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百工匠心 (雅玩居士)


著名厂家生产或个人定制的优质扇面,还要在加隔条的同时,在扇面左右两端的第一道折上各贴上一个签条,条上印有生产厂家的名字或个人的字号,以及扇面的规格质量,十分讲究。
扇面裱成后还要进行折裥,按模折成扇页,然后进行切通。将扇面两头切齐,通开穿扇骨的隔条。最后还要用绢之类的丝织品在扇面的上边缘沿上边,小小扇面,最少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而成。
“现在最好的扇子要数西湖王星记扇庄,扇骨取自楠竹、棕竹、芝麻竹、罗汉竹、湘妃竹等。”
杨兰杰给鲁善工满上茶道:“竹子要6年以上,背阴生长的,从地面数取六节以上竹料,之所以对竹料要求这么高是因为离根近的竹子毛,纤维粗,易崩裂,对其雕刻加工不利。”
“裁节上节下30公分长的竹料,不能拖下山,要扛下山。如果拖竹竹皮划掉,犹如女人的脸破相,不堪大用。选取好竹料,剖成竹篾片,先进水煮,煮后放置七到八年,选不开裂,不生霉斑的料,再进行加工。”
“至于扇面采用当地的纯桑皮纸,涂刷数道诸暨高山柿漆而成。特别是招牌黑纸扇的制作,要经过制骨、糊面、折面、上色、整形、砂磨、整理等 86道工序,堪称一绝。”
鲁善工笑而不语,随手拿起箱子里最后一把折扇,慢慢打开,居然是泥金扇!
只见中年匠人从金箔做起的,把黄金打成金箔,每张三寸三分见方,每两黄金能制2319张。
红飞金!
然后以手指蘸胶将金箔,粘人碟内,用第二指团团磨搨而成。金箔必须打得枯彻,要薄要烂,制造出来的泥金才能细腻。
上次去徽州见仇庆年,他的手法是另一种,改用右手掌的根部来磨搨,这样工作效更高,效果也好一些。
“梅鹿竹扇骨!”
只见竹身遍布大小不一的圈点,状似兽斑。梅鹿竹比湘妃竹稀少,好的梅鹿竹更是少见。
“古人用扇极其讲究,初夏用折扇,中夏用团扇,盛暑用羽扇,稍凉复用团扇至折扇而捐矣。僧道专用折扇,盛暑僧用蒲扇,道用羽扇。商人止用折扇、蒲扇,近亦有用羽扇。”
杨兰杰道:“万历野获编记载,明代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楮,俱目为俗制,唯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
“竹子意象清静、素雅,与文人贴合最为紧密。而木扇因相对不够雅致,即便是较珍贵的材质,如紫檀、海南黄花梨等,也鲜有藏家问津。”
“这几年不光是扇面一路走高,就连扇骨也成为收藏热点。2011年一把明代腊地紫花湘妃竹扇骨就已拍出100万的高价,现在随便一把直径3厘米的湘妃竹料制成的折扇市场最低要价也在万元以上。”
不由感叹道:“最是得宠乃湘妃!”
鲁善工哈哈大笑,湘妃竹这样的材质,表面所形成的斑纹图案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经过特殊的霉变,只能依靠纯天然的细菌病变,人工无法栽培移植产生。自然产量原本就很低,加之近年来收藏界的推崇,砍伐严重,使得优质湘妃竹更是稀缺。
物以稀为贵,不光是什么东西,只要稀少,加上文人的炒作宣传,自然就能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
也是因为如此,造假屡见不鲜。鉴别的方法就是闭上眼用手摸,手触摸被烙烫处,如果是凹瘪下去的,便是烫花;如花斑凸出来,便是真湘妃竹。
湘妃竹一般较细,直径较小,剖开做扇大骨正合适,内侧露出竹芯呈浅凹状。如果是烙烫的竹子,一般无此凹状。
再看手中的梅鹿竹扇,颜色如同琥珀,包浆温润如玉,入手细腻光滑,一看就是经过长期把玩的心爱之物。
熟骨多为传世老扇,生骨为新扇。传世老扇骨需要精心养护,妥善存放。新制作的扇骨需长期不懈地把玩,才能去掉其火气,只有通过不断用手盘,其颜色才会越来越亮,由白变黄,由黄变红,给人以古朴凝重之感。
看见鲁善工挺喜欢手中梅鹿扇,杨兰杰回忆道:“早年琉璃厂有身份的人,一扇在手,出怀入袖是身份的象征,每逢聚会落座之后,常常要互相交换折扇欣赏品评。倘若扇骨出奇、扇面出自于名人之手,便会得到恭维称道。”
“仅仅扇骨聚头处的形状都可以做到千变万化,且制作工艺也越来越复杂,一开始仅是在扇柄竹材形状上推奇出新,而后让象牙、犀角、玳瑁加入其间。”
“发展到后来,有人统计光头型的样式竟高达120种之多。仅扇柄这么方寸之地,有如此之千奇万变,怎不让人叹为观止。”
鲁善工放下最后一把扇面,心满意足,这次又刷一大波经验,别看扇面小,可最能考量作者的艺术造诣,方寸之间,别有洞天,跟篆刻一样,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这次多亏老弟出手相助,让我们杨家扬眉吐气一次!”
杨兰杰站起身,拱手感谢道:“这次战利品按照预定五五分成,老弟你是最大功臣,你先选!”



