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有!”
赵四海好像就等着鲁善工这句话,赶紧站起身,从架子上双手捧起一把壶,小心翼翼放在茶海上。
鲁善工眼前一亮,吃惊道:“这……难道是传说中的五把文人壶之一的?”
“不错,这是相明石瓢!”
赵四海哈哈大笑,有些自得道:“1948年顾景舟主动精心制作五把石瓢壶,除自留一把,余四把慨赠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吴湖帆。而这五把石瓢壶成就一段海派文人与一代宗师顾景舟之间的传奇故事,也是近代史上最具标杆性的一次文人壶杰作。”
鲁善工看着眼前的石瓢壶,古朴大气,正画风动疏竹,落款湖帆。反面镌刻:为君倾一杯,狂謌竹枝曲,落款:相明先生吴倩并题。盖子上钤印:顾景舟,底款是戴相明。
用手接触的瞬间,果然金手指开启,眼前闪过幻境,只见五十出头的顾景舟拿出一块陈腐多年的老坑红沙泥,先将练好的熟泥开成宽度、厚度、长度的泥路丝。
再把这些泥路丝打成符合所制器皿要求的泥条和泥片,用归车等工具划出泥条的宽度,旋出口、底、以及围片,然后把围片粘贴在转盘的正中,把泥条沿着围片围好,圈接成一个泥筒,再以左手衬托在圆筒内,以右手用薄木拍子,拍打成型。
打身筒!
鲁善工用心体会大师的各种手法,特别是行云流水般的手感变化,这个过程跟瓷器拉坯差不多,全靠多年积累经验和手艺,精确到毫厘之间。
打好之后,用旁皮刀将上口切齐,切口保持一定的弧度。做好后,将其翻过来,用旁皮刀刮掉多余的泥片,再用用木拍子将底面拍平。
做好两块泥片,用刀修好大小,在边缘0.5厘米的地方做一个圈,然后用脂泥将其分别沾在壶底和壶口上,并用旁皮刀修饰平整,并用竹拍子刮平。
再取泥条揉成条状,一头粗一头细,切掉多余部分,用木拍子修整,手工做出壶把形状。
同样步骤用木拍子修整出壶嘴形,左手拿泥条,右手用挖嘴刀开始慢慢的通壶嘴,最后钻孔安壶嘴。
赵四海看鲁善工沉默不语,以为对方被大师精品所震撼,笑道:铁画轩在顾景舟的人生中,是个不可或缺的所在。”
“戴相明是顾景舟非常重要的好友,很多精品都是经铁画轩辗转出去。顾与戴两家更是三代之交,顾景舟始终以“相明我兄”相称。称兄容易,而这一声我兄,却让人动容。”
鲁善工长出口气,放下手里的石瓢壶,终于吸收到近现代最顶尖大师的经验心得,这波经验刷的爽!
这把壶可不简单,2010年亮过相佳德春拍,经多轮竞价,最后以1232万元落锤,创当时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没想到居然在赵四海手里。
紫砂七大老艺人,除顾景舟以外,并称的还包括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蒋蓉。
之所以顾景舟被称为近现代紫砂一代宗师,从市场表现就能充分证明其艺术魅力。目前过千万的紫砂壶中仅有14把,顾景舟一个人就占11把。
特别是2015年秋拍,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上拍,经多轮激烈竞价,最终以8000万元落槌,加佣金共9200万元成交。不仅刷新了顾景舟本人的作品拍卖纪录,也创造紫砂壶的拍卖新纪录。
买家是巨力集团的太子爷,扬子,也是娱乐圈的风云人物。以收藏极品天珠闻名,号称有好几颗过亿的绝世珍品。
“在戴相明的穿针引线下,顾景舟逐一拜访沪上书画名家,先后与来楚生、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等书画金石大家品茗谈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可以想象顾老的心情,一个年仅三十四岁的紫砂艺人,在旧社会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与当时已领衔沪上,名满全国的海派书画大师同坐一席,互相交流,肯定是满心欢喜,又心存敬意。”
赵四海给鲁善工满上茶,感叹道:“在高朋满座的吴湖帆家中,这些书画和篆刻艺术大家,非常欣赏顾景舟壶艺的精到。众多艺术家建议将“顾景洲”的名字改为“顾景舟”,寓意为艺海一舟。”
“从景洲到景舟,意境一下就变得高远。他当即欣然同意,表示在紫砂艺苑风雨飘摇之中,自己愿为搏击风浪的一叶小舟。”
“吴湖帆等人看到顾景舟用的印章,不是一流篆刻家所为,觉得与壶艺不相称。篆刻大家来楚生首先表示要为他刻一套壶上钤用的印章。”
