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超级能源强国 (志鸟村)



在信息不畅的情况下,船舶经理狐疑的结束了通话,进而安排人手准备接船。

出于对新船的不信任,船舶经理足足派遣了60名工程师,赶赴上海进行全面的检查。他本人则带了律师,并准备了两套文件。

一套是大华实业违反合同,勒令修改的文件。一套是大华实业遵守合同,正常收船的文件但船舶经理李嘉文先生,真的没有把它当回事。

200天做出的船,肯定会有问题吧。

怀着这样的念头,李嘉文才会带上十倍于正常状况的工程师。而他们所携带的仪器,如探伤仪等等,也超过了正常的检查设备的需要,明显带有不信任的成分。

苏城听说了报告,云淡风轻的默许了他们的行为。

6个月就做好的巨轮,要想赢得信任,也只能接受更苛刻的审查。对此,大华重工是有心理准备的。

检查通过,这就是最好的宣传,也会减少后续8艘船的检查。实际上,为了保证检查通过,大华集团早就做了一轮自检。在主要几个项目上,全都有不错的结果。

李嘉文也不客气,得到苏城的同意,立刻上船检查,然后就再也没有下来。

新加坡海洋运输公司的工程师,有华人,有欧洲人,也有拉丁美洲人,全都夜以继日的检查船只。

因为收船的时间是有限制的,而李嘉文却不想漏掉一寸钢板。

3万吨的灵便型货轮,长186米,宽28.5米,意味着一层的面积就有5330平方米,6层甲板虽然大小不一,但加上各个舱室的内部面积,“不漏掉一寸钢板”其实是做不到的。

就是以抽检的方式,也累的60名工程师直不起腰来。

然而,真正让李嘉文难以接受的是,货轮是检查合格,而且优良率超过了普通船舶。

“开什么玩笑!”李嘉文再说这个话的时候,跟前的工程师都是类似的表情。

他们已经准备承认,200天确实能够造出一艘灵便型货轮了。

然而,这艘灵便型货轮的质量,却远远超过了他们预期。

巨型总段造船法比分段造船法的一项优势所在,就是总段的建造能够比分段更精细,需要焊接的地方更少。虽然难度增加了,但船只的强度和质量也增加了。

如果只是普通的检查,也许还不能发现其中的异同。偏偏李嘉文采取了非常规的检查。

于是,巨型总段造船法生产出来的船舶的各项指标,便变的突出起来。

李嘉文不愿相信,又去了两趟大华的船厂,回来后,就变的沉默寡言了。、这是一名工程师,见到革命性变革的时候的自然情绪。

他曾经所熟悉的,他曾经所学习过的,他曾经所擅长的东西,不期然间,就发生了改变。

日后,作为船舶项目经理,他又要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一艘新船呢?

而且,大华的船只,也有些太骇人听闻了。

老板看到的报告,会不会直接摔自己脸上?

李嘉文的思绪乱糟糟的,眼睛无神的望着桌面上的资料箱。

“要不,报告就按照常规的来写好了。”李嘉文的副手善解人意的说道:“就按格式报上去,别的多一句都不说。”

“那怎么解释60名工程师和2个夜晚的加班?咱们只进行了常规检查,竟然派遣这么多人出差,难道是来旅游了?”李嘉文问道。

副手小心的道:“提前88天做完就够吓人了,再把那些指标写上去,怎么想怎么不可能。”

“我们的工作,就是照实报告。”李嘉文似乎想明白了,舒展开眉头,道:“大华确实完成了船只的建造,而且建造出的船只质量,大大超出了我们的要求。”

“那样的话,岂不是说大华实业用200天时间造出了一条别人用一年时间也不一定能造好的船?而且各方面的质量水平达到了军舰的标准?”他说的标准,并不是装甲厚度等方面,纯粹是工业上的指标值。

由于是大华的第一艘船,又有总段造船法分担压力,在工厂过甚的要求下,这条船的各项指标确实超过了普通的民运船舶。

李嘉文无奈道:“事实就是这么回事,大华的船厂你也看了,以他们的进度,你觉得能否在200天内,完成一艘船。”

副手憋红了脸,迟疑道:“看样子……是……能的。”

“所以,我们不报告,其他船厂的经理,总会报告的。”李嘉文的心情有点奇怪。作为一名船舶工程师,他期望见到200天完成一艘船的奇迹,但身为船舶项目经理,他又直觉上觉得,200天造船是一种假象。

