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归道 (玄阳szm)
- 类型:玄幻奇幻
- 作者:玄阳szm
- 入库:04.12
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万法归道 外篇
早年,玄阳曾经研究过道家文化,也有过收获,今天抄录一些,有缘者可以修习,功到自然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古书隐楼藏书
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添油接命章第一
尹真人曰:原人生受气之初,在胞胎内,随母呼吸,受气而成。此缕与母相连;渐推渐开,中空如管,气通往来,前通于脐,后通于肾,上通夹脊,由明堂至山根而生双窍,由双窍下至准头而成鼻之两孔,是以名日鼻祖。斯时我之气通母之气,母之气通天地之气,天地之气通太虚之气,窍窍相通,无有阂隔。及乎数足,裂胞而出,剪断脐带,(“?”huo音)地一声,一点元阳,落于脐轮之后,号曰天心,虚灵一点是也。自此后天用事,虽有呼吸往来,不得与元始祖气相通。人生自幼至老,断未有一息注于其中;尘生尘灭、万死万生,皆为寻不着旧路耳!所以太上立法,教人修炼,由其能夺先天之正气,所以能夺者,由其有两孔之呼吸也。所呼者,自己之元气,从中而出;所吸者,天地之正气,从外而入。人若使根源牢固,呼吸之间亦可夺天地之正气,而寿命绵长;若根源不固,所吸天地之正气,恒随呼吸而出,元气不为己有,反为天地所得,亦只为不得其门而入耳
盖常人呼吸,皆从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不能与祖气相通,所谓众人之息以喉也。若至人呼吸,直贯明堂而上,(此惟息息自先天,故能息息由黄道)。盖切切然以意守夹脊双关,(其间即黄中、即神室,又名黄堂。位在关前心后,非后天呼吸所得经也)、自然通于天心一窍,得与元始祖气相连,如磁吸铁而同类相亲,即庄子所谓真人之息以踵也。踵者深也,即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之义。既潜深渊,则我命在我,而不复为大冶所陶矣! 此窍初凝,即生两肾,次而生心,其肾如藕,其心如莲,其梗中空外直、柱地撑天。心肾相去八寸四分,中余一寸二分,谓之腔子里,乃心肾往来之路、水火既济之乡。(是皆胎始结时,气与母一,所成之一缕,乃先天真气结成,渐推渐开而然也。原其得结之由,由于未孩不有思虑,故气不杂而纯,
初无朕兆得见,继因往来。久久乃现,然属有形而无质也。既而未孩而孩、始有脐带得凭以通,而尚无心,故得与同呼吸。及既出胎,“?”也一声,气落下极,则已自成一物,故惟自行呼吸。
然与天地终始相通而其祖不接者,气浮不沉之故。欲与祖接,绝不费功,但自放下一切,吾心自静。心静气自静,气静则自下沉,下沉自与祖接,自得通流一体。久久气浮,不但周流一身,且与天地太虚同一呼吸,那有不得长生之理)。欲通此窍,先要穷想山根,(曰穷想者,犹言想到无可想,想念则自无)。则呼吸之气,方渐次而通夹脊、透泥丸,以达于天心祖窍,而子母会合、破镜重圆。渐渐扩充,则根本完固,救住命宝,始可言修炼功夫。行之既久,一呼一吸,入于气穴,乃自然而然之妙也。(此千古不传之秘,而妙用只是无念而已,是纯由黄道升降故能自然如此)。
按了真子曰: " 欲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 "
一息尚存皆可复命。人若知添油之法,续尽灯而复明,即如返魂香点枯亥而重茂也。油乾灯绝,气尽身亡,若非此窍则必不能添油、必不能接命,无常到来,懵懵而去矣。故吕祖曰:
" 塞精宜急早,接命莫教迟。 "
接则长生,不接则天死也。人生气数有限,而盛不知保,衰不知救,如刘海蟾云 : " 朝伤暮损迷不知,丧乱精神无所据。 "
细细消磨、渐渐衰耗,元阳斯去,阖辟之机一停,呼吸之气立断,噫,生死机关,迅何如也?而世人不肯回心向道者,将谓繁耶,抑畏难耶?然于此着功法,最是简易,但行住坐卧常操此心,藏于夹脊之窍,则天地真气随鼻呼吸,以扯而进,自与己之混元真精凝结丹田,而为吾养生之益。
盖此窍之气,上通天谷、下达尾闾,周流百节之处,以天地无涯之元精,续成有限之形躯,自是容易。学者访能凝神夹脊之窍,守而不离,久久纯熟,则里面皎皎明明如月在水相似,自然散其邪灭、消其杂虑、降其动心、丑其妄念。忘念止则真息自现,真息现而真念无念、真息亓息。息无则命根永固,念无则性体常存。性存命固,息念俱消,即性命双修之第一步功也。张崇烈云:
" 先天气从两窍中来,西江水要一口吸尽。 " 即此义也。
