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之路 (白色十三号)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白色十三号
- 入库:04.12
过去,能在全世界火热的一些欧洲电影,在北美就备受冷遇,以后这种情况将更加严重。
墨菲之前已经仔细考虑过了。
对纯粹市场和爆米花化的超级英雄电影,他并不排斥,问题是没人会找他拍这种类型的影片,即便是有这方面的想法,版权也是大问题。
《X战警》已经上映,惊奇漫画认识到了旗下超级英雄的威力,除了授权出去的那些外,开始变的敝帚自珍,轻易不再对外授权,而且如今能搬上大银幕的,无不是知名度最高的超级英雄,制作方邀请的基本都是一线或者准一线导演。
他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所谓的传统式的美国制作影片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由于前两部影片风格近似,他在黑色电影方面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这必然也是新项目的选择,墨菲很清楚哪怕到现在他的能力也不能说是多么出众,选择最熟悉的类型下手才能降低失败的几率。
问题是大部分黑色电影都比较残酷,与现在的社会形势相悖。
所以,他打算在新项目上面适当加入喜剧和荒诞的元素,避免影片因为过于血腥而招致观众反感。
墨菲把这些想法说给了比尔·罗西斯,经纪人却紧皱眉头,“福克斯探照灯一心想要继续《电锯惊魂》的续集,恐怕很难通过这样的项目。”
“找其他公司好了。”墨菲从不会在一棵树上面吊死,“我们才签下新的经纪合同,CAA不会这么快把我踢到一边吧?”
比尔·罗西斯立即来了精神,“你打算把新项目完全交给公司运作?”
墨菲奇怪地说道,“这不是最省时省力的方式吗?”
“你不打算继续投资自己的影片?”比尔·罗西斯追问。
墨菲摇了摇头,直接说道,“我没钱。”
第149章 项目计划
这是实际情况,墨菲说的一点都不夸张,相对于拍一部影片的投资,斯坦顿工作室的资金真的不多。
《电锯惊魂》不是像《水果硬糖》那样的一次性卖断,资金回收需要时间,单单是北美票房都要等到明年二月份才能付清,后续的电视版权费用和DVD录像带都是长期收入,哪怕是卖断的海外市场发行权,根据好莱坞的惯例,这笔资金也不会一步到位。
就算最乐观的估计,也要等影片在海外下档之后,那可能是一年甚至一年之后了。
众所周知,电影行业的资金回笼速度算不上快,绝大部分电影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实现盈利。
墨菲本身也不着急,过去的两次投资,可以说他是在困境中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否则有几家公司愿意投资他这样的没有资历的导演?
《电锯惊魂》的北美票房大卖,已经让这一切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北美6000万美元的票房,足以令很多公司乐意投资墨菲的下一个项目。
商业成绩永远是这个圈子最好的资历和佐证,也是投资方最大的信心来源。
“交给我好了。”比尔·罗西斯信心十足,“这是CAA最擅长的。”
虽然没有实际操作过一站式打包服务,但他有公司的支持,这些都不是问题。
墨菲也点了点头,这正是他的意思。
他是个导演,不是专职的制作人,拍摄《电锯惊魂》负责这两方面的工作,已经感觉力不从心,一个出色的导演需要专注,而不是在乱七八糟的杂事上面分心,CAA的打包服务恰好能帮他解决这些麻烦。
确实,CAA的一站式服务抽成很让人头疼,但墨菲手中资金不足,不准备再自我投资,CAA的抽成与他的利益没有直接冲突。
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服务能切实有效的帮助他这种起步阶段的导演。
从上一部影片比尔·罗西斯为剧组提供大范围服务开始,墨菲就专门研究了CAA的这种经营策略,发现只要条件合适的话,它的弊端远远小于自己所能获得的收益。
众所周知,制片公司很多项目依赖明星,但是明星需要好作品,好的作品需要去精心发掘。
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CAA和纽约文学经纪形成合作,对方帮助找到好故事,之后CAA雇佣名牌编剧把故事写成剧本,以此找来明星和导演等等;再用这个组合包去和制片厂谈判。
好莱坞制片厂,尤其是中等规模的制作公司,非常喜欢这种省时省力运营模式,于是制片厂花大价钱买下这个组合包。
CAA从而一下子代表了这个包里的所有明星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而不是单独的某个人。
