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好莱坞之路 (白色十三号)


  实际报出的预算,则是这个数字的几倍,这种电影投资不可能计划书是多少,意向投资方就会给多少,没人这么傻,必须留出一定的砍价空间。
  有了剧本和预算,墨菲就要考虑如何打动投资方了。
  他有了一定的资历不假,但涉及到上百万美元的资金,谁会轻易扔出去?能让投资方心甘情愿的掏钱,就要让他们看到预期的收益。
  这可以说是项目计划书里面最为关键的一环,好莱坞的投资商们,不会因为艺术或者其他高大上的目标投资一部电影,他们投资的目的非常简单——利润!
  预估的初期利润也直接关系到墨菲能拿到的实际成本。
  墨菲可以假设一切资源应有尽有,提出一个完美世界里的电影拍摄成本,然后根据市场预估得出投资商可能获得的收益。
  意向投资人拿到这个数字后必然会尽可能的基于这个数字砍成本,然后再减去估算的能够通过海外电影市场销售获得的收益,而且海外市场销售额的估计要考虑到现实的政治和经济情况,比如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俄罗斯和印度这三个市场的收益基本毫无价值。
  减掉海外收益之后的成本,再加上基于拍摄地点能够得到的电影拍摄退税额度,大致就是一部独立影片的实际投资了。
  这也将决定影片的实际拍摄地点。
  如果减掉海外收益之后预算还不到100万美元,那就在加州洛杉矶拍;如果预算不到500万美元,那就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拍;如果预算超过了1000万美元,那就可以考虑买一本《罗马尼亚语傻瓜教程》再申请一本护照,赶紧去布加勒斯特拍吧。


第150章 值得投资
  其实一部影片的实际成本计算是非常麻烦的,好莱坞个各大制片厂显示的制作成本,往往都掺杂着很多水分,与实际并不相符,而且不同的情况也会造成成本的变动。
  比如墨菲的影片制作完成,电影公司想要参加电影节的话,成本肯定要增加。
  像是参加美国本土的电影节,要完成最基本的相关材料准备,差不多又要加上10万美元成本。
  还有线上成本,这方面比较难控制。
  线上成本所包括的编剧、导演、制片、演员导演、剧本版权、行政管理、劳工福利等在内的契约上的成本,只有实际谈判结束后,才能固定下来。
  接下来的一周多时间里,墨菲基本都在工作室里忙碌,修改剧本初稿,再根据剧本需要调整项目计划书,同时预估未来筹备、拍摄和制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
  这个项目要比《电锯惊魂》难得多,《电锯惊魂》全部由斯坦顿工作室投资,墨菲一人独大,但这种情况不可能继续,新项目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资金会来自其他电影公司,这就需要他做更多的准备。
  电影制作总会发生些不可预知的情况,不过一些事有备无患总是没错。
  最为典型的就是资金。
  墨菲也考虑过,如果拍摄时遇到现在想不到的困难,投资方投入的预算真的不够的话,需要怎么办?
  如果到时连续奔波筹钱很长时间还是没有结果,他是应该再花更多时间努力尝试筹措资金,然后依然因为成本所限被困在原地不能动弹呢?还是应该想一些创新的办法,无论如何都要把电影拍出来?
