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 (wanglong)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wanglong
- 入库:04.12
如果单论注册资金的来源,魏凤茹并不是胡搅蛮缠。魏家当时确实出了一大笔钱,但注册资金并非公司的全部原始资金,且不说那些难以计数的无形资产(唐一昆认为那才是东湖崛起的关键动力),光是谈资金,当时反映在公司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金之外还有不少呢,那些钱可都是唐一昆好几年打拼积攒的本钱,出于某种不得已的考虑,那部分资金并未打入工商局的指定账号从而反映在公开。如果单论创立东湖投入的资金,唐魏双方应该是6:4,而加入其他因素,这个比例应当修正为7:3或者8:2。现在记在魏凤茹和魏舍刚名下的内部股权比例其实基本公正地反应出当时的情况。如果硬要说不合理,最多再拿出10%给魏氏兄妹足可以了。绝非魏凤茹所说的魏家至少占应当占七成。不然,这么多年魏氏兄妹为什么不提股份问题?而且有段时间魏凤茹还极为痛恨魏舍刚提出的股权重计?当然,那时魏凤茹和他是彻底的统一战线,夫妻一体嘛,魏凤茹要防范的不是唐一昆,而是其弟。现在情况则反过来了。
唐一昆承认,如果没有戴天香母子,魏凤茹不会出此下策。但这一招却难以化解,不是一个置之不理就可以解决的。现在不光魏舍刚和唐一为加入了魏凤茹的合唱,连齐震、徐成彦等人也蠢蠢欲动了。多年来他一直倚重的齐震就婉转地解劝过他和魏凤茹的矛盾,他承认齐震有这个资格。在东湖最高领导层的外姓成员中,齐震无论是职务还是功劳都是排第一位的人物,齐震认为,股权重计并非不可以,从东湖的现状和长远发展,确实应当好好理一理这团乱麻了。东湖地产已经上市,东湖矿业如果从获取资源的角度看也应当上市,不梳理清楚股权怕是不行呢。
唐一昆很清楚,齐震为代表的外姓元老终于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公开要求获得股权了。
唐一昆当时没有表态。对于魏凤茹通过蔡元浩提出的重计股权的要求,他一样置之不理。随即,魏舍刚正式摊牌了,他那个手段高超的小舅子没有提股权问题,而是以东湖矿业的经营困境发话了,要求总部停止对东湖房地产的投入,把资金集中于东湖矿业,利用业已彰显的煤炭危机完成矿业公司的重组。魏舍刚认为,东湖矿业遭遇了困境,那些抗风险不如东湖矿业的同行,包括国有煤矿一样遭遇困境了,这就是机遇,我们可以通过收购、出让等手段完成矿业公司的早已盼望的结构调整,保留和收购优质煤矿及相关配套企业,关闭或出售那些没有发展前景的小矿,完成矿业公司的重组。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省里主管工业的副省长已经明确表态支持东湖矿业的结构调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错失这次机遇。魏舍刚明确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危机不比矿业小,集团再不能像过去一样把宝都压在房地产上了。
魏舍刚的意见是在董事会上提出的,得到了好几个人的赞同。唐一昆清楚魏舍刚方案背后包藏的祸心,他不同意魏舍刚对于房地产市场就遭遇寒流的判断,他必须用一个新的大投资计划摆脱东湖实业集团的经营危机,从而击退魏氏兄妹的挑战。这个计划,就是平泉新城建设。
第181章唐一昆的烦恼二
家族内部爆发的股权之争很严重,但还不是最令唐一昆烦恼的。最令唐一昆忧虑的当然是经营困境。企业大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抗风险的能力强,对于东湖面临的经营危机,只有极少数人明了,东湖的上万员工是感觉不到的,工资照常发放,活儿照常干,没有任何的不正常。
矛盾是从东湖机械爆发的,唐一为早在三月初便向董事会递交了一份综合性报告,再次指出了东湖机械面临的困境,其旗下企业中有六成在本年度注定亏损了,亏损总额在1.2亿以上。其中服装、机械加工类企业亏损严重,化工类要好一些,勉强可以持平,最好的是两家制药厂,上半年盈利额预计可达1300万。
但经营企业最重要的不是利润,而是现金流。因为从利润到现金还有一道坎要过,那就是变现。卖出去的产品收不回钱,以应收账款爬在账面上,并不会影响利润额,但绝对会影响经营。更不要说亏损了,六成企业出现亏损,东湖机械的现金流出大问题了。
果然,东湖机械在进入三季度后现金流便告急了,员工的工资发不出去,社保拖欠越来越严重,原材料买不回来,影响了到手订单的完成,结果进一步影响后续订单,债务危机也随之严重起来,跑到开发区东湖机械总部财务部要账的债主越来越多,最多时候同时有四家堵在财务部或唐一为办公室,让唐一为暴跳如雷。
“你们找我干嘛?谁欠你的钱找谁要去”唐一为很没修养地对债权人吼上了。
“唐总,你这么说就不合适了”债主们当然没好心情,“就算债务是东湖机械成立之前形成的,可你的东湖机械接管了全部的债权债务呀,我们不找您找谁?要不您给指条道……”
“找谁?谁欠你钱找谁要!谁跟你签合同找谁要……”唐一为感觉简直要憋屈死了。
其实唐一为说的也没错,东湖机械整合了东湖实业除矿业和房地产之外的业务,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企业集团。但旗下各企业是独立核算的,很多保留了独立法人资格。东湖机械总部除了大额投资外,只管理财务审计和人事问题。总部设了财务部,但更多的像一个投资公司,并不管各企业具体经营中的财务问题。
这个机制是唐一昆亲自设计的。
“唐总,您这么说就更不对了,如果您的厂子付款,我们干嘛到总部来?我们合作多年了,不是山穷水尽,我们也不会这样啊。您说是不是……”
债主更有理。你旗下的企业不还钱,我们不找你找谁?