另外,娱乐经纪圈子老的习惯是个人对个人,CAA的做法是一个团队服务一个人,就像为墨菲提供的服务。
在这方面,CAA的核心逻辑是等客户足够多,就可以逆转身份,从一直以来的买方变成卖方。
像当初的传媒行业的进入门槛可谓非常非常高,如果没有关系,根本没法做事情,当手里客户足够多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打包组合,从而倒逼那些把控门槛节点的人。
研究过这些之后,墨菲也不得不承认,这是非常高明和天才的经营策略,改变了整个娱乐经纪行业。
当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哪怕CAA也不例外。
CAA开始的5年时间只能专注电视领域,没有电影、音乐等,后来从电视转到电影,也是从零起步。
他们把创意和信息聚合在一起,介绍客户互相认识,介绍客户给不是客户的人认识。本来是不应该签同属一个属性的艺人,比如CAA旗下的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但是CAA认为这些人聚在一起更好,知道彼此都在做什么。
另外,CAA创建了一个部门是专门找创意的,比如从新闻标题里挖掘故事。
还有,CAA的每一个经纪人都要在公司之外做事情,比如到学校社区里找灵感,时时刻刻要给客户创造产品。
这间公司能发展成为娱乐经纪界的霸主般的存在绝对不是偶然,它的很多策略都切实符合市场的需要。
比如现在的墨菲,如果他单独作战的话,即便是有《电锯惊魂》的票房数字作为资历,想要拉到足够的投资,仍然需要一家公司接一家公司的去跑,去阐述自己的剧组创意,说明可能的市场潜力,甚至费劲力气与投资方拉好关系……
这些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影响到他导演方面的工作。
又跟比尔·罗西斯谈了些这方面的相关事宜,墨菲看了看时间,准备告辞离开。
“墨菲。”比尔·罗西斯最后提醒,“别忘了,完成剧本后,还要有计划书。”
“我知道的。”墨菲点了点头。
剧本和项目计划书是必不可少的,总不能让CAA跑到一家制作公司,空口白话的告诉他们,旗下导演有一个项目正在准备,然后再拉投资吧?
传说中,CAA的经纪人跑到六大公司,说我有一个项目,对方就会脑袋抽筋一样如获至宝,乖乖的立项投资……嗯,这种事墨菲也就是听听。
拿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六大公司的高管们要多脑残,才能做出这样的事?
离开CAA所在的死星大厦,墨菲先去了西好莱坞的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前段时间预定的一辆黑色凯迪拉克已经到了。
没错,他准备换车了,那辆破旧的二手福特虽然没出过大故障,小毛病却不少,总不能继续开下去。
墨菲也没有选择豪车,暂时买了一辆普通的黑色凯迪拉克轿车。
另外,在凯瑞·穆里根达到条件后,让她申请了实习驾照,这是一个汽车王国,会开车是必须的。
与CAA的签约完成,暂时也绝了其他经纪公司挖墙脚的想法,没有经纪人频繁的打搅,墨菲恢复到了度假前的工作状态,在之前就完成剧本初稿的情况下,开始准备更为重要的项目计划书。
剧本是这个项目存在的基础,预算资金则是能实现的基本条件。
虽然新项目的投资要远远超过《电锯惊魂》,但也比不上好莱坞的主流商业制作,从大的方面来说,仍然没有脱离独立影片的范畴。
制作预算并不是列出所有的可能开支就可以的,想要让项目打动投资人,需要一些技巧。
这对墨菲来说不算难。
在好莱坞拍独立电影,从来没有所谓的“正确的预算”,却有一个“正确计算预算的方法”。
用到这个方法之前,墨菲需要考虑像认真写一个剧本一样独立的写出一个电影预算,曾经的导师告诉过他判断一个电影场景是否完整的小诀窍:如果他从这个场景的描写中删去一个词汇,整个场景就拍不成了。
对于电影最初的框架成本预算来说,这个规则也同样适用,他需要在满足能把电影拍出来的前提下,从最低的预算做起。
在这个预算下,少一美元电影都可能拍不出来。
但墨菲会把这个数额藏起来,不会跟任何人提起,哪怕比尔·罗西斯都不会,而这个所谓的“贫血预算”就是他的小秘密,这个数额应该藏在家里壁橱的背面,或者其他任谁翻箱倒柜几个月都找不到的地方,而不是到处宣扬。
除非墨菲真被逼到无路可退的时候,否则绝不会轻易拿出这个预算来拍电影。
相似小说推荐
-
都市拳皇养成 (流年浅浅) 17KVIP2017-04-07 都市小说全荒原本是个自幼失去双亲的苦命少年,出于身世无奈,自小学会隐忍。不过人穷不能志...
-
我是大娱乐家 (撕文服毒) 起点VIP2016-11-16 都市生活重生过去、畅想未来、梦幻现实,再塑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