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面就笑了:“我见过您,您买过我对联。”
“又见面了小朋友。”齐正民笑着说。
“您找我什么事?”宋时雨问。
“另一个小朋友呢?”他问。
“他今天值日,要回来很晚,有什么事您跟我说就行。”宋小三大包大揽的说。
然后自然有人跟他说了走资派的事。
“能给我看看检举我是信吗?”宋时雨不紧不慢的问。
“当然。”齐正民示意他们把信给他。
带头的男人不情不愿的递给他,“你别想使坏,撕了也没用,我们都看过。”
“你想多了。”宋时雨笑笑。他傻了才干这么蠢的事。
一目三行看完信,他把信还给他,笑了:“这信里说我雇佣工人?挖社会主义墙角?这都什么跟什么?我不过是低价买节约领给他们,让大家都挣点儿零花钱,这有什么问题?”
“问题大了,有人说你这是走差道,挖社会主义墙角。”齐正民皱眉。
“什么叫挖社会主义墙角?”宋时雨背着双手仰着头,脸上完全不是孩子该有的表情:“我一没有剥削劳动人民,二没有扰乱市场价格,三没有雇佣工人,不仅没有办坏事,还个大家生活带来了方便,您看大家多喜欢我的节约领啊。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是我做坏事,谁还会买我的东西?总之,我就正正当当挣零花钱,是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齐正民眼里的惊奇一闪而过,这孩子逻辑那个清楚,哪里像个孩子话,还知道列举个一二三,果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不一样。
他板着脸对身边的人说:“你们也说说,把证据拿出来。”
他们哪里有什么证据,就这么一封检举信,可让他们就这么罢手也不可能,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他们书记去年冬天刚调过来,雷霆手段未出,这些人还一副过去的样子,“你都让他们签字按红手印了,还说不是雇佣?”
“你说那个啊,我拿来给你们看。”说着就往屋里去。
那男人怕他做鬼,也一起跟上,就见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就往外走。
他抽出叠的整整齐齐的纸张递过去:“叔叔你看,就是这个。”
这明明就是维护市场秩序书!
齐正民真是服了这个孩子,这主意也想得出来,他都好奇这家里是怎么教的孩子。
其他人看了更是无话可说,这就是维护市场一二三,跟雇佣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一群人无功而返,反倒是宋时雨得了书记好一阵夸奖,还说以后有什么事可以到市委大院来找他。
齐正民回去后借此机会使雷霆手段大肆整了顿一番市委班子,敲打的敲打,降级的降级,还有一个不像话的干脆一撸到底,完全不给他们反应机会。这帮老油条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此时才明白书记先前不动不是人面,人家是在等待机会一网打尽。当然这都是后话。
等顾卫峰回来已经烟消云散什么事都没有了,他郁闷的要命,应该他出头的,怎么能让小三儿顶前面?太不该了。
“下次一定要去找我,这种事你别出面,他们会欺负你。”顾卫峰郑重其事的对宋小三交代。
“事还没完,有人这么找我们麻烦,你甘心?”宋时雨可不是好性子,被人坑了一把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不找回场子他就不姓宋!
“你说怎么办吧。”顾卫峰脸黑得能滴出水来,这已经不是气不气的问题。要不是这位书记摆明了支持他们做买卖,就这一个走资本主义老路就能把他们两个都送进班房,啥时候能出来都说不定!这根本就是把他们往死里逼,就是小三不说他也不能善罢甘休。
“政府的人我们动不了,那就先把污蔑我们的家伙找出来,杀鸡儆猴。”宋时雨发狠的说:“那个人我知道,就是过年写对联的人,只要是我见过的字,没有认不出来的!”
“行,这事我去办,你不用为这么个玩意儿烦心,保证让你满意。”一向好好先生的顾卫峰沉沉的说。
一直在旁边的李老头插话:“别做傻事,你们以后日子还长着呢,为个小人不值当。”
“您放心,我们都是好孩子。”宋时雨笑笑。
第24章 丑
“宋小三儿你赶紧把摊子收了,这买卖不干了!”刘二花一听说他的事吓得丢下铲子就往外跑。正好撞上往家走的宋时雨,上下左右看个遍就开始严厉制止他再做生意。
“妈,你怎么了?”宋时雨看她一脑门子的汗,拿出叠得整整齐齐的手绢给她,让她擦汗。
“还问我怎么了,你不把我吓死不甘心是不是?政府的人找你干什么?是不是不让你干买卖?”
