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蔡襄在《茶录》里是这样有一段记载,他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他说的“熁之久,热难冷“,就是说的“熁“是烤一烤。过去喝茶很讲究,要热杯,这个杯事先就要热。我们现在是甭管多凉的杯子,把茶缸开水一冲,说怎么老不开,是你的杯子太凉。你的杯子先热一下,烤一烤热了,生活讲究嘛。我们一开始就说了,宋代人生活很讲究,他要把杯子先热了。所以这种黑盏保温性特别好,所以很久的就不凉下来,这对茶是有很大好处的。那么建盏下面有写“供御“的,有定“进琖“,那表明当时都是上供,给皇上用的。
我在日本看见过日本人对建盏的那个态度,跟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也可能见怪不怪,中国人多聪明,见过的东西多了,看着这东西不新鲜,不就这么一个黑茶碗吗?有啥了不得的,都这态度。日本人到那儿先弯着腰鞠着躬,端着都是小心翼翼的,完全跟我们不是一个态度。所以我就觉得,我们可能是因为家大业大太富有了,所以拿什么都不当事,对这些东西理解也不够深。但是日本人由于他们地域偏狭,过去的文化都是外来的,所以他对这个文化反而特别地尊重。当时我看到那个景象都非常受感动。
宋代南方窑口,最后一个就是吉州窑。吉州窑过去的书上记载都非常少,也不太关心。后来发现它也有它的长处,比如说它有相当一部分瓷器都是仿磁州窑系的。它跟磁州窑系非常接近,包括生活情趣都跟磁州窑非常接近。有人认为那就是南方的磁州窑,是因为宋室南迁带走了大量的北方的工匠,到那儿就找块地儿拉开膀子就开始干,所以风格呀,包括它做的东西都差不多。
但是它毕竟是南方的一个文化,它跟北方的文化有一些微妙的差距。它的差距都在哪儿呢?主要在它所表现的内容,它都比较精巧,画得比较纤秀。你比如像这样的梅瓶,画得非常细致,北方人很少这么细致地画东西,画的都是粗枝大叶,意思够了就行了。在它的工艺特点中,它为了提高效率,它也产大量的茶碗,比如它用剪纸,这是三个凤凰,做这种茶盏。
吉州窑在南方的窑系中的地位比较低,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窑系。由于它过去没有人重视,所以它的价格一直不高。其实它代表了南方文化融合北方文化很重要的一支。所以我就觉得,现在收藏有人老说没有机会了,其实有很多机会,像这样都是很好的机会。
宋代瓷器是这样一个状况,与宋同时还有辽、西夏、金,甚至后来的元等少数民族的政权。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存在着差异性。由于这种差异性,它反映在瓷器上也有所不同,那么我们下一讲就讲少数民族时期的瓷器。
辽在历史上不停侵犯北宋国土,为什么?穷,国土上没什么资源,北宋生活得好,他光瞧着不行,得过来拿点儿,所以辽多次进犯北宋。北宋重要的北方窑口定窑,在定州这个地方,曾在宋跟辽的拉锯战中五易其手。辽人看到雪白的白瓷,垂涎三尺。定窑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商品。天显三年(928),辽兵又一次攻下定州,在那儿待了八个多月,很长的时间。八个月的时间足以把这个地方的经济以及生产情况了解透彻。辽国当时急需这些人才,不排除一种可能,就是把这些人才带走了。所以辽代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瓷器叫“辽白瓷“,非常白,与定窑白瓷非常像,不是专业人员,几乎不能区分。
辽代瓷器的产生,跟当时辽和北宋之间订立澶渊之盟有关系。公元1004年,即景德元年,这一年签订的澶渊之盟,辽国得了便宜,坐享岁贡,每年宋朝政府该给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该给多少东西就给多少东西。这个大的政治前提的出现,为瓷器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生产基础,辽代的瓷器也得以发展。今天能够发掘出来的辽代的瓷窑大约有七座,离北京最近的一座就在北京门头沟。
辽代瓷器中有三彩器。宋代也有三彩,受唐三彩影响。辽三彩跟宋三彩之间,可能相互都有影响。辽代瓷器中还有一种很特殊的瓷器,方盘,方形的盘子。瓷器一般都是圆的,上转盘一拉就圆了,方的反而不好做。那辽瓷为什么做成方的呢?因为辽在历史上都是用木头盘,木头做成圆的麻烦,做成方的简单。所以当用陶瓷做的时候,还是沿袭旧制,也做成方的了。
辽代最典型的器皿都是什么呢?辽代独有的瓷器首推鸡冠壶。这种壶上面有一块像鸡冠子,非常形象,有黑的、黄的、绿的。鸡冠壶由皮囊壶演化而来,模仿皮囊的样子。这种造型就不是陶瓷的正常造型,陶瓷最容易做的就是圆器,把陶瓷做成这种扁扁的样子,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是,皮囊壶有一种民族感情在里面。辽代最早都是用金属器和皮革器,辽人从小使这个,祖上传下来的就是这个,所以尽管换了材料,也还要做成这个样子。这是辽人文化上的追求,完全是文化的力量,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个就是鸡腿瓶,也是辽国非常盛行的,一直延续到金元。鸡腿瓶很形象,像鸡腿似的,细长,可以插在马屁股的兜子里面。瓶上一棱一棱的,是为了防滑。有的鸡腿瓶上面写着“葡萄酒“,说明是装酒用的器皿。这是少数民族特有的瓷器,汉族人不用。少数民族使用它主要是为了便携,这是民族特性使然。