“此后又有“景舟制壶”“景舟手制”“景舟”“宜兴人”等名家印章辗转交到顾老手里。从此名壶配佳印,让紫砂更是褶褶生辉。”
鲁善工点点头,脑中闪过一个想法,看着眼前的文人壶,自己何不……
第166章 无耻
“对这些艺术家的青睐和关爱之情,顾景舟满心感慨,心存感激。决定为吴湖帆、江寒汀、唐云、戴相明等赠送自己做的紫砂壶。”
“与戴相明一起商量,这些壶必须有较大的画面可供书画,同时根据当时的烧成条件,为防止烧坏,壶坯一共做六把,用近二个月时间,精雕细琢终于出炉。”
“用石瓢来感谢几位艺术家的关心,取弱水三千,仅取一瓢饮的意思,感谢这些艺术上的知己好友。”
“这六把壶坯,戴相明如若珍宝,小心呵护,用船从宜兴亲自送到吴湖帆先生家中。”
“吴老根据历代文人士大夫爱竹,尚竹的气节精神,在其中五把壶的正面,均画上潇洒疏落、飘逸俊秀的竹枝竹叶。”
“而最后一把,也就是吴湖帆旧藏的壶,则因为“梅景书屋”的斋号,由江寒汀画上梅花。”
“吴湖帆、江寒汀饱墨执笔悬腕在五把壶坯上各题诗句,四把壶上各画形态相异之竹枝。陶艺一绝,书画一绝,篆刻一绝,珠联璧合,完美至极。”
看着石瓢壶,赵四海赞叹道:“紫砂史上刚柔并济的五把石瓢壶于此留名,被藏家口口相传,不仅是高超的工艺水平,更是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是在顾景舟从艺生涯里,第一次也是唯一落底款戴相明。我猜想他的用意,大概是要表明这把石瓢是两人共同的成果,把两个人的名字和情谊刻在一把壶里,流传下去。”
“石瓢倒出来的每一杯茶,都是他们的高山流水,深情厚谊!”
鲁善工微微一笑,不愧是好基友,一生一起走!
看着博古架上二三十把大师精品,鲁善工心头暗喜,果然是刷经验的好副本,估计京城也只有四海斋有如此实力,能收藏到这么多的好东西。
整整一个下午,两人边喝茶边聊天,赵四海见鲁善工对紫砂很感兴趣,十分高兴,毕竟这才有共同话题。
一番交流关系更加亲近,鲁善工足足吸收十几次大师经验,加上原本自己对瓷器的手感和烧窑经验,瞬间成为紫砂高手!
当然不能让赵四海白忙活,承诺送一套玲珑杯作为谢礼,对方受宠若惊,宾主尽欢。
回到善工堂,满载而归,狂刷紫砂经验成功,特别是顾景舟,让手艺更上一层楼。
其实瓷器跟紫砂同根同源,都是泥和火的艺术,很多工艺流程大同小异,从练泥开始,到拉坯利坯,甚至刻花烧窑,无非是紫砂很少上釉,其他的都很相似。
有瓷器经验在先,又吸收名家大师手艺,让鲁善工的紫砂水平水涨船高,再次拿起陈鸣远的莲子壶,金手指果然开启,脑中闪过各种信息,确定自己对金手指的分析猜测。
接下来的两天研究练习紫砂手艺,高价买来上等宜兴老坑陈腐泥料,对于紫砂来说,陈腐是决定作品优劣的最关键一步。
有点像德化瓷的象牙白,泥料经过养土、困料、困尼、储泥、翻晒、粉碎、风化、研磨、过筛、和水拌匀的后,制作成适当尺寸的泥块,放在阴暗潮湿的地窖,以此改善的性能。
泥料的黏土颗粒在充分水化的状态下,发生进一步的氧化还原反应,充分分解泥料,促进泥料的充分破裂,使泥料松散而均匀,钝化颗粒的棱角。因此在烧成后,相对容易泡养,呈现出温润的效果。
陈腐越久,越有利于消除矿料在深埋地下时所形成的机械应力和结构应力,大大减少开裂情况,所以陈腐越久效果越好。
行话讲:泥越老,包浆越快!
用好茶养出来的壶,一年顶三年!
鲁善工闭门不出,全神贯注练习紫砂手艺,新的挑战让他干劲十足,手艺对自己来说,比金钱更有吸引力。
突然接到杨兰杰的电话,神神秘秘让他尽快去英古斋见面,说有好事。鲁善工心头一动,难道是……
刚见到杨兰杰,就被拉进内堂,关上门,拿出箱子,打开鲁善工眼前一亮,吃惊道:“这是……”
“万柳堂!”
箱子里放着二十多张扇面,杨兰杰得意道:“这就是咱们第一次的收成,万柳堂,二十八张,明清名家精品扇面!”
鲁善工拿起最上面一张,脑中闪过种种记忆,吴昌硕的枯树寒江图,好奇问道:“小鬼子居然舍得扇面?”
“嘿嘿嘿,那还不是多亏败家子的两个哥哥的神助攻!”
相似小说推荐
-
猴年马月盗格日 (商不奇) 花城出版社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次意外带给郑能谅匪夷所思的能力,只要与异性发生身体接触就会灵魂出窍,进入可以选...
-
修士的厨神生活 (食颜而肥) 起点VIP2018-10-15完结灵气复苏的时代,得修真传承,以炼器入道,与美食相伴,在吃喝间寻觅长生。 修真和美食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