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逆行我的1997 (白色米饭)


  把汪明等人带进店里,李文秀嘴上也没闲着,把店里的一些情况都介绍了一遍。
  袖珍格子铺发展到现在,他作为创始人,对这种小问题自然是信手拈来。
  “怎么样?我听小杨说你们现在已经注册公司了?”
  “是的,月初的时候已经拿到牌照了,不过目前我们的经营范围还存在局限性,主要还是集中在零售这一块。
  现在旗下主要就是这家袖珍格子铺,目前加上直营店,我们已经在海州市下面的几个县里有12家加盟店。”
  按照李文秀的计划,在98年年底,加盟店的数量肯定会超过30家。
  但是现在随着海州市这边的直营店马上就要开业,李文秀打算尽快在省内打开市场。
  最快的做法自然就是改变之前先占领县城市场的做法,转而在省内的各个城市市中心开直营店,然后组建新的业务团队去下面的县城拓展市场。
  原本李文秀是有些踟蹰的。
  但是汪明的突然出现却让他有了些新的想法。
  目前限制格子铺发展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资金,一个是人手,这两个问题如果是靠金和实业本身的发展来解决,那速度无疑是很缓慢的。
  但是如果有市里支持的话,那就不难了,98年的贷款虽然很少,但是毕竟还是有一定的数额的,能不能拿到很重要。
  “你们这个问题很突出,当然,作为一家本土的企业,能做到你们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市里也希望你能够把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我们的招牌……”
  李文秀笑着点了点头但是没说话。
  不过他基本上已经肯定了,汪明的确有意扶持本土企业的发展。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金和实业未必没有机会。
  ------------
  142 新模式
  汪明一行也没有在店里待太长的时间,毕竟此行并非来参加开业典礼,但是对于李文秀来说已经足够。
  由于汪明突然出现的缘故,店里开业的时间也推迟到了上午10点整。
  随着第一颗橘红色的烟花在半空中炸开,格子铺海州直营店才算是正式开张。
  由于是暑假期间,开业当天,店里的情形并没有之前一中跟二中那么火爆。
  但是由于地处市中心的缘故,客流量仍然不差。
  再加上久雨后晴的缘故,出来散霉见光的人也是成群结队的往街上挤,恰好又逢周末,连难得抽空出门逛个街的市民也比往日要多。
  1元商店虽然在东南沿海那一带已经不算是什么新东西,但是在98年的海州市,还是一个新事物。
  李文秀也没有刻意吆喝揽客,就连搬过来的烟花也就放了十来桶的样子,其他的原封不动地又送了回去。
  好在杂货铺的店老板折腾了一回也没说什么就原价给他退了回去。
  不过头一天的营业额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到晚上9点之后,店里的客人才慢慢都散了。
  李红梅跟刘艳她们几个已经算了有一会儿。
  王有来也闲不住,一直在旁边报账。
  几个人忙活到晚上将近12点钟,才把当天的账全部都理清楚,剩下的就是统计最后的营业额。
  一直到李红梅把最后一笔账加进去,李文秀才嚯地站起来。
  “红梅姐,多少了?”
