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一听到熟悉的刻薄的声音,保卢斯就知道自己的麻烦恐怕又来了。所以他连头都没回。
“怎么?有事?”
“我注意到你的手上现在已经没有戴着结婚戒指了。”施密特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上司,心情复杂。
“哦,我把它寄回去了。这有什么?”
“没什么,不过,你这样也算是单身了。”施密特的手轻轻搭在保卢斯的肩上,感觉到后者轻微的一颤,他不禁苦笑了起来,但还是结结实实的将保卢斯从背后紧紧抱住了,“没关系,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你都只能和我在一起。”
这时候,胡贝已经接到了命令,乘坐福克-沃尔夫秃鹰式运输机离开古姆拉克,加入米尔希领导的特别参谋部。但他一时间对那里充足的资源和充沛的人手间感到非常的不适应。而且他不清楚他能为空运做些什么。
“能不能一辆接一辆地往里运坦克?”胡贝提出的问题,让米尔希一口水全喷了出来,要不是肋骨疼的很,他一定会大笑十分钟。正巧来米尔希这里的曼施坦因表现倒没有米尔希那么夸张,但他盯着胡贝的眼神让后者感觉自己的问题实在太愚蠢了。
“拜托我们的运输机不是航母。” 米尔希强忍着笑意回答道,“到底合围圈里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我根本不清楚那里的条件究竟糟糕到了什么程度。我今天刚收到保卢斯的电报,他说第6集团军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因为他们的油料和弹药都已经消耗完了。要我说,这些坚守要塞的人似乎已经陷入了惊惶失措之中。”
“您说的没错,我也这样认为。”曼施坦因微微点头,他的语气里有着淡淡的悲天悯人,虽然他远离激战的前线,但这显然不妨碍他本能地对这个已经被抛弃的集团军产生了怜悯之心。
“里面的情况糟透了,”胡贝干巴巴的说着,递给米尔希一份名单,“这是我认为的值得信赖和精力充沛的军官的名单,我要求把他们从合围圈中接出来协助我工作。”
“好的,我们会努力的。”米尔希礼貌的打发走胡贝,随手翻了翻名单,然后递给了曼施坦因,“显然不出所料,这名单上的人既不是运输补给专家也不是空中运输的行家,基本都是胡贝自己装甲军部队的军官,特别是他的那些旧部下。”
“他的做法不见得有错。”曼施坦因的神情很淡漠,“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不过,虽然第6集团军的情况已经绝望,但我们仍有必要立即彻底改善空运。不但因为我们应该维持在斯大林格勒包围圈的补给直到最后一小时,而且因为第6集团军正在担负着一个最重要的作战任务,也就是继续牵制90个敌军的大单位。由于我们的集团军群正面的其余部分和B集团军群的暴露侧面都岌岌可危,所以基石第6集团军多支持一天,都会极具价值。”
“这我当然知道,我会允许立即动用在德国国内的一切可能动用的资源,包括运输机和维护人员在内。毕竟我们现在只能用新齐尔卡斯克和罗斯托夫甚至更远的机场作基地。”米尔希若有所思的支着下巴,他对曼施坦因的态度也很淡薄,毕竟他们两个互相瞧不起不是一天两天了。
“若是您能早几个星期奉命主持这个工作,或许我们现在的情况会好很多,因为您可以动用国内的资源,而无论是里希特霍芬将军还是我都没有这样权力。”曼施坦因的话让米尔希听着有些刺耳,他冷冷的斜了斜眼。
“您的赞赏我可当不起。您别告诉我现在这种局面和您一点关系也没有。当初说要拯救第6集团军的人到底是谁呢?”
