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乡村首富 (白湖湾)



但是黄飞扬万万没有想到要辞职离开的,除了这两个人以外还有这么多,要知道这年头活好接,但是工人并不好找,小厂子越来越多,工人一个比一个难找。

“厂长,不是厂里待遇不好,而是有熟人需要我们去帮忙,你是知道的,我们是一起来的,要走肯定也一起走。”

尽管内心有些不乐意,但是要走要留这是工人的自由,即使是黄飞扬也不可能说不让他们走,工资还是要照发,十几个人闹起来就是他也招架不住,就更不说还有其他的工人看在眼里。

黄飞扬只得让黄一凡一个个开了工资放他们走,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些人离开后要加入的正是刘叔林的白湖湾服饰,除了他们之外,刘叔平和胥容也从原来的老东家那里带出了十几个工人,加上比一般的工厂要高出一截的工价零零散散地招收到的十几个工人,等到三天后机器安装完毕的时候,竟然已经有了将近五十余个工人。

刘叔平的性子更灵活,厂子的对外联络由他负责,刘树林为人稳重,负责内部的管理,徐文娟也被安排为车间的生产组长,前期看起来就是完全一副任人唯亲的摸样。

白湖湾服饰从一开始就完全是按照标准的企业模式进行生产和管理,虽然那些散漫惯了的工人一开始进来颇有些不适应,零星地也走了几个人,但是边生产的时候也招收了不少人,到9月初的时候竟已经有了70余人的规模。

随着时间的积累,白湖湾内部无论是员工还是刘叔林和刘叔平,都慢慢习惯了这套标准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虽然和一般的小厂房一样,都是最简单的来料加工企业,规模也相差不大,但是白湖湾却更加具备了企业的雏形,标准化的企业作息和生产管理,科学合理的薪金绩效制度,慢慢地在周边就形成了一定的口碑。

不说附近的工人,就是在一个较小的市场范围内,那些上游的外贸企业都慢慢地知道了有这么一家无论是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超出同类代加工厂许多的小企业,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订单合同。

不过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场地太小,机器太少和工人太少,不得不说如此迅速的发展速度要归功于张晨留下的那本工作手册,否则以如此规模要想迅速打开市场和知名度,几乎不可能。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在人事管理这一块,白湖湾服饰就超出同类小工厂太多,即使是很多规模要多上一倍甚至数倍的工厂都无法跟白湖湾相比。

即使是刘叔林很刘叔平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渐渐明白当初大姐夫张文林交代的那些东西的重要性。

就拿他们自己当初打工时进入的加工厂来说,在招工这一块上,基本不存在什么正规的流程和手续,写一张招工启事贴在厂房外面就行了,来了就可以上班。

工人要走就走,就连工资都是老板一口说了算,没有什么明文规定的标准,就更不用说变化了,往往是在同类企业变化了好一段时间,等工人慢慢流失,然后需要招下一拼工人的时候才会进行一些调整。

与此相比,白湖湾服饰的做法却已经接近了一家现代化企业所拥有的基本程序,虽然繁琐,也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但是刘叔林却慢慢地让自己坚持了下来,结果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白湖湾服饰内。

除了刘叔林这个总经理和副总刘叔平以外,当初张文林依照张晨写的发展手册,还设立了一个人事助理,专门负责厂里员工的招聘、培训、管理以及考核工作,人事助理只负责人员这一块,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薪酬绩效管理助理的职务。

这两个职位上一共有4个年轻人,是当初张文林亲自出马招的几个大专生,虽然白湖湾服饰的规模不大,但是待遇并不差,所有几个年轻人也答应留下来试试,过了一段时间后,几人也算是看明白了,白湖湾虽然规模小,但是潜力巨大,也就铁了心要留下来。

在人员的招聘上,白湖湾讲究的并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就像一个新员工,进来要先交材料面试甚至当场组织试用,然后才会签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合同,一开始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以为不过一间小厂,还要那么多要求,但是进来后却发现真的不一样。

与他们认为复杂的要求相对应的是高工资和好环境,白湖湾基本不存在做6休1,每个礼拜都是做5休2,而且每个礼拜6都会组织员工聚会,现场举行技术比赛,厂里还设立了技术爱好阅览室,专门让机修或者其他工种的工人在业余传授技术,一旦达标后可以换岗位。

