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土,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经过掘、运、晒、推、舂、磨、筛七道工序,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掉土性。”
“沉浸于姑苏的水,经过三级水池的澄清,沉淀、过滤、晒干、踏踩、摔打六道工序,炼成稠密的泥,将要成为紫禁城里的金砖。”
“能工巧匠用木板木框做成模具,把泥放入模具里,工匠在泥上踩,直到踩实为止。去掉多余的泥,用木棍磨平整,砖的另一面也要同样磨平。”
“放置在阴凉处,阴干八个月,再经过糠草烧一个月,去除水分;片柴烧一个月,棵柴烧一个月,松枝柴烧四十天,一共一百三十天烧制才完成。”
“工匠爬上窑顶,向滚烫的窑内浇水降温,冷却四五天,到出窑的日子。漫长的过程中,稍有不慎,整窑砖都会毁坏。”
“出窑的砖还只是半成品。又再经过复杂的砍磨,浸桐油,每人一天只能砍磨三块。
烧制着年代、规格、产地、督造府、工匠名的砖,由运河北上,直达通州。再经过官府逐一严格检查,每用一块砖必有三块以上备选,没选上的一律销毁。”
“如此珍贵的金砖,也只有皇帝经常光顾的宫殿才有资格陈设,紫禁城大部分地方看不到它们的身影。无名工匠复杂而漫长的劳作,使原本不名一文的泥土,竟有黄金的身价。”
“皇帝可以用四年的时间,肇建一座宫城;也可以用近两年的时间,仅仅打磨一块砖。速度与精致,都微缩在小小的金砖里。”
第232章 最难受的座椅
梁海生带着鲁善工离开钟表修复室,继续在故宫参观,一路来到紫禁城的午门,从正面看去有三个门洞,从背面看却有五个。
“其实在午门正面东、西燕翅楼下方,分别还有两个掖门,就像两道暗门,于是午门门洞便有明三暗五的说法,这样设计自然会有特定的规制。”
梁海生解释道:“五座门洞中,除了中门,剩下的四个门洞,都是为王公大臣进宫上朝设置的。每当早朝,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
大明会典记载:凌晨三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就要排好队伍。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文武百官走东偏门,宗室王公走西偏门,东西两个拐角处的左右掖门平日不开,只有逢大朝之时,官员按文东武西,分别由掖门出入。
“而今天人们进入故宫,可以完全不理会过去的规矩,随意出入午门的各个门洞,包括居中的那个门洞,而在100多年前,这座门洞是皇帝独享的通道。除皇帝,只有很少的人能从这座门经过,所以,这条路又叫御路。”
“皇帝之外,有个人一生能从这里进入一次,有三个人能从这里出来一回,进来的人是皇后。”
“皇帝大婚,皇后的花轿在锦簇的仪仗簇拥中,沿着御道穿过午门入宫。这条御道就好像迎接新娘的红地毯。夫妻是人伦之本,中国文化更是强调阴阳和合,皇帝娶皇后入宫,自然要以天下最隆重的一条路迎接她的到来。”
“而春末夏初,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殿试在紫禁城结束,这次考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接受皇帝的接见后走出皇宫,三位幸运儿得以享用这条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走过的道路,这是天下读书人梦境中最漫长的一段路,金榜题名的读书人走出紫禁城,把以文治国的传统,施于天下。”
“皇后从午门走进,为皇族血脉的延续带来希望;而从午门走出去的三个人,则肩负皇帝的重托,去实现家国兴旺的理想。”
两人边说边走,以前来过紫禁城几次,可没有今天如此深刻的感受,从梁海生身上能体会到一种历史的厚重,这让鲁善工十分震撼。
走到城墙脚下,指着上面道:“在紫禁城的四个角落上,各有一座角楼,高居在紫禁城十米高的城墙上。作为城墙上的高点,它肩负着观察、守望和防卫紫禁城的任务。”
“从明永乐十八年开始,静静地站在这里将近六百年,它的形制,它的玲珑,护卫着这座宫殿的神圣,那是一段浮动着守护与尊严、生与死的年代。”
紫禁城的建筑,除了符合功能与审美的需要,也都符合八卦阴阳之理,所以角楼也不会例外。它的修建,是为了让二十八星宿中的角宿住在里边,以镇守宫城。既然星宿下凡,那就要住大房子,而建筑以楼阁为大,那这四座大房子便取名为角楼。
“角楼,因为时光的洗礼,韵味十足,也许这时的它,才有了远离尘世的自由感,因为,它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到紫禁城的栖息之所。”
