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超级生物探测器 (疯神狂想)


  而这里的汉画像石的内容也比较丰富,这些汉画像石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贯穿石祠西、北、东三壁的车马出行图。
  整幅画面长达8米,人物有117名,马74匹,车8辆,还有骆驼、大象等,其中一车上题“大王车”三字,充分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亦或墓主人生前的威仪和排场。
  石祠北壁的正中是3座高大的殿堂,上下两层,中间刻有亭阁式阙门,殿堂内刻画出王侯受礼,朝拜参谒等图像。
  殿堂以下,刻有人物和车马行列,人物中有孔子见老子的典故。
  石祠东西两壁上部刻有上古传说中的伏羲女娲氏,人首蛇身,手持曲尺状物,只是他们的形象并非常见的两尾相交状,而是分刻于东西两壁的上部,这是早期画像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伏羲女娲氏的下部分别刻有东王公、西王母,两侧有仙人侍奉,东王公、西王母的旁边分别有雷神、雷车和玉兔捣药等,另有大量的祥瑞图案穿插其中。
  在西壁画像的下部,以较大面积描绘了人马奔驰、刀枪相碰的战争场面,画面上人滚马翻,众弩齐发,浴血酣战的场面跃然壁上。
  胡军高冠,凹目突鼻,形象鲜明,其中的胡人烧烤肉串,或许是烧烤羊肉串最早的图像记载吧。
  此外在石祠的东西两壁上,分别见有狩猎的图像,画面中山岭纵横,各种飞禽走兽出没其间,猎者或牵犬、荷戟、执毕,或徒步、骑马,箭射网捕,生动有趣。
  东壁画像有一组庖厨的场景,甑灶具备,有屠杀牛、猪、狗的,有烧水、汲水、劈柴、和面的,还有鱼、兔、鸡等,真实生动地复原了生活中的场景。
  百戏杂技图位于东壁画像的中部,它是汉画像石反映娱乐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场面,主要有举重、击鼓、立竿、弄丸、反身倒立等杂技活动,旁坐观者,画面热闹有趣。
  东壁中间镌刻有周公辅成王的故事,幼年成王正面居中而立,其上题刻“成王”,两侧左为周公,右为召公,相向互为致礼状。
  三角隔梁的东面,刻画有尉佗鼎的故事,图中有一桥,桥中开口如井,岸上8人用绳同时向上拽鼎,桥下船上一人用竿向上托鼎,鼎升至井口,鼎耳断开,拉绳顿时松弛。
  三角隔梁的西面,也刻有一座形制不同的桥梁,可见当时的造桥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三角隔梁底部刻有天象图,图中日月相对,金乌对蟾蜍,织女坐于织机旁,上刻织女星座,日月的两侧分刻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形象地描绘出当时流行的天神传说。
  这座祖祠汉画像石中,还刻有大量的祥瑞花纹图案,充分表达了作者带有迷信思想的美好愿望和想象,起到了烘托主题的作用。
  除了那些壁画,汉画像石中的文字题刻比较多,这些文字题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创者的题刻;一类是后世的题刻,数量上后者远多于前者。
  原创者的刻字在汉画像石当**有五处,分别是位于北壁西间左上方的“大王车”:北壁东间下部的“孔子”;东壁北侧的“成王”;东壁上方的“相”;西壁北侧的“胡王”之下。
  此外在石祠的八角柱及祠内四壁上还留有后代题刻多处,还有一些或细小难辨,或漫漶不清。
  这些汉画像石的内容包罗万象,揭示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画像中涉及建筑、军事、民族、神话、服饰、民俗等方面的内容,为研究古代历史、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这里的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构图严谨,雕刻精美,置身其中犹如漫步于历史画廊,它代表了汉画像石的最高艺术水平。
  更难能可贵的是保存得非常完整,始终保持着原始状态,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只有看到了这种等级的画像石,才能明白什么是“唯汉代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发什么愣?快点走,饿死了!”就在莫邪仔细欣赏画像石的时候,他被拍醒了。
  “不看了?”莫邪看了看时间,已经过去五个多小时了。
  “看这些东西,还不如多看看那些珍宝呢!”张凤岚道。
  “灯快没电了,不能继续在这里待着了,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张凤府也开道。
  “要是想看,其实还是有办法的,这里的墙壁上到处都是油灯!”莫邪笑着道。
  “有油灯?那还有油吗?”张凤林问道。
  “自然是有的,你不会认为,你家老祖连这个都想不到吧?”莫邪靠近了祖祠的墙壁,这边就有一盏油灯,里面的是固体牛油蜡烛,所以保存到现在还能用。
  “你怎么不早说,早点点燃了,我们也不用举着灯,看这些宝贝了!”张灵凤道。
  莫邪无奈的道:“那是牛油蜡烛油,用光了,我们现在可没法补充!”