工资薪酬也完全采取浮动制度,虽然白湖湾的规模还不足以为员工购买社保,但是几乎每个人每个月都能拿到最低的保障奖金,单单这一项就让许多员工愿意死心塌地地留下来。

但是白湖湾的淘汰措施同样严厉,车间里每周都有一套灵活制定和调整的最低生产标准,除了例如回家探亲、生病等特殊情况以外,如果累计4周,也就是一个月都无法完成最低生产标准的话,那就会毫不犹豫地解除雇佣合同。

一开始刘叔林和刘叔平认为这个标准会让很多工人离开,但是结果恰恰相反,在高工资和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下,这些年轻人不仅仅没有离开,反而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一条而被解雇,这才彻底颠覆了他们“严格是束缚”的观念。

从9月初到97年农历新年之前,也就是5个月的时间里,白湖湾服饰从一开始只有50人不到的小厂,最终发展成了拥有80多横机工,50多其余各类工人的服装企业。

生产额从9月的不足50万扩大到97年1月单月近数百万的规模,利润也从当初的月入不过10万左右扩大了数倍甚至10倍。(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

第四十六章选学校与开学

ps:看《乡村首富》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什么?你要去乡中?”

小升初自然不需要填什么志愿。

但是张晨的成绩实在是太过于吸引眼球了,不说是在坝头乡,就是在县里也是一时慧名远扬,当然,坝头乡初中无论是上至校长还是下至新一届班主任都不会去想张晨会进乡中。

以他全县第一全市都排得进前三名的成绩,基本就不可能会留在坝头继续读初中,按照往年的惯例,不是最终被市实验中学要走就是被县实验初中收入囊中。

以坝头乡乡中在全县甚至排不进前五的水平,要想把全县第一的尖子生收入本校实在是有些难度,但是,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却并不是外在的选择,所有当张晨决定进入乡初中的时候,别说白鹤小学的段春元,就是乡中负责招生的教务处处长黄晓菊都难以置信。

“黄老师,现在情况是这个样子,张晨本人呢是想就近入学,进乡中,但是市里以及县里的实验中学都打电话来想让我们做做孩子的工作,我看要不乡中的老师也下来看看情况?”

“嗯,对对对!孩子本人是要进乡中,家长?家长没意见,张晨他爸爸就是张文林--对对对,就是修路那个张文林。”

啪嗒!

挂断电话。

从成绩的角度来讲,段春元自然希望张晨能够进入市实验中学或者县实验中学的,这不仅仅是将来对张晨的学习有利,对白鹤小学甚至他本人都是有利的。

能够在班上带出一个全县第一全市第二的尖子生,即使是段春元也脸上有荣,物质性的奖励学校已经发了,而且他本人也即将成为白鹤小学的教务处主任。

但是从内心来讲,段春元毕竟还是坝头乡系统的人,对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看得比较重,往日里尖子生都被县里要走下面的学校就有意见。

如今出了个全县第一的苗子,孩子本人难得要留下来,段春元从情感上讲是赞成的,而且张家的情况他清楚,以张文林如今的身家,想把孩子送到哪里念书不行。

前几天乡里可是传了很久,人张文林买的车比乡长的车还要好,好几十万,不说段春元,就是乡党委书记胡德平都没坐过40万的车。

这车子就是放在全县那也是独一份,连县里领导的座驾都不及这车一半的价,要说老张家发了财,那白湖湾肯定不是聚宝盆,乡里传的有板有眼的,张文林去沪城炒股挣了几百万,这事恐怕不假。

在坝头乡初中。

黄晓菊本人在教师岗位上任教了二十多年,作为一个女老师,能够出任教务处主任就能够说明无论是能力还是口碑都应该是很有一套的。

对于本乡教育系统下面出了张晨这么一个尖苗子,要说黄晓菊不动心那肯定是是假的,但是他一开始也知道这事肯定落不到乡中头上,果然,成绩出来没几天,县里就传出来了。

县实验初中打算免三年学费,让张晨去实验初中的特长班,虽然市里没有动静,但是想来也不会放过全市第二的苗子,最令人看重的其实倒并不是全市第二的总成绩,毕竟考试发挥的程度也占一大部分,反倒是张晨附加题满分的成绩。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