“都是一点小误会,已经解决了,谁这么嘴长告诉您了,看把您急的。”
“这买卖咱不做了行不?三啊,妈可不想你去吃牢饭。”
“妈,你瞎想什么,真没事,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宋时雨把他妈那一顿安抚,比往前批十趟货都累。问题是最后还没安抚住。
刘二花死活是不让他干了,这事谁说都没用,宋长河都得靠边站。
为了好好看着他,还让他跟他不对付的老二时刻跟着,除了上学就是回家,有人来找也不让见,哪儿也别想去,啥也别想干。
宋时雨算是怕了他妈,想尽一切办法让小四带了纸条给顾卫峰,让他先自己干着,他就安安分分的在家呆着。
上学,练字,带小四,这日子真不难过,就是有时候会惦记货怎么样了,阿峰一个人忙不忙的过来。
对了,还要听宋老二的冷嘲热讽,他权当蚊子叫,不跟他一般见识。
好在没过几天市政府就下了一张‘告市民科学创富书’的公告,上面明明白白写着正正当当做生意,国家支持,这才算了安住了他老妈的心。
放人前刘二花再次强调上初中就不能再干,得了他的保证才算完。
自打这公告出来之后,小城做小买卖的跟雨后春笋似的纷纷冒了头。以前也不是没有,但是敢光明正大干的除了他们买节约领的没几个。现在那可多了去,十字街和小广场是最热闹的地方,买菜的,卖地瓜干葵花籽之类的小零食的,卖自家鸡蛋的,还有卖字画的,卖零碎布头儿的,反正都是些不需要票,几乎都可以自家产的东西。像是人人都琢磨着看自家有什么是可以往外卖的,一时间买卖成风。但是像宋时雨这需要专业人做的节约领还是独一份。
当然,卖的人已经有好几个了。
日子又回到了正轨上,转眼就是又一个月多过去,天渐渐暖和起来。
节约领的生意变得寡淡起来,主要是人们不再穿毛衣,节约领没了用场。可是宋时雨他们的生意并没有变差,反而再次火爆起来,因为他们又进了一批纱巾。
红的黄的蓝的粉的各色花花绿绿的纱巾一出现,禹城的女人们都疯了。在这个大部分颜色还被蓝绿黑白灰所笼罩的城市,一抹新亮的颜色几乎夺去了所有人的目光,不分男女老少。
不客气的说,这年的春末是属于纱巾的一年,尤其是红纱巾,谁要是能有一条红色的纱巾那绝对是引领了小城的时代风潮。
一块钱一条的丝巾有人能一下子买三五条,换着戴也好,送人也好,都体面的很。
宋时雨他们再次忙翻了,有时候实在忙得不行他就想,我录音机的钱早够了,干嘛还要这么累?
可一看顾卫峰兢兢业业奔头十足还拿他当最可靠的伙伴的样子又实在说不出不干了的话,因此只要一忙,宋小三儿整个人就像个随时可能被点着的爆竹,火嗤嗤的,谁也不敢招惹。
现在找他们批发的已经不是当初的几个人,足有十个之多,其中也包括宋时风。
这宋老二最后还是向弟弟低了头,好话说尽保证做足好不容易才争取来跟其他人一样的卖货权,他这回也得自己拿钱批货,再没有以前的待遇。
为了他们不因为抢市场互相攻击,顾卫峰延续他们之前的协议之外,还给他们划了地盘,你在小广场卖就不能在十字街卖,十字街人流最大,但同卖纱巾的街头巷尾一边一个,合起来也都差不多。还有去周边的,外地的,这些就让他们自己商量,别打架就行。
以前这些人对他们管得宽还颇有微词,可自打挣了钱,见识了他们货的魅力,再也没有人叨叨,一个比一个积极,就是宋时雨准备的手段一个没用上,颇是遗憾。
这天周末,宋时雨在修理铺跟铺子里一老一少吃过在粮店买的议价粮,准备上货去。
纱巾眼看就要过季,他得去看看找点儿什么新东西填窟窿。
一边想,一边就发愁的叹气。
“累了就歇歇,那么赶着干嘛,钱还没挣够?好些大人都不如你呢。”李老头消遣道。
“我是为了钱吗?录音机我都拆过了。”宋时雨嚷嚷道,“要不是弄了这么大摊子,我早不干了。”
“现在不干也不迟。”李老头说。
“那不行,十多张嘴等着我吃饭呢,我不能坑了跟我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