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从岛主到国王 (符宝)


  ------
  感谢书友孤独的头狼打赏1176起点币。
  感谢书友月下弧魂,东拣西拣打赏588起点币。
  感谢补天心,埘绱づ风,top飞鸟,人间有梦,书友1505,决定德安等书友的打赏。
  非常感谢!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本书看得可以收藏一下,有推荐票的书友投一下推荐票。
  ;


[正文 第一百二十四节 伊祁盘]

  城市国家:在‘夏后杼鼎’内壁刻的铭文上描述了夏后杼将都城从原东迁到老丘,说明一个事情,夏朝有都城
  杼派人讨伐东夷,将统治扩张到东海之滨,东夷部落向杼
  纳贡祝贺,这几件事说明夏朝的版图非常大,形成一个非常统一的部落联盟国家。
  宗教礼仪:铭文描述了夏人为‘杼’举行过”报祭“,还有鼎在古代常常被用作礼器,鼎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在夏代就有祭祀。
  因此,‘夏后杼鼎’虽然不会说话。
  但它却告诉了我们很多被历史掩埋的信息。
  近代以来,对史记》上记载的夏朝是否存在争议很大。
  事实上,不仅夏朝是否存在存在很大的争议,商朝也是有非常大的争议的。
  因为商朝的历史也无可查考。
  直到殷墟甲骨文的出土,直接证明了商朝的存在。
  而对夏朝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历史文献记载,比如史记》,竹书纪年》,尚书》等。
  以及偃师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被有些学者认为是一个‘夏墟’。
  不过还有些学者对‘夏墟’存在疑问。
  众所周知,二里头遗址有四期。
  它的一期二期遗址出土主要是一些陶器,没有文明标志的东西,青铜器和文字,其实没进入文明阶段。
  后面的三期四期进入了文明阶段,但按时间很多人认为早商,和夏朝无关。
  对于夏朝是否存在,缺乏考古实物例证和文字表明其存在。
  寻找夏王朝存在的证据,成了近半个世纪中国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例如,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中国学者对寻找夏王朝存在的证据的一方面努力。
  这项文化工程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持续时间长达五年,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学科,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达200人,耗资巨大。
  最后遗憾的是,由于结题争议太大,‘夏商周断代工程’未通过国家的验收。
  直到现在夏王朝是否存在,夏代是否跨入文明的门槛,在国际学术界仍然存在非常大的争议。
  陈锐在夏城废墟里发现的‘夏后杼鼎’,告诉了全世界一个答案。
  一个关于中国古文明的答案。
  夏王朝是否存在。
  存在!
  这点已经毫无疑问了。
  夏王朝是否跨进了文明的门槛。
  跨入了!
  事实上,相比同时期的中东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夏王朝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文明。
  夏代有非常完备、成熟、进步的官方文字,夏篆。
  夏代拥有相当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铸造工艺,能够铸造出纹饰细密复杂、精美、器形硕大的‘夏后杼鼎’。
  夏代是一个相对统一的部落联盟制国家。
  夏是由夏后氏、有男氏、褒氏、费氏等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
  夏代拥有非常完备的宗教礼仪。
  将‘夏后杼鼎’放在孕海珠空间。
  陈锐离开了空间。
  继续搜寻埋藏在夏城废墟里的器物。
  接下来的几天。
  陈锐搜遍了整个夏城废墟。
  令陈锐非常惊讶的是夏城遗址的规模并不小。
  有宫殿,有占地很广的夯土台基,有廊民、庭院、城门等,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城池宽厚、极为壮观。
  在宫殿四周有大量房基、窖穴、墓葬、窑址、水并、灰坑等。
  从夏城遗址的规模以及其城池布局,可以说明夏代先民迁徒到这里,他们带来了夏代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在这里独立发展出一个相当先进的文明。
  陈锐在夏城废墟中收获丰富大,器物数量非常多。
  主要以青铜、玉器、陶器为主。
  仔细清点了一下。
  收获陶器数千件,完整的,陶器碎片不计。
  这些陶器以泥质灰陶、夹砂陶较多,黑陶和棕陶次之,红陶只有几件。
  器形主要以作炊器的鼎、罐、甑,作饮器的觚,作食器的豆、簋、钵、三足盘,作盛器用的盆、瓮、缸最多。
  纹饰主要是篮纹、方格纹、绳纹为主,具有典型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的特征。
  不仅如此,夏代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进,制陶工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
  比如,夏代的陶器盛行在器表加饰数周附加堆纹、划纹、弦纹。
  纹饰精美绝伦,形成了夏代灰陶独特的艺术风格,幽冷神秘而又庄严沉重。
  在造型方面,以折沿平底、三底足、圈足为主,丰富多样。
  青铜器上千件。
  品类多种多样,不仅有工具(刀、凿、锥、鱼钩、兵器(戈、戚、镞),还有爵、角、鼎等容器,铜铃等礼乐器。
  这些丰富多样的青铜器物的发现,标志了文明的真正开始。
  玉器数百件。
  生产工具有玉斧、玉铲、玉城。
  装饰品有管、珠、锡形器、绿松石饰、嵌绿松石兽面纹钢饰牌。
  礼仪器有戈、铀、圭、刀、牙湾、柄形饰等。
  许多古代文献反映,夏朝是一个崇尚玉文明的国度,‘玉崇拜’,‘有玉才能显示神灵’,‘玉在当时即是号召的旗帜,又是统驭所部的法度。
  此话不假。
  陈锐在夏城废墟中发现的数百件玉器有力地证明了这点。
  除了陶器、青铜器、玉器外。
  在夏城遗址中还发现一些石器,马车等。
  在这些发现的器物当中。
  有三件称之为国之重器也不为过。
  二件青铜器,一件玉器。
  二件青铜器分别为青铜盘,青铜剑。
  青铜盘,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雷纹填地,圈足有折边。
  内底铸有铭文24行,517字。
  陈锐参照象形文、甲骨文、周篆逐字解读。
  解出了113字。
  铭文大概描述的意思陈锐看懂了。
  这是一段颂扬的铭文。
  铭文颂扬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九代夏后的功绩。
  在铭文里提到了禹的功绩,‘治理洪水,安定天下’,‘征伐三苗’,‘制订历法,指导农业生产’,‘把全国分为九州’。
  值得陈锐注意的是,在铭文歌颂禹的功绩中,提到大禹将各方诸候进献的金,铸造成九个大鼎,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异兽。
  也就是说禹铸九鼎并不是神话传说,而是确有其事。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五 启剑和夏后氏之璜]

