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瓷器中出现大量婴戏纹碗,尤其到了成化后期。这种婴戏纹碗实际是宣德时期首创,但宣德不作为主要产品。到了成化时期,婴戏纹的碗变成一个非常主要的产品,显然跟成化求子心切有很大关系。成化自从认下弘治,立完太子以后,他又生了17个儿女,可见前面的控制有多严,10年一个不生。后来万贵妃为什么允许他生孩子了呢?估计她这么想:反正木已成舟,索性让他多生,让他们自己掐去。
有一年,我替一个拍卖行检视拍品,有一批他们认为不够上拍资格,要退掉的东西,让我帮忙看一下。我看了一天,最后剩下几个盒,有一个盒一打开我就愣了,问他们:“这个碗为什么要退掉?“他们说:“这个东西是康熙仿成化的,要价太高,4万块,估计拍不出去。“我说:“这东西是成化本朝的,我拿脑袋担保。“我为什么一眼就看出来了呢?因为我看得太多。成化瓷器表面有一种很腻的感觉,有点儿像人脸上的油擦多了。这种感觉对于我来说是熟能生巧。很多东西经过你千锤百炼式的锻炼之后,剩下的事情都是一下子。我当时一打开盖,真是在一瞬间,就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东西。后来这个成化碗拍了好几百万。
鉴定中要找到一个本质上的感觉,这种感觉需要在收藏当中慢慢地体会,我无法传达给你。成化瓷器有很腻的感觉,有一种脸上多涂了油的感觉,这是我在说;而你要自己感觉什么叫多涂了油,那油一定是涂上去的,不是自己分泌的,要准确找到这种感觉。
弘治皇帝跟他父亲是同龄即位,17岁,但他只活到35岁。成化与弘治在心理、体质上都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都比较弱。弘治是一个天生非常胆小的人,他长着明亮的眼睛和稀疏的胡须,这是有图为证的。刚才说了,弘治的母亲纪氏是少数民族,瑶族人。我们看明代皇帝的画像,到了弘治和正德,就是变成一种瘦小形,跟前后的皇帝都不一样,因为他们有少数民族的血缘。
西方人认为,这两个皇帝更像南方人,确实有道理,纪氏是从广西来的。这两朝皇帝因为血统关系,他们的性格特点也暗暗相传。比如一个彪悍的民族,他的子孙后代也会很彪悍;一个柔弱的民族,他的子孙后代也比较柔弱。这点大多数人改变不了。
与他父亲正相反,弘治在登基前就娶了太太,张氏。他一登基就宣布立张氏为皇后,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深受皇后的影响。他十分宠爱张皇后,两人一生中生下两男三女。弘治一生没有纳妾,除了皇后,没有再跟任何女人发生过关系。按正史记载,这是中华帝国史上惟一一夫一妻的皇帝。
弘治心理也有问题。他见到他父亲的时候是5岁,已经记事了,记得非常清楚。一个月后,他的生母就被毒死了,这使他心灵产生巨大的创伤。弘治登基后,马上宣布他不在人世的母亲为皇太后,而且非常怀念她,派官员到广西去找:我们祖上还有谁,一定要找到。后来跟皇上攀亲的人多了,都说自己就是,出现很多冒名顶替的,但被揭露了。弘治还命令广西和京师建造很多祠堂来纪念他的母亲,以特别虔诚的心态照顾这些祠堂。
弘治的官窑非常少见,与他勤俭有关。弘治非常勤俭,很不喜欢奢华的生活。弘治瓷器中最有名的是黄釉瓷器。喜欢瓷器的人都知道,一说黄釉的巅峰之作,首推弘治黄釉。弘治青花最大的特点是画面留白,画得不那么满,空间留得比较多。按照专业术语说,就是成弘不分,成化、弘治的瓷器不怎么区分,特征很相似。除了有款上写着“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弘治年制“,这是可以分出来的,不写就不分。实际上是可以分的,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青花瓷到了正德时期,开始发生转变,由清淡渐渐变得青翠起来。正德皇帝是中国明代皇帝里最富有风采的一个皇帝,故事太多了。正德14岁即位,30岁就死了。他是明代惟一不生孩子的皇帝,没有儿子,所以明朝皇帝的少数民族血统到此为止。后面即位的嘉靖是他堂弟,就属于另外一支了。
正德皇帝出生的时辰,按时、日、月、年这么排列,是申酉戌亥,命理特别好,叫“贯如连珠“,据说明朝皇帝里只有朱元璋有这么好的命理,其他人都没有这么好,所以他特别高兴。但正德不守规矩,喜欢女色,喜欢习武。他在北京西华门外营造了豹房,然后在远离京城的宣化搞了个宣府,都是他寻欢作乐的场所。正德尚武,整天舞枪弄棒,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朱寿“,不愿叫皇帝,非说自己是将军。朱寿,是他给自己起的名字,希望自己活得长,没想到活得那么短,30岁就死了。他还给自己封了个镇国公,发军饷。正德什么事儿都干,就是不干正事儿。
