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荣宝斋找白鹿宣就是个例子,还不光是琉璃厂,就连故宫和其他博物馆都要保存宣纸,特别是老宣,所以现在真可谓洛阳纸贵。
听梁海生感叹,故宫经常展出的书画作品只占百分之二十不到,其他还有很多名家力作,之所以不对外,不是因为小气,而是太破旧!
书画保存起来最难,任何环境因素都能破坏原貌,更何况是经过百年甚至千年的沧桑巨变留下的作品,堪称奇迹。
修复两大难度:第一是手艺,高手越来越少,国宝必须一次过,现在故宫能独当一面的老艺人不超过十个。
第二就是原材料,特别是作为消耗品的纸和墨,墨还好点,一块墨能用好久,可纸……
第207章 空白的艺术
鲁善工摇摇头,没办法,伸手拿起一张老宣,脑中闪过信息,进入幻境。
燎草!
只见工匠把收割的稻草去穗、撕枯叶,破节、石灰浸,晒干堆垛,经过蒸煮、灰浸等几十道工序,摊晒,使其天然漂白,制成的草料才能造纸。
挑丝!
撕成线状的原料还必须手工精心挑选,容不得一点杂质,一公斤原料最少去掉三分之一。
硾皮!
练白后的原料用木碓捣碎,把加工后的皮料与草料分别进行打浆。打浆后捶成饼状,工艺要求十分熟练,否则会有伤手的危险。
踩料!
切好的原料放进木槽内,放入适量的清水,由打浆工赤脚在纸浆上反复踩踏2—3小时,其目的是将纤维进一步分解。
加植物胶。
杨桃藤汁。
这是独门秘方,各家各户不同,鲁善工全神贯注,因为下面就是造纸最核心,也是难度最大的工艺。
编纸帘!
泾县造纸72道工序中,居然有83种抄纸工具,首屈一指的就是纸帘。
可以说纸帘的好坏直接决定纸张的好坏,只有又密又细,能抄出好纸。所有纸帘,全靠匠人一双妙手。
斫竹!
砍生长期2-4年、株型大、竹竿挺直的毛竹,剔除枝叶,截取长30公分以上的竹筒,锯掉竹节。竹筒越长越好,竹筒短,帘的接头多影响牢度,织帘时又费时间。
开片,用掌刀把竹筒劈开,剖成约2公分宽的竹片,刮去表层竹青,剖去竹片里层竹黄,留用约一毫米厚的竹表层。
里层剖成的竹篾松脆,竹篾的牢度不够。然后把竹片的一头削成偏锋,剖成篾丝。竹片削成偏锋剖成的篾丝篾头尖,拉丝时进入节门孔方便。
抽丝,让每一根已经十分纤细的竹片儿穿过铁皮上按照直径打好的一个个小小圆圆的洞,再从另一头抽出来。
小洞直径从2毫米到1毫米,再到0.5毫米,竹条穿过的孔洞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根粗细均匀竹丝。
帘丝的粗细根据纸张的厚薄确定,纸张粗厚帘丝粗一点,帘丝直径约0.8毫米,纸张细薄帘丝细一点,帘丝直径约0.5毫米。
跟拉丝一样,只不过用的是竹子,鲁善工看来虽然直径可能不如细金工艺要求高,但难度一点不少。
搬出架子,拿出小筐。筐里头都是圆圆缠着线的木坠子。先把坠子缠好线,等距挂在台子上,竹丝放一根,木坠子依次交叉编一下,再放一根,木坠子再依次交叉编一下。
竹丝做纬,丝线成经,细细密密,整整齐齐。一双巧手,上下翻飞,细如发丝的竹子左右穿梭,一点点变成帘子。
一张帘需要好几条帘头篾连接,接头削掉一半相插对接,要在小格中上下行错开连接,上下行不能并排连接,也不能在大格中连接,因为大格宽,帘上漆后接头容易断。
每条帘丝的接头要紧凑,不能有空隙,也不能重叠。这样织出来的纸帘经向坚挺,纬向可卷,光滑均匀,精细美观。
纸帘不仅有龟纹、鹿纹等十几个品种,还为知名书画家定制专用的纸帘,防后人仿造自己的字画。这也是鲁善工之所以放弃宋徽宗,先修复其他两人的原因。
一张纸帘多大?常用的纸帘最少1.5米长,0.8米宽,最普通的这种也要做一个多星期。
上漆!
纸帘做好便可以上漆,刷土漆难就难在要掌握好漆的浓稠,涂抹也要无比均匀,竹丝不能粘连,否则纸浆无法穿过缝隙,也就抄不出好纸。
把纸帘绷上一个外框,完全打开,用猪毛做的刷子刷土漆,一次就要刷一天,总共刷三次。刷好漆的竹帘防水不腐,光滑耐用。待上好漆,帘子乌黑发亮,薄如蝉翼,紧密透光。
场景一花,来到最关键的核心,捞纸!
