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复兴之路 (wanglong)



马光明的心落在了肚子里。随即他又产生强烈的不安,是因为江上云和常文海的反对?好像不是。究竟是什么,他一下子说不清楚。看来还要向韩志勇讨教。

“马总,会后你就迅速进入角色吧。曾国藩说过,‘办大事以找替手为第一’,我看你首先要找一个替手,日常生产和搬迁,恐怕不能兼顾呢。其次,要建立一个办事机构,专抓搬迁的组织协调工作。这个机构依托现有机构好呢,还是专门成立一个新的,你考虑,尽快拿出意见上会研究。”陶唐望向沉思中的马光明,“刚才谈到的产品布局问题,这件事就交给你了。要尽快!我给你一周时间,你来组织,需要哪个领导,哪个部门参加,你来决定。相关会议,只要我在,我就参加。”

“好的。”

“其次,我们要利用今冬明春的几个月,开足马力生产,力争把对市场的影响减到最低。营销口要认真研究搞一个单子出来,市场确实变幻无方,但还是要搞一个指导性的东西,不然我们就没法子投产了。这是第一件要务。李总,这件事靠给你了。”

“好吧……”

“协议已经签订,提前排产涉及到资金问题,眼看就到年底了,花钱的地方会很多,资金只能从市里讨要了。这件事由韩总牵头,我给你一个助手,吕绮。有个关系要用一用,吕绮的弟弟吕纬同志是市委陆书记的大秘,陆书记亲自抓新城建设,我们不找他找谁?有吕纬同志牵线,会方便一些。韩总你组织相关部门先测算一个金额,至少把先期必须投入的材料费要回来。这个金额,不应少于2个亿!协议里没有明确资金到位的时间,但在会商时谈到了,市里会支持的。”

“好吧……”韩志勇望了吕绮一眼。

“资金当然是专账管理,财政资金不好花呢,审计跟着就来了。韩总你要统筹考虑这件事。”

“明白。”韩志勇点头。

“刚才说到了资金来源,市里未必有那么多钱,我们要和老朋友打交道了,东湖地产会主导新城开发,但是,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工程都交出去,今天之所以叫了基建部和建安公司来,就是要分一块蛋糕回来。另外,因停产造成的人员闲置就要着落在这儿了,邱总,这件事交给你,人事是你管,基建和建安公司也是你管,要最大限度地做好这篇文章。”

“是。”邱林答道。

“最后就是稳定和宣传了。这方面是书记的职责,下面请书记安排吧。”陶唐把会议的主持权还给了赵庆民。

“关于稳定和宣传,我看就不要在这个会议上研究了。我们下来再具体安排吧。”

“也行。”陶唐点点头,“总之要把事情跟职工家属说清楚,最大限度地取得职工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同志们,这件工作的意义我不多谈了,但考核我要说几句。这是一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工作,我们没有犯错误的时间,工作成效要纳入明年的重点工作考核,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另外,我们要利用这次搬迁,把公司的组织机构好好研究一下,现在管辅人员比例过高,机构也过于臃肿,中层的职数也太高了些。这次戚总带队考核,我跟戚总谈到了公司机构和人员的精简,他原则同意,集团也有这方面的计划,可能会把我们公司列为试点。行不行,要等集团研究后才知道。但列为试点是有好处的,改革有个规律,先走的总是会受益更多。除了机构和人员,薪酬改革也要提升议事日程,光是人事和机构单兵突进往往会失败,要综合考量才行。这是一篇大文章,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要慎重,但不能拖了。我这里先吹吹风,班子成员,以及政研室、发规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开始研究此事,用一个月的时间,拿一个方案出来。这件事,还是交给邱总吧。其他领导也要考虑,但目前暂时还不要向下吹风。好,如果没有意见,今天的会议就到这儿,马总留一下,散会。”

与会领导没想到陶唐抛出这么一个大题目出来。联想到会议开始赵庆民和陶唐就集团考察的发言,都晓得陶唐要对中层下手了。

第215章爱书之人

“坐啊,别站着了……”陶唐看着有些局促的徐德玉,“不是一两句话,所以要你坐下谈……”

徐德玉在陶唐对面的小沙发上坐了,本格屁股悬空,双手绞着羽绒服的下摆,当她看清陶唐手里的材料后,她愈发紧张了,因为那正是她交给崔健部长的关于搬迁工作的宣传稿。

“小徐,你当过兵吧?”

“没有……我没当过兵。”

“你的坐姿很像军人。尤其像打了败仗接受******训诫的杂牌军将领……他们就是你这个坐姿。哈哈,我是开个玩笑。嗯,说正事吧,这个稿子我看过了,崔部长说是你写的,而且下了功夫,搞了调查研究,所以我直接找你来。”

“是不是不合用?”