正德皇帝尚武,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他觉得明朝到他这会儿特别弱,跟北方就没打赢过,打胜仗都是洪武、永乐时的事情。于是,他要争口气,御驾亲征,在山西大同以南的地方与蒙古军队交战。那次赶上天时地利人和,也赶上皇帝亲自冲锋陷阵,所有的人也都跟着拼命,那次确实打赢了,史称“应州大捷“。整个16世纪,明朝就打赢过这么一回。
第307章 修仙皇帝
嘉靖二十年,有一件没有目的的事发生在宫里,这使嘉靖皇帝改变了下半生。宫女杨金英等人半夜溜进皇帝睡觉的屋子,拿一根绳子要勒死他。这些宫女半夜怎么潜进去的,几个人怎么商量的,都不清楚,因为第二天就把所有当事人都杀光了。勒死一个大活人没有那么容易,尤其要勒死的是皇上。宫女们慌乱中把绳子打成了死结,越拉越死。可死结套在脖子上拉一下,也够呛,所以当时把皇上拉晕过去了。这时,其中有一个宫女扛不住了。因为你想的事跟做的事往往都有差距,你决心很大,到时候不一定敢做。那么,一个宫女就出去报告皇后了。一报告,所有参与此事的人,以及当天的目击者,一个不留,全部杀光。因为不知道谁要害皇上,涉案的就都不是好人了。
经过这一次事变后,嘉靖皇帝移居西内,不在故宫里住了,每日祈求长生。皇上想:没勒死我,我赶紧祈求多活吧,炼丹,天天就为这件事了。祭祀的事不想做了,朝廷的事也不想管了,君臣根本不见面。
至于宫女们当时为什么要勒死嘉靖,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也弄不清楚这些人都是怎么想的,有无幕后指使者。但嘉靖皇帝脾气急躁,个性苛刻,可能是招致怨恨的原因。他为什么急躁和苛刻呢?这与他服用丹药有很大关系。
有一天,一个朋友买了一个大罐子,特别高兴地来找我:“我这是嘉靖时期的一个官窑。“先把罐子撅过来让我看屁股,我一看底下写的“大明嘉靖年制“,没有问题。然后我就说:“你这东西是官窑没错,但是半个。“他说:“哎呀!怎么是半个啊?“我说:“你这罐子是八仙纹。你看这是谁?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那四个人呢?“他说:“那四个我怎么会知道在哪儿?这不就画了四个吗?“我说:“那四个是画在上面的。这是一个葫芦瓶,断掉了。你看到的是一个局部,下半截。“
葫芦瓶在制作当中,中间有一个接口,接口很容易受伤。如果质量有问题,在使用当中稍微一碰,可能就碎了。上半截打碎了不要,把下半截的断口磨一磨,猛地一看,也像一个罐子。八仙人物的组合,一出场肯定是八个人。我这朋友不知道,他认为可能还有一个罐子,上面再画上另外四仙,其实不是,一个葫芦瓶就把八仙全都画上了。八仙这种记载在唐代就开始有了,宋元以后逐渐搭成一个神仙班子。宋元以后,一出场就是八个人。
嘉靖时期有《东游记》小说,跟《西游记》对着。中国人就是这样,你写一个《西游记》,我写不成了,就写《东游记》,还有人写《南游记》、《北游记》,就是朝四个方向走。《东游记》出现以后,八仙这个班子就定下来了。原来八仙里没有女的,有一个东方朔。后来把东方朔请下去,把何仙姑搁上了,怎么也得有个女代表嘛。清朝的瓷器上有时不画八仙人物,画的都是八仙每个人手持的法器,称之为“暗八仙“,比如画一个箫、云阳板等等,清代很流行。
这半个葫芦瓶,作为一个初学者来说,可能觉得如获至宝,得了一件好东西。但对于我来说,我清楚地看到这件东西是半个。因此,了解一个事物一定要全面。有时候说窥一斑可见全豹,是因为你看过全豹,才能窥一斑可见全豹;如果你没见过全豹,你窥一斑就是一斑。在鉴定中全面分析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嘉靖以后紧跟着就是隆庆。隆庆皇帝在位只有6年,30岁登基,36岁就死了。他是一个长期受压抑的人,父亲嘉靖天天炼丹,你想能给他好气吗?所以隆庆长期受压抑,是一个笨嘴拙舌的皇帝。但隆庆一上台,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隆庆开关。
相似小说推荐
-
猴年马月盗格日 (商不奇) 花城出版社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次意外带给郑能谅匪夷所思的能力,只要与异性发生身体接触就会灵魂出窍,进入可以选...
-
修士的厨神生活 (食颜而肥) 起点VIP2018-10-15完结灵气复苏的时代,得修真传承,以炼器入道,与美食相伴,在吃喝间寻觅长生。 修真和美食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