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迪看到这个黄毛也有点儿懵。
他忍不住在心里把亲爹拎出来,狠狠骂了一通:“这就是你说的好座位?这就是你说肯定能坐阿尔附近的好座位?早该知道你不靠谱,我到底为什么要脑子进水地相信你啊!你个大混蛋!”
两人对视一眼后,心里都有点儿不太舒服。
兰迪一向还是比较在意对外形象的。
所以,他假装礼貌地率先露出了一个状似友好的微笑,热情地打招呼说:“艺术的魅力总是没办法抵挡的,对吗?犹记上次见面,你问我和阿尔‘浮士德是哪位演员’,还表现得对这些都不感兴趣的样子。可现在,瞧啊,多么不容易,你也坐到剧院里来了。”
卢克听不懂。
他直接回了一句:“阿尔让我来的。”
兰迪蓝眼睛里就冒出了火:“这个见鬼的混蛋!什么意思?”
他满腔愤然地想:“是跟我炫耀他和阿尔关系好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也不好好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长得一点儿都不像好人,粗鲁又无知,满脸刻薄和桀骜。如果有人介绍说他的职业是街头小流氓,我真是一点儿都不惊讶!我讨厌他!讨厌他!讨厌他!居然还和我炫耀!且等着吧,这口气我一定要出!”
卢克的想法没那么复杂了。
他看到兰迪后,贫瘠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草!长成这样还做什么男人?”
总之,相看两厌。
索性连话都不说了,只装不认识,齐齐目视舞台,认真看演出。
演出确实很精彩。
经过修改后,整部剧的音乐更动听,舞蹈也更赏心悦目,情节更紧凑,节奏也变得更加张弛有度了,让人根本不敢走神,生怕眨个眼就错过关键的剧情。
其中,还是以第一幕的开篇和第三幕的高潮最为成功。
在演这两幕时,台下立刻响起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还经久不息。
等全剧结束时,空气中已经弥漫起无比热烈和激动的气氛。
这足以证明,绝大多数观众们都对这部剧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最后,到谢幕的时候……
不止是演员了,连工作人员还有汉克李导演、米尔森先生他们也都站上了舞台。
观众们热情地给出了一阵阵的掌声。
至此,这出剧的首演就算是圆满结束了。
于是,绝大多数观众开始退场。
只有少部分观众还有点儿眷恋不舍地没有离去……
因为在这个环节。
通常会有收了钱、事先安排好的媒体记者们站起来做个现场采访和拍照,一般都是随便问问,再拍一拍演员和演出情景,为第二天的报道做够准备就行了。
本来一切好好的。
结果,汉克李导演突然发现:“阿尔呢?阿尔哪去了?”
虽然媒体记者们也没说要采访到剧作家。
但米尔森先生却觉得,剧作家、导演和制片人算是剧组的三大巨头了,莫名其妙地缺一个算怎么回事?
大家跑后台找了一圈没发现。
有工作人员说:“好像看到他一直站在剧院门口。”
爱丽丝小姐不禁脱口而出:“他不会又跑去卖票了吧?”
米尔森先生想了想,居然觉得:“哎,还真有可能!”
阿尔:……我还没穷到连自己剧的黄牛票都卖!
第44章 阿尔:我对狗一向很是宽容
米尔森先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戏剧制作人。
在每一出剧目确定首演的日期前, 他都会提前联系戏剧协会,查看各种相关新闻报道,再通过一些业内的小道消息来判断到底哪一天才是最合适上演的日子。
正常来说, 如果当天有多部新剧上演,那么, 不管一部剧有多么精彩, 媒体的报道依然会不可避免地被分散,或多或少要提一提其它的剧目;所以, 最好的情况肯定是当天只有一出新剧上演, 这样一来, 这部唯一的剧目就能理所当然地得到所有媒体大量且密集地报道了。
而这一次,也许是终于时来运转。
在首演的那一天,除了《好色之徒》外, 并没有其它新剧与之竞争。
于是,到了第二天。
不管是外界媒体,还是戏剧评论圈内部, 全都讨论和热议起这部剧来了。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
在《好色之徒》的首演结束后,那些被邀请来, 大多彼此相识的剧评家们不免凑到一起寒暄了几句。
其中, 那位戏剧界的领袖人物,头发花白, 但身板硬朗的汤姆柯蒂斯先生笑着和朋友说:“你知道,这部《好色之徒》给我一种什么感觉吗?”
