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陷世 (王远洋)


乡下人做饭,还是靠柴禾,这些东西,烧起来特别有劲儿,做出来的饭菜格外香。除了棉花杆、芝麻杆还有树枝,这些东西在德志岳父母家随处可见。加上附近有短松岗,其它杂树也挺多。靠山不愁柴,靠水不愁鱼,这里有柴有鱼,的确是个好所在。德志不是为了生计,宁愿在乡村生活,这里没有什么不好,只不过他的条件达不到,如果有钱,就不用种地。想吃菜,就种一点,也不累。德志的目标就是朝着这个方向走,争取早点实现。
城里做饭靠煤气,这些液化气非常快,用来烧水还可以,但是用来炒菜做米饭,就无能为力了。
吸引德志回到岳父母家的原因之一就是来体验一下,农村人的饭食,跟城里比起来,有格外的风味儿。
烧火也有学问,把柴挤成一堆,火容易熄灭。德志开始烧火,没经验,火老是熄灭,不停地用吹火筒吹,才有火起来,但没过多久,灶膛里的火又熄灭。岳母说:“等你烧火,我们到晚上都没饭吃。将柴架起来烧。火要空心,这样才不会熄灭。人要实心,才会有真朋友。”
德志很感谢岳母这番话,原来,烧火也充满了哲理。
德志不知道他妻子为何不懂这些,他们姊妹四个,相对来说,老四还懂事些,其他几个都太直率,不知道如何拐弯。这样容易得罪人。包括德志,都和得罪差不多的音,不知不觉,就把人给得罪了。
而德志的姨妹子,却是发高帽的。腰里别了一圈的高帽子,见了谁都发一顶,吹捧几句,人家就高兴极了,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些高帽子都不需要去投资,花很多钱去买,而是因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说话得体,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设计好的话题。
面条、馒头都不算白,可是吃起来有一股麦香,没有染色,没有添加剂、没有防腐剂、膨化剂,很好。这些原始的食品,没有深加工,倒显得受人欢迎,看起来不太好看,但是,吃起来觉得香甜,另外,还吃的比较安心。要是回来,种地的肯定是德志的妻子,德志不会去种地,他种不好,反而落埋怨。在农村,没有闲下来的时刻,总是做不完的事,不是这事,就是那事,事做不完,一方面是人贪心,总想多捞一点。另一方面是习惯,做惯了活儿,突然停下来,恐怕要郁闷出疾病来。
德志到岳母家,可以完全放心,吃的食物没问题。有问题的就是水,她家没有打深水井,大概只有十米左右,地面的水、农田的水都极有可能渗透到井内,然后经过抽水,到水塔,经过沉淀,再到农户家,没办法,水里有些土腥味,才喝的时候,很不习惯。心里的阴影就是,这水不够卫生。
德志很想帮他们解决吃水困难,可是,项目的落实需要一定的关系。德志所去的地方,和省民宗委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关系,比登天还难。除非自己有钱,拿钱出来给大家解决吃水困难。可惜,德志没钱,虽给别人做好事,轮到自己,却无能为力。对尴尬的理解,大概就在这里。
但是,从小教育的方向是,要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不要自私自利,但是,这个方向好像有点问题。自己的温饱都没解决,拖着病怏怏的身体,怎样为别人谋福利呢?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多了,无论在何方,都要学会适应环境,不能埋怨周围的环境,即使在咒诅环境,环境还在那里,对环境的改变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心境。
德志也只是借力使力,用别人的钱办实事,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财力来为大家服务。在山区,在陌生的地方,根本没有可能照顾家人的需要。对于岳父母的需要,德志无法满足。这在周围的邻舍中,岳父母都没办法解释。
帮助了那么多的人,轮到自己,却没有办法,这种情况不知道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也就是说,机构领导没有放权给德志,一个项目,没有领导的支持,是不可能得到资助的。说到底,德志还是没有权力,也没有权利,在这种事情上,他表示很无奈,但是又很不甘心。总在想办法突破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有能力,能给家人带来保障和平安、喜乐。
在大方向上,还需要明朗。德志很清楚,以前和现在所做的项目,在归州,那里和省民宗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德志的岳母家,虽说在农村,所说在“三不管”地区,这些汉族地区的边区,无人顾及,无人关心,交通不便,非常有需要,可是,没有谁来援助。”边区“要想得到帮助,得到发展,必须要靠自己,外界只是一方面的资源支持,但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动力。自己不做,别人累个半死,也于事无补。德志不是为了项目能落实到没有关系的贫困农村而忧心,而是为了机构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不相匹配而忧心。这种忧心,就像蚂蚁一样,在德志的心里爬来爬去,不知道怎么样处理。他不是政府的官,也不是机构的官,他只是一介平民,一个无名小卒。要想有所进步,必须要坚持,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到达极致,不要被动挨打。不久,就有希望达到目标,实现平生的抱负。
德志想到这里,心里有些不舒服。看着灶膛的火舌舔着锅底,岳母在锅台前忙碌,德志感到心里有些酸酸的,两滴清泪竟不听话地流了下来。


