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奥数题的难度,能做全对就是全市那也是凤毛麟角,张晨能做满分,这绝对是一个好苗子。
原本对张晨这件事黄晓菊是死了心的,但是没想到事情的转机就在这里,张晨这个学生本人竟然不想去县里和市里,只想留在乡中,而且家长竟然也尊重孩子的意见。
这比张晨考出全市第二的成绩更令人震惊,有哪家的家长肯让孩子放弃这么一个好机会,除非脑子坏了,但是张文林是什么人,全乡上下谁不知道坝头现在最有钱的人恐怕就是张文林了。
全乡首富能是傻子吗?人家发家的资金就是靠的聪明靠的眼光,这才从白湖湾里掘了第一桶金发了家,要说他傻,黄晓菊却觉得他比谁都聪明,出钱给乡里修路,既得了名声又给了乡里面子,还赢了工程队。
拢共上下,全乡就属他最有头脑了,这样的人能是傻子吗,只能说家长开明,要不然也养不出这么聪明的孩子。
在段春元给乡里打了电话后,黄晓菊第一时间就跟乡中的校长作了汇报,当天下午他就带人去了张湾。
说是带人去,其实就是作为教务处长的黄晓菊和她打算给张晨安排的班主任于飞凤一起,两人一人骑了一辆自行车。
如果是以前的黄土路,坑坑洼洼的黄晓菊宁愿走下去也不会骑车,但是现在笔直平坦的水泥路一路从乡里到张湾,基本上除了上坡就不费什么力气,这个年头机动车辆乡下少得不得了,两人自然也乐得骑自行车下乡。
如今的张湾可不是半年前那种举目望去,满目黄尘飞扬的路面了,弯曲的灰白色公路线一直延伸到尽头的村落里,从进入白鹤村由于是靠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山林。
而且白鹤村的地势也从高走低,从公路上一眼望去,几里地的风光尽在眼中,更远处就是白茫茫的一片湖水望不到边际。
公路的拐弯处可以清晰地看得见远处的白湖湾大坝,还有被分割得错落有致的鱼塘,同样一条灰白色但是看起来宽了很多的水泥路面直接延伸至湖中心的土方上,这里也算是白湖湾的集散中心。
诺大的一个养殖塘,不可能都是鱼池子,中间一条宽达五米的土台子从入村的公路上相连一直推进白湖湾中心,两侧都是低矮的船码头,平时各家鱼池子拉鱼晒网也都集中在这一块。
原本不过一片荒池子,如今竟有了不少的生气,白湖湾黄晓菊以前也来玩过,毕竟是乡里有名的大湖,不过眼前的画面还是让她颇有些吃惊。
变化竟然这么大!
“老嫂子,我问一下啊,张晨是你们大队的人吧,我是坝头初中的老师,来找他有些事,就是不知道他家在哪里,你能不能给我们指个路啊!”
路边上不知道是哪家的老嫂子一听这话就笑了,张晨在张湾可是名人。
“哦哦,晓得了晓得了,你沿着那边那条路,就是去鱼塘的那条路,走到底就看得到西边有一栋还在做的楼房,那旁边的鱼棚子就是他家。”
黄晓菊和于飞凤又骑车沿着水泥路下坡路淌了下去,不过几分钟就看到了刚才那个老嫂子说的在做的楼房,这一看还真是栋不小的楼,难怪乡里人说张文林花了几十万在张湾造新别墅,这一看搞不好还真要几十万。
过了将近大半个月,资金人手都充足,还叫了挖掘车,工程的确不慢,自地基打好后,一层楼几乎上已经封顶了,一块块青石板被吊上二楼,十几个工人片刻都不得歇。
除了房子以外,同时建的还有后墙,也就是沿着西侧和南侧的枫树林,按照当初跟队上画的范围,一堵两米多高的青石墙也同时在打基垒上去,老张家的院门就开在东侧。
楼前面还有近两亩地,至少可以围出一个不小的院子了。
黄晓菊和于飞凤问了几个人才拐弯抹角地找到老张家的鱼棚子,正好老张家一家人都在家,张晨也有有些意外,除了这个黄老师他不认识,于飞凤他可是印象颇深的。
见于飞凤似乎也不陌生,黄晓菊一问这才知道当初师生两人还是在同一个考场,这随即就又笑着说两人有缘分。
张晨倒是没说几句话就明白了,黄晓菊和于飞凤这次来恐怕也没什么实质性的问题需要商量,除了承诺免除他三年学费以外,乡中还准备奖励他五千块钱的择校奖金,这可谓也算得上是历史首次了。
倒不能说乡中太小气,虽然5000块钱在张晨看来可能有些少,但是96年对于乡中而言能给出这么多确实不算低了,而且将来张晨还不一定能够取得现在一样优秀的成绩,这也算得上是赌一把了,赌的就是张晨的潜力。
在问过张文林夫妻俩以及张晨本人的的意见,确定了张晨的确会选择去乡中后,黄晓菊和于飞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喜色,接下来随便谈了一些问题后两人就起身离开了。
96年9月1号。