不等朋友回答什么, 他就眉飞色舞、兴致盎然地说了起来:“威风赫赫的神王宙斯被劈开了脑袋, 英姿飒爽、披坚执锐的美丽女神雅典娜一跃而出,光彩照人,仪态万千。”
“这么说, 您是很赞赏这部剧的了?”有个名叫威尔金斯的剧评家试探地凑过来,从旁搭腔问。
这位剧评家中年发福,有了个大肚腩,相貌平平,本应看起来很笨重的样子,但却有一双非常灵活的眼睛,在面带笑容说话时,虽看似亲和,但往往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狡猾感觉,让人摸不清他想要表达的观点到底是什么。
相比之下,汤姆柯蒂斯的作风就十分直接了。
他同这位威尔金斯先生虽没什么交情,但依然直言不讳地承认了:“没错,我喜欢这部剧。”
威尔金斯笑了,当即上前请教了一番。
汤姆柯蒂斯虽性格有些硬邦邦的,但对专业领域,却向来是有一说一,再加上刚刚才看完这出剧,情绪也颇为兴奋,便高高兴兴地说了好些话。
待到第二天,各家媒体的剧评一出。
威尔金斯便独领风骚,引来无数人交口称赞。
尤以一句[威风赫赫的神王宙斯被劈开了脑袋,英姿飒爽、披坚执锐的美丽女神雅典娜一跃而出,光彩照人,仪态万千]最为知名,被无数人叫好。
他对外倒是也没有丝毫隐瞒(这种事瞒着反而不好),笑容可掬地承认:“这话是柯蒂斯先生同我聊天时说到的。”
提问的某个记者不禁肃然起敬:“啊,你和柯蒂斯先生也有交情啊?”
威尔金斯立刻摆手,假装澄清:“只是平时能聊几句而已。”
这么说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柯蒂斯先生便也不好理会他什么。
只那位当时也在场的朋友白白生了一肚子的闲气。
这位朋友是一个叫罗伯特的画家,在绘画方面小有名气,但对戏剧界不怎么了解,第一次碰上这样的事情,恨地拍桌子破口大骂:“太无耻啦!抢先拿了你的观点出去发表不说,还要和你套上一番近乎,什么叫‘平时能聊几句’!现在好啦,人人都以为你俩是什么关系亲近的密友了!”
“可我又能怎么样呢?”
汤姆柯蒂斯先生很是无奈地摊手:“难道还要郑重其事地跑去专门发一则声明出来,告诉大家,你们夸赞的那句话其实是我说的?再或者,到处见人就说,我同那家伙不认识、根本没交情?到时候,别人又要怎么看我呢?肯定会说‘仅仅一句话而已,至于做这么多吗?这人怎么能小气成这个样子’,到了最后,他还没怎么样,反倒是我变成了一副‘斤斤计较、不依不饶,仗着势大,欺压别人’的丑恶模样了。”
于是,这事不了了之。
但忽略这则小插曲,单纯就《好色之徒》这部剧而言,戏剧界还是普遍看好的。
从内容来说,这是一部很少见的女性音乐剧。
很多剧评人都认为:[尽管谋杀并不提倡,但对于那些不断欺压、玩弄女性的男士,确实理应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在这部剧中,还是第一次有人试着去关注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扮演的社会角色。不论是妻子、交际花,还是无知少女,她们一开始或多或少都没办法摆脱传统的社会理念,将生活和爱情完全地寄托于男人的身上,及至被欺骗、被侮辱和被抛弃的时候,自我意识才终于觉醒。所以,最后的反杀,与其说是复仇,倒不如说是反抗。]
还有一些人从音乐形式上的分析:[《好色之徒》的音乐颇为新颖。]
他们认为[其中,若隐若现地穿插的好些摇滚元素可谓是画龙点睛],并且,[尤以男主角扮演者马特出场的那几幕和最后三位女性角色的那一首合唱最明显。]
[这些在大众认知中颇为吵杂的摇滚乐元素出现时,令人惊奇,却不会引人反感。]
[传统管弦乐队搭配反传统摇滚乐所带来的冲突,极为巧妙地符合了剧中角色情感上的激烈碰撞,以及她们时而出现的共鸣和理解。并且,在处理两种音乐形式的融合问题上,伴随着这种独特的音乐,观众们反而更容易感受到剧中角色那波澜起伏的内心情感世界了。]
当然,有说好的,自然也免不了有说不好的。
很有一部分剧评人看不惯剧中的女性角色:[我没看到什么自我意识的觉醒,我只看到三个恶毒的杀人犯。]
再有更阴险一些的人,还直接越过这部剧,攻击起了剧作家。
由于全剧组照集体照的时候,也没刻意标明那个是导演,那个是剧作家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