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复兴之路 (wanglong)



“我可没有您这样的高度,我就是觉得写的好……陶总,您说高阳有一套描写曹雪芹的书,叫什么?”

“很久前的事了。好像是套四卷本,每本都有一个名字,最后一本叫延陵剑,写曹二奶奶,即王熙凤的原型,用一把家传的短剑自尽了……你想看?”

徐德玉立即像小鸡啄米般地点头不止。

“你这个样子,还真是爱书之人啊……书我有,但不在我手里,还在滨江,我让人寄来吧……好了,你也不紧张了,咱们说正事吧。”陶唐指指放在茶几上的宣传册,“说说看,职工家属们都有些什么意见啊?”

“大部分都理解……也都认为市里建设大学城对红星有好处……”徐德玉整理着思路,“在我采访的近40个人当中,只有2个明确反对搬迁……”

“这两个人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认为公司亏了……其实有一个没有理由,就是反对。”

“你接着说。”

“一部分职工担心所在分厂搬迁后带来的交通问题,听说市里辟出公交专线后,只剩下交通补贴了,有几个职工明确提出公司应该给这笔钱……最近反对的声音基本没有了,大概听说公司已经签了协议吧。现在比较集中的有两个方面的意见,一个是说家属院棚户区改造,认为公司应乘机推进这项工作。另一个还是家属区的问题,反映最近家属院乱搭乱盖比较严重,显然跟搬迁是有关联的……特别是离退休职工反应强烈,我去离退休处,好几个老人都说这个……”

“你接触的在职职工中,有没有中层干部?在职职工有没有提到公司面临的产品结构调整?”

“基本没有。”

“基本?”

“只有一个工人,哦,他是老劳模了,叫张兴,张师傅说到了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建议公司尽可能把同类产品集中以减少周转量,也有利于质量管控……”

“这个意见很好。你最近采访了几个中层?”

徐德玉已经察觉到了陶唐的不满了,“三四个吧……我主要是找那些面临搬迁的分厂职工了,找中层领导不多。”

“要找他们聊聊。但不要说是我的安排。我建议搞一个专题,在厂台播上几期。这个材料我看可以了,按程序请赵书记等人把把关,可以印发了,可以按照小组,每组都发一册,同时下一个通知,让各支部组织学习并收集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

“是,我向崔部长汇报您的指示。”徐德玉在笔记本上记下了陶唐的指示。她特别担心陶唐会问那几个中干的名字,好在陶唐没有问。

“虽然你采访量不高,可能不具备代表性,但也可以看出问题,你没有觉得大家更多地关注个人利益?这是个大问题,也是国企的通病,我一向认为,只有大家都关心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才能兴旺起来……如果只想着自己那点事,光靠公司领导来琢磨企业的发展问题,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你看,我们的中层干部是这个样子……”陶唐说到这儿打住了,长长叹了口气。

徐德玉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站起来,“那,我可以走了吗?”。

“嗯,最近厂报有些复辟的苗头,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我记得曾跟你说过,风格一定要活泼、辛辣,要更多地关注一线,关注普通员工,多一些批评,少一些表扬吹捧,直接点名批评我也是可以的。建议就搬迁辟一个专栏,把有代表性的言论刊出来,让大家讨论。哎,你不要记了,这不过是我的建议……总体上,厂报的变化很大,也很好,你干的不错。”陶唐站起身,伸手过去,“等书寄过来,我给你打电话。”

第216章雪灾

平泉市这个冬天与往常有些不同。入冬后连着下了几场大雪,尤以12月9日的那场雪为大,飘飘扬扬地下了一整夜。第二天陶唐习惯地晨练时,发现天地间已是银白一色,积雪怕是超过了一尺,而且雪仍在稀稀拉拉地飘着。

穿着墨绿色羽绒服的张爱英正在费力地清扫小招大门前的积雪,看见陶唐,“啊,这雪可真大,多少年没见这么大的雪了……陶总,怕是锻炼不成了。”

陶唐皱皱眉头,“张师傅,你值班室有电话本吧?”

