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盯着胤礽,目光如炬,嘴唇紧紧地抿着,了解康熙的人都知道这是盛怒了,没人敢上前说话。
突然胤禩站出来,朗声道:“儿臣亦赞成太子之言!”
所有的人都莫名其妙,这八阿哥瞎参合什么,其实胤禩本来也是想明哲保身,只是听到后来越来越同情胤褆,他胤禩也经历过这些,而且当年当真是连个奴才都不如,所谓‘落魄的凤凰不如鸡’绝对是箴言,胤禩不过是有同感,想到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大概能够猜出胤褆和胤礽实质的关系,胤礽这次可谓是拼了太子之位在替胤褆说话,甚至两个人都有可能搭进去,胤禩佩服胤礽的勇气,一想心思缜密的人这次却冲动一回。
胤禛看到胤禩的动作就是一惊,看着胤禩冷漠的表情,胤禛觉得他很是理解胤禩,又觉得有些愧疚,一向隐忍的人也跪了下来,正好跪在胤禩旁边:“儿臣亦赞成太子之言!”
胤禛说完,看看胤禩,在宽大袖口的遮掩下,紧紧抓住胤禩,似乎要把胤禩的骨头捏碎,他是愧疚,甚至有些心慌,他自是不能体会胤禩当年的心情,可是他知道被皇上厌弃之后的处境,胤禩被关两个月后便没了,当年胤祥被关了十年,虽然有他暗中照顾,再出来时也没了豪气,最后是英年早逝,他越想越觉得心痛,当年胤禩被关,他愤怒,他明知道这人有咳症,却不予理睬,最后也是早早的去了,胤祥他能尽力补救,可是胤禩,是他一手造成的。
胤禟他们一看,也都跪了下来。
康熙看着跪了两排的阿哥,也看到了胤礽眼中的镇静,知道这次不是胤礽主导的。康熙冷哼,拂袖而去,这是太子复立一来第一次忤逆康熙,也是众阿哥第一次齐心合力,只为了让那个已经被厌弃了的大哥重获自由。
胤礽缓缓起身,深深地看了眼胤禩,未出一言,大步离去。
据说后来康熙召见了太子,连李德全都回避,据说当时御书房传来瓷器碎裂的声音,据说里面的动静很大,据说太子出来之时便拿了圣旨去大阿哥囚禁之地,嘴角噙了一丝若有似无的微笑,似嘲讽,又似骄傲。而皇上在御书房待了整整一个下午。
胤禟等人自然少不了一番抱怨,胤禩都是一笑置之,有些事情不可说,只能让他们误会。
第二日,大阿哥为水军副将,前去广东训练;
第二日,作为身在工部的阿哥,胤禩受命开始查找建造船只的资料;
第二日,四阿哥胤禛由吏部转到户部;
第二日,十三阿哥由兵部转到刑部;
第二日,皇上大肆封赏,大阿哥为水军副将军,却并未恢复其郡王贝勒之类的称号,上面还要受正将军的制约,可谓是没有实际军权;三阿哥胤祉封为诚亲王;四阿哥胤禛为雍亲王;五阿哥胤祺为恒亲王;七阿哥胤祐为淳亲王;八阿哥胤禩为廉郡王;十阿哥为敦郡王;九阿哥胤禟、十二阿哥胤祹、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均封贝勒。
所有人都在揣测皇上做出这么大变动的意图,大肆封赏的确可以表明上位者的意图,也会很好的掩饰上位者的意图。
胤禩上一世这个时候早已失了圣心,并未得到封赏,昨日那种冲动之下做出的选择,本以为回应了上一世的劫,却不想这一世都变了。
纵使有人前来恭贺,胤禩心中依旧无悲无喜,他很清楚这不过是康熙制衡的手段罢了,先前自己示弱,又在立功之后被罢了差事,这让很多人开始倒向胤祉和胤祯,太子的势力也快速发展,如今不过是防止他们‘成长’的太快,是以再委他以重任,大阿哥虽被放出来,却并不分封,足以表面康熙心中并未放下芥蒂,这么一来,是想看看自己的态度吧,若是他胤禩又开始收揽人心,那么定然会比当年摔得更惨、更狠的。
此后胤禩很忙,虽然之前已经有大型船只,胤禩却知道这些船只在西方的炮火之下毫无抵抗能力,如今能够造出当时郑和下西洋的船只已经很难,更不用说更好的。
胤禩精通火器之人研究枪支弹药,与精通造船之人探讨造船之术,本来很多人认为上面一个阿哥在工部根本就做不了什么,虽然八阿哥素有贤名,却并不精通制造之事,却不想这八阿哥见多识广,对这些竟然精通的很,而且比他们知道的还多,甚至有些他们听都没听过的技术,渐渐地也开始对这个皇阿哥有了好感,对胤禩的提议甚至决定也快速地执行。
作者有话要说:我在想,是不是很多人对历史剧不感兴趣,每次上榜都把我的文章放在历史传奇里面,所以我的文章增收这么慢,还是我写的东西真的很不好看啊?