  青铜盘上的铭文描述了从禹到芒九代夏后完整的谱系。
  对夏代年代研究,断代,建立夏代诸后年表有非常大的史料价值。
  青铜盘铸于夏后泄在位时,是一位在夏朝做太史令叫伊祁的人铸造的。
  陈锐将这个青铜盘命名为‘伊祁盘’。
  将‘伊祁盘’放进孕海珠空间。
  陈锐拿起青铜剑仔细研究。
  青铜剑,铜铸。
  陈锐用卷尺量了青铜剑的长度,长132。4厘米。
  青铜剑上沾满了泥土。
  陈锐用水清洗掉剑上的泥土。
  令陈锐诧异的是,青铜剑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毫无锈蚀,仍然光彩夺目,寒光四射。
  青铜剑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绿松石、七彩珠、九华玉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呈菱形,并镶以金、铜镂花饰件。
  青铜剑刃薄锋利,寒光闪闪。
  陈锐简单地用纸测试了一下青铜剑的锋利度。
  30余层纸一划而破。
  非常锋利。
  陈锐在剑身上靠近剑柄的地方上发现二行铭文,有八个字。
  铭曰:禀承天命天下咸朝。
  为了搞清楚青铜剑的来历。
  陈锐从孕海珠空间拿出一台笔记本电脑。
  打开笔记本电脑。
  在百、度搜索条上输入夏代,青铜剑,铭文几个关键字。
  查寻了一下关于夏代铸造的青铜剑一些资料信息。
  很快,陈锐查到了一些资料。
  有文字记载的,在夏代铸造的剑有四把。
  夏禹剑:《名剑录》中记载:“夏禹铸一剑,藏会稽山,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背面,文为日月星辰,背记山川。”
  启剑,夏禹子帝启,在位十年,以庚戌八年,铸一铜剑,长三尺九寸。
  太康剑,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启子太康在位二十九年,岁在三月辛卯春,铸一铜剑,上有八方面,长三尺三寸头,头方。
  还有一把叫夹剑,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岁次甲辰,采牛首山铁,铸一剑,铭曰夹,古文篆书,长四尺一寸。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