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不关心这些问题,抛开生活庞杂、琐碎的细枝末节,他要用直觉把握未来的方向。
陆鸣的演艺事业好像又回到了正道,演技综艺、微电影发布、成功的跨年舞台、解锁新的五大杂志封面和一部口碑、热度都不错的热播剧,这些成绩已经使得陆鸣重新回到了流量的竞技场,摆脱了一糊到底的命运。
但经过这一遭,陆鸣越来越确定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当大明星能赚很多钱,会受到很多人追捧,他也能给很多人带去希望和光芒,可这就是他真正追求的吗?
15岁的陆鸣目标是很明确的,想法也很简单,他确信自己热爱音乐,并愿意为音乐道路赌上一切。
选择考表演学校并不是对他童年梦想的完全背离,出道以后,陆鸣有很多机会接触到杰出的音乐人,他也有更多资源可以用于音乐创作,就是在揭开音乐道路神秘的面纱,更直观地、近距离感受真实的音乐人生活以后,陆鸣意识到这不是他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东西。
演戏也一样,他努力地让自己达到更好的水平,最直接的驱动力是粉丝的期望,陆鸣不想再让粉丝丢脸了,敦促他不断提高演技的是羞耻感,而不是作为演员的使命感、责任感。
陆鸣觉得自己有必要真正想一想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他还是准备给表演事业一个机会,他应该参与到严肃表演创作中,再重新评价他究竟喜不喜欢表演,很可能,他是对快餐式影视剧流水线创作无感,而对更真诚的表演语言有热情。
《过江南》最终轮试镜的消息传到陆鸣耳边时,他决定再试一次。
导演张铎是一个青年新锐导演,处女作就在电影爱好者里反响不俗,虽然受限于文艺片形式,受众不广,票房惨淡,但还是表现出了导演才能,被认为是有潜力的新生代导演。
《过江南》是华锐影视牵头的项目,电影配置很明显就是奔着欧洲三大冲奖去的,在影视寒冬可以算是不可多得的大饼。
陆鸣去年就参加过试镜了,被刷了,但一轮试镜下来,导演也没有挑到合适的人选,就再来一轮,这次要最终拍板了。
“过江南”这个名字并不暗示电影风格,和电影内容没多大联系,电影的主线是一段朦胧的、无疾而终的年少爱恋,设定的矛盾冲突主要是青年人内心的挣扎及与原生家庭的矛盾。
故事的主角夏新雨高三那年,他多了一个比他小18岁的弟弟,故事的开头是夏新雨高考完,从北京出发,准备一个人骑行到藏南。
18岁出门远行,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无论物理空间上,一个刚刚成年的人有没有离开家庭,在心理上,大多数人都会在成年伊始,重新界定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在心理空间上也会有一次远行。高考前,很多人自愿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空间里,考虑一个问题,谈论一个话题,竭尽全力为自己挣一个好前程。
高考结束以后,出于代偿心理,一些人就会开始报复性地思考过去浅尝辄止的问题,那些人生的大问题。
夏新雨比大多数人更进一步,他在路上。
一个人独自出门,刚刚成年,对很多所谓的社会规则还不了解,尤其是途中会经过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他会发现社会法则不只有一套文明逻辑,不只有成文的法律法规,还有一些灰色地带,有欺骗,有暴力。他去一趟理发店也会被宰,还有人强买强卖,有些地方隔远了看是民风淳朴,真的到了那里,却发现民风彪悍,他和当地人理论,就会发现有些人是不讲道理的。
夏新雨是典型的00后大城市中产家庭独生子女,虽然18岁以后他有了个弟弟,但他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他一直是独生子女的心态。二胎政策改变了他的家庭环境。
夏新雨的父母认为他不能接受弟弟是自私自利、被宠坏了的表现,是不是害怕弟弟要分走他一半家产?是不是害怕将来父母年龄大了,要靠他来养弟弟?
夏新雨觉得他父母很虚伪,他们口口声声说那是他们的生育自由,说他们会独立抚养弟弟长大成人,但他们究竟有没有动过让他承担养育责任的心思呢?