财务部账上倒是有钱,那是东湖机械成立时唐一昆拨过来的发展基金。东湖机械旗下的所有企业都是唐一昆拍板收购或设立的,包含了他无数的心血,某种意义上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实际上,东湖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如今归了东湖机械的那些企业身上的。因为他们的占地是东湖房地产最需要的。好吧,企业买过来,搬走(搬进开发区。跟政府合拍了),腾出地来给东湖房地产,到国土局办了改变使用的手续后便成为了商业开发用地。然后拿着土地证去抵押贷款,于是一幢幢高楼立了起来。一个个小区建了起来,利润滚滚流入了东湖房地产的账户……鉴于摊子越铺越大,唐一昆根本没有精力来管这么多的企业,才听从了助手们的意见(也包括唐一为。当时唐一为急于抓具体的事务管),对东湖实业做了业务上的大调整,区分了主业和辅业。派他的亲弟弟出任东湖机械总裁,还从东湖房地产调了一笔钱放进东湖机械总部财务部账户,明确告诉唐一为,这笔钱不能乱用,它是用来整合调整东湖机械的产业结构,让东湖机械发展的……
设想很不错。但东湖机械的多元化经营还是维持不下去了。从东湖机械成立的当年,唐一昆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不可能把东湖机械旗下林林总总好几十个企业都打造成摇钱树。企业就是这样,或者盈利,或者亏损,放眼全球,每年因各种原因破产的企业不知凡几。
对于成立东湖机械,东湖房地产总裁齐震当时就不同意。齐震认为,东湖机械旗下大部分企业在提供了土地后已没有什么价值了,它们本身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不然政府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大部分企业是政府牵头实现重组并购的)。如果要救活他们,投入的资金绝不是小数,搞不好把东湖房地产挣回来的钱全部投进去都不一定够。所以,齐震建议多管齐下解决东湖机械的问题,主要的出路就是一条,破产或者送给别人。而且越早越好。
唐一昆不同意齐震的方案。其中既有他的野心或者理想,更是从政治上考虑的。从性格上讲,唐一昆喜欢占有,抽象的银行存款总不如现实的厂房设备,他到开发区视察东湖机械旗下的企业,真有国王巡视领地的感觉。另外,他比齐震更懂政治,东湖实业在收购企业改变土地性质等方面得到了平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转手获利便抛弃这些企业从而带来包括失业在内的各种问题是不允许的,那样一定会触怒政府,根本就划不来。
四月份矛盾开始爆发,最先是一个不起眼的钢管厂,却因堵政府大门引起了市里的重视,上官市长专门召集会议解决职工工资拖欠问题,那时是平泉官场的一个关键时期,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好在红星接管了那个小厂子,算是帮了东湖一个忙。随后王一书记高升了,新的********陆耀祖来了,东湖机械的困难却加剧了,五月份现金流出现了大问题,缺口高达四千万,唐一为想从所谓的发展资金挪用救急也做不到了,因为钱已经被抽走了。
那笔巨款打入东湖机械账上不过躺了一个月,就被唐一昆下令抽了回去。一来不允许大笔资金闲置。二来因翡翠园销售问题,东湖房地产也出现了资金荒。那边已是东湖实业的根本,款子当然要用在关键地方。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宅神 (和尚用潘婷) 起点VIP2016-12-04 都市生活意外重生去韩国的船上,做为来自中国的交换生,前世的宅男,他这一世依旧打算将宅男这...
-
校园修仙天才 (清风伴月) 起点VIP2016-12-15 都市生活泡最美的校花,修最牛的仙法,踩最强的敌人!陈在渊本是一孤儿,无意中得到一强大的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