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洪荒养鱼专业户 (景元上人)



九叔公抽完烟后,带目黄牛跑到芦苇墙边啃草,便唷唷地喊,连忙跑过去赶开。

汗被秋风吹干了,有点儿凉飕飕的感觉,丁文撑起身子向九叔公喊了声,便钻进芦苇墙。风闻到厨房飘出芳香的油炒蒜头味,难道开始准备晚餐?嗯,这应该是煎煮鱼,不然不会用浓味的蒜头来煞腥。

走起路有些轻飘,丁文再次感受到自己没有量力而为的后遗症,若非戒指传来丝丝凉意,还真迈不开步子。

夕阳中传来收工的喊声,中气十足得如牛哞,带着一天劳作后欣喜。众乡亲收起镐铲、挑走簸箕,说说笑笑结群离开了池岸。挖沟量完成了八成,许是村里改用石板、石块铺路,省去的许多劳力都派往这里了。

丁文绕了池塘一周,愈走愈觉轻松,看晚霞布满半天,说道明天准是个好天气。

次日,丰泉鱼场送来了十鱼箱的种苗,秋片五箱、夏花三箱、乌子两箱,整整二十余万条。在每个鱼箱盖上,都贴有沈清抽检报告,丁文不得不赞叹沈老头工作细致到家。

面对这些鱼苗、鱼种,林雪芹发愁了。按理这些秋片、夏花可以直接下塘,乌子投放到育苗池中,可后头还有一批又批的成鱼,哪来的容量养这些鱼啊。看到丁文胸有成竹的样子,说一口准吃成胖子了。

“等这些鱼种适应水质后,直接投放到池塘中吧。”

林雪芹惊疑望着丁文,包括围着凑热闹的丁文父母和桑木兰。他们都知道这个池塘的底细,投下的鱼种将有去无回。前几天还以为丁文去了丰泉鱼场,势必贱价购下一批网箱,足够养起这些鱼。可到现在鱼苗、鱼种都送来了,那些箱养的设施还没影子。

“儿子,你忘记了这个池塘不能将鱼放养的。”丁母一旁提醒说,这些鱼苗得好多钱,这一投入池塘不等于打水漂?

“是啊,小文。若是忘记订做网箱,可以叫丰泉那边稍缓几天。”丁父也连忙说。

“再过四五天就是白露了,那时冷水就不适宜投苗了,成鱼倒无所谓。爸妈,你们不用怕,刚接手这池塘时,池塘不照样给咱们带来效益?”丁文当众解释说,“其实,把咱们池塘全铺上鱼排,养鱼的容量仍然不够。”

看那丁文的自信样,众人仍没放下疑虑,丁父丁母把目光转向林雪芹。养鱼,他们不懂咋回事,这里懂行的另一人就是林雪芹了。

林雪芹斟酌了一会儿说:“夏花、秋片可以下塘当储备,但后面的成鱼应该圈养,毕竟可以直接贩售了。至于乌子,我看只能在育苗池过冬。”

不得不说,林雪芹分析得条条有理,丁文自然没有异议,丁母他们只能揣着糊涂当明白。

池塘里的网场、鱼排,育苗室的育苗池,在丁文心目中只是一个中转站。洪荒湖那么空旷,饲养起这些鱼绰绰有余,有了丰泉的这些鱼充实,也可说初具规模。

丁文考虑不在于此,倒是哺育这些鱼适合选用什么的藻类,既然决定在洪荒湖中放养,就必须提供食物的来源,再辅一些饲料做为补充鱼体蛋白质的来源。

看来,洪荒湖中的生物体系要均衡发展,还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碰到问题再说。若不是饲养起花鳗鲵,自己还战战兢兢不敢踏出这一步,主要怕污染了这方水源。

似乎,这个洪荒湖有些怪异,在投入鲢鱼的鱼种之后,空间发生了一些变化。

待众人离开时,丁文悄悄地又将八箱的夏花、秋片移入洪荒湖中。

第六十九章古屋巷深

七天假期不知不觉地即将结束。

莫有栋一家四口率先离岛。林雪芹说要回省城拿过冬的衣服,等沈清回去,催他将饲养花鳗鲵的试验基地手续审批下来,看来她是坐定要留在桑家坞;小飞眷念嘟嘟,抱到渡口还不想松手,真地将嘟嘟给惦记上了。瞧着一双儿女如此,莫有栋无以为意,只握着丁文的手说,红树林的种子由他搞掂。

校舍今日徒然冷清下来,但昨晚庆祝挖沟完工的热闹,依然缠绕心中。

丁母和桑木兰也忙个不停歇,趁着好天气,将所有的被毯拆洗、棉被拿出来晒晒,挂起绳子上,象似一方方旗子随风飘荡。大舅妈收拾昨晚留下的锅碗瓢盆,打发憨憨和桑木杼将邻居借来的桌椅送回去。

丁文和父亲绕着池岸巡看沟渠,虽说是小小的工程,却也足够父子俩欣喜。这么多年来,桑家坞的池塘象蒙尘的宝物,无人识荆,也没有人想去改造。沟底比池塘的水面低四五十公分,这为沟渠注水提供了便利。

当初只想拦住山上流下的土黄水,但现在似乎有了新的想法。池塘离村庄二百多米远,地势又高些,为池塘之下的田地提供了灌溉的可能。仅仅是用来灌溉么?

