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孟尧显然是知道什么,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有点搞事的想法。
“我不太喜欢看国产电影,尤其是比较沉闷的类型”
许辉显然知道这是个陷阱,他又不傻,摆明是个坑,他还往里跳?
“那您喜欢看一些什么类型的电影呢?”
“一些老港片、好莱坞电影!”
许辉挠了挠头:“就是大众喜欢的电影,我的审美很大众化!”
这是在批评第六代导演都是审美有问题的一群人吗?
“你提到了审美?”
“对,我觉得对于一个导演来说,审美真的太重要了,一个扭曲三观的导演,拍出来的东西肯定不适合大众观影!”
“你不喜欢作者性太浓厚的电影?”
谢孟尧始终揪着这一点,他很想知道许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导演,或者说他是偏商业化还是有自己的思想。
目前看来,他是一位偏向市场的商业型导演。
许辉看了谢孟尧一眼,想了想,还是开口了:“从电影诞生到现在为止,电影都是艺术,艺术不就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的东西嘛!”
“可是制作电影需要钱,需要一大笔的钱,如果单纯只考虑导演的个人意图,忽略了大众的口味,那这部电影就没法看了,这也是独立电影很难卖出去的原因。”
第六代导演拍了那么多电影,表达的主题就俩,人性的纠结还有社会的黑暗,这特么典型的远离生活,跟普通观众一点关系也没有,谁要是喜欢这样的电影,那他真是热爱电影热爱到骨子里去了!
“所以,你追求商业性,刻意抹掉电影本身的意图?”
“不是,其实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就两种电影,好电影还有烂片,根本不存在什么艺术性商业性完美结合,电影拍的好,自然有人欣赏!”
许辉隐秘的摆了摆手,示意这个话题到此打住。
谢孟尧有点遗憾,暗自叹了口气,许辉刚才各种绕弯子,始终没有正面回答。
不过他能说这么多,已经很尊重《人物》了。
接下来就是琐碎的闲聊了。
“今年有拍片的计划吗?”
“当然,7月底我会开拍一部电影,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故事,中国往事系列。”
“是吗?是一个大的系列电影吗?”
“嗯,不过要看市场反应,如果市场表现不差,我就继续拍”
“您平时有什么爱好吗?不拍戏的时候?”
“也没什么爱好,就是跑跑步或者到处走走。”
到处打炮
……
结束专访已经是下午五点,拒绝了许妈妈留客的热情举动,谢孟尧回到了市区自己的酒店。
这趟专访,谢孟尧挺满足的,虽然许辉在某些问题上刻意回避,但整体来说,许辉称得上言无不尽!
洗完澡,靠坐在沙发上,点上一根烟,刚才的谈话内容一点一点在他脑海浮现。
比方说许辉在采访中透露了他对于市场的看法,这段就很珍贵,很多大导演提到国内市场,总会用一种很紧张的态度,因为好莱坞电影正要大局进攻中国市场,在那些大导演们看来,这是不可原谅的。
许辉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担心,他一直对国产电影充满信心。
专访中他还解释了自己独特的对于票房分析的理念,这些谢孟尧此前可都是闻所未闻。
当然,他也知道现在有不少影视公司都在捉摸着立项青春片这个题材。
许辉还透露了自己对于市场逐利性的隐忧,对自己今后导演道路的规划
太多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干货!
他需要整理一下。
随着香烟的燃尽,他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掏出笔记本,他在本子上记下了自己想到的标题:《许辉,新型中国电影人》
……
截止五月二十八号,上映二十九天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票房正式告破五亿!
中国电影迎来五亿时代!
许辉工作室强烈要求他回公司举办一场票房破5亿庆功会。
想了想,他还是同意了。
马上就要进组《失恋33天》,很多事情他还得亲自把控一下。
回到公司,许辉真切的感受到了《那些年》票房破5亿自己地位的变化。
一般的工作人员见到他都带着一种神奇、尊敬的眼神。
MMP,尊进我可以理解,神奇是几个意思?我又不是马芸,长得像ET!
普通工作人员不怎么跟许辉接触,了解得不算多,带着这种目光也就算了,就连黄文、陈法蓉、许亮这三位合伙人见到许辉之后,明显能感觉到他们三在跟自己讲话的时候,态度恭敬了不少。
没错,我用的是恭敬这个词。
“文哥,咱们之间不用这样,你是公司的执行董事”
“许辉,你知道你那部《那些年》创造了多大的收益吗?”
“5亿票房,三分之一就是1.6亿”
“这只是最简单的国内票房收益,你知道HK上映后,电影的票房达到多少吗?”