随着张文林audi200的座驾开进乡中的院子后,所有关于张晨到底选择了乡中还是被市实验中学或者县实验中学挑走的争论才到此结束。
事后佩服的人有,夸赞的人有,骂傻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张晨都顾不上,老头子也仅仅是开车把他送到学校就离开了,甚至没跟任何老师见面,一切靠自己搭理。
当然最令张晨高兴的是开学当天就领导了学校发的5000块钱奖金,知道自家儿子是个什么货色的张文林自然不会去问他要回来,乡中借宿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全乡的小学毕业生都集中在这么一个学校里,十里八村的不说多,一个初一年级也有将近六七百人了。
张晨由于是第一名,果断分进了101班,这是张晨完全陌生的一个崭新经历。
于飞凤果如当初黄晓菊承诺的一样成了101班的班主任,于飞凤本人是宜安市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的学生,回到乡里在乡中已经教书七八年,如今也是三十出头的年轻骨干教师,做个班主任自然是绰绰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张海林那王八蛋竟然也被分到了1班,后来张晨了解实情的时候,才知道这货分班的时候竟然死皮赖脸跟于飞凤要求换到1班,理由就是他和自己是一个大队的。
初一一共10个班,平均每个班都有六十几个人,1班大人数正好68个,徐连被分到了2班,李令平去了8班,还有一个令张晨没想到的是,考场认识的那个小胖子高林鹏,竟然也分在了1班,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
第四十七章开学与选班干
ps:看《乡村首富》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由于上辈子张晨并不是在乡中读的初中,而是到了乡里另外一所这个时空似乎已经提前两年就合并掉的小学校,所以对他来讲,乡中的初中生活,完全就是一种崭新的没有任何重复的经历。
这自然也多了些乐趣,想来是不会那么无聊的。
乡中的教学楼看起来远远要比宿舍少,宿舍楼整整5栋,教学楼却只有三栋,都是那种绿线白墙的旧楼。
101班20几号男生都挤在一个宿舍里,还有十几个男生是乡里或者附近村子里的走读生,1班的走读生大约有20几人,男生就占了大半。
这时候的乡中住宿条件千万不要去评论好与不好,有一张床睡觉就已经是万幸了。
张晨住的宿舍楼一共两层,都是初一的新生住,其实也是以前的老教室改做宿舍楼,就连室内的黑板都依旧在那里,上面乌七八糟的都是前任住宿的学生给新生留下的“祝福语”。
老旧的木质床分上下两铺,宿舍的四周各摆着两张就去了18个床铺,中间并拢摆了六张床,一共30个床位,空出的几个铺子被当做放洗脸盆什么的生活用品。
出门往左右两边走都有公共厕所和洗漱池,只是九月份的气温并不低,厕所里的味道远远就传到了宿舍门口,不关上门的话也有些令人皱眉头。
即将12岁的张晨身高果然顺利突破了1米6,张海林那厮已经满了12岁,身高要比张晨高上半个头,张晨睡在上铺,张海林睡在下铺,两人选的床铺是进门后一直往前走靠窗的位置。
窗外相隔十几米的地方就是另外一栋宿舍楼,应该是初二的学生住的宿舍,透过窗户就看得到两层楼的窗户上,密密麻麻的挂着不少毛巾袜子内裤。
由于是9月份,天气让然比较热,所以张晨带的东西并不多,除了一张凉席以外就只有一厚一薄用来铺床和盖的毛毯。
毛毯这东西能用的人还真不多,这还是刘爱平看儿子头一次离开家去外面住,这才买的簇新的毯子,张晨看着其他人都是只带一床草席和旧被子,有些人甚至还是带着一小捆稻草垫在草席下面。
其实用草席铺床并不少见,即使是在家里,老张家的被子下面也是用的干稻草铺床,这东西既软又暖和不说,关键是还能省一床棉絮。
相似小说推荐
-
步步为赢 (dleer) 起点VIP2016-01-14 足球运动 当多年以后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时候,高顺耀无比庆幸自己在18岁时候做出的选...
-
医步登天 (沐轶) 起点VIP2015-3-30完结一个家境贫寒即将毕业的中医大学学生,苦逼屌丝青年,好心照顾一位孤寡老人,老人临死前才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