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等到父母都有了基础性疾病,行动不便,体力跟不上的时候,他难道还能不管弟弟吗?这可能吗?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这还不是真正梗在夏新雨心里的那根刺。
最让他不可接受的是这个孩子是从天而降的,他是在孩子快出生以后才知道的,当时他高三住宿,快二模了,听说自己多了个弟弟。
电影没有直接表现这些内心戏份,而是通过对话手段引导观众理解角色心理。
陆鸣在试镜前,代入角色三天找感觉。
正式试镜的时候,他演出的戏份是夏新雨从藏南返回北京的前一天晚上,他查了分数,稳进清华了,他要和认识不过十天的一个当地姑娘说再见。
这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一段爱恋,这都不是一段关系,他们和陌生人也没什么区别,关于对方的信息了解很有限,许多年后脸也会变得很模糊,夏新雨过去的世界里也没出现过这种人。
在很多年以后,这个只知道小名的女孩子会成为他青春记忆里的一个符号,象征意义比实际意义大。
但当时转身离开,躺在硬皮火车的硬卧上,用帽子把脸蒙住,夏新雨在无声地抽泣,是为一段无疾而终的悸动,更多的是因为无助、恐慌、安全感缺失,这段独自出发的旅程是他生活里的意外,他回到北京就回到了他生活的正轨,回去接受清华、接受托福、接受GRE,也接受弟弟。
在陆鸣演完一个人小声抽噎的镜头后,导演张鑫拍板了,“就是他了。”
陆鸣也觉得自己的试镜表现大大超出预期,属于超常发挥,他猜想这可能和他对夏新雨产生了移情有关联。
电影制作团队和选角官宣后,论坛一片哗然。
——天呐,这就是所谓的皇族吧,陆鸣这资源也太皇了,真的慕了。
——凭什么啊?有那么多科班出身的新生代演员,凭什么选了陆鸣啊?他团队撕资源真的蛮厉害的。反正我是不看好他的,不认为他有能力撑起这个角色。这么多老戏骨给他抬轿,到时候演砸了,肯定会别群嘲,德不配位就是这样。
——有些人也太酸了吧,你怎么就知道陆鸣不行?他这段时间进步很明显吧,我看好他上位。这次演好了,他就真的从流量转型为演员了,旁人再酸也不影响了。
——酸味隔着10米远就闻到了,还是多看看你在家抠脚的蒸煮吧,总是专注对家,而不给你的废物爱豆眼神,这就是你担越来越糊的原因。
——艾草姐姐果然又杀回豆瓣了,这种言论也能控上热赞。谁说你爱豆半句不好,就都是对家粉?有事吗?路人就不能发表看法了吗?不要陷入粉圈思维吧。
论坛纷纷扰扰,陆鸣自巍然不动,他只是登上微博,转发了剧组官宣的微博,并附评“江南三月,春天不远,夏新雨期待与大家见面。”
一时间,粉丝们把早已准备好的控评文案铺遍营销号评论区和热搜广场,电影还没开拍,已经吸引了各方目光。
高关注度之下,《过江南》4月15日在北京正式开机了。
第27章 《过江南》(1)
进入角色需要一个过程,陆鸣在正式开拍前一个礼拜就进入剧组,开始围读剧本。
这部电影是围绕夏新雨高考后的自助游经历展开的,期间穿插着一些旅途中的小故事,可以说是一个公路电影,但不确切,和一般的公路电影聚焦于中年人的情感纠葛不一样,《过江南》呈现的是一个刚成年的青年人内心的挣扎。
在北京拍摄的最后一场戏是和父母争吵,不欢而散的场面。
按理说,这对陆鸣来讲,应该是很容易进入状态的一场戏,很显然的,他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矛盾,尤其是和他的父亲,他应该很能理解角色夏新雨的心理。
但为了演好这场戏,陆鸣在前一天就找了个无人的地方,自己找情绪。
因为陆鸣一直是一个情绪收着的人,就连他爸爸贸然带他去见他过去都不知道其存在的弟弟,他也只是愤怒而沉默地离开了。
在反抗父权的问题上,陆鸣采取的一直是安静而有力量的回避策略,他避开他父亲为他铺好的路,拒绝沟通、拒绝交流,以沉默抗议,无他。
陆鸣还没有和父母爆发过正面冲突,他的情绪一直是没有得到完全释放的,而是压在心底,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他前两年的抑郁情况。
用力地吸气,喘气,把脚边的石子踢开,这是北京的一处偏远郊区,没什么人盯着他看,也没什么人在活动,陆鸣的视野范围里只有他一个活人。
在这种情况下,他应该可以肆意地表达愤怒,如果连独处的时候都无法做到,那明天的戏要怎么拍呢?
北京的天气越来越燥热了,夏天不远了,连着拍好几条都过不了的话,拖累的是全剧组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