  “咦,这种淡黄色的蜡烛油,还真漂亮,你要不说,我还以为是玉石呢!”当莫邪点燃油灯的时候,张凤国惊奇的道。
  牛油蜡烛其实就是做蜡烛的时候,在熬制蜡油到时候放入一点点牛油,这样蜡烛会更光滑,颜色更艳丽,不过,这牛油蜡烛中的上品,还真是像玉石。
  “咦,这盏不错啊!”就在此时,莫天明道。
  “这就是盏?”张凤林问道。
  “看着不像是灯盏!”张灵云道。
  盏是器皿,盛装液体的日常器具,材质通常为陶瓷、木、竹、金属等,常用物品如茶盏、油盏、灯盏,而这里应该是灯盏,但是,它更像是大点的茶碗。
  “真漂亮!”张灵凤惊叹道。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三足鬲式炉
  莫邪仔细看了看,确实很漂亮,不止是里面的牛油蜡烛漂亮,就连这种黑色的盏,也很漂亮,此时在灯光之下,看着像是有一道道光晕,以圆环为中心向外散射。
  这些光晕之中好像还有不少影像,隐隐绰绰,清晰不一,飘忽不定,玄之又玄。
  看着如同羽毛一样的颜色,并且呈紫赤相间的条纹,莫邪有点惊讶:“这是鹧鸪斑?”
  “什么?”张凤林没有听明白。
  莫邪道:“鹧鸪斑是建窑产品中较为名贵的产品,没听过这个不要紧,兔毫盏听说过吧?”
  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建盏的“鹧鸪斑”即指釉面呈献出类似于鹧鸪鸟胸部散缀正圆白点的形状,而这只盏上面的斑纹像是胸羽,上面的白点正圆如珠,这种胸羽的正圆白点,为其他鸟类所没有。
  但鹧鸪斑究竟是什么样的建盏釉面,现在仍有争议,不过,这只盏上面的斑纹,应该就是鹧鸪斑。
  这只小盏的釉面斑点是由许多小斑点拼合而成,小斑点像浮萍在釉面上漂游,随机而遇靠在一起,组合成许多形状不一的大斑点,斑点内的结晶物质没有连成一体,是分散的,所以有肉眼可见的沟纹。
  如果不是点燃了牛油蜡烛,莫邪绝对不会看这些黑漆漆的灯盏一眼,毕竟这里的宝贝太多,除非莫邪有时间好好整理超级生物探测器的提示。
  不过,这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文明传承之宝,要想全部整理一遍,肯定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所以,如果不是意外,莫邪是不会发现,就连洞壁上的灯盏,也是宝贝。
  整个地下洞穴,几乎每隔几米,就有一盏灯,这些灯盏,全都是一个形状,不过,此时扫描下来之后,莫邪却发现,它们还是有所不同的,最起码灯盏的釉,就有所不同。
  釉面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就是斑纹不同,这些斑纹主要有曜变、鹧鸪斑、油滴,兔毫等,其中以金兔毫、银兔毫为主,这些建盏的名盏,其名称也是根据纹饰命名的。
  比如兔毫斑纹不仅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斑纹边界在平而上的变化比油滴大,尤其还存在纵向变化,即有隐有显,所以兔毫形状清晰不一,各种各样。
  兔毫建盏不同部位的斑纹差异较大,即碗上部的斑纹较密,下部较稀,分布不均匀。
  褐色兔毫的结晶物质是填充在一串类似鱼草的钙长石晶间,这串鱼草征釉浅处易浮出釉面,在釉深处就沉入釉中。
  而且这串鱼草既把结晶物质套住,又使结晶物质相互隔开。
  结晶物质是分散的,既不像华北油滴堆积在一起,也不像铁红晶花有序排布,只有浮出釉面的结晶物质才能靠拢。
  优秀褐色兔毫盏的烧成受坯、釉、窑温的制约,烧成范围很窄,难度很大。
  所以传世的很少,现在外界传世的宋代建盏,差不多都是已由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们,带回国而传到国外。
  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黄兔毫、建盏、建州垸等记载,15世纪以后,他们把建盏及黑釉器讹称为天目;今天“天目”已成为黑釉一类陶瓷器的国际通用名词。
  到了现在,建盏以日本最多,除日本外,美国许多著名博物馆也有建盏的收藏,由于J.M.普鲁玛曾调查过水吉的窑址,故密西根大学有较多的样品收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