第169章 松风竹炉 提壶相呼




鲁善工摆摆手,客气道:“这次合作愉快,给小鬼子用不着讲道德,万柳堂也是他们用卑鄙手段抢夺走,现在只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
两人哈哈大笑,能让小鬼子打眼上当乃人生一大快事!
“话虽如此,但要不是有老弟你的鬼斧神工,败家子岂能轻易上当?”杨兰杰指着扇面,坚持道:“这次算是英古斋和善工堂首战大捷,以后少不了长期合作是不是?”
这种好事鲁善工自然不会拒绝,随手选出十四幅扇面,故意留下几张价值高的给对方,人家毕竟又出石材又冒风险,反正所有记忆全部吸收,物超所值。
“好!”
杨兰杰暗自点头,对鲁善工更加欣赏,不但手艺高超,人品还忠厚,绝对是长期合作的好伙伴。
用箱子把扇面装起来,清六王、刘墉、郑板桥等名家精品皆在其中。回去留着跟松石苍鹰图一起上拍,最少又是大几百万进账。
现在眼光越来越高,清代艺术家在鲁善工眼里基本看不上,能收藏的最少也是明代艺术家。
回到家,把扇面收起来,再次把紫砂壶拿出来,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文人壶!
第一次是乾隆三件官窑专场,第二次是何朝宗和玲珑瓷,头二次都是瓷器。
第三次是松石苍鹰图,字画修复和装裱的代表,那下一次是……
原本想着是篆刻,毕竟水平已经不亚于家传的瓷器手艺,但如何证明自己的实力是个问题?
仿古那是无奈之举,为骗小鬼子的下三路做法,如果是善工堂自己推陈出新,现在还差临门一脚,有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觉。
现在一口气又开辟两个新领域,紫砂和扇面,再加上篆刻,岂不是三位一体的文人壶?
上次见到的顾景舟的相明石瓢,不就是紫砂跟书画甚至篆刻的完美结合?
客去茶香留舌本,睡余书味在胸中。
就算客人离开,茶渍与茶香还会在紫砂壶上留下印迹,实际上这种悠远,即便和茶分开,茶香,书味,萦绕在心中。历代紫砂正是由于文人骚客们的介入而带有浓郁诗性的韵律味使之历久新弥、熠熠生辉。
诸如陈曼生、董其昌、郑板桥、顾景舟等等文人的合作参与,使文人壶充分满足追逐传统文化唯美唯雅的心态。
最早有文人士大夫参与例子是苏东坡,他因为痴迷茶道,亲自设计一款东坡提梁壶,并写下:松风竹炉,提壶相呼。
再次拿起陈鸣远的莲子壶,他算是历史上承前启后的紫砂巨匠,年少成名,特以表之。看似一位天才紫砂艺术家,其实许多成就与他和文人常联系、互学习、相结合,亦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
先后与陈维崧、汪柯庭、杨中讷、曹廉让等文人相交甚密,在交往过程中,积极将他们对自己所提的意见建议付诸实践,用自己的语言展现在紫砂之上。
真正把书画艺术中的诗、书、印、境,极其有机地融合到小小一把壶上,可以说正是陈鸣远,奠定紫砂壶与文人创作相结合的坚实基础,开辟工艺品与高雅艺术相交融的广阔天地。
从他以后,一直影响至今,然后是陈曼生,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
任地方官时倾心于紫砂,构思出样,请杨彭年等制壶,然后他和幕客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等作壶铭,世称曼生壶,至今仍是紫砂界的标杆,目前仍未有人超越。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文人在紫砂壶上或咏或叹,或雕或绘,字字珠玑,宛如杜鹃啼血,不尽文思,尽付如斯。
不只是五把传说中的文人壶,两年前顾景舟与吴湖帆、江寒汀等人在1948年合作的一把大石瓢以2450万元落槌,说明市场对文人壶的热烈追捧。
鲁善工把玩着莲子壶,鼻头传来狮峰雨前龙井阵阵清香,真香是可以入玉,花韵是可以销魂。能感觉到陈鸣远把钟爱一生的书画韵味,渗透到紫砂里。
那次第,烟水寒笼、朝花夜露,在一把壶上氤氲开来,或许,在洒满阳光的清晨,在雨打芭蕉的夜晚,它们会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