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陷世 (王远洋)


这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德志的妻子在蜜月、在孩子没满月的时候,总之,德志有些缺憾,对妻子,对弟弟,还是对其他亲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当然,在功利社会,大家都能理解这个,为了赚钱,为了养家,不得不做出牺牲,但是,如果这事发生在基督教机构里,就让人匪夷所思了。基督教机构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反而,人们对当今社会上的机构不满,也就对基督教的机构充满了希望,但是,希望越大的,失望也就越大,不如以平常心对待之,加之,基督教机构培养的人,大多数也有一些特点,都以爱人为原则,并且要实践出这个真理。可是,德志觉得自己没有做到,心里的确有些惭愧。
德志从他母亲家回来,准备一下,第二天到德志的岳父岳母家。
德志问:“岳父母爱吃点什么?”
他妻子回答:“买点香蕉、苹果吧。那里缺少这个,但在我们这里,市场的供应非常丰富。”
德志说:“很好!”
在购买这些水果的时候,德志显然没有他妻子有经验。但是,在算账方面,德志又略胜一筹。这些习惯,并非德志喜欢数学,而是没办法,而且,对人的观察方面,更加厉害。他喜欢写日记,这些习惯让他提升了观察能力,将能力应用出来,就能带来果效。
因为忙碌,都忘了买水果,有了孩子之后,把年轻的父母弄得丢三落四,慌乱不堪,到了车站才发现没有买。德志在单身时代,也不怎么注意细节,不过,在后来,他逐渐改变。要说婚姻改变一个人,的确不是假的,而是真的。谁的功劳大,妻子功劳大。好的妻子,培训出好丈夫,甚至宁愿挨打,也要让老公按照自己的意志行,最后老公顺服,被老婆柔弱的不抵抗精神所折服,只有改弦易张,让家庭和谐,家人和睦。
只好临时到车站附近买。德志抱着孩子,守着行李,他妻子前往。
没过多久,德志的妻子返回,给德志看了看,说六斤,十八元。
德志点点头。
德志掂了掂重量,发现好像只有三斤。问:“不像是六斤,怎么只有一半?”
德志的妻子说:“是吧?水果商说是六斤,难道少给了?”
德志说:“肯定了。三公斤和三市斤大不一样。快去找他,免得到时他不认账了。”
德志的妻子赶紧提着水果袋过去找。不多久就回来,说:“还行。他又给添了三斤。要不给退钱,我说,反正回去一次也不容易,拿三斤水果不像话,就又添了三斤。”
德志说:“我就是再穷,这点水果还是买得起的。免得老人心里不好想。这么久不见面,见面就给三斤水果,让其他女婿看笑话。
正说着,车来了。
德志他们上了车,还在现在不是节假日,人不多,人人都有座。
这车离开车站,没有在车站附近逗留,只在市区缓慢前行,有人招手,即停,也多少捡了一些乘客。这些乘客,有的是从乡下卖完东西回家的,有的是到乡下探亲的,有的是学生放假回家的,有的是下乡钓鱼的。还有其他装扮的,林林总总,很是多样。
小家伙在车上,刚开始还活跃地吃喝,小眼睛到处看,随着车慢慢地走上正轨,小家伙像以前那样,雷打不动地开始睡觉。这倒让德志他们很是轻松。小家伙爱动,就需要格外小心。睡着了,只要他们小心,就没事。自己小睡一会儿也可以了。小家伙并不重,压在胳膊上,腿上,都没有什么,不知道这个习惯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过来,小家伙将来是大个子,可能不到十岁,就跟十二岁的孩子一样高了。
到了站,路很烂。才修建了从南郡到光华的高速公路,工程车将脆弱的、年久失修的公路,碾压得更加不堪,坑坑洼洼的,坐在车上,好比坐在装甲车上,走在旷野或蛮荒之地,在车上上下左右地颠簸,也确实是对人们的忍耐力极限的考验。
小家伙醒过来,睁开眼睛,四处张望。可能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还不熟悉,要知道,这是他外婆的家,外婆是个美好的称呼,在里经常出现,小家伙也很爱听这个童话故事。
天空格外蓝,因为没有汽车尾气的污染;黄土地一望无边,岗地和洼地交错,很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远方的水库,水蓝蓝,和天空差不多,艳阳下的广袤土地让人心情格外舒畅。特别是刚从山区回来,刚从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市区回来,给人的感觉确实很不一般。
有一段路程是必须要走的,因为有土路,但没有车,要有车,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德志心里没数,也不知道未来如何。
德志的岳父母家在水库之滨,有水的地方,路就要让步,所以,显得格外遥远。好在两人都还年轻,换着抱孩子,慢慢往前走,如果太累,就坐下来歇息歇息。
路途中间有一些是松树岗。德志的妻子说:“小时候,觉得松树长得很高大,现在看来,却很小,不知道怎么回事。”
德志说:“那是因为你比松树长得快。”
她说:“是啊,这些松树没什么变化。这几年,基本上没见怎么长。”
德志说:“是的。松树长寿,常有人祝寿就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上了一座小山包,就看到山包下的村庄了。
袅袅的炊烟升起,静静的村落,有一些鸡叫和狗吠,是村庄在说话了。
当然,走近之后,听得到有些农户家在播放一些戏曲,当地的曲剧或者豫剧,还有一些人家的电视播放“三农”信息,再就是做一些农药种子的广告,很是热闹。
德志打开岳父母家的栅栏门,看见了岳父母,他们听说德志一家回娘家,就在家等候。没有什么表示,只是在厨房里忙着做饭。德志向二老喊了爸妈,问问好,然后放下孩子。岳母说:“孩子以后会走了,就轻省些了。”
德志的妻子说:“不见得,到时候更要担心。到处跑,就需要特别小心了。”
岳父说:“那当然了。”