在沉闷的空气中,李嘉文完成了自己的报告,然后叫来副手,让他带着文件回新加坡,并道:“我留下接收船只,做最后一次实地检查。叫公司的人马过来吧。”

副手怪怪的道:“您亲自接收船只?没必要吧。”

“我想看看大华的船,下水以后的表现,会不会有问题。要是有机会的话,我还想看看其他船东订的船。”李嘉文的语气怅然若失。

这时候,他万分后悔怎么没有早点派人来跟踪检查大华的造船过程。当时只觉得出差的成本高,工程师的意愿差,又是3万吨的货轮,就没有特别派人出来。

谁想到,竟然会遇到这种公司。

不管怎么说,只要大华实业交付的船只没有问题,那就行了。

提前几个月交船,还能让公司多赚两个月的运输费。

李嘉文心底安慰自己。

抬起头来,副手扭扭捏捏的没有走。

“怎么了?”李嘉文奇道。

“其实,我也想留下看看。”副手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他前面的话,可是想说大华是违规的。

李嘉文失笑,转念一想,这也是一次见证历史的时刻,道:“那就留下吧,问问其他人,谁想留下就留下。”

副手兴冲冲的出去了,李嘉文坐到写字台上,慢吞吞的开始写报告。

新加坡海洋公司的工程师们完成全部检查项目的第二天。

大华船业的平台上,彩旗招展。

苏振国再次抵达本埠,亲临现场。他和苏东元的目标毕竟不同,作为苏家目前的掌门人,他是希望确保三代成长的。就其看来,若是能将苏城拉回到苏家,那苏家未来50年的利益可期。而苏东元若是不能再进一步,最多只能保障苏家10年。有了这样的考虑,无论苏东元一家人的想法如何,苏振国都是按照自己的计划执行的。

苏振国的到来,使得本埠的官员全数到场,再加上向来支持大华的发改委丁志鹏,挂职在外交部的刘明浩等人,现场的阵容已极其豪华。

中船的老总孙道孚和副部级的荣尚国等人到场,也只能敬陪末座。

大华的供应商倒是欢欣鼓舞,不管是排在外面的,还是有幸在主席台出现的供应商,都会将目光放在一群又一群的高官身上。

同样是官员,发改委、计委等超实权部门的中央高官的价值,在商人眼里是霸王一般的存在。相比之下,非属地的地方官以及不相干的部门领导,就不怎么落入他们的法眼了。

苏城也尽可能的多安排几名大华的供应商在主席台上,让他们有个混脸熟的机会。

能上台的,自然是感激备至。

在张超的供应链整合策略下面,大华供应商对大华的依赖度是与日俱增,一荣俱荣的概念也愈发深入。

特别是经过了前段时间的信任危机以后,留下的供应商与大华的关系更加密切,这并不是说他们只有大华一个客户,只是大华在他们的经营占比中日益提高。

一家工厂,即使每年有1亿元的销售额,但只要大华的订单超过3成,利润超过3成,那这名供应商就几乎无法离开大华实业的体系了。因为厂房、设备,以及工人的人工等投入是固定的,一些设备和厂房甚至是专门为大华实业所设计的。如果离开大华实业的体系,不仅无法回收这些成本,而且要承受持续的成本压力。

他们总不能拆了厂房,卖了设备,辞掉多余的工人……即使狠下心来这样做,短短的空档期,也有可能让脆弱的工厂破产。

另一方面,许多供应商并非是直接供应大华实业的。他们的主要订单,也许来自大华实业的供应商的供应商。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他们更像是大华实业的一个外部工厂。

事实上,一些自主创业的大华人,往往都会选择这样的角色开始自己的拼搏生涯。

比起大华自己的工厂,这样的供应商的稳定性要略差一些,但在产能和质量方面,并不会有所逊色。一些为自己而工作的创业者,所能迸发出的热情,足以令普通工人羞愧。

苏城对供应商的支持,从仪式的位置就能看出来。

然而,除了一些大型国企的领导,对自己和民企老板的位置相同而有所不满以外,并没有人真的去关注这些。

大家的眼睛,都盯着面前那艘平凡乌黑的散装货轮。

在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的调子中,船只缓缓滑入水中。

十几名工人站在船尾,面对下方的欢呼,激动的挥手。

他们是选出来的优秀工人代表,虽然是很老派的称呼了,但在荣誉感的获取上,现代和过去并没有什么差别。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