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靠谱的新闻就是张卫平宣称许辉将加盟《三枪拍案惊奇》
得知许辉同意了《人物》的专访,编辑部不少人都想主动请缨,然后,主编张捷亲自点的将,让谢孟尧过来。
谁都知道以许辉的影响力,一旦接受专访,那这一期的销量肯定差不了。
“您太客气了这是我们家自己种的茶,味道很不错的,正宗的安顶云雾!”
这时,许妈妈端过来两杯茶,许辉赶忙推销外婆家的茶叶。
“您家里还种茶呢?”
“当然,我外婆家有一座茶山,以前每年4月,我们一家子都会到茶山上帮忙摘茶,不过,只从我工作了,就再也没有去过。”
这些都是许辉记忆力的东西。
谢孟尧感觉很新鲜,不过,也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他采访的名人多了去了,名人都有自己的怪癖,像许辉这样喜欢茶的不算少见。
俩人闲聊了几句,他打开录音笔放在桌上,笑道:“许导,如果有什么不想回答的,可以先告诉我。”
“没事,随便聊!”
许辉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
“这算是商业机密,不过,我还是稍微说一点吧!”
“许导,那咱们正式开始了。”
谢孟尧看了一眼许辉,然后问道:“可以谈谈得知电影《那些年》票房破纪录之后的心情吗?”
“呃,就是有点惊讶,然后感觉还挺顺利的。”
许辉想了想回答道。
“惊讶?不是惊喜吗?”
谢孟尧偏头问了一句。
“怎么说呢,那段时间太忙了,每天奔波着宣传、路演,实在没有什么多余的精力纠结在票房身上,而且说实话,我觉得《那些年》能拿到4.2亿的票房不足为奇”
“纠正一下,截止到现在,已经是4.8亿了!”
谢孟尧大概相信了许辉是真的‘不在乎’票房,但他还是注意到了许辉的用词‘不足为奇’:“您的意思是,这部电影能拿到超过4亿的票房是在你预测之内的?”
许辉坐在他的对面,若有所思盯着桌上拿杯冒着热气的绿茶,端起来抿了一口:“咳差不多吧,我选这个题材,就是看中了它的市场表现力!”
谢孟尧有点惊讶,或者说有些反感许辉的语气。
按照他的预计,估计接下来许辉肯定会说什么《那些年》电影接地气之类的屁话,但他还是要问:“您是怎么做到的?或者说您凭什么判定某个题材能够大卖?”
第五十三章 市场
后世,互联网公司入场文娱产业,带来了一种叫大数据的东西,然后电影立项的时候,会有大数据分析。
比方说IP热度,明星流量,潜在的观众群等等吧,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名词,粉丝经济、流量明星
只有把这些东西全部计算完成了,确定了基本的盈利可能性,影视公司才会同意投资。
按照这个逻辑打造的《小时代》系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是盈利的。
当然,这些项目碰到一种叫做“名导加持”的东西就要全部废弃。
毕竟,导演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有了名导加持,电影即使再怎么烂,应该也不至于巨亏吧。
可惜,电影这种东西是需要妥协的,没有了枷锁,那些大导演在执导电影的时候,就会很大胆。
然后就整了《摆渡人》、《黄金时代》之类的巨亏的电影出来。
究竟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思维对于电影这种感性的东西来说合适不合适呢?
这个命题太过宏大,有空我们会探讨的。
现在是2009年,BAT三巨头还没有大举入场的意思,互联网思维也还没有推行到电影市场。
许辉不一样,他有这种思维!
拍《绣春刀》,拍《那些年》,看似他一意孤行,毫无章法,其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他本身是个流量担当,粉丝数量众多,这一点保证了电影不会亏本;
其次,这两部电影口碑都很不错,票房也还可以;
最后,制造话题。
这两部电影分明属于不同类型,而且许辉担当的角色也不一样,《绣春刀》里,许辉扮演的是配角,《那些年》他则是第一男主。
但是宣传手法出奇的相似。
制造绯闻,线上线下紧密宣传,疯狂的路演,各种跑综艺。
还有一点,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题材真的很好!
……
“我不知道您有没有看过详细的调查报告,现如今我们的观影普遍年龄在降低,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二岁,这就说明了观众年轻化!而《那些年》就是瞄准这群人打造的电影!”
看着谢孟尧,许辉笑了笑,接着说道:伤痛
谢孟尧有点叹为观止。
他还真没想过许辉居然有这样的见识。
难怪去年在接受采访他就敢说《那些年》的票房肯定很高。
“所以你才说《那些年》的票房附和你的预计!那您说句实话,关于这部电影的票房,一开始您心里的预计是多少?”
