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海 完结+番外 (秋闲日暮暮)
- 类型:BL同人
- 作者:秋闲日暮暮
- 入库:04.09
薛勋见他如此做派,冷哼一声,他就是看不惯甄应德对着所有买卖人都一视同仁的模样。在薛勋看来,除非对方权势金钱都在自己之上,否则便不用曲折应付,直接拿来就是。他颇不耐地道:“林小公子,直说吧,这减震弹簧虽是你发明的,但如今工部却对此物另有用途,朝廷亦严禁私人买卖。与泰西的交易,自应由专人出面。”
朱轼听了,只道朝廷终于要踢开林家了,今日能摆宴告知一声缘由,已经算是给了林家体面了。林海所关注的却不在此,他脑子里拼命回想的是刚才诺依曼对若翰说的话,那似乎不是法兰西语,至少不是他所记得的法语,而更像是——德语。
11受训(修)
作者有话要说:2月24日修:激动呀,没想到昨天居然能摸到电脑,于是更了,今天修了错别字和法德两国的几句话~
第十一章受训
见林海对甄应德和薛勋的话恍若未闻,竟发起了呆,朱轼只得代为出面周旋。到底应承了薛勋的意思,由薛家出面和法兰西谈这笔交易,林家的彩工坊只占个小抽头而已。
甄应德见谈得顺遂,林海也没有再多言语,只道林海清高,不愿牵扯商务,因此不在意薛家行事。诺依曼和若翰得了承诺便告辞离开,为活络气氛,甄应德转而大谈八卦,比如这回法兰西本来派来了上百人的使团,奈何海途遥远,竟遇到了风暴,别说给圣上的礼物丢得七七八八,活下来的人竟十不存一。以致两位使者最后竟是只带着国书、搭着商船来到大夏的。
一时说得兴起,竟摇头晃脑道:“你们别看这法兰西人为了生意一向好说话,这回要递交国书了,却提出不行跪拜之礼!”
薛勋早知此事,他以往打交道的泰西人并非这么固执,别说面圣要下跪,就是见到大夏各级官员,有些腿软的也都要跪上一跪。因此这回这两个泰西人强调自己是法兰西人,却又以使节的名义不愿下跪,便笑道:“他们惯会以进为退,说不得要咱们多给几成茶叶方才能换来一条腿呢。”
不光甄应德附和薛勋,就连朱轼也是做如是想。大夏乃天朝上国,历经千年教化形成的礼仪,自不是那些外邦之人一两句话所能改变的。且如今泰西诸国,比如法兰西、英吉利、德意志等国的商人,争相越过天方商人,前来与大夏贸易,理应是来求大夏的,岂能如此拿捏?自然是商人本性,漫天要价,只待我方落地还钱罢了。
如此待到散席之时,也算宾主尽欢。
回到清风朗月别院,虽然劳累,林海却不想躺下,他拦下了朱轼,命人端上了醒酒汤,竟摆出一副谈话的模样来。
“先生可知方才那诺依曼和若翰说了些什么?”
朱轼本以为林海要谈弹簧的事情,不料问的竟是那两个法兰西人,打起精神道:“不知,我并不懂法兰西话。”
林海皱眉道:“先生可知他们说的并非法兰西话,而是德意志话。”
朱轼悚然一惊:“什么?”他脑子灵便,立时想到林海的意思,“你是说他们并非法兰西人,而是德意志人?他们为何冒充法兰西人,还要递交国书?”
林海想了大半席的时间,想的正是这个问题。
为什么德意志人要冒充法兰西人?
大夏虽不禁海,但除了周边几个纳贡的小国,很少有人关注海外的政局,因此朱轼再见多识广,也想不到这两人冒充别的国家图些什么。
林海却不然,他前世对历史并不精通,但因着所学专业和从事工作的缘故,不得不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去了解一些相关史事,因此除英语外,德语、法语、阿拉伯语,乃至朝鲜语也都有所涉猎,对欧洲的一些过往反而比对中国的古代史还要了解。他虽不知如今的大夏所处之世仿佛明朝,此时泰西诸国还没有完全走出中世纪,至于后世无法无天的美利坚国,更是没影儿呢。法兰西与德意志两国人,在大夏人看来都是泰西来人,在他们自己而言,却是死敌。这也恰巧符合林海对这两国的认知,因为即便在林海的前世,这两国也是互相拆台比一起共事要多……若说是为了两国恩怨,仗着天高地远,大夏对他们了解又不多,往对方国家泼污水也是正常。
他前世也曾愤青过,如今穿越到此,又存了个报效朝廷的远念,便想从中取利。
林海略给朱轼讲了一番法兰西与德意志的不同以及它们两国的恩怨,朱轼大惊之下,顾不上其他,只道:“倘若真如公子所言,则这两人用心险恶之极。若是坚持不肯跪,圣上岂会见他们?若在那国书上动些手脚,让圣上就此厌弃了法兰西也是可能的……”
林海点点头,道:“正是如此。薛勋且不提,我看那甄老爷是个有能为的,先生若能探问出国书内容来,不妨拿来让弟子一观。”
他毕竟年轻气盛,又没有实际接触官场,只见甄应德将国书之事告诉了自家,便想着或许能从甄应德处看到国书内容,好证实自己心中所想。
却不料朱轼脸色一沉,正色道:“公子慎言!莫说国书乃上进之物,不是你一个小小秀才能染指的,就是薛大爷那里,也断不可直呼其名!”
