的确大出风头,得到很多资深行家的交口称赞,不光是琉璃厂,还有纪家和丁老,现在连耿宝昌都对其刮目相看,这让梁海生十分期待。
如果对方真能修复天字罐,重新配上盖子,那今年就破例给资格邀请善工堂进故宫,上皇榜,正式加入修复国宝的行列。
高手在民间,可毕竟很多人喜欢自由自在,一旦进入体制内,很多条条框框,匠人大多不善言谈,专注于手艺和作品,所以更喜欢自己单干。
国内也就是几个顶级博物馆有资格招贤纳士,用国宝重器吸引高手前来研究,讨论工艺,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不光是修复,鉴定也有专家团,一件国宝可不是某个人一拍桌子就能说了算。需要最少七八个专家全部通过,没有任何异议才能最终确定下来。还要上报领导,层层审批,要知道一级文物寥寥无几,每件都是镇馆之宝。
“海生啊,你在故宫快四十年了吧?”
梁海生看着耿宝昌,笑道:“今年是三十九个年头,老了,半辈子都在宫里生活,已经离不开喽!”
几个人坐下喝茶聊天,鲁善工慢慢才知道景仁殿,也就是当年康熙的出生地,现在是捐献馆。从1939年到2017,共有682人向故宫捐献33400多件文物,每个数字都是梁家三代一个个数出来的。
“前两天去中原,参加何刚的追悼会,您老还记得那个朴实的农民兄弟吗?”
耿宝昌叹口气,无奈道:“当然记得,我让人也去问候过,当年他从自家院子里挖出一缸银器,找到咱们要全部捐给故宫。经鉴定,银器共19件,均为元代酒具,正好弥补故宫馆藏元代银器的空白。”
“故宫给他颁发捐献证书,还有8000元奖金及1000元路费。农民兄弟死活不要,说这原本就是国家的东西,肯定要还给人民!”
“是啊,都说收藏是文人雅士的爱好,1984年从我进入文物处工作之后,故宫接受的每件捐赠之物都要经过我的手。”
梁海生摸着茶杯,深有感触道:“2005年把景仁宫作为专门陈列捐献文物的展馆,取景仰仁德之意设立景仁榜,刻上各路捐助人士的名字,用这种方式感激他们对文化的无私贡献,其中很多都是何刚这样的普通人。”
“景仁宫东边紧挨着延禧宫,甄嬛传中住过此宫的小主结果都很凄惨,事实上那里确实劫难不断。道光二十五年,一场大火把延禧宫烧个精光。”
“宣统元年重修,结果修到一半,大清就亡了。1931年在这里建一座文物库房,是当时条件最好的库房,专门存放不易保存的书画、瓷器与金银制品。”
“不料库房还没用上,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搬迁开始,当年我爷爷和父亲就是亲历者。还记得1933年2月5日夜,京城戒严,神武门外一箱箱珍稀文物被搬上车。几十辆车秘密拉向火车站。夜很深,没人敢大声说话,有个中年人再一遍遍核对箱子上的编号,那就是我祖父梁廷炜。”
“战乱时期,民不聊生,故宫决定转移文物。数十万件文物,装满13491箱又64包,光打包就用一年多时间。”
“听祖父在世时说,当年他每次核对到书画文物,尤其细心,因为发现他的父亲与爷爷的作品就在其中。梁家祖上为宫廷画师,供职于如意馆,到祖父已是第三代。”
鲁善工终于明白,为什么梁家能几代人都作为故宫大管家,足足五代都为紫禁城服务,百年沧海桑田,不就是一本家谱?
“故宫文物离开京城后,先存沪上,后转金陵,战争全面爆发后,又分三批西迁入蜀,直至1947年6月全部东归金陵。十余年文物走到哪儿,我们一家人就跟到哪儿。”
说到这里,梁海生红着眼圈,动情道:“后来接到密令,挑选精品分三批运往宝岛。1949年1月6日,招商局的海沪轮载着祖父和第二批1680箱文物离开大陆。”
“他走时还带走我的奶奶与两个叔叔,以及哥哥梁峨生。当时他们都觉得这次离开只不过是又一次迁徙。哪料自此一别,不但国宝分散两岸,我们梁家三代也骨肉分离,最终阴阳两隔。”
“后来我父亲也入宫,成为梁家第四代故宫人,继续负责文物的清点、定名,至2002年彻底退休。”
“因为家里有这层特殊海外关系,父亲很少提及往事。每天都坐5点最早一趟公交车上班,神武门外没有站点,但司机每次都主动为他停车。”
相似小说推荐
-
猴年马月盗格日 (商不奇) 花城出版社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次意外带给郑能谅匪夷所思的能力,只要与异性发生身体接触就会灵魂出窍,进入可以选...
-
修士的厨神生活 (食颜而肥) 起点VIP2018-10-15完结灵气复苏的时代,得修真传承,以炼器入道,与美食相伴,在吃喝间寻觅长生。 修真和美食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