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国故宫博物院、魔都博物馆和他处也收藏有建盏的宝贵样品,但是很少,然而目前最大的宝藏之一,似乎可以认为是未经多少发掘和清理的建窑古窑址。
而现在这座张氏密库之中,却发现了足够烧制几窑的建盏,这个发现要是传出去,肯定能够引起轰动。
“赶紧熄了火!”知道了这些灯盏都是珍品,莫天明急忙提醒莫邪。
“此时我都要怀疑了,是不是我们家老祖,都在变着法的炫耀?这些建盏在古代也是珍品吧?”张凤岚嘿嘿笑着道。
“也许不是炫耀呢?”莫邪道。
“不是炫耀?我们张家的老祖这是在告诉你们,我家连只灯盏,也是你们奢望不起的!”张凤岚道。
“也有可能是为了隐藏!”莫天明道。
“隐藏?怪不得这些灯盏像是没用过一次,放入这些牛油蜡烛,也许还真有保护灯盏的意思。”张凤林道。
“好了,好了,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当饭吃,我们还是赶紧回去吧,返回地面还有几个小时的路程呢!”这个时候张灵云提醒道。
“怪不得这里没人找得到,这么远,我们的老祖宗也肯定不愿意经常下来!”张凤林嘟囔道。
“这可不一定,如果是从这边出去,应该距离不远!”退出了祖祠,莫邪指着一处洞穴道。
“那我们也从这里离开不行吗?”张凤国问道。
“外面五百米就是水库,如果这里不是山脉断层,隔断了地下水的渗透,这座宝库早就被淹没了。”莫邪笑着道。
“这里是青云水库?难道是青云峡?”莫天明脱口而出。
“老爸还真是聪明,这里就是青云水库,如果不是有这座水库挡着,我早就找到这座密库了!”莫邪道。
“青云山,青云峡,青云道观,青云别院,我们张家在这里好像有一座青云别院,现在山下的青云山庄,也是我们老张家的祖产。”这个时候,张灵云道。
“祖产?”张凤林问道。
张灵云道:“对,灵风你们都不记得了,那个时候我已经十几岁,还知道家里的一些情况,我们张家张半城可不是白叫的,整个县城南边、东边的耕地,几乎全都是我们家的,只有北面的山区,因为环境复杂,我们家老祖看不上,才留给了其他家族!”
“原来这里也有我们家的别院!”张灵言和张灵慧异口同声的道。
他们当时虽然小点,但也记点事了,也隐约知道家里有一座别院,但是他们没想到,居然会是在青云水库底下。
“行了,东西都放下,任何一件都不能带走!”这个时候,张灵云再次道。
“不是说每人一件的吗?”张凤林不满的道。
“带出去就是祸根,被人看到了怎么办?”张灵言瞪了一眼张凤林道。
“带一件出去吧,就算我们想要保密,也肯定是不可能的了!”莫邪开口道。
“你小子刚开始就没做好保密工作!”莫天明没好气的道。
莫邪嘿嘿笑着道:“我们家的东西谁敢抢?就算有人想抢,他们也抢不了去!”
“那就带一件出去,反正会被人发现,那么我们还偷偷摸摸的干什么?”张灵凤也开口道。
“不要带太珍贵的东西,差不多就行了,好东西带出去了,你们舍得卖了?不卖放在家里招贼?”莫天明提醒道。
“还是拿金砖吧!”张凤国抱了一块金砖。
其他人也大多是选择了金砖,只有张凤林和莫邪选择了瓷器。
张凤林选择了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菱口瓜棱瓷瓶,瓷瓶很有特点,从口部至足部均呈十二棱菱形,侈口,束颈,长弧腹,菱形足略外撇。
口部有轻微的两道凹痕,对应器身和足部的两道凸棱,以及器底的一道凸棱,显示器物是由模印的两片胎体对接而成。
足底凸凹不平,白色胎,胎骨略沉。通体施梅子青釉,釉面光洁滋润,仅下腹处有一道开片裂纹。
足端未施釉,呈鲜艳的火石红色。
这件青釉瓜棱瓶为仿官窑器,因瓶腹由凹凸的弧线组成反棱似的形体而得名。
釉色温润明亮,造型生动又不失沉静优雅,体现了文人情趣与民间趣味的融合,是一件雅俗共赏的工艺美术作品。
这种瓷瓶发现了不少,拿一件出去卖也不影响什么。
不过,莫邪那个就比较特别了,而且只要一只,属于数量稀少的孤品,所以莫天明就有点看不过眼了。
而莫邪选择的更加有特点,是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瓷炉,这东西放在了那些药材跟前,和可能是熬药炼丹的东西,莫邪对这个还是有点兴趣的,所以才会选择了一种仿古三足鼎样式的鬲式瓷炉。
这东西是斜盘口,圆唇,短直颈,鼓腹较扁,腹径略大于口径,三锥形足。
肩部有一周凸棱,腹部与三足相对处有三道明显的三角形凸棱,略有弯曲和起伏,从肩部延伸到足部。
足部与腹部连接处各有较为明显的凹痕一圈,足端平,三足内侧各有一个凹孔。
内底可见螺旋纹,胎骨厚重,整个器物造型端庄规整,通体施梅子青釉,釉层肥厚,釉面光洁莹润,遍布开片纹。
内底的开片纹大而稀疏,呈褐色,口沿及外壁的开片纹则细密一些,呈浅褐色。腹部与足部相接处有一些烧裂纹路。
第三百七十七章 制香秘方
这件三足鬲式瓷炉足端未施釉,呈较为鲜艳的火石红色,其中一足的足端可见窑砂粘连。
鬲式炉是宋代较为常见的仿古器形,但以龙泉窑梅子青制品最佳。
现在莫邪手中的这件三足鬲式瓷炉造型古拙典雅,线条曲直有致,釉质柔和,釉色青碧如玉,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可以说是绝对的珍品!