鲁善工从南往北眺望紫禁城,午门充满力量与庄严感,城墙则无处不让人感觉大气、厚重。而角楼的存在,让城墙的延长线在末端向上微微翘起,厚重的城墙如大鸟的翅膀,顿时轻盈。
由六个歇山顶交叠而成,三层屋檐共有二十八个翼角。十面山花,七十二条脊,吻兽共二百三十只,素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说法。
一缕微风,如手指般,在角楼的梁柱之间,弹奏着潺潺音符,原来的它,静静地守护者宫城,凝望着这个世界;而现在,却成为被人们观望的,最美的结构。
它在水中的倒影如此宁静,如一位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老人般,波澜不惊。生命的跃动,在它自己的乐章中得到休息。
再往前走就是金水河,来自玉泉山上的河水由北向南,一路变换着名字流入京师。源头在西边,西方属金,金生丽水,金水河的名字便由此得来。
明代这里曾经种植荷花,同时兼备分区排水、供水,防火和装饰的功能。本来只是一条沟渠,经过一番布置就成了一幅动人景象。
御道桥边左右两侧是王公桥,只能进出皇亲国戚。最外侧两边的品级桥,才是大臣行走的通道。这些都是内金水桥的等级。
这条弧线,像一把拉满的弓,而五座金水桥,像是搭在弓上的五支箭。按照中国人的理解,这五支箭应该代表:仁义礼智信。
终于来到正殿,看着中间代表无上皇权的座椅,梁海生感叹道:“五百年间,这是天下最重要的一张椅子,坐上这里就能坐拥天下,拥有四海。”
“1959年我在一张光绪二十六年的旧照片上,看到从前太和殿的原状:雕龙髹金大椅,这就是皇帝的御座。曾经在故宫工作多年的朱家溍先生,对第一次见到的太和殿御座, 2377平方米的太和殿,乃至三万多平方米的太和殿广场中,再没有第二张椅子。”
鲁善工抬起头,看着高高在上一切焦点都汇聚在宝座上,它被七级台阶高高托起,香筒、香炉、瑞兽围绕。仙鹤保佑皇帝健康长寿。宝象,象征着国家安定稳固。宝瓶中盛着五谷。
大象,驮宝瓶而来,带来了丰收和吉祥,寓意:太平有象。
甪端,带来广博知识,显示皇帝身在宝座,通晓天下。
屏风,周代诞生时专设在宝座背后,以示:天子权威。
“这把重要的椅子,却在1915年被袁大头撤换,从此没有人知道它的去向。于是根据这张照片进一步查找,终于在故宫一处,存放着破旧家居的库房中,发现一个残破的雕龙髹金大椅。”
“1963年故宫决定修复这件龙椅,宝座虽然精美,但坐得并不舒适,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倚靠。雕饰的13条龙,时刻在警醒着皇帝:他坐的不是一把椅子,而是天下。”
第233章 六龙御天
鲁善工慢慢走上台阶,终于有机会第一次接触传说中的天子宝座,龙椅周身雕龙髹金,在装饰上神圣化。宝座上部采用圈椅式椅背,下部承托以宽阔的“须弥座”式椅座和脚踏,设计均采用最尊贵的形式。
十三条金龙分布盘绕于椅背上,其余各部位又雕火珠纹、云纹、卷草纹等,通体罩金箔并镶红蓝宝石作装饰,极显其尊贵。
最后龙椅后衬托以高达宽阔的雕龙髹金屏风,周边对称陈列掐丝珐琅的太平有象、仙鹤以及香筒、香炉等礼器,更与前后左右六根贴金江山万代升转龙纹巨柱交相辉映,使整个大殿中央一派金碧辉煌。
当年袁大头篡权称帝,把太和殿内乾隆御题的匾额对联拆去,把这张宝座也不知挪到何处去了。椅后的雕龙髹金屏风还保留,却安设一张特制的不伦不类的大椅,椅背特别高,而座面却很矮。
据说他因腿短,但又想表现帝王的气派,就采用矮面衬西式高背大椅的样式。椅背上还有一个帝国国徽,由白缎制成的直径约两尺的圆形开光,上面用彩线绣成古代十二章的图案。没想到这块白缎因年久渐渐裂开,里面露出的填充物却原来是稻草。
金絮其外,败絮其中!
梁海生走上前笑道:“宁寿宫有件龙椅是乾隆年间太和殿龙椅的仿制品,只有龙头是清代的风格。另外还发现一幅康熙帝的朝服像,所坐的正是太和殿这张龙椅,于是这两件实物成为修复工作者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小说推荐
-
猴年马月盗格日 (商不奇) 花城出版社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次意外带给郑能谅匪夷所思的能力,只要与异性发生身体接触就会灵魂出窍,进入可以选...
-
修士的厨神生活 (食颜而肥) 起点VIP2018-10-15完结灵气复苏的时代,得修真传承,以炼器入道,与美食相伴,在吃喝间寻觅长生。 修真和美食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