嗟夫,人生如无根之树,全凭气息以为根株,一息不来,即命非我有。故修长生者,首节专以保固真精为本精旺自然精化为气,气旺自然充满四肢。四肢充满,则身中之元气,不随呼而出;天地之正气,恒随吸而入。久之胎息安、鄞鄂固,斯长生有路矣。此段功夫,自始至终舍他不得;
起手时,有添油接命之功;坤炉药生时,有助火开关载金之功;婴儿成形时,有温养乳哺之功。只待婴儿既长、脱穴而升、移居内院之时,则是到岸不须船,而此添油接命之功,方才无用。夫添油入窍,种种玄况不一,总以造有热汤倾注之验,觉极通畅,却并不是将无作有的话头,学者细心行持,自有天然妙处。
南樵子曰,此夹脊双关一窍,在人背脊二十四节上下之正中,真可以夺神功、改天命。《易》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和之至也。
闵小艮曰:按此窍在脊前脘后,而有形无形,未开谓之玄关,既万谓之玄窍。
学者行到虚极静笃时,此窍乃现,胎息于此也。我身元神,于此升降,乃谓得道道路也。谓得彻天彻地也。故此元神一入,自觉此中大无外、细无内也。丹书一名神室,又曰黄房,其名不一。
总之,结胎养胎造至脱胎,皆基于此处,第非后天三宝所得闯入也。盖以此处是黄中,先天休养之所,主君之堂,臣辅得入须凭宣召者。
若夫任督,乃为赤黑道,后天精血所由之径,为之导者,亦藉神气。世人未知分别,每有后天闹黄之弊。历古丹经,不敢径示由中升降,而但示以由任而降、由督而升,职此故也。是经慈示,实为万古未尝少泄之秘;而为证道捷径。是故谆谆导以自然。自然则无后天升降,升降纯是先天矣。
一得惟恐学者妄用心意,不从自然,致遭不测识此数行,以告同学云。
明天写第二 凝神入窍章第二
元神大道,喜欢着可以试试。
凝神入窍第二
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凝神入窍章第二
尹真人曰:太上云(谨遵山本增之):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夫观心者,非观肉团之血心,若观此心,则有血热(钞本热作凝)火旺(钞本火旺作气滞)之思,不可不慎也。
闵小艮曰:谨按太上观心,核属三观,盖即内观、外观、远观也。人心虽妄,当于此心之后而退藏之,妙用无穷。皆基于此。其法盖以观虚、观无、且观静寂耳!如是,观若勿观,个中玄窍始开,若一杂有意念,其弊莫测,故有不可不慎之戒。
人有三心,曰:人心、道心、天心。人心者,妄心也;道心者、照心也;天心者,玄关祖窍气穴是也。太上观心者,以道心而普照天心也。
又曰(钞本误作南樵子曰,兹准山本订正之)入窍观心之法:凝神定息、清虚自然、六根大定、百脉平和,将向来夹脊双关所凝,潜入命府,送归大冶牢封固。命门一窍,即脐后一寸二分,天心是也,一名神炉,又名坤炉,而息之起、息之止,在此一穴。
按自气穴起息,状如炉烟,随吾呼吸,仍不外乎黄庭为之主张者,盖有元神在也。调处之法,乃以道心而照天心,则此灵谷之中,气机虽繁,有神以主,亦仍如如不动;本体常存,神与气合,紧紧不离,是名外炼,而不失夫胎息。
盖如凝神于炁穴(是神室也),时时收视返听、照顾不已,则此气穴(是坤炉也),亦自寂寂惺惺、永无昏沉,而睡魔自遣,且能应抽应添,运用自如矣。《楞严经》云:“一根既返元,六根自解脱。”盖无六根,则无六识;无六识,则无轮回种子;既无种子,则我一点真心,独立无倚、空空荡荡、光光净净,斯万劫而常存也。每见专务顶门之性为宗者,是不知命也;专务坤炉修命为宗者,是不知性也。纯阳曰:“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若此凝神入窍之法,乃性命双修之诀,盖得中央黄晕所结之神以宰之耳!人若识于此处,而迎吾一点元神入于元始祖窍、天心气穴之中,绵绵续续,勿助勿忘,引而亲之,一若升于无何有之乡,则少焉呼吸相含、神气相抱,结为丹母,镇在下田;待时至时,则摄吾身先天灵物,上引三才真一,油然下入,合我身中铅汞,即成无上英华,融而化之,有如北辰居所众星皆拱之验,是皆元神潜入气穴所致,故尔诸气归根,万神听令。然而古哲谓是黄叶、非真金也。必须久久行之,先天性命真正合一,如汞投铅而相制伏,而大丹真孕其中矣!
相似小说推荐
-
真龙九天 (小妾) 逐浪VIP2016-09-22 修真武侠修仙世界,万族林立,宗门万千,妖魔无数! 修仙之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上能九天揽月,下能...
-
修真界扛把子 (撒丫的风) 起点VIP2016-11-18 修真文明sh市的一个扛把子林尘,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了一个未知的异大陆,这里是修行者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