第182章 娘家岁月

德志说:“很想让孩子快快长大,但又担心我们会老。”
岳母说:“不要怕。有苗不愁长,无苗想得慌。孩子一天一天的,不知不觉就长大了。我们家养四个孩子,仿佛还在昨天,但,一个一个都成家立业分飞东西了。现在我们老两人,也感到孤单,你们回来,我们很高兴。”
德志说:“是啊。我虽然钱少,我觉得满足,未来怎么样,不是思虑能解决得了的。我有时候盼望孩子长大,会走了,就方便了,不用成天抱着,做不了事。”
岳父说:“你说的是。”
岳母说:“不要着急,慢慢来。钱多也不能浪费,钱少也不要忧虑。只要不浪费时间,努力了,就行,至于结果如何,我们当然巴不得你们好,如果实在比不上别人,也无所谓。家人和谐,比啥都强。”
德志说:“谢谢你们给我你们的女儿,我觉得她还行,不浪费钱,也不追求吃穿,新衣服也喜欢,但不是买贵的,只要便宜的,且能穿上新潮的,就行。”
德志的妻子说:“没钱多狠啊,到超市或者专卖店,试穿衣服,又不买,人家给了我多少白眼啊。我只装作没看见。反正把好衣服摆出来就是让人家试的,不试怎么会买,如果怕别人试穿,干嘛要摆出来,不如藏在仓库里得了。”
岳母说:“你也是的,都孩子他妈了,还爱虚荣,衣服只要穿上得体大方就行,显得庄重,别穿那些花里胡哨的衣服,不好看,又不正规,又浪费钱。”
德志的妻子说:“妈说得对。我就是忍受不了那种虚荣心的折磨,有了好衣服,心里总想拥有,就给自己心理暗示,说,没衣服,没衣服,打开衣柜一看,不少衣服,都不合适,不合适。选来选去,还是穿了刚才脱下来的衣服。没办法,女人好像天生就是衣服架子,总要挂上一两件好的装点门面,其实,我也不想,可是不得不去做。”
岳父说:“买衣服,别买那些带子多的,须须溜溜的,或者口袋多,不知道要装多少钱才装得下似的。真正用得着的口袋就那两个,最好,别在口袋里放东西,显得鼓鼓囊囊的,炫富吗?”
德志说:“没错。”
德志的岳父在京都当过兵。喜欢简单的生活,通过刚才一席话,可见他当初的选择,只是军民一家,和德志的岳母结合,相互影响,慢慢地变成了琐碎起来,也渐渐消失了军队的作风,慢慢地和平民一样了。
不过,骨子里还是渴望那种生活,孩子一多,如同小牛,牛栏里就不太干净了。可是,牛很有用,少了牛,槽头干净,没牛就没生命,没有劳动力,就没有了收成。光图槽头干净,还是远远不够。
德志帮岳母烧火,德志会做的不多,锯木头、劈柴、然后码堆,这些粗活,德志会干,但不能干时间长,毕竟不是经常下力气的人。想必他们也能体谅。再就是,村里生活跟城里生活不同,城里有煤气,不用砍柴、劈柴,也不用担心没有柴。村里什么都有,从烧的到吃的,要啥有啥,就是烧火不方便,需要合作。当然,如果功夫高,也能一边烧火一边做饭,这可能也分等级,德志不知道排在哪一级,他在努力学习烧火,尽量让火发挥到作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