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百工匠心 (雅玩居士)



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内不种树,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

为突出这组宫殿的威严气势,建筑上采取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从皇城正门天安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

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

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小鸟鸣叫,那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

第238章 沉船之谜

跟着梁海生转一大圈,对故宫又有不同认识,中午一起在食堂吃饭。抬头在墙上看见一幅画,吃惊道:“北京人头盖骨?”

一张吻部突出的长脸略显粗糙,两道眉骨高高隆起,鼻梁扁平,眼眶深而宽阔,这就是老祖宗猿人的形象。

“头盖骨化石到底在哪里?自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化石不知所踪后,这个谜就一直在破解之中,但到现在都未能如愿。”

梁海生摇摇头:“1998年,包括有化石之父之称的贾兰坡院士在内,14名科学院资深院士发起的世纪末大寻找同样无果而终。”

“多年来基本持三种态度,一种认为化石还在世,另一种认为化石已经毁于战火,再一种就是对化石的去向态度模糊,认为无法推测。

“我之所以认为它还在世,就是化石包装得相当考究。”梁海生补充说道:“即使没有多少文化素养的人看到,也不会轻易将其扔掉或毁坏。根据古人类学家,也是最后一个见到化石的胡承志老人讲述,包括头盖骨在内的化石当时包整整6层,而且由内到外相当仔细,即使装到两个没有特殊标志的木箱里,相信就是当时一般的小鬼子发现也会上报的。”

“当然他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推测化石的去向,当时战争非常残酷,战事频繁,如果是金银珠宝书画,倒还可能保存下来,但对于几个死人骨头,难说日军有如此高的辨别能力。”

“化石当时应该放在协和医院地下室保险库,日军突然发动战争并占领医院,而化石根本没来得及运走,就在地下室将其毁掉。另外当时连协和医院的院长、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都被俘虏,连逃命都来不及,谁还能顾及化石?”

“争论几十年没有结果,1996年,有个老兵临死前,向有关部门传递消息,称化石埋在日坛公园的一棵松树下,这颗松树还做特殊记号。开始大家都不信,但确实找到了那棵松树。”

“当年探测组对埋藏区域进行两次高密度电法、面波、多道浅层地震法的探测,并很快得出结论,经过协商,最终与日坛公园管理处达成1996年6月日上午正式发掘的协议。”

“当时专家们对于挖掘非常低调,现场四周都用塑料布遮挡,因为感觉可能性不大,但还要找一找,所以没有对外声张。”

“一直挖到2米多深时,专家们仍未发现有任何埋藏物,更未见有动土现象。根据这一情况,专家们经过商议,再往下挖一段,结果都是细黄砂岩。随后再次扩大挖掘范围,仍未发现有埋藏物,现场专家由此判断,当时物探异常应是地表下大量灰白色钙质结核层引起的,所以决定停止发掘寻找。”

梁海生无奈道:“而据美国提供给的信息,化石很有可能在阿波丸号上。美国总统尼克松当年访华时,曾将美方认为的化石下落作为绝密礼物送给政府,称化石可能在沉船阿波丸号上。”

“据了解阿波丸号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是一艘远洋油轮。1945年月28日,已被军队征用,在新加坡装载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军官和要人。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袭击,分钟后迅速沉没。”

1977年曾对沉船进行过一次初步打捞,但由于当时潜水技术的限制,只发现了000吨锡锭和一些其他东西,并未找到头盖骨。

但是打捞人员却找到伪满洲国政要郑禹的家藏小官印和圆砚,由此推断,该船印证携带大量北方宝物的猜测,也成为阿波丸可能装载头盖骨的有力旁证。

沉没的除船上的2008个人,还有从东南亚搜刮的大笔金银财宝和大量物资,其中包括40吨黄金、12吨白金、40箱左右的珠宝和文物、000吨锡锭、000吨橡胶以及数千吨大米、大批工业钻石。

在正式打捞前,潜水队员轮番下水察看阿波丸号的情况,以方便联合工作组制定详细、具体的打捞方案。据说潜水员下水后发现,沉船深陷在海底淤泥里,断裂的船体被大量渔网缠绕覆盖,阻碍着打捞工作的顺利进行。