再有就是摩羯鱼壶。摩羯鱼,反映的是鱼化龙的瞬间,脑袋已经变成龙头,身子还是鱼尾巴。佛家认为它有护法的作用,能驱凶辟邪。摩羯鱼壶是辽代瓷器中极为特殊的一种,过去都说它价值连城。北京故宫有一件,被定为一级文物。
有一次我去一个单位,一推门,屋里坐了很多人,桌上摆了两件瓷器,一个摩羯鱼壶,一个龙泉窑带褐斑的玉壶春瓶。我一进去,他们说“哟,马先生来了,给看看这个怎么样啊?“我呢,得先判断这是怎么回事,再判断那是什么东西。我就问“这是怎么回事啊?“他们说“这东西已经买了,你再给看看。“我想,无非就是让我说个好,锦上添花嘛。
但我一看那两件东西,确实有问题。但买主卖主都在现场,我既不能说这东西不真,也不能说这东西好,只好说“我保留个意见。“保留意见的话,态度就很暧昧,人家也不是很高兴。我就坐下来跟卖主聊了会儿天,瞎聊,聊完以后,我就知道问题所在了。卖主走后,我跟他们讲“这个东西可能不真。“他们说“很多专家都看了,肯定是真的。“我说“这么办,我再给你找一个去。“我就真到北京的各个市场,通过各种关系,找着一个摩羯鱼壶,跟那个一模一样。我就送了人家一本书,把东西借回来了。我拿着那壶回来给他们看,他们一看,说“哟,坏了,又一个!怎么一模一样?“我说“还有好多呢,都一模一样。“他们没辙了,就问我怎么看出来的。
其实我是基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卖主先说他什么都不懂,是祖上传下来的两件瓷器。问题是这两件瓷器都是非常特别的东西一个辽代摩羯鱼壶,非常少见;另一个元代龙泉窑带褐斑的玉壶春瓶,更是罕见。两件东西的产地一北一南,中间还隔着好几百年。两件一级品凑在一个自称不懂的人手里,这可能性有多大?这是我第一个判断。后来我上去跟他聊天的时候,我就问他“你知道这个玉壶春上的褐斑,在日本叫什么吗?“这是非常专业的问题。这个褐斑在日本有个专业术语叫“飞青“,不搞到陶瓷专业的顶峰,根本不知道。他犹犹豫豫地跟我说“好像叫什么青。“他先说他不懂,但知道叫什么青,那么对我就有一个提示。他为什么说瞎话呢?证明他心里有鬼。
另外,这两件东西都太好了,他漫不经心拎来,卖的价钱非常便宜,我觉得很可疑。我们先从社会学角度判断,而不从鉴定的角度判断,就说明东西有问题。一般总说专业人员鉴定要排除所有干扰,以物论物。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复杂的社会情况以及身边的干扰,都要考虑进去。
耶律家族是契丹王族,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的堂弟叫耶律羽之,是开国元勋。耶律羽之的墓葬在阿鲁科尔沁,非常边远的草原,考古队走了很多天才到达。“阿鲁科尔沁“,就是北方弓箭手的意思,一听就非常远。耶律羽之墓在1992年被盗掘,盗掘10天以后国家知道了,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里面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他文物这里不涉及,我们就讲瓷器。
耶律羽之是功臣,他下葬的等级非常高。耶律羽之墓出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白釉穿带瓶,37公分高。穿带瓶做成这么大,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意义,它装满水,穿上绳子也背不动。那为什么还做成穿带瓶呢?因为辽代历史上使用金属器,穿带瓶就是模仿金属器的样子。另外,出土了皮囊壶,也叫马镫壶,形状像马镫,都是体型巨大的瓷器。耶律羽之墓的所在地叫罕庙苏木,“苏木“是行政单位,相当于乡;“罕庙“就是大庙的意思。在历史上大庙香火很盛,在当地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可是由于地区偏远,我们上百年都是漠不关心,后来毁得也比较严重。庙里的经纸都被裁成一张一张的,当作乡政府的办公用纸了,一用好多年。办公用纸全是文物纸的背面,这在现在都是不可想像的事。
相似小说推荐
-
猴年马月盗格日 (商不奇) 花城出版社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次意外带给郑能谅匪夷所思的能力,只要与异性发生身体接触就会灵魂出窍,进入可以选...
-
修士的厨神生活 (食颜而肥) 起点VIP2018-10-15完结灵气复苏的时代,得修真传承,以炼器入道,与美食相伴,在吃喝间寻觅长生。 修真和美食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