  毫无疑问,他这个导演应该是后者。
  这个时候就要翻箱倒柜从壁橱背面找出那个偷偷藏起来的“贫血预算”了,而不是再想着花25万美元去租一架私人飞机,去会见那些还没拿定主意的潜在金主。
  越是没钱的时候,越要多想办法。
  还有演员问题,像墨菲这样处于起步阶段的导演,也很想与大牌演员合作,大牌演员带来的不止是关注度,还有切实的票房号召力。
  但想要大牌演员跟他合作,难度非常大。
  在好莱坞,有些情况下,如果一个导演手上的项目足够吸引人的话,吸引到大牌演员加盟也不是没有可能,尤其那些出演过独立影片的大牌演员。
  对这些演员来说,他们知道独立电影会提供那些好莱坞商业电影永远不会提供的机会,他们能够利用这些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卓绝演技。
  不过,墨菲有自知之明,新项目没有演员展示演技的机会,大牌明星也不会对这样的黑色电影感兴趣。
  所以他考虑的更加实际,詹姆斯·弗兰科、塞斯·罗根、乔纳·希尔以及凯瑞·穆里根,还有即将出狱的小罗伯特·唐尼这些人更适合这个项目。
  最为关键的女主角,也可以尝试着向圣费南多谷发一份邀请,对方现在还没有日后女王般的地位,想来一份正式的电影邀请,被拒绝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幕后制作人员方面,墨菲也与比尔·罗西斯沟通过,上次合作的主要人员,基本都来自CAA,他们同样是《电锯惊魂》大卖的受益者,也希望能与墨菲继续合作。
  这些可以等项目成立之后再说,墨菲也不着急,考虑最多的还是资金问题。
  电影是一门很高大上的艺术,但这门艺术发展到现在,需要用大量的金钱才能实现。
  他本身不打算投资这部影片,斯坦顿工作室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毕竟后面还有与福克斯探照灯合作的《电锯惊魂》的续集,这需要很大的一笔钱,即便更换导演的话,这种续集的投资风险也更低。
  影片不是来自自己的投资,墨菲必须调整自己的心理,一是权力必然会变小,二是资金管控会更严格。
  前者还好说,作为一个经历过还算正规教育的导演,墨菲知道这里是制片人负责制,后者则有些麻烦。
  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这就要导演会喊穷。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身为导演应该尽可能的透明并且必须永远讲实话,但现实的情况就是你充满热情,剧组干劲十足,却囊中羞涩。
  一个成功的导演,还应该在影片完成之前,用言语、行动以及计划,给投资制造信心——只要投资越大,影片会越出色,未来的市场回报也会越高。
  说服金主们投钱,从来不是简单的工作。
  从本质来说,这就是让投资人给脑海里的一个想法投资。
  想法这种东西很模糊,很概念化,有些导演或者制作人为了拉投资,往往会先拍摄一个短片,利用短片来吸引金主。
  但这也有弊端,短片不够惊艳的话,很难吸引到投资。
  这么做的时候必须要小心,向潜在的投资人介绍项目和做出潜在经济回报的承诺这两者之间有清晰的界限,毕竟这是一个在法律监控范围内的游戏,在做出回报承诺的时候务必小心不要蓄意歪曲事实,否则很有可能因为涉嫌欺诈被司法系统盯上。
  当然,墨菲不打算拍摄短片,这种方式也不合适他。
  从九月下旬一直忙碌到接近十月初,墨菲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终于搞定了剧本,以及CAA运作影片更为重要的项目商业计划书。
  即便是到现在,墨菲也希望有人欣赏他的剧本,然后对方大挥一笔,开上一张足够影片拍摄的支票,这是所有导演共同的幻想。
  这很难实现,想要变成现实,关键就在于交给潜在投资者和客户的商业计划书,一份关于如何筹备、选角、拍摄和制作影片的,构思缜密、调查严谨的战略计划。
  完成这份计划后,墨菲让比尔·罗西斯提交给了CAA,别说是电影公司不会贸贸然就随便开启一个电影项目,即便是CAA这个运作方,也会对项目本身进行先期审核。
  虽然不是墨菲的负责人,但作为CAA主管电影电视业务的高层,一份剧本和计划书的复印件也被送到了布莱恩·劳德的手里。
  尽管这不是预想中的《电锯惊魂》的续集,布莱恩·劳德认真仔细的阅读过计划书之后,还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先不说这个项目的创意如何,那个年轻导演严谨的态度和周密的计划,就会先给人留下极好的印象。
  况且,这个项目是他拿手的黑色风格,即便有些荒诞,却也看点十足。
  而且剧本和计划中有很多噱头,对于电影产业来说没有噱头就没有卖点,没有卖点也就没有票房。
  剧本是基础,一份出色的商业计划书却是打动电影公司的关键。
  原本,布莱恩·劳德对这份计划书并不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墨菲是个导演而不是专业的制作人,打算等剧本和计划书提交到CAA之后,让公司更加专业的人士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以便能吸引到资金。
  即便是CAA扔出的项目,有时候也会被人拒绝。
  这在商业投资中是很正常的情况。
  相比于看了一遍的剧本,布莱恩·劳德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计划书上面。
  计划书不算特别厚,它本身也对于内容和页数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关键在于内容是否显示出专业素养,表达是否浅显易懂,既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又没有拖沓之词。
  而这份计划中,几乎一部影片从立项筹备到后期制作,所有该有的一切都有了,还规划的清晰明了,显得整个项目异常出色。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