捞纸的过程将决定纸的厚薄、大小,一旦成型,便无从更改。通常有两个人完成,一个掌帘,一个抬帘,分站纸槽两侧。
抬帘的要活,掌帘的要稳。
将浆料荡入其中。一张宣纸的厚薄、匀称、松紧等都由纸匠控制,一捞单层,再捞双层,三捞三层。
鲁善工看来,宣纸生产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相当一部分环节凭日积月累的经验来掌握,某些单一的操作要领无法用文字或语言表达,完全靠个人的感悟和领会。
跟其他手艺一样,比如瓷器的拉坯和修坯,一堆泥,一把刀,有人就是宫廷御用,有人就是街边闲杂。
既同步又轻灵,帘插入浆槽,来回抄荡把纸浆攒留在帘上。纸的厚薄则取决于抄荡次数,纤维会均匀地沉淀在竹帘上,水分从帘缝中流失。
仅捞纸一项,学徒期要三年以上,在备料期间,不仅需冒着刺鼻的石灰气味,还要挑几百斤重的燎草上山摊晒,加上天资悟性,成材率百里挑一。
片纸皆辛苦!
匠人不停抄帘、跨转、抬手、弯腰、回身、落下。一张张纸被捞出,放在贴到滚烫的10米长的特制墙面上烘干。
上火墙!
润湿后的纸会放在火墙,迅速烘干,同时再一张张刷平。高手要求,每张纸重量误差不能超过一克。
将晒好的纸张打成捆,用专用剪刀齐边,过程中需要剔除宣纸中每个肉眼可以发现的瑕疵。
在一片耀眼的白色中,以极快的速度,发现纸面上最细小空洞和破损,那些有瑕疵的将重新回到纸浆槽中。
回到现实,鲁善工拿着一张张轻薄洁白的宣纸,双手沉甸甸,能感觉到其中的重量。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
难怪欧阳老掌柜曾经说过:现在市面上那些不是宣纸,充其量算是书画纸,都是由龙须草纸浆制成,滥竽充数而已。
在阳光下欣赏,层次分明,质地均匀,浓淡清晰,着色鲜亮。抖动时声音脆而不僵、质挺而柔,纸面洁白而不耀眼,仔细观察,纸中有朵朵云片,帘纹清晰可见。
别说上面没有画,
就光这张纸,
已经是艺术品!
第208章 死不了的可怜人
这些明代老宣质地上乘,正好用来修复唐伯虎和徐渭,鲁善工先拿出徐渭的两张花鸟,破损不太严重,简单补色后重新装裱即可。
看着画,鲁善工不由感叹道:“徐渭徐文长,一个把墨色用到极致的人!”
青藤道士天才横溢,诗文书画,词曲杂剧,皆超凡绝俗,迥出时流。
尤长于画,纵横跌宕,墨汁淋漓,开大写意花卉之法门。
更擅书,好作行草,点画纷披,势若卷席,有不可一世之概。
下笔如奔马脱缰,满地散花,无规矩可寻,而声势夺人,得自然之美。
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有姿媚跃出!
当年齐白石对徐渭也是倾慕备至。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雪个是八大山人,大涤子乃苦瓜僧人石涛,青藤不用说,自然是徐渭。
鲁善工用手轻轻触摸画上笔墨,脑中浮现各种信息,总结起来一句话:心为上,手次之,目口末矣。
徐渭的笔法随心所欲,最擅长一字诀:扫。
信手扫来非着意,偶然墨扫牡丹枝。
在艺术创作中纵情挥洒自己的个性,不受任何约束,将自己心中的癫狂展露得淋漓尽致。
充分利用老纸渗水晕墨的特点,有意识地以生纸作为他书画创作的主要媒介。运笔轻、重、徐、疾、蘸墨的干、湿、浓、淡,有时还用矾水调墨,营造出墨痕泛滥、淋漓变幻的奇特效果,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水墨的表现技法。
不用色彩,仅以泼墨为之,无论花头及叶皆大笔点染而成,仅枝茎及叶脉用线条画出。此作牡丹花头用蘸墨法点花瓣,花瓣内端深外端浅,花头中部浅周边深。
花头点成后,趁湿用重墨点花蕊。整幅作品无论布局笔墨,均泼辣豪放,气势逼人,立意鲜明,水墨润泽,极有生机。
在鲁善工看来,用墨如滂沱倾泻而物象光彩奕奕,勾花点叶如音符入谱,弹跳有声,构成气势连贯,变幻陆离而又震撼人心的水墨交响旋律。
薄矾水调墨!
看着画上墨色的晕染,还有荷花叶片之间的边界,充分证明徐渭把运墨与纸材之间的晕墨效应发挥到极致。
那些看似孩儿尿炕在被褥上画地图形成的痕迹一样,并不是一味的晕散渐变下去,而是墨痕在干后仍有新鲜透明干净,而湿润之感。
相似小说推荐
-
猴年马月盗格日 (商不奇) 花城出版社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次意外带给郑能谅匪夷所思的能力,只要与异性发生身体接触就会灵魂出窍,进入可以选...
-
修士的厨神生活 (食颜而肥) 起点VIP2018-10-15完结灵气复苏的时代,得修真传承,以炼器入道,与美食相伴,在吃喝间寻觅长生。 修真和美食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