作者有话要说:施密特小盆友乃要抓紧时间啊,再有不到半个月保保就是萝卜的了,乃要争取给双方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啊。曼曼和小米的争执,咳咳,这个是为了引出曼曼的渣渣,话说曼曼在回忆录里真是厉害啊,那绝对是逻辑清晰推理严谨的推卸责任啊~~
谁之责任
“第6集团军现在的状况堪忧,与其说是救援不力,倒不如说是第6集团军自己造成的。要知道,就在上个月,我的顿河集团军群在整整6天之中,冒着一切可以想像得到的危险,开放自己的门户便于让第6集团军能够重获自由,并与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面对米尔希的咄咄逼人,曼施坦因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冷静自持,甚至连说话的语气都没有改变过一分一毫,“那个时候,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惊涛骇浪之中。”
“切!”米尔希牙缝里挤出一个小小的表示不满的词。但曼施坦因显然没有受任何影响,他继续说下去,还是那样面无表情。
“当时,敌人在意大利集团军的地区中突破之后,就决定扩张其战果,或是渡过顿涅茨河直趋罗斯托夫,切断我方整个南翼的生命线,又或是旋转过来,窜入顿河集团军群左翼的后方。甚至在齐尔河下游的正面,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和左翼所在的地区中的那一点单薄屏障兵力也都有完全崩溃的可能……”
“这么说,似乎这一切都是第6集团军的责任,都是保卢斯的责任!”米尔希有意把“保卢斯”这个名字咬的很重。
“尽管如此,集团军群总部还是尽可能把第4装甲集团军留在顿河以东的突出位置上,以求使第6集团军仍能获得突出重围的最后希望,”然而米尔希失望了,因为曼施坦因在听到自己刻意强调的名字时,声音也只不过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便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说了下去,“直到集团军群左翼的发展迫使我们不能不从顿河左岸抽调兵力赶往救援时,我们的营救才终于到了时限。”
“曼施坦因元帅,我不得不说,您上述的论断逻辑清晰,合理严谨,就是和事实完全是两回事。”米尔希的眉毛扬的高高的,几乎都要钻进帽子里了,拖得长长的声音明显显示了他对曼施坦因的话的信任程度。
“或许我们理解的事实的概念是不同的,米尔希元帅。”曼施坦因冷冷的瞥了米尔希一眼,重音有意无意的放在了“元帅”这个词上,“事实上,第6集团军也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贝尔上尉在来见我们的时候带来了该集团军的战争日记。他也告诉我们,第6集团军是如何英勇战斗,不分上下都能视死如归的。”
“这不是理由!按照您的说法,莫非一个人决定跳楼自杀,因为他已经视死如归,我们就不需要救他了吗?”曼施坦因那超乎常人的冷静让米尔希感到一阵发寒。他上上下下的打量着对面坐着的人,似乎要从头到尾好好再认识他一遍,“其实我也有所耳闻,元首不同意第6集团军投降,您也不同意,不是吗?”
“就我看来,投降问题是关乎纯粹军人精神的,任何军队只要尚存战斗力,就绝对不许投降。若是放弃这种精神,那么军人这一门职业也就消失了。除非世界进步到了没有战争和军人的境界,否则这种军人荣誉的观念就必须维持。即使投降可以避免一种显然是毫无希望的战斗,但这一点本身仍不能当作投降的理由。”
曼施坦因的话让米尔希瞬间瞪大了眼睛,他当然也不喜欢投降的论调,但曼施坦因的说法依然让他不能接受。在他看来,至少投降可以避免无谓的牺牲,挽救更多的生命。毕竟,战争的最终目的不就是要让更多的国人获得更多的利益吗?如果生命都不复存在,那么那些利益又有什么用呢?
“……假使所有的指挥官在他认为他的处境已经毫无希望时就马上投降,那么就不会有人赢得战争。甚至于在绝对无希望的环境中,也常常可能死里求活的。从保卢斯将军的角度来看,不管怎样,基于军人的责任他都应该拒绝投降。只有一个唯一的例外,那就是这个集团军已经更无其他的用途,它的继续抵抗根本已无目了。不过从这里又可以说明元首的决定是合理的。因为不管第6集团军的继续抵抗就长期的观点来说,如何没有希望,但就全盘的战略情况而言,它却已经尽到了决定性的义务。它必须尽可能久地牵制尽可能多的围攻兵力。”
“您的计划真是无可挑剔。似乎第6集团军就是为了成就您而存在的。”米尔希轻哼了一声,语气很不屑,“既然您能在这里侃侃而谈,当初为什么不飞进合围圈里看看情况呢?”
“虽然我并没有进入合围圈,但这并不说明我惧怕进入合围圈。这只是单纯的为了更好的指挥顿河集团军群而已。事实上,保卢斯他也曾要求能空运几个全副武装的营进去,这样斯大林格勒就仍有继续抵抗的希望。但我无法答应他的要求,因为已经没有必要的补充兵了。而且自从第4装甲集团军的救援作战停顿之后,也就再没有把增援兵力送入包围圈的理由。要知道,有许多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在假期届满之后,纷纷飞回包围圈中,这已经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了……”
米尔希静静地听着曼施坦因这么说,但当他听到“这些军官——有许多都是系出名门的,他们自己都坚决要求返回部队”时,他突然感到一丝不舒服。眼前的这个人也是出身名门的贵族,那种天然的优越感让平民出身的自己本能的反感。但他不想再和曼施坦因争执下去了,因为对面这个人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自辩,即使自己对他的理由反感到了极点,自己在逻辑上也挑不出他的一点错误。他决定不再浪费时间了,毕竟第6集团军的结局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