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超级能源强国 (志鸟村)



与钞票和资产直接相关的会计师,老早就证明了自己是一种精贵的生物,不说比大熊猫少,但绝对比国产奶牛的数量少。

虽然每个单位好像都有会计师,但在90年代初,各单位的会计师多是半路出家的初中高中生,中专毕业的会计师,已是许多单位的香饽饽了。令人如痴如醉的北京户口,上海户口,在90年代的正经会计师眼中,不过是普通的纸片罢了。

如中船集团这样的企业,大学毕业的会计师,往往用不了两年,就能升上高位,到了江南造船厂这样的企业,要纠集起一票百多人的会计师已相当困难,248名会计师,几乎让江南造船厂下属的企业财务停顿。

但是,江南造船厂可是有上万名工人,资产数亿元的大企业。

而且,就像是一切国企那样,江南造船厂内的子公司权属关系复杂。它们有自己的医院,学校,自己的小钢厂,小运输队,大食堂和大型服装加工厂,除此之外,三产公司从园林栽培到手套制作,应有尽有,配套的仪器厂,塑料厂,电缆厂,皮具厂,木器厂,通用机械厂全都是几百上千人的大企业。有母公司源源不断的订单,这些企业就像是苏城当年呆过的胜利机械厂一样,产值不高,规模不小。

可以说,90年代的江南造船厂的财务状况,比2010年资产百亿的江南造船厂还要复杂。

对会计师来说,评估审核现在的江南造船厂,就像是评估审核一个城市,而非一个企业。

江南造船厂甚至有他们自己的厂区工程队和厂区清洁队,小车班和大车班的资产项目,也比一个中心城市的公交系统来的复杂。

以江南造船厂此时的规模,就是把四大行派一个过来,也要头痛万分。

要是国外的企业,那些小型的子公司都有年报季报,公司财务整理的妥妥当当。90年代的国企可没有这样的说法,大到万吨水压机,小到办公室的文具,都要重新核实。

船厂的主业自不必说,核实那些三产公司,得费多少精神。

一个每小时薪水300美元的会计师,窝在一个三产办公室里,估计一个星期都整不完那些乱七八糟的资产和文件,等他整理结束,这种三产公司就可以把自己卖掉,用来支付会计师薪水了。

江南造船厂请不起国外的会计师,他们甚至没有请国内会计师的意思。

于是,船厂自己的会计师,就只能在无尽的数字和无穷的文牍中挣扎。

好像永远都没有一个界限似的。

“王科,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什么?”荣尚国刚刚走进工会活动中心,就听见很低的询问声。

被称作王科的会计师本就在四处游走,听到有人问问题,马上过来,看了看,道:“你核算的这部分,管理人员薪酬和折旧费算是约束性固定成本。”

“培训费和研究开发的开支就不算了?”

“是。”

“哦……”

听着这样的对话,荣尚国只能拍拍脑门。

就算不懂会计,他也知道,问问题的家伙,水平不够。

但那又有什么办法。

他最好的几个会计师都在做辅导了,如今看来,工作效率确实比他们自己做要高,但能高多少,实在难说。

回答完问题的王科用手揉着脖子,正好看到荣尚国,不由一僵。

他没有直接打招呼,而是小跑了两步过来,才悄然道:“荣总,您来了。”

“怎么样?能跟上进度吗?”

“怕是,不行了。”王科以前都没怎么见过荣尚国。自从开始评估厂子开始,他就天天见荣尚国了,见的多了,畏惧也小了。

荣尚国脸绷的很紧,问:“延迟多久?”

“这个不好说。”王科根本不敢给准话。他们现在连主业的盘点都没完成。

荣尚国也不是第一次这样问了,得到类似的回答,也极无奈。

见他心情不是太遭,王科小心翼翼的道:“三产公司太乱了,盘点浪费的时间,比主业还要多。其实,大华提出,把三产公司剥出去,也是没办法的事。”

“我知道了。”荣尚国闷声道:“你和其他船厂的会计师有联系吧,他们什么情况?”