“不,我认为写的非常好。看得出,你是下了工夫的,特别是涉及职工利益的那部分尤其好,当得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八个字。我找你是想问问,既然你写这个东西做了调查研究,下面的同志,我是指普通的职工家属,他们是怎么看待此事的?你实话实说,我就是想听一听职工的真实意见。”

面前的陶唐是和颜悦色的,但徐德玉还是有些紧张。这是她一个难以克服的毛病,即使单独见崔健都会紧张,更不要说是红星的大老板了。

“这个……这个……”徐德玉紧张地理顺着头绪,不知从何讲起。

看到徐德玉局促的神态,陶唐感到好笑,起身用一次性纸杯给徐德玉倒了半杯开水,“这又不是写稿子,需要讲究遣词用句。你听到什么就说什么好了,就算是大伙儿骂我的话也说,没关系。”

“谢谢……”徐德玉站起身接过水杯。手一抖,水便洒了出来,洒在了陶唐的上衣上,“对不起,对不起……”

“没烫着你吧?好了,你坐。”陶唐伸手,按住徐德玉的肩膀把她按在沙发上,然后重新给她倒了水,“我又不是老虎,至于吗?”。

徐德玉不好意思地笑了。

若是论与陶唐接触的次数。徐德玉不算少。她甚至比崔健见陶唐的次数还要多。倒不是因为其兄的关系,而是陶唐刚来时比较关注厂报,其实还是工作关系。徐德玉本来是个内心极其软弱的人,心底存留的那点怨恨早已因陶唐对她的关心和照顾而烟消云散。不仅如此,陶唐在群众中的口碑也影响了徐德玉,认定陶唐是个关心群众疾苦,作风正派的领导。即使如此,仍改变不了对领导的畏惧……

“嗯,说点别的吧。听吕绮说,你很爱读书,是吗?”。

徐德玉点点头。

“都爱看哪一类的书?小说?散文?还是诗歌?”

“主要是看小说多一些……”

“最喜欢的小说是哪一部?可以告诉我吗?”。

“嗯,应该是《红楼梦》……”

“哦。我在大学时第一次读红楼。还是陆耀祖,就是平泉现在的市委陆书记推荐给我的,你猜我对红楼的印象是什么?”

徐德玉来了兴趣,“是什么?”

“评价很低。认为根本比不上其他三部。就是十大名著的其他三部。那三部在中学都看过了,偷偷看的,觉得三国最好。其次是水浒。红楼不配并列其中。”

“我觉得还是红楼最好……”

“哈哈。陆耀祖就是这么说的。他给我讲了红楼之妙,简直被他吹的神乎其神,甚至认为红楼根本就不可能由一个人写出来……”

这句话深得徐德玉激赏。没想到堂堂********也是“红迷”。

“后来我又读了几遍。嗯,至少三遍吧。我说的是那种认真读,就像我们准备考试那样。”陶唐微笑着说,“第二遍的感觉是诗词之美,确实写的好,一些诗是可以传世的。第三遍才体会到文章之美,曹雪芹说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确下过功夫。但我觉得自第五十三回后,文字就不如前面了。更不要说八十回之后的他人续作了。看来文章就是要下功夫改,越改越精彩,至少在文字上是这样的。除了文字好,第三回才算初步体会到陆耀祖的意思。的确,曹雪芹是大才,对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的太多了,建筑、饮食、服饰、医药、物价、科举……都可以当了解清代中叶社会各方面的教科书,真是了不起。”

“我没您看书的水平,我就是觉得写的好……”徐德玉想说她就是喜欢红楼的感情戏,但没好意思说出来。

“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兴趣点。鲁迅不是对红楼有很精妙的评点吗?我在参加工作后兴趣转到了史书,看过一些明清史,才发现红楼也可以当史书读。第四遍读,就有了文学以外的收获了。因为曹家,特别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朝很重要的人物……他那个江南织造,也不仅是个内务府的御用衙门,实际上是个专为皇帝服务的情报机关,当然,他的情报不止是官场动态,还有物价、年景丰歉等。而曹寅本人才学非常好,《全唐诗》就是他主编的……曹家在曹寅时期是最红火的,红楼里的贾宝玉,不像是曹雪芹,更像曹雪芹的父亲曹顒,因为曹雪芹出生后,曹家就衰落了……了解了曹家的历史,反过来再读红楼,就有了更深的感悟。后来看过高阳的一套书,小说家言不足全信,但他对曹雪芹成年后的描述很传神,曹雪芹之所以能写出红楼,要拜曹家由于站错队而衰落,一个年幼时锦衣玉食的贵公子,成年后穷困潦倒到举家食粥,这种转换也太过残酷了,这才是他创作红楼的原始动力。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经历了大起大落后升起的亲生感悟,如果曹家一直钟鸣鼎食下去,曹雪芹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纨绔而已……”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