“跟现在差不多,我估计应该能到4.5亿。”
许辉喝了口水,接着说道:“其实最关键还是因为电影本身还算可以,否则,就算题材再好,也没戏!”
“我刚才看到你身边摆着的好像是剧本,有新戏要拍了吗?”
谢孟尧决定换个方向,老是聊票房,没什么意思,他觉得电影不应该用票房数据这么简单的分析。
“你是说《失恋33天》,对!二月份的时候接下的这个戏,本子是我写的,导演是老徐,我差不多月底就会进组。”
许辉点了点头。
“老徐?徐静磊吗?”
“嗯,是她。”
听到这,谢孟尧突然想到了年初许辉跟章紫怡撕逼事件,貌似也是二月份发生的,出于记者的敏感性,直觉告诉他,这两件事肯定有关系!
他很想问一下,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总不能直接问“是因为你跟章紫怡撕逼,所以,你猜找了徐静磊出面吗?”
“我的目标是跟华语电影圈所有有才华的、有演技的电影人合作一次,虽然这次很遗憾没能跟紫怡姐合作,但是我相信静磊姐导演的作品也会很不错!”
许辉一本正经的补充了一句。
呵呵,信你才有鬼!
谢孟尧默默揭过这个话题:“能说说最近的变化吗?观众对你挺好奇的,好像这几天你都没怎么公开露面。”
“变化?”
许辉想了想,回答道:“变化很大,最直接的就是我的电话每天响个不停,很多之前都不认识的人很热情的邀请我参加什么活动之类的,开出的价码很高!包括不少投资人找我,想投资我的电影或者让我演戏,片酬高到离谱,我去年参演了《风声》,当时的片酬是50万,你知道他们给我开出的片酬是多少吗?”
没等谢孟尧说话,许辉接着道:“单独主演,他们愿意给600万的片酬,如果自导自演,他们说1500万!”
“当然,我全都给推了!”
“为什么呢?”
“这是不对的,这不符合演员或者导演对于作品创作的要求!”
许辉的语气变得有些激动:“表演和导演一样,归根结底需要生活化,一旦我真的接受了,那我就成了金钱的奴隶,肯定没有办法做到自然,也没有办法在向之前那样平心静气的完成一部作品。”
“可是,你现在已经达到顶峰了,《那些年》的票房创下了国产电影”
“总票房连一亿美元都没到,谈不上创造历史,《英雄》全球票房2.37亿美元,比起前辈们,我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许辉摆了摆手,一脸的谦虚。
这个是真心的,冯晓刚的《唐山大地震》、姜温的《让子弹飞》,这两部电影明年就上,很快《那些年》的记录就作古了,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我之前在北大演讲的时候说过,国内电影市场正迎来飞速发展时期,再过两年,你就会发现原来5亿票房的电影真的有很多!”
你怎么敢断定市场在飞速发展?谁给你的勇气做出这种判断?
谢孟尧看了眼许辉,愣是把这个问题憋在心里,继续问:“您是拍商业电影的,这点在国内导演里很罕见,有人说中国的电影第六代比第五代要差了好一截,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吗?”
你就干脆直接点,问许辉对所谓的第六代有什么看法得了!
第五十四章 地位变化
中国导演普遍按照年代划分。
有个前提,科班出身,也就是正规的电影学院出身,其他的野路子出道,不算在第五代、第六代行列。
比方说冯晓刚,如果单纯按照年龄来说,人家确实应该算做第五代导演,可惜他是野路子出身,根本不是什么学院派。
所以,刚出道时候的冯晓刚挺憋屈的。
作品虽然卖的很好,票房不差,可惜,得不到业内的认可。
废话,业内要是承认你了,岂不是说我们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学院派比不上你这么个学美术的!
许辉也一样,他也不是学院出身,业内对他的本人包括作品的评价也不高,尤其是许辉公开表示文艺片阻碍了国内电影的健康发展之后,业内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反对他的势力。
当然,现在许辉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虽然人品方面有待商榷,可是作品卖得好,口碑也好,没得黑,很多人眼巴巴等着他倒霉呢!
相似小说推荐
-
超凡异能 (漫天云城) 起点VIP2018-04-08完结林瑄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在一次重伤后,激发了隐藏在体内的超能因子,从此拥有了各种不可思...
-
这个食神来自地球 (黄金战士) 起点VIP2018-04-12完结李清明穿越到了一个类地球的平行世界,作为一个华夏小吃货的他,意外发现这个世界,居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