“三产公司都乱的很,盘点不清楚。”

荣尚国默然。

三产公司根本就是一把糊涂账,好一点的公司是用来安置职工家属,创造小金库的,差劲的公司,根本就是把三产公司当领导的自留地来经营。

别说是剥离三产公司了,就是盘点三产公司,产生的反弹都很厉害。

因此,虽然大华提出要将三产公司从船厂剥离出去,几个船厂都没有做。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政治问题,竟然被专业的会计问题给挡住了。

“荣总。”秘书拿着手机,对荣尚国,道:“闫学灿要来谈判了。”

“嗯……”荣尚国摸着脑袋,很是烦恼。评估至今都没做出来,又怎么和大华实业谈判,难道被他们捏着脖子来谈。

“要不,让他先回去?”秘书猜测着荣尚国的意思。

荣尚国无奈摇头,道:“你让他回去,他就去别的船厂了,到时候,别的厂子就占了优势,叫他来吧,咱们先拖着。”

拖字诀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向好用,如今也是国企的传家宝了。给钱要拖着,给货要拖着,做事要拖着,保修换休什么的……那是什么?

荣尚国做了几十年的领导,拖字诀自然用的炉火纯青。

他并没有避而不见,而是迅速的见了一面,就推说有事离开,既不显的无礼,也让闫学灿来不及反应。

双方的地位差着两三层,闫学灿也不能强行要求会面。接下来不管是副总出面,还是别的什么领导,只要咬定不能决定,就可以将事情拖下来。

令荣尚国奇怪的是,闫学灿似乎并没有生气的意思。

一个星期下来,闫学灿依然兢兢业业的。该谈判的谈判,该请客的请客,白天晚上都没有休息……荣尚国首先坐不住了。

他悄悄的约了其他几个船厂,趁着中船开党委会的时间,私下里开了个小会。

平江造船厂、西麓造船厂、南洋造船厂都被请了过来。

几个人坐在一起,或多或少的交换些信息,也弄不明白苏城想做什么。

“他会不会在和外国的船厂谈判?”平江造船厂是几个船厂里较弱的,总经理患得患失的提出一个想法。

边上的船厂摇摇头,道:“你别看他在国内厉害,国际上有什么民企,谈判什么?”

“大华在东南亚已经找了好几个配套厂,帮他们建了总段厂,要不船只怎么做的那么快!”

“对啊,他们的船做的怎么样了?”荣尚国忽然有不好的联想。

其他几个人也愣了下。

平江造船厂的总经理期期艾艾的道:“最近都忙着评估的事,险些忘了他们的新船。”

“算一下时间,舾装也该差不多了。”

荣尚国话音刚落,门就“砰砰”的被敲响了。

“荣总,刘总,李总……”进来的是中船宣传处的处长,笑眯眯的脸上,带着一些怪异的神色。

“怎么了?”

“大华的公函。”

“嗯?给集团的?”

“是。”处长没有直接说公函内容,就给放在了桌面上。

几个总经理互相看看,还是让荣尚国撕开看了。

荣尚国一目十行,然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大华的第一艘船交工了。”

吸气的声音,不约而同。

“这不会是世界记录吧。”

“最少是中国记录了。”

第四百三十六章了不起的事

假如说,大华实业的船只交工,尚在中船众的预料中的话,那作为船东的新加坡海洋运输公司,却是完全没有考虑过这种事。

没有一名新加坡海洋运输公司的员工,曾经想过,如果乙方只用了6个月不到的时间交工,那会怎么样。

谁会想这样的事?

因此,当大华实业的公函递到第一艘船的船东,新加坡海洋公司的办公室里的时候,对方还以为是在开玩笑。

9个月交工就够呛了,6个月生产一条灵巧型货轮?

虽然是很紧张的合约,终究属于正常的合约,哪个船厂会用破世界记录的方式,来建造这样一艘船?那得要多少倍的工人和设备?大华船厂难道不过了?

负责此项目的项目经理见到公函,登时就怒了,气势汹汹的打电话到上海,用兴师问罪的口吻大喊:“你们开什么玩笑,我们要的是万吨轮船,不是儿童玩具……”

接电话的大华集团市场与销售部的员工,不卑不亢的微笑道:“没有错,你们所需要的3万吨的货轮,已经按照合同要求提前88天完成,请派人验收。这是正式的通知。”

“开什么玩笑……”同样的句子,船舶经理的非标准粤语已经变成了怀疑:“这才200天,怎么就完成了?”

“大华实业采取了最新技术,保质保量的提前完成了制造工作……”这边顺势宣传了两句。

合同期很短的船有一个好处,他们不限制船厂采用什么技术,即使是全新技术,只要能满足质量和安全要求,那就允许使用,而无需向船东另行报备。那些船期动辄两三年的船只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某些船东的要求会具体到船舱内的布置和材料。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