朱轼眼见这两年林海性子越来越跳脱,想是诸事顺遂他又年少之故。自从猜到了徒景之的身份,他便不怎么在林海面前拿出老师的身份,反而多以幕僚自居,就是这次省试失利,因在意料之中,也不忍苛责。但见林海胆子越来越大,竟打起了看国书的主意,这若落入外人眼里,罪名可大可小,都足以毁了林海,那绝不是林家所能承受的。
他对林海寄予厚望,更知林谨知只此一根独苗,身系宗族之望,自不能让林海往那轻狂的路子上走。
当下朱轼酒醒了大半,振作精神道:“公子读书所为何来?”
林海许久未曾被朱轼以师傅派头对待,这时被说了一句正在发愣,又听朱轼突然一问,忙端正站好,答道:“为朝廷出力,为百姓谋利,为林氏增光。”——这是以往那小小林海的心愿,如今也是林海自己的心愿。
朱轼又问:“公子以为以如今的学力,下一场省试能否中举?”
林海定了定神,道:“学生自当尽力。”
“公子可知景德四年,金陵科考舞弊案起因如何?”
林海想了想,道:“不知。”
朱轼长叹一声,道:“以往总念着你年纪尚小,有些事情不欲让你知晓。但如今你一年大似一年,行事反不如小时谨慎,若不让你多些见识,倘若真遇了事,便是你那徒兄,也不一定救得了你!”
遂将当年那一场祸事与林海分解:
景德四年,那一年天下最大的案子就是金陵科考舞弊案。原来大夏因地域辽阔,祖宗体恤,会试本来分北场和南场,北场在天京城,南场在金陵城,举子们按籍贯分南北,分赴两地参加会试。然而南场毕竟不在天子脚下,本朝立国至今已经四代皇帝,代代南场都不时爆出舞弊之案,到景德四年这一场,更酿成大案,使得景德四年金陵南场成了最后一场,此后会试不再分南北,不管路途远近,一概到天京城参加。
本来此案与往年一样,会试结果出来后,有几个举子觉得不公,往年都是各凭关系上告官府,端看谁家势盛以及圣上是否心属考官,最终或是补录或是除名,偶尔死几个人,在各方博弈过程中也属自然。
而此次竟有举子不去官府,领头的元生息、方宜生带着十几个举子跑去了金陵文庙,在至圣先师的牌位前历数科考不公,大哭不已。金陵文庙地处闹市,这些举子偏又选了集市之日,金陵知府当时刚刚上任就被这当头棒打得慌了手脚,竟不听学政的劝告,不顾这些人都有功名在身,直接带人锁拿,这下围观者众,舆论大哗。
此为案中案之一的哭庙案。
本来方宜生等五人只是单纯觉得自己才华出众,会试前听说有人卖题目,他们不予理会,竟然真的落榜,深感不公才想上告。那方宜生本是甄家家生子之后,自幼蒙主家开恩,除了奴籍,遂发愤苦读要挣出个大功名,此次落榜上告,凭着与甄家的关系,本来是可以私下弄到些首尾消息的。不料有人借他的身世设了陷阱,传了假消息,让他与元生息到文庙哭一场,将此事闹大,以图上官不敢隐瞒,可以上达天听,再利用甄家与皇家的关系还诸位清白。没想到被抓到牢里后,有人受刑不过,招认了甄家先行卖考题舞弊,让方宜生落榜只为做给旁人看而已。这下案情翻转,牵扯到的官员涉及江南大半个官场。
此为案中案之一的连环案。
当时景德帝司徒偃年方十二,尚未亲政,但已经显露出一代圣君之风。他的忠臣与摄政权臣一方已经在朝廷为此事吵成一团,但终究势尚未成,在太后的提点下,司徒偃已经决定放弃甄家,换取权臣答应查出卖考题的真相。不料哭庙首领之一的元生息后来被查出是前朝余孽,煽/动举子们哭庙不只为了功名,更为了造/反!这下更是举朝震动,权臣一方再不肯松口,司徒偃也只得偃旗息鼓,以图后着。