丁文想及这个问题,心里砰然一跳。拉上了父亲,开始对靠村庄那侧沿道的田地进行察勘,这里多是乡亲们的自留地。基本上都是菜园子、地瓜地之类。

“爸,我有个想法。原来咱桑家坞缺水,有了这沟渠地话,是不是可以将水引到这些低洼的田地?可以用来灌溉,也可以用来挖池养鱼。咱们家的池塘虽然只有十亩,如果大伙儿都有一方池塘的话,那饲养的面积将不只这些数。”

粗看了土质。多为砂砾土质,着实贫瘠了些。丁父拍去手上的土尘。颇为赞同地点头。

“只是,十亩的池塘能供应得上这么多家地水塘吗?”

面对父亲的疑问,丁文不想透露得太多,只听大舅说池塘底下有暗河,列举了这么年来从未发生过池塘溢满、池塘干涸地奇异现象。

“爸。水有了,鱼苗、鱼种也是现成的,指导养殖的人也有。现在就差乡亲们的池塘了。”

“小文。这事别急。要不等老沈和你大舅回来一起好好商量,你看这些田地高低不平,还牵涉到各家各户的田界。我看水渠引水可以做长远规划,而挖鱼塘的事可以先找几家愿意尝试的乡亲。”

丁文觉得父亲说得在理,有些事并不能单凭着自己美好愿景,还得有一番计划,反正有了水源,乡亲们要挖养鱼塘、要搞大棚种菜等其他高农业附加值地产业。但由自愿。

嗯,丰泉鱼场接连送来的第二、三批成鱼,已大部分移入洪荒湖中。这方池塘还可以多加利用开发,还真是浪费资源,眼睁睁看着水从大巷、小巷流走。

丁文和他父亲顺着小道步入村子里。满眼是**院、四合院,墙壁长着了青苔。透出久远的古朴,却罗列整齐成三排;后来盖起的四合院基本是围绕着这些老屋,整个村子看起显得拥挤。

屋与房之间只有两三尺宽的小弄小巷,纵横交错,让不熟路的人很容易兜圈圈。记得小时候下大雨,在小弄里集满雨水,自己总喜欢跑出来蹚水玩,结果弄裤子都湿透了。后来桑春四兄弟搬到外围的四合院,丁文就很少到这古屋。

头上太阳正炽,但一进入小弄中。便感到阴冷。九叔公蹲在老屋**院门口边。正默默抽着烟杆。

“九叔,今天在家啊?”丁父远远地打招呼。

“你们怎么到这儿来了。”九叔公显然想不到俩人进到老屋这儿来。连忙起身让了丁父和丁文进屋坐坐,那份热情劲让人无法拒绝。

丁父和丁文没推辞地进入老屋里,看四处收拾挺干净的,厅堂地门楣上还留着燕子窝,接过九叔公递来的板凳,就坐于厅廊上唠嗑起来。

**院,分一个厅堂、上院四房、下院两个附属房,正中央有个天井。人多时候住在一块,那个时候热闹非常。如今这座**院里只住着桑二虎一家子,显得冷清多了。

“九叔,今年收成怎么样?”丁父接过了水抿了一口便问。

“咱们这里全是石蛋子,哪会长出好庄稼来。若不是二虎时不时到海里摸鱼捉虾贴补家用,这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大虎去了南方打工了,一年到头也只回来一趟,过完了春节便走啦。”

丁文端着水杯,插话问:“九叔公,你家的地都在那坡顶上么?池塘下方有没地?”

九叔公与村里人一样,对丁家父子很和善,将自家的情况说出来,“他们搬走也好,这三十几户分下来的田地也多了。坡顶地梯田有四亩多,池塘下方有三块地,凑起来算也有二亩。”

丁父自是知道儿子的用意,没想到丁文下了这么大的决心,“九叔,这里种好庄稼,有没动过其他念头?”

“念头不是没动过的。”九叔公苍老的脸上带着无奈,“大前年,大虎从哪儿学来的温棚种菜,花了一万多块钱搭起了棚,谁知台风一来全刮跑了,他欠下了债,才咬着牙出外找工去。”

谈起了这件事,九叔公磕掉烟杆里的烟烬,又装上一筒,抽起。

“九叔公,将地挖成池塘养鱼怎么样?”丁文试探地问。

“这……地挖了,那就是种不成田。”九叔公边沉思边低声嘀咕,丁文的提议似乎这个超出他的想象。这一生勤恳种地,没了地咋办呢?

丁父没说出这是丁文的主意,而是将名头挂到沈清身上,毕竟人家是权威机构嘛,将一些设想向九叔公说个遍。试想能将这个根深蒂固地九叔公说服,其他人就好说多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