  李文秀其实并不是很担心。
  毕竟已经有了前几次的经验。
  之前在松平,一中跟二中的店里开业当天,营业都突破了万元大关。
  海州这边虽然没闹出太大的动静,但是想来也不会太差,毕竟白天的客流量摆在那里。
  在98年,要说大把花钱的人不会太多,但是1元商店这种销售模式,在刚出来的那会儿其实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在国内,小市民的那种贪小便宜的心态其实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太明显的变化,价格低往往会吸引相当多的一批人掏腰包。
  “去掉零头,总共是21000块钱。”
  虽然心里有底气,但是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李文秀还是松了口气。
  2万出头,着实不低了。
  虽然没有出现一个令人大吃一惊的数字,不过在这个时候,开业当天能够突破2万块钱,的确还算过得去。
  这其实也是李文秀的一次尝试。
  毕竟袖珍格子铺不可能一直沿着1元店这种模式发展下去。
  小商品虽然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但是毕竟很难做成那种潜力巨大的品牌。
  而且一直把客户群体定位在学生身上,这种市场策略也多半是很难持久的。
  所以在海州这边的直营里,李文秀已经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一楼的四间店面,其中的两间仍然是按照之前格子铺的经营方式,采用统一价格销售小商品,不过价格已经提到了1块钱。
  剩下的两间,李文秀极为大胆地尝试了24小时便利店的经营模式。
  作为一种本世纪前期就起源于美国,但是在日本成熟和发展起来的零售模式。
  24小时便利店在1998年并不算一个新事物。
  但是在国内,1998年便利店的发展却是一个黄金时期。
  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国内经济的计划性和封闭性,24小时便利店虽然在全世界大行其道。
  但是在国内仍然是一片空白。
  一直到前两年才开始出现这种模式,可以说在98年仍然是处于起步的初期。
  甚至连起步都算不上,毕竟不管是从经营管理模式,还是从发展的思想上,都跟世界上排名靠前的便利店品牌有着天壤之别。
  李文秀之所以敢卖出这一步,完全是因为他具备了超越这个时代20多年的眼光决定的。
  毫无疑问。
  随着十年后线上零售业务的高速发展,传统的零售业务,尤其是即将大为兴盛的大型超市业务很快就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反而是24小时便利店这种零售模式,因为其便利性和时间上的全天候服务意识。
  在互联网销售大行其道的年代,不仅仅没有萎缩,反而越发的繁荣起来。
  既然有了这样的判断,李文秀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发展机会。
  不过对于这样的尝试,王有来跟杨彪他们却并不是全都理解的。
  “小老板,咱们这么做不会亏本吧?哪有商店大晚上还营业的,而且咱们也忙不过来啊,晚上还要上班,不睡觉啦?”
  抿着嘴。
  刘艳抱着手里的账本,脸上可不怎么乐意。
  来市里上班,那自然是极好的,但是一想到要经常熬夜,来市里的那点兴奋老早就没了。
  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天天都要这么干,别说两个小姑娘了,是个人也吃不消。
  而且店里加上王文辉,拢共也就4个人,两班倒,那也得两个人换一班。
  人手的确是个大问题。
  “红梅姐,店里的招聘启事你贴出去没有?”
  “还没贴。”
  “那你尽快贴出去,抓紧时间招两个人进来早点培训,格子铺这边的话,两个人就够了,但是便利店那边肯定要换班。”
  李文秀也没花心思去想点名,既然是24小时便利店,那就直接叫24hour好了,中文名就叫24小时便利店,也算是占了一个便宜。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总是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的。
  李文秀之所以没有在一开始就直接上马这种模式,其实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毕竟万一行不通的话,还有格子铺积累的资金和市场,即使是进行第二次创业的话,相对来说也会简单很多。
  但是从第一天开业的情况来看,目前的状况还算不错。
  拢共21000块钱的营业额里面,有将近一半是便利店里面产生的。
  毕竟格子铺主要面向的群体还是海州一中的学生,这个时候又是暑假期间,销售额比不上便利店也是情有可原的。
  不过之所以能获得这种效果,也是跟便利店销售的东西有关的。
  跟格子铺不同。
  李文秀在一开始就把便利店的消费群体定位到了普通市民身上。
  店里卖的东西也是以日用品,尤其是食品为主,恰好迎合了普通市民的消费心态。
  接下来几天的营业情况也证实了李文秀的判断。
  不过在经过开业几天火爆的情形之后,店里的日营业额很快就慢慢稳定下来。
  格子铺的营业额在假期很快就稳定在一个偏向于低位的水平,每天也就是在2000块钱左右。
  而便利店的日营业额,则出乎意料地稳定在4000上下。
  一直到这个时候,王有来和李红梅等人才算是彻底打消了心里的疑虑。
  与此同时,随着上一期广告结束的时间日益临近,众人对即将播出的格子铺广告也多了一丝期待。
  ------------
  143 效果
  时间过得很快,在海州市呆了将近大半个月后已然到了8月份。
  一大早。
  李文秀吃完早饭就给家里去了个电话。
  早先没回去,是因为刘金兰打了招呼,天晴之后又是小半个月的时间。
  这回李文秀也实在是没辙了,只好找几个理由塘塞过去。
  但是刘金兰哪里是那么好骗的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