联合工作组的首要任务就是清除这些渔网,当时他们是通过水下爆破来进行清障的。“阿波丸”号的甲板被炸裂开来,船体上淤泥与附着物也随着爆炸而与船体分离。

之后潜水员便进行“揭盖”作业,他们将甲板切割开来,并在关键部位打孔,拴上粗大的钢缆,作业船上的浮吊接到他们传来的信号后,便将甲板连带着附着物从水下拉上来。

当沉船被揭盖后,就会露出里面装载的物资,“阿波丸”号沉船也不例外,当它被潜水员揭盖后,大量的每桶分别重220千克和200千克的白色和黄色橡胶以及杂物从它被揭盖的地方涌出船舱,漂到海面上。

当时就有人研究过,这些橡胶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上,价格达每千克1美元,想想当时我国的生活水平,只这批橡胶,就可算得上是一笔财富了,更不用说其他。不过对于阿波丸号上的物资,当时还是有人做了统计。据相关资料中记载,除橡胶,还有大量其他的战略物资。其中,联合工作组派潜水员从“阿波丸”号中打捞出了000吨锡、5.661吨云母、1285.5公斤铌钽、11公斤黄蜡,以及大批橡胶,他们还从一些私人物品中发现了一些金银首饰,但却没有发现美国人清单上所列的大批黄金、白金与钻石。至于为什么资料中记载有,而实际打捞时却没有大批黄金、白金与钻石,原因目前无人知道。

第239章 青山居

吃饭完来到办公室,梁海生这次下定决心,想尽办法要拉鲁善工来故宫,就算不能全职,也要挂个名头,利用手艺修复文物。

“当年乾隆皇帝弘历爱玉成癖,他当皇上时,玉雕技艺发展到顶峰。乾隆皇帝喜爱痕玉,特别喜爱在痕玉薄胎器皿上镶金嵌银,名为金镶玉。乾隆爱作诗,在他的诗中有四十多首称赞痕玉。”

“后来产生的薄胎工艺,行话称之为西番作。乾隆时代在今西部边境的克什米尔一带的痕都斯坦的贡玉称之为痕玉。痕玉薄胎镶金技艺对后来京派玉器制作中镶金丝嵌宝石工艺和薄胎的发展开辟道路。制作出镶金嵌银和薄胎玉器的高级陈设品,在国外博览会上为国争过光。”

鲁善工看着几件清代玉器,巧夺天工,雕业的发展和珠宝玉器交易市场的兴起。老古玩、珠宝商讲,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制作的玉器,是由内务府造办处督造,气度豪放,格调不凡。清代沿袭明代的制度,也由内务府造办处督造玉器。手艺活最好的时期是乾隆时代,用碧玉仿制三代铜器,十分相似,工艺之精美,盖世无双。

由造办处传下来的制作玉器的工艺过程是相玉设计、划活、琢磨、碾磨抛光。《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三字经》上有“玉不琢,不成器”之语句。可见琢磨玉石的工艺由来已久,而由明清两代制作玉器的工艺过程,已传至今日。

相玉设计,要有多年观察玉石的经验,能鉴别玉石内质外形的优劣,还要有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艺术眼光和根底,然后才能立意、构思,制成巧夺天工、各具特色的玉器。

划活,是琢玉工艺的关键。要根据所构思的形象,在玉料上用笔墨勾划出器物的雏形。

琢磨,是具体制作过程。要经过铡、錾、冲、压、勾、顺等手工活,琢磨成器物。这活是用碗为工具,用水和金刚砂为介质,跟刀子刻的“刀子活”截然不同。

行话说,好活儿,看着柔和肉头,刀子活则没这特点。这段工艺的制作的时间最长,有的好活要干儿年!

碾磨抛光,是加工细作阶段。要用紫胶、木、葫芦、牛皮和铜砣子,将琢磨的粗糙面碾磨平整,再用氧化铬等化学粉剂作介质,进行磨擦抛光,使器物显露出玉的光泽而莹润美观。

清廷覆没,造办处也瓦解了,下属作坊散了摊子。民国初年琉璃厂玉器作坊有七八家。琢玉老行家讲:那时有三家较大的、工匠有儿十人的作坊是,廊房二条梁幼麟开的荣兴斋;廊房三条刘启珍所设的宝珍斋;炭儿胡同姓高的开的玉器作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