“你拿这东西干什么?”看到莫邪的选择,莫天明直接瞪了眼。
莫邪一愣,拿这个怎么了?
“这是香炉,烧香祭祀用的,我们家不需要这个!”莫天明道。
“祭器?我还以为是丹炉呢!”莫邪嘿嘿笑着道。
“丹炉你个头,这东西就是道观之中烧香的香炉!”莫天明道。
“你怎么这么了解?”张灵凤询问道。
“我当然知道,谁家过年过节烧香不用香炉?”莫天明道。
“那我们家也用的到!”莫邪不服的道。
“拿回家就是个祸害,你又不用钱,既然不卖,拿出钱干什么?显摆啊?”莫天明再次瞪了一眼莫邪道。
莫邪闹了个乌龙,自然不服,所以他立即查找了一下资料,这么一看,这东西还真是不错,并不止是烧香用的,这是一种实用器,并不一定要烧香。
有诗为证: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令有香不见烟;素馨忽闻茉莉折,低处龙麝和沉檀。平生饱识山林味,不奈此香殊妩媚;呼儿急取烹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这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琢瓷作鼎碧于水”,指的就是诗人所选择与喜好的香具——香炉,是碧绿如水的梅子青龙泉青瓷鼎式炉,一种以商周时期青铜礼器为模本的,由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瓷鬲式香炉,而且就是莫邪手中的这种南宋龙泉青瓷鬲式炉,
“削银为叶轻如纸”,所描绘与介绍的就是宋人以薄银片,或云母片作为隔火炷香的一种熏香方法。
“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动”则是诗人炷香时,对起炉炷香的火候与火力,以及品鉴香品时的“闭阁下帘”的无风环境的要求。
“诗人自炷龙涎香,但令有香不见烟”,这是诗人对采用隔火炷香的神奇效果的描写。
“素馨忽闻茉莉折,低处龙麝和沉檀。”这是诗人所罗列的流行于南宋时期来自于海外异域的“素馨、茉莉、龙涎、麝香、沉香、檀香”等价值万金代表富贵的名香名品。
“平生饱识山林味,不奈此香殊妩媚。”所介绍的是诗人为了品鉴领略来自异域海外的名香“龙涎”的感想与反应,对于崇尚自然、饱识山林之味的诗人而言,“龙涎”之名贵香品太妩媚冲鼻,自然有违于他鉴香品香的“鼻观”标准。
“呼儿急取烹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面对妩媚的富贵名香“龙涎”诗人作了否定,因而急呼儿子速取家常自制的普通“烹木犀”,一种普通香品——桂花香。
最后点题提出自己的人生理想,做一个悠游山林无心功名的读书之人,才是人生的“真富贵”之大境界。
“烹木犀”是一种什么样的香呢?“木犀”香是当时流行于贫民阶层,普通读书人当中的一款来自山林、产自本土的自制桂花香。
其法是在金秋之际,桂花绽放而未盛开,其香气正处于最浓烈之时,将其摘下,与经过去蜡、榨汁、晒干、破碎之后的冬青树籽混合后,再放入一密闭的瓷罐中下锅蒸煮而成。
炷香时,用香匙挖取少许放置于银叶之上烤炙,其香气自然散淡,而富有自然的田园山林的气息。
知道了这些,莫邪脸上就笑开了花,那些药材当中,很多都是他不认识的,但是现在有了明确目标,他却很容易分辨出来。
相似小说推荐
-
美利坚资本贵族 (疯二神) 起点VIP2018-04-02完结贵族,本不应沾惹铜臭。然而,在美利坚,不铜臭不成活。所以,在美利坚,他只好做一个资本贵族...
-
重生潇洒 (时光飞天) 起点VIP2018-03-09完结重生了,做点阳春白雪的小事也挺美好的。比如帮帮家人、帮帮好友,赚几个小钱,减少一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