桑心呐,现在急躁地都写不出来文了。
61弘晷
大阿哥远走南地,去南海练兵;胤禩醉心船只制造,便去了渤海。
事后并无什么大事,时间就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滑过,转眼到了康熙五十年,古往今来,在位达到五十年的皇帝也就汉武帝刘彻一人,如今康熙在位也达到了五十年,新年自然是要好好庆祝一番。
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智擒鳌拜,二十八岁平三藩,三十岁收复台湾,之后又三次亲征葛尔丹,同时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使百姓富足,令百官信服,可以说是光芒万丈,堪比甚至超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是他的成就,是值得骄傲的地方。如今大清是海晏河清、四海升平,百姓丰衣足食,物阜民丰,能够做到这一步,是个人都会骄傲,即使是百姓,也会感谢这样的皇帝,不管这个皇帝和你是不是一个种族,只要能够给百姓好日子过,百姓就会称颂,所以这一年的春节,民间各种热闹,张灯结彩,共庆盛事,宫中也是忙忙碌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这么隆重的春节,身在远方的儿子自然是要回来的,胤禩回来的比较早,赶在了冬至之前,胤褆出发的时候已经是深秋,刚去了路上需要一个多月,当广东也没有多久,若是再提前回京,定然什么都做不成,是以并未回京。康熙把人放出来并授予将军之衔,也没想着让胤褆有事没事的时候回京,更何况他不过是让胤褆去历练,真正的实权却并未授予,虽说天高皇帝远,但皇帝再远也是皇帝,远处那人还是皇帝的心腹,衷心于皇帝,即使是皇阿哥,也不敢有多放肆,更何况还是个早已失势的。
宫中过年不过是所有的人在一起聚一聚,皇上和众位嫔妃以及所有的阿哥一起用膳,同时有歌舞助乐,有琴瑟助兴,有杂技共赏。不同的人说着不同的吉祥话,道着相似的祝福,讲着恭维的话。所做的一切便是哄好那高高在上之人,虽然下面的人未必尽兴,却还是要拼尽全力去维持表面上的和乐。
有皇上在,没有人能够放松,除夕的饭吃起来也不是那么好,一盘盘地摆上来,须臾就能冷掉,再一盘盘的撤下去,然后换新的,总共吃不了几口,心中还得变着法的想着精彩的段子哄上位者高兴,直到守岁结束,大家才能够散去,那个时候已经是三更半夜,个个都是疲惫不堪,强打着精神走出宫门,到了轿子里就开始打瞌睡,真正到了府中,才被叫醒,然后可以闷头睡觉。
新年第一天又要早早进宫请安,后面几天就是迎来送往,等闲下来时,已经是初十了。
胤禩过年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等空闲下来,自然是要好好休息一番,一般过了十五才正式上朝,胤禩这几天也不再顾及什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训,反倒像是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经常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夜里又捣鼓一些小东西,希望能够借着印象‘发明’些什么。
到了正月十四,胤禩依旧是睡到日上三竿,起床之后发现天气不错,天空碧蓝如水,云淡风轻,一点都不像北京所有,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的京城应该还是北风呼啸,枯枝摇曳,在屋里都能听到外面狂风怒吼,今日天气却出奇的好,冬日的阳光是温暖的,穿着厚厚的衣服在外面晒太阳最好不过,再搬个摇椅,上面铺上厚厚的垫子,背对阳光,轻轻摇着,正是闲中极乐之事。
胤禩走出房间,转身去看弘晷,远远地就看到郭络罗氏领着弘晷在院中玩耍,郭络罗氏自生产之后身子就不大好,天天养着,倒也没有什么大病,胤禩又通过自己知道的微末现代知识,再配合御医的方子,郭络罗氏的气色到也不见得很差,再加上有嫡子傍身,心情也好了不少,脾气也柔和了很多。
如今的弘晷已经一岁半,冬日穿的厚厚的小棉袄,带着暖暖的瓜皮帽,跑起来就像个小园团子,迈着短短的步子,步子交替频繁,跑起来倒是很快,郭络罗氏在后面走着追都有些乏力,也跟着小跑起来,还好有丫鬟嬷嬷跟着,否者郭络罗氏都管不过来。
“咯咯咯咯——额娘好慢,快点快点。”弘晷边走还边往后看,发现自己的额娘在后面竟然停了下来,掐着腰喘气,一点当家主母的气势都没了,慈爱地看着弘晷,摆摆手道:“额娘老了,不行了,弘晷现在变厉害了,额娘都跟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