“有。”

“我得打几个电话……”陶唐进了值班室,用内部电话分别给周兵、马光明以及物业、动力等几个单位的一把手打了电话,提醒他们注意安全问题,要他们赶紧检查要害部位。又给朱宁打了电话,要他一上班即电话通知各单位扫雪并检查所有公用设施的安全。打完电话后从值班室拿了把方头铁锹,出去铲雪了。

“陶总,您操的心太多了……”张爱英摘下手套,呵着气说。

“不操心不行啊,我怕一些老房子会出问题。你说的对,这雪实在太大了……在滨江从来没有这么大的雪……”

“陶总,问您个事儿,不方便说就算了。”

“你说……”

“都在嚷嚷要改造棚户区,有这事儿吗?”

“有这个考虑,但没有正式研究过。张师傅,你赞成改造?”

“当然!听说市里对棚户区改造给的优惠挺大,达到1:1.2了。住平房的,谁不盼着改造?以我们的工资,怎么买得起市里的商品房嘛,连厂里自己盖的也买不起……”

“确实咱厂的工资是低了……政府对棚户区改造是有政策性补助,但不多,每户才两万。如果不是咱厂南边建大学城,我也不敢起这个念头……”

“每户给两万啊……哪还犹豫啥?”

“哈哈,两万块如果补贴家用是不少了,但用来拆房子盖房子就微不足道了。就是撒胡椒面了。而且,补贴不准用于主体工程,只能用于辅助工程,比如道路,水电暖管网等……关键是个市场问题,你刚才说了,拆迁户是要给面积补偿的,就按你说的1:1.2算,50平米的平房拆掉后就要无偿给60平的楼房面积。这些钱从哪儿来?政府是一分不出的,全要用商品房销售的利润来补。咱厂地处市郊,房价要遵循市场规律,太贵了谁买?关键是咱厂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小,职工对于住房的渴求不是没房子住,而是希望改善居住条件。根据我了解的情况,像咱厂这样的情况,拆100平需要盖160平的商品房才有可能弥补拆迁补偿。我们十好几个大院,如果都拆掉了,有那么多人买房吗?而且,政府对于这一类房子的面积是有规定的,还不能太大……”

“陶总,您说的我没全听懂……但是我们都盼着棚户区改造呢。您是好领导,心里总想着老百姓,就是希望您能让我们也住上楼房……”

“会的,随着公司的经济发展,会越来越有力量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关键是南面摆上好几所大学,必然带动这一带流动人口的增加,这就给实施棚户区改造创造了条件……”看到贾建新费力地跑来,陶唐扔下铁锹,“出了什么事?”

“陶总,七分厂外接的小工房塌了……”

“伤人没有?哪儿是不是有值班员?”

气喘吁吁的贾建新报告道,“是,值班员睡着了,被压在了下面,自己爬出来了……多亏是轻钢结构,不然就惨啦……”

“送医院了?”

“是,我就是看见救护车才了解的……”

“你,立即给所有分厂打电话,让中干们全到车间去!现在我去医院……”

“我叫车吧……”

“叫什么车!快去!”

陶唐顾不上吃早饭了,踩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去了医院,一眼看见医院主楼前的自行车棚也被大雪压塌了,一辆轿车被砸破了前挡风玻璃,几个人正在拆卸压下来的车棚,其中一个看见陶唐,迎上来,“陶总……”

陶唐不认识他,问,“刚才有个受伤的工人送过来了,知道吗?”

“知道,好像不要紧……”

陶唐不再理那几个人,疾步进了医院,迎面碰上了尤院长,“情况怎么样?”

“我接到通知赶紧来了……已经检查过了,谢天谢地,只是擦伤,骨头没问题……”

陶唐松了口气,“带我去看看。”

确实不要紧,但也属侥幸。如果顶棚塌下来砸中要害就危险了。值班员的问题在于不该睡觉,这也是老问题了,但现在肯定不是批评的场合,陶唐慰勉了几句便离开了。

上班后,陶唐叫了赵庆民一同去车间查看灾情,因为雪太大,赵庆民把他的车叫来了,不断有电话打到陶唐手机上,一些是直接报告,一些是留守办公室的李志斌打来的。陶唐和赵庆民根据信息实地查看了几个倒塌房屋的分厂,损失不小,有十几处坍塌,年代久远的老房子也就罢了,但十四分厂一处刚建三年多的库房被积雪压塌就不大对了,陶唐当即给基建部副部长霍文华打了电话,要他查清原因报告自己。

“这算不算豆腐渣工程?老赵,对基建口的反映不小,看来问题真的存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