“多少?”
“上映才两个星期,已经拿下了3000万港币的票房成绩!”
“2500万人民币,很多吗?”
第五十五章 现状(1152)
纯粹的内地电影在HK放映,票房都不会太高。
怎么说呢,HK电影比内地发达太多,市场也要成熟的多,这是客观条件,最关键的,HK人不太欣赏内地商业片。
内地的商业片在HK卖不出去,当然,《少林寺》那是BUG,没得比。
HK电影最繁荣时期,一部电影只要拍出来,几乎不存在亏本,因为庞大的亚洲市场几乎全由HK占领,当然,本埠如果能创造票房奇迹,卖片的价格也会更高。
94年之后,HK电影逐渐下滑,尤其是2000年之后,HK本埠的票房已经不再是东南亚市场的前哨站,很多电影根本卖不出去——没有大明星加盟的话。
这也是HK演员片酬比内地演员普遍高一倍的最主要原因。
演员片酬跟你能创造多大的票房直接挂钩,HK演员参演,就能卖出外埠版权,那理所当然的,他们的片酬就要高一些。
内地演员就尴尬了,尤其是新生代,内地影片除了内地,很少能卖出外埠版权的,观众就认那几张脸!
这也是很多内地演员喜欢参演HK电影的原因,瘦死的骆驼比马大,HK导演跟东南亚的那些院线还是有联系的。
许辉比较独特,他是韩国偶像团队出道,粉丝遍布全亚洲。
他的
第一部电影《绣春刀》,原本只是照例在HK院线放映,谁知道三个星期就抢下了800万的票房,已经排进内地班底HK票房前十名了。
这次的《那些年》更猛,上映两个星期,直接创下了新纪录,按照这个趋势,很有可能闯进HK影史票房前五十名!
HK本埠市场虽然不再是东南亚市场的晴雨表,但怎么说也是曾经的霸主,短短两个星期,已经有十几个国家向许辉工作室传递了引进放映的想法。
这特么都是赤果果的金钱啊!
按照每个国家最低20万美金的引进费来算,至少能创造300万美金的外埠收益。
虽然比不上李莲杰、周闰发、大哥成那么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可这部电影是由许辉主演的,一旦许辉真的被亚洲市场接受,那他的地位可想而知。
90年代,大哥成就敢花费一亿港币制作一部电影,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在日本有着非同寻常的票房号召力!
亚洲市场打开了,那就代表着许辉称得上地区性的明星了。
嗯,国际巨星!
这地位能跟以前一样吗?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明面上创造了5亿的票房,华艺、光线各分走属于自己的收益,工作室赚了接近5000万。
这些只是内地票房分账,除此之外,海外收入、电视播映权、DVD版权包括贴片广告的后续分红,这些加在一起至少为工作室带来了超过一亿的纯收入。
一部电影,纯利润超过一亿!
这在中国影史上都十分罕见。
所以,公司众人面对许辉的时候,才会显得那么尊敬——这尼玛是活生生的财神爷!
就好像徐光头《泰囧》之后,整个圈子看待他的眼神就不一样了。
他还只是在国内市场爆了一把!
……
许辉倒没怎么把《那些年》的收益当回事。
他经历过国产电影疯狂时期。
《致青春》宣发成本3000万,票房七亿
《煎饼侠》制作和发行成本为5000万,票房过十亿;
《泰囧》宣发成本6000万,票房十二亿;
《夏洛特烦恼》宣发成本5100万,票房十五亿;
《羞羞的铁拳》宣发成本7000万,票房超二十一亿;
跟这些电影比较起来,《那些年》这点收益算得了什么?
所以,在黄文这些人眼里,愈发觉得许辉神秘起来。
到底是什么让这位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保持谦逊?
“文哥,我都跟你说了,五亿票房真的不算什么,我估计《建国大业》都有可能超过这个票房!”
许辉翻了翻白眼,说实话,他真受不了合作伙伴变成了下属。
“”
这三人还是一脸的不相信,许辉又举了个例子:“前段时间,《唐山大地震》开机,冯晓刚导演明确喊出了6亿的票房预期”
相似小说推荐
-
超凡异能 (漫天云城) 起点VIP2018-04-08完结林瑄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在一次重伤后,激发了隐藏在体内的超能因子,从此拥有了各种不可思...
-
这个食神来自地球 (黄金战士) 起点VIP2018-04-12完结李清明穿越到了一个类地球的平行世界,作为一个华夏小吃货的他,意外发现这个世界,居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