第183章 德志表现

德志抹了抹眼泪,岳母问:“怎么了?”
德志说:“没什么,眼睛里进了灰。”
岳母没有再问什么。
岳母打了土鸡蛋,加了葱花,浓烈的香味充满厨房。德志的妻子抱着孩子进来,说:“好香,好香!”
岳母说:“这是我放养的鸡下的蛋,放心地吃。不存在你们担心的问题。什么红?什么假土鸡蛋。什么什么的。”
德志妻子说:“是苏丹红,假土鸡蛋,壳上涂色,或者混杂在土鸡蛋里,实际是一种白壳的洋鸡蛋。”
岳母说:“上次我看电视,说那些养鸡场养的鸡,每天被灯泡照着,又添加了催蛋的东西,弄得母鸡脖子上的毛都快掉光了,洋母鸡,每天都以为是白天,加上吃了那些饲料,结果下蛋,跟屙屎一样快。哪里像我喂的鸡,两天一个蛋,这样的蛋才放心,吃着才香。”
德志说:“是啊。养鸡场的母鸡,那是下蛋的机器。老板为了赚钱,肯定以最少的投资,赚回最大的利润。这样才能赚钱,才能完成向政府所定的税额。”
德志的岳母说:“原来,养鸡也要交税啊。”
德志说:“是啊。现在的税,名堂可多了。还有一些政府主管部门,常常光顾养鸡场,老板不堪重负,因他们去了名为调研,检查工作,实则是吃饭,吃完还拿,于是就有一句流行的话叫做‘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十一点打电话。’一打电话,准备来吃饭了。不得不做准备。有些老板,到了中午,就关机,或者将那些混吃混合的人拉入黑名单,但是,似乎没用,他们会通过工商税务等常打交道的部门找到老板,让老板无处可逃。所以,老板开养鸡场的确不容易,既然斗不过政府,逃脱不了人,干脆就拿鸡出气,让鸡多下蛋,这样才多卖蛋,赚点钱好弥补那些窟窿。”
饭好了,德志将菜端到堂屋里的桌子上。德志的岳父赶紧起身,也到厨房帮忙端饭菜。
德志的岳父用自己的专用碗筷,考虑到自己有结核病,实际是顽固性的结核病,已经石化,不会传染。为了避嫌,他自己要这样做。年轻时候当兵,为了表现好,拼命去做事,早晨起得早,晚上睡得晚,起早贪黑,争当五好战士,后来,果然达到目的,但是,因为太卖力,身体搞垮了,年轻的时候不觉得,还扛得住,到了老年,就发现身上不是这疼,就是那痒的。一身都是病,尤其是这结核病,更是顽固,看过不少名医,都无能无力,最后不得不放弃,任其发展。好在他命大福大,结果,肺已经石化,就不会传染,也不会立马就死。虽不传染,但也是一种病,想起来有些心里有些添堵,但是,看看他本人的健康状态,也就没什么了。街上有很多人都有病,不可能都弄清楚人家得的是啥病。
他喜欢吃饺子,这和他在部队十年有关。
德志听父亲说过,部队上包饺子,是边擀皮边包。饺子馅基本上全是肉。饺子下锅后,捞出来,咬一口,油直流。
但是,在部队上吃饺子,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才入伍不久,在训练阶段,更不容易。对小战士的考验就在前三个月,能忍受的,就留在部队,忍受不了的,就回家。因此,在才入伍的三个月里,对新战士简直是一种虐待,该睡的时候不能睡,该吃的时候不能吃,该乘凉的时候偏偏在太阳底下晒,该取暖的时候,偏偏在冰天雪地里拉练,让人无法忍受。
饺子下锅,捞起来,端到餐桌,刚准备开吃,忽然听到吹紧急集合哨,那就吃不成了,没办法,这是训练,军令如山倒。哨子一吹,就得集合,如临大敌。这种训练,就是要求你提高警惕,别只顾了吃,忽略